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天文望遠鏡能看到行星和深空天體嗎?

2021-01-09 火星科普

業餘天文愛好者使用家用天文望遠鏡看到太陽系的行星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通過肉眼其實就能看到太陽系中的五大行星,分別是水、金、火、木和土星,只是解析度的高低問題。人眼的極限分辨角有限,這幾大行星看起來都是亮點,看不清細節。而天文望遠鏡的極限分辨角更小,所以可以看到行星的細節。

天文望遠鏡的角解析度取決於口徑,口徑越大,極限分辨角越小,能夠看到的細節就越多。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天文望遠鏡主要是口徑80毫米的折射鏡和口徑150毫米的牛頓反射式望遠鏡,本人使用的是後者。

用150毫米的反射鏡可與看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五大行星的外觀,木星條紋、土星光環、火星極冠、金星表面都是可以看到的。下面是用手機連接望遠鏡拍攝到的土星、火星和金星:

肉眼看到的效果比手機拍攝的要好一些,但與用行星相機拍攝的效果相比差了很多,下面是用行星相機連接望遠鏡拍攝到的土星、火星、金星和木星:

所以買了天文望遠鏡不要以為就能看到那種攝影的效果,這是完全達不到的。除非要口徑足夠大,但這成本就太高了。

用天文望遠鏡目視月球的效果是最好的,因為月球離得近,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上的環形山,這是用手機拍攝的效果:

如果用行星相機,效果還要更好:

另外,天文望遠鏡還能用來觀測彗星,這是本人前幾天拍攝到的聖誕彗星46P/Wirtanen:

同樣地,用天文望遠鏡目視深空天體也是無法看到照片中那種五彩斑斕的效果,因為深空天體太過於暗弱,只有對它們進行長時間的曝光才能獲得足夠多的細節,下面這些深空天體照片都是經過幾十分鐘的曝光得到的:

