最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大多數爸媽,無論孩子幾歲,為了英語數學都很捨得花錢。可是,除非是孩子語文太差了,不然,極少有家長選擇在語文上面花錢的。
研究後發現,原來很多家長都是認為:「母語有什麼好學的」、「孩子上學了自然不就會了」。
未曾想,頭來卻是讓孩子吃盡了苦頭:
想讓孩子去好一點的小學被拒絕,原因是閱讀量不足
上了小學語文成績被同學拉開太多,成了墊底差生
各科目試卷大片空白,因為看不完
作文中錯字百出,機械式記憶,會說不會寫
……
許多家長看著自己孩子的語文成績,真的又著急又頭疼。但是一方面,家長自己本身也不重視孩子的語文教育。
武亦姝:從小培養閱讀,最終厚積薄發
大家還記得那個曾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奪冠的武亦姝嗎?
她在第一環節的個人追逐賽中,9題全部答對,戰勝百人團中的308人。
在最後一場比賽中,與陳更、李宜幸、張淼淼強強對決,以317分獲得攻擂資格,最後戰勝彭敏,以2000首詩詞儲備量橫掃百人團,最終一舉奪冠!
2019年9月份,不負眾望考入清華大學。
說起武亦姝的教育,媽媽說:從1歲半開始就培養孩子的閱讀,先從有趣的神話故事繪本,再到唐詩三百首。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我們由武亦姝的經歷可以看出,她如今的成就,不是運氣,父母也不是對她進行放養式教育,而是刻意去培養她的閱讀,最終厚積薄發!
我們畢竟生活在中國,我們畢竟是中國人。從小不重視語文,一生都要吃語文苦。
高考教育已經改革,不僅增加了語文的難度,各科目都對應的增加了35%的漢字,如果孩子的積累少,那勢必閱讀速度就慢,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就相對差,那怎麼能得高分呢?
新課改後,英語高考可以考兩次、數學也被要求減負,而語文,不僅成了所有學科中比重最大的部分,難度也與日俱增。
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就曾撂下一句「狠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教育制度下,得語文者得天下!
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要寫好作文。眾所周知,在自己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是一個作文拿高分的捷徑。
因為在高考時,閱卷老師只有幾秒鐘的審閱時間,如果文中引用了許多優秀的名人名言,那在文中很容易就成為亮點,閱卷老師眼前一亮,作文多半就會拿到高分。
2013年北京市語文狀元孫婧妍語文取得了148分的驚人成績,她總結說:「讀名人傳記能最快得到最有代表性的名人事跡,並且名人大家身上的高貴品質也很適合用在作文中當做佐證觀點的素材。」
浙江浙高考狀元鄭恩柏,他說:「我在業餘時間喜歡看書,像名人傳記、科普類的書籍等我都特別喜歡看,覺得書讀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寬闊了。」
所以在今天,我給廣大中小學生推薦這套《小故事大作文:中華古今名人故事》,書中記載了56位名人的生平事跡以及名言語句,內容緊貼中小學生教材,非常適合當做中小學生提升寫作水平的積累。
這套書由前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資深作家兼出版人張倩儀擔任主編,排版疏朗有致,印刷精美,其中的56位名人,並且分別來自不同的時代,職業跨度也很大。
有統一六國的政治家秦始皇
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田單
天文科學家張衡
命途多舛的婉約派詞人李清照
近代數學教育家熊慶來等等
書中對歷史名人的生平事跡、性格發展提出了新的觀點,不再是臉譜化的對待每一個歷史人物,而是深入人物內心,把他們還原成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總體來說,這套書不僅對孩子的作文水平提升大有裨益,而且,是大語文時代高質量的經典閱讀書。
每個名人故事後附有「閱讀與作文訓練題」和「知識小窗口」,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名人事跡,增長知識,積累寫作素材。
總體來說,這套書不僅對孩子的作文水平提升大有裨益,而且,是大語文時代高質量的經典閱讀書,能讓孩子們深入走進名人故事,為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正如這套書策劃人張倩儀老師在序中所說:我們想做一套有新精神的中國人故事書。中國人愛說故事,中國的故事經久綿長,因為這些故事植根在古老的大地上。
在今年的三月份,這本書才上架,價格是248元,618期間平臺做活動,現在僅需88元,也就是一頓飯的價格,就能增加孩子的文化積累,提升孩子的閱讀水平以及寫作能力。
數量有限,家裡有孩子需要的家長朋友們可要抓緊了。
點擊下方「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