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踏浪謹防溺水
臺商區海上見義勇為工作室人員將快艇固定在海邊,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廈門網訊 據泉州晚報報導 碧海藍天,沙灘島礁,泉州有漫長的海岸線,風景迷人。夏天到了,不少人喜歡前往海邊遊玩,但往往忽略了安全問題。近期,國內發生多起溺水事故,安全問題再次引發關注。記者從泉州海防支隊了解到,我市沿海有15處危險海域,市民前往遊玩時須注意安全。
溺水事故緣何頻發?如何儘量避免這類悲劇上演?一旦不慎溺水該如何處置?連日來,記者走訪多處危險水域,並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提醒市民遊玩時注意自身安全。
案例夏季到來溺水事件增多
5月28日晚,在秦皇島市盧龍縣某村,一名六年級學生在水庫溺水身亡。
5月16日下午,陝西延安子長市欒家坪中學對面河裡,五名中學生下河遊泳,一人不慎滑入水中,另外四人下河營救,其中一個會遊泳的男孩現場救出兩人,另外兩人不幸溺水身亡。同一天,河南潢川縣小潢河內,五名學生下河遊泳全部溺亡。
5月13日10點多,在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康美校區旁東溪河段處,一名男子在河邊收漁網時不慎落水。由於水域較複雜,救援人員歷經5個多小時才將人帶回岸上。可惜的是,該男子已無生命體徵。
5月6日下午1點多,在筍江橋下,一名14歲的少年與同伴玩耍時不慎溺水,一旁的救生志願者及時下水施救,將少年救上岸,所幸沒有生命危險。
走訪危險就在身邊有人不以為然
在礁石間嬉戲應注意安全,避免被礁石劃傷或滑落水中。
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部分危險水域,對這些水域存在的危險進行了解梳理。
面對勸導遊客不耐煩
位置:沿海月亮灣、龜山灣、白沙灣
6月4日下午4點多,記者來到泉州臺商投資區月亮灣沙灘,不少遊客在海邊玩耍。進入沙灘的位置,設有不少警示標誌,提醒遊客注意安全。在一些特別的海域,還設置了「海水漩渦,注意安全」的警示標誌。沙灘上,臺商區海上見義勇為工作室的隊員正在巡邏,對超過警戒線的遊客提醒勸導。海面上,相關單位還設置了浮標,防止遊客超越警戒線。
在附近一工廠上班的陳女士帶著子女來海邊遊玩,兩個孩子看到大海都很興奮,一直往海裡衝去。雖然陳女士在一旁跟著,但兩個小孩子站在水裡,水深已經沒過胸口。在救援隊員的提醒下,陳女士才將兒女往岸上帶。記者詢問,沒有帶救生器具萬一發生危險怎麼辦,陳女士笑著說,大人在一旁看著,不會有事。
記者觀察發現,不少下水的家長,只是給孩子戴上遊泳圈,就讓孩子自己玩。在龜山灣,海上的礁石較多,一對男女在礁石上跳來跳去,嬉戲打鬧,非常危險。
「最近來海邊的遊客不是很多,但仍有不少人不聽勸導下水遊泳,並超過警戒線。」臺商區海上見義勇為工作室的張先生說,有時候他們多提醒兩句,遊客還會很不耐煩。
未攜帶救生設備直接下水遊泳
位置:青山灣、西沙灣
6月4日下午5點多,在崇武青山灣景區,幾名年輕小夥未攜帶任何救生設備,直接下水遊泳。「海上浪這麼大,雖然水性好,但也要做好防護,以免發生意外。」遊客吳女士說,她不會遊泳,就不敢帶著孩子下水。過了一會,年輕小夥從海上返回沙灘,記者上前詢問他們,為何不戴救生設備就下水。「我們經常來這裡遊泳,情況很熟悉,而且水性也好,不會出問題的。」幾名年輕小夥笑著說。
崇武海上救生志願者大隊隊長李志煌介紹,在救援當中,有時候會碰到一些對自己水性很有信心的遊客,他們沒有攜帶救生設備,可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就很危險了。
在月亮灣,小孩子戴著遊泳圈獨自戲水,存在安全隱患。
救生圈不規範成為戲水玩具
位置:金沙灣、黃金海岸、衙口景區
在金沙灣、黃金海岸和衙口景區,在海裡遊玩的小朋友中,有不少沒有安全防護措施,有的則只戴了遊泳圈。有的遊泳圈還是各種卡通造型,小孩子坐在遊泳圈上,如果一個大浪打過來,很容易側翻在海中。
圍頭海上義務救護隊隊長吳聰敏表示,遊泳圈與救生圈執行的國家標準是不一樣的,救生圈是起救生作用的,它具有很多附屬功能;而遊泳圈被定義為水上玩具,執行的只是玩具標準。遊泳圈容易破損漏氣,塑料表面遇水溼滑,較難抓握。因此,如果是在遊泳館的淺水區,給孩子使用遊泳圈戲水玩耍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到深水區或者海邊、湖邊等危險性不確定的地方,應該用質量好一些的救生圈。
暗流漩渦多多數人不清楚
位置:中心市區泉州大橋、順濟新橋、筍江橋上下遊數公裡水域
在中心市區晉江兩岸,從筍江橋至順濟橋,分布著五處遊泳點:筍江橋南端、洵浯社區穹橋遊泳點、新橋溪遊泳點、順濟新橋南端及順濟新橋北端。水上派出所繪製的示意圖顯示,泉州大橋、順濟新橋、筍江橋上下遊數百米均為危險水域,其中,順濟新橋和筍江橋兩橋南端水域又為溺水事故多發區。