相關焦點

  • 城市裡肉眼就能看到,教你怎麼找神秘的深空天體
    在城市裡觀星,只能看看太陽、月亮和幾大行星?不不不,還有很多神秘的深空天體等待我們去發現。
  • 天文望遠鏡介紹
    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相對比較容易做到大的通光口徑。這就意味著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可以有很強的聚光能力,可以用以觀測昏暗的深空目標,以及用以天文拍照。選擇天文望遠鏡時,一定要充分了解它的基本光學性能。評價一架望遠鏡的好壞,首先要看它的光學性能,其次看它的機械性能。天文望遠鏡的光學性能一般用下列指標來衡量:  有效口徑(D):指物鏡的有效直徑,常用D來表示;也即望遠鏡的通光直徑。望遠鏡的口徑愈大,聚光本領就愈強,愈能觀測到更暗弱的天體,它反映瞭望遠鏡觀測天體的能力,因此,愛好者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選擇較大口徑的望遠鏡。
  • 一位天文愛好者選望遠鏡有感,寫得不錯,可以借鑑
    這樣配合兩寸目鏡視場能達到5度,低倍觀測深空天體很管用。我現在的深空主力鏡就是這種,目視銀河,尋找深空天體都達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在買不起90度大雙的時候,這個小鏡子完全是可以勝任的新人巡天鏡。       長焦普消當然是焦比越大色差相差也就越小。f12焦比,像差色差控制比80eq要好的多,行星觀測效果細節反差上肯定是完爆80eq的。有興趣的新人還可以改造成雙目合焦版本。
  • [經驗分享] 新手入門——天文望遠鏡基礎知識
    優點:視野較大、星像明亮,使用和維護比較方便,反差及銳利度較同口徑的反射鏡佳,攝影及高倍行星觀測,效果都相當不錯。缺點:有色像差(色差)問題,會降低解析度。(二)反射式望遠鏡      反射式望遠鏡的構造如下圖:上圖為牛頓式反射式望遠鏡。優點:無色差、強光力和大視場,非常適合深空天體的目視觀測。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1609 年,伽利略開始使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並進行了詳細記錄。他當時所使用的天文望遠鏡是由一片凸透鏡和凹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的折射式望遠鏡,觀測天體時呈現正立的虛像。但由於光學結構及當時光學鏡片加工精度的限制,這種天文望遠鏡口徑只有四釐米左右,目視成像倍率也只有30 倍。但即便如此,天文望遠鏡也使得人們首次可以突破肉眼視覺的極限對天體進行觀測。
  • 天市場上的天文望遠鏡,究竟能望多元能看到什麼?
    當看到滿天繁星時,都想過有一架天文望遠鏡該多好啊!其實不然,它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哪麼好,這只是基礎版,用眼睛看看還行!但看久了有點傷眼睛,目視只能看到,幾顆行星,月亮,金星,木星,土星,土星土星環特別漂亮,火星由於太亮,不好觀察。
  • 有效口徑和相對口徑 口徑:天文望遠鏡的眼睛有多大?
    事實上,「看多遠」完全取決於被觀測目標的亮度,只要目標足夠明亮,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無窮遠,譬如我們用肉眼能看到的6000顆左右的恆星,實際上都可認為在無窮遠處。這是因為我們所見的「天上的星星」99.9%以上都是恆星,而恆星離我們如此遙遠,所以即使用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來觀測,它們仍然只是一個個幾何亮點,只有那些太陽系中的天體(如太陽、行星、衛星、彗星等)或太陽系外有視面的天體(如星雲、星系、星團等)才能藉助於望遠鏡放大。
  • 天文望遠鏡入門知識
    要選擇好合適的望遠鏡,首先要了解兩種望遠鏡的相對優缺點。    衡量望遠鏡的好壞,不用放大倍數,而用口徑,也就是主透鏡或主反射鏡的直徑。當人們說「小」望遠鏡時,他們指的是望遠鏡的口徑小。口徑決定瞭望遠鏡能收集多少光線,收集的光線越多,你所能看到的也越多。因此,不管是折射鏡還是反射鏡,口徑越大威力就越強。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這就是望遠鏡的雛形,跟以前的放大鏡和眼鏡(單片鏡)是不一樣的。兩片以上的鏡子組合,需要更多的技巧(當時人們還不知道原理),包括鏡片的形狀、曲率、組合的距離、準直,等等。在那個時候,能製作出這種「千裡鏡」的人很少,人們都覺得新鮮、好玩,所以消息很快傳播開來。
  • 雙筒望遠鏡選購攻略
    天文望遠鏡很大,即使小號的也比大多數雙筒望遠鏡更重更長。所以天文望遠鏡需要裝在三腳架或搖臂上以求穩定。長長的鏡筒傾斜著指向天空,加劇了抖動的問題。而雙筒望遠鏡可以緊緊扣住你的眼窩,雙手靠近臉部能更加穩定。        望遠鏡確實使目標看起來更大,但它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光線。 矛盾的是,望遠鏡把目標放大的倍數越高,目標也越暗。
  • 通過哈勃望遠鏡,我們都能看到些什麼?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人們發明了更大更先進的望遠鏡。天文臺通常建造在偏遠的郊區或山頂上,以避免人口密集區的光汙染影響到科學家觀測暗淡的天體。即使地面的選址已經如此小心翼翼,包圍地球的大氣層,仍然如一塊不斷翻騰的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毯子,幹擾著天文觀測。
  • 天文望遠鏡的挑選有哪些技巧
    選購天文望遠鏡技巧:天文望遠鏡的光學類型:1、折射式:使用方便,視野較大,星像明亮,但有色差,會降低解析度,使用和維護比較方便。2、反射式:無色差,但彗差和像散較大,使得視野邊緣像質變差;常用的有牛頓式反射鏡,光學系統簡單,同樣的價格,能買到的反射鏡口徑最大,獲得最強的集光力。
  • 2020天文望遠鏡入門指南,長文乾貨帶你避坑
    心裡不禁的納悶,天上真的有這麼多東西嗎?於是便常常在夜裡抬頭往天上看。那時候,住在小城市,基本沒有光汙染,一抬頭,可以看到無數的星星,常常可以看到流星,但就是看不到那美麗的星雲,看不到巨大的仙女座星系,看不到月亮上的環形山。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些東西要通過天文望遠鏡才能看到!於是乎,便對父母軟磨硬泡,要求他們給我買一臺!那時候啥也不懂,以為長長的,有三條腿的望遠鏡就是真正的天文望遠鏡。
  • 哈勃望遠鏡發現類似於「第九號行星」的行星
    研究表明,這顆行星類似於"第九號行星"——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位於冥王星後面、影響著宇宙天體軌道的神秘物體。 研究結果發布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這顆行星被命名為HD106906b,它距地球336光年。它的質量是木星的11倍。
  • 【天文】折射式望遠鏡、反射式望遠鏡、折反式望遠鏡
    一般來講,製作大口徑(100mm以上)的組合透鏡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常見的折射式天文望遠鏡的口徑都不超過100mm。(二)反射式望遠鏡牛頓式反射望遠鏡(牛反),沒有折射過程,所以沒有色差問題。RCT也提供良好的離軸光學性能,但是歸咎於製做雙曲線鏡面的高價格,裡奇-克萊琴式的裝置只能在高性能的專業望遠鏡上看到。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好的RC望遠鏡是GSO的RC8和RC10,都是以深空攝影為主。不過當然RC望遠鏡也是可以用來拍攝行星的,比起APO折射鏡,RC望遠鏡在價格和口徑上都很有優勢。
  • 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數十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什麼看不到一個星球的...
    能不能看到星球表面,關鍵還是這個星球距離有多遠。 這個問題所謂「星球表面」有些模糊,不準確。月球算星球嗎?火星算星球嗎?木星土星算星球嗎?太陽算星球嗎? 這些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都能夠看到表面。還有所謂「表面」也很含糊,是要求什麼樣子就算看到表面呢? 看到一個球面算不算?如果算,以上說的這些星球都算看到了表面了。
  • 天文望遠鏡使用方法
    後來,上學讀書,在課本上認識了伽利略,才知道用望遠鏡可以看得更遠。1608年望遠鏡的誕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對社會、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物換星移,如今科技日新月異,望遠鏡早已不是僅供少數人從事科學研究之用的稀罕之物,而是成為人們休閒放鬆、培養情趣、啟蒙教育的好幫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批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朋友和懷揣兒時夢想的成年人陸續加入到天文愛好者的行列之中。
  • 折射望遠鏡和反射望遠鏡有什麼區別(天文望遠鏡發展簡史)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特別是剛接觸天文望遠鏡,關於折射望遠鏡和反射望遠鏡的區別搞不是很明白,也不知道如何選擇,各有什麼優缺點,本文將會詳細介紹折射望遠鏡和反射望遠鏡的區別和發展簡史
  • 太陽系發現未知第九大行星?且慢下定論
    深空探測將在發現大行星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根據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的決議,要成為太陽系的行星,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繞太陽運行;二是質量足夠大,才能以自身重力克服剛體力,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的圓球體;三是能將鄰近軌道上的天體清除。但是,這兩位天文學家也承認,目前還無法通過望遠鏡觀測到這顆未知行星,因為這顆未知行星距離太陽十分遙遠,行星表面反射的太陽光極其微弱,所以看起來就像黑屋子中的一顆煤球,極難發現。
  • 天文愛好者新手必讀:三大主流品牌天文望遠鏡選購指南
    接觸天文望遠鏡已經有一段時日了,並且前前後後接觸了幾個廠家上百種型號的天文望遠鏡。應朋友之約現將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三大品牌(星特朗、博冠、寶視德),入門級望遠鏡做一個評述以及對比。本文主要針對如下三款80MM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分別是:星特朗PowerSeeker80EQ、博冠天鷹80EQ、寶視德80EQ。新手選購望遠鏡常常會關注那些具體的參數,比如口徑、焦比、極限星等、鍍膜等等,這些當然是天文望遠鏡的重要參數,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一些重要的輔助性配件,這些配件如果質量不好將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觀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