6月8日下午4點多,在市區筍江橋下,幾名家長帶著小孩子前來遊泳,下水前都有戴好救生圈。「現在來的人還不是很多,暑期一到,來的人就多了。」泉州市冬泳協會副會長林振東說,對於結伴而來的小孩子,他們都重點關注。「這一帶水流湍急,且有漩渦,水勢變化多,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危險。」林振東表示,幾年來,救援隊已經救起了數十位溺水者。
分析各海域情況不同切莫盲目下水
(姜貝製圖)
島嶼礁石密布易出現漩渦
據臺商區海上見義勇為工作室負責人張世天介紹,轄區龜山灣和白沙灣海域島嶼和礁石密布,海情複雜,時不時會出現漩渦和危險的離岸流。「龜山灣退潮以後有幾個小島嶼,島嶼之間有浪打過來,打到這個浪的時候它會回流打到那個浪,形成漩渦。」張世天說,如果碰到離岸流的話,平常人根本無法閃躲,會直接被離岸流帶走,捲入海中。
何為離岸流呢?張世天介紹,斷層海潮的專業術語叫離岸流,又叫裂流,是一股射束似的狹窄而強勁的水流,是海灘最危險的殺手,是極易產生浪渦的危險之地。據統計,大約有90%的海邊溺水是因為離岸流發生的。在海邊,如果看到有斷層的海潮,請立即上岸。如果遇到離岸流時,不要嘗試逆流遊回岸邊,而是用最省力的踩水或漂浮,呼叫或揮手尋求救援。不慌張不掙扎,要隨波逐流,順著離岸流的水流方向,沿著與沙灘平行的方向游離,脫離後,再轉向遊回岸邊。
周圍河道有落差形成較快漩渦
筍江橋下,每年夏天都會聚集不少人前來遊泳,幾乎每年都有發生溺水事故,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據林振東介紹,筍江橋下水域的漩渦多,它們是筍江橋不遠處的舊橋斷橋沉底形成的,斷橋沉入水底,堵住河道並與周圍河道形成落差,漲潮與退潮時,流經此處的水形成轉速極快的漩渦。順濟新橋一旁,就是順濟橋斷橋,與筍江橋漩渦成因一樣,在斷橋附近,也形成多處漩渦。據介紹,這兩處水域河道較窄,潮水漲退時,水面以下流速很快,平靜的水面對不明就裡的遊泳者而言極具欺騙性。在鯉城區浮橋街道黃石社區附近,水流較緩,無水底流沙,但金雞閘放水期間,水流速度會加快,危險也隨之而來。
圍頭海上義務救護隊隊員用繩子引導遊客上岸
掌握潮汐規律聽從勸導
在溺水事故當中,有不少是因為當事人未注意潮汐規律,而導致事故的發生。今年5月1日,3名雲南遊客來到月亮灣遊玩,因不懂潮汐規律,被困礁石上,所幸救援隊員及時發現,將三人營救下來。
吳聰敏介紹,海水的漲潮退潮是受到月球引力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地理現象,有規律可循,15天輪迴一次,第二天漲潮比頭天漲潮時間推遲0.8小時左右(48分鐘)。同時,漲潮退潮一般間隔6個小時,一天漲潮退潮各兩次。高潮時間一般能維持一個多小時才開始退潮,可根據農曆日期計算每天漲潮的時間。如果在下海時看到海灘露出來的面積特別多,海水特別少時,就不要走得太遠,因為此時已經是低潮了,也就意味著要漲潮了。如果走得太遠,等到意識到漲潮時,要回來可能就來不及了。
吳聰敏提醒,市民下海前一定要看看海邊的警示牌,最好問問當地人該海域的漲退潮情況。同時在遊玩時一定要不時查看四周海水上漲情況,及時回到岸邊;如果發現自己被困礁石上,應該立即撥打110電話報警等待救援,另外可揮手向岸邊或附近的人求救。
提醒掌握急救技巧是救命的關鍵
溺水後,救命的黃金時間僅4分鐘,這麼短的時間,醫護人員很難到達現場,因此,身邊的人掌握急救技巧,是救命的關鍵。
泉州市冬泳協會水上救援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旦落水,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在水中要放鬆全身,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如果在遊泳時腿部抽筋,切記不要驚慌,使勁蹬腿並呼救,努力往淺水區移動。如果遇到同伴溺水,可在附近尋找長木棍、繩索或者易於漂浮的木板扔向水中,不要盲目下水救人,要及時大聲呼救並撥打110。救起溺水者後,要做好急救措施,先清理呼吸道異物,隨後立即交替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的心肺復甦,並及時送去醫院搶救和治療。
該負責人表示,初學遊泳,最好還是到遊泳館找專業教練學習。遊泳前準備活動要充分,以調動身體肌肉和各器官的積極性,不要貿然下水,以防抽筋;攜帶救生物品,如救生圈、浮板、「跟屁蟲」、塑料桶瓶之類,有利自救及他救。特別是對於外地遊客,不明水域、第一次接觸到的水域最好不要下水遊泳,更不要盲目帶未成年人下水。
此外,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議下海遊泳。特別是冠心病患者,劇烈運動可能會使栓塞的血管難以承受,導致心臟等器官出現缺血情況,危及生命。
相關 連結
沿海15處危險海域
石獅:鴻山東埔碼頭附近海域、錦尚深埕(熱電廠)旁邊海域、永寧黃金海岸附近;
泉港:峰尾海邊附近、沙格蕭厝碼頭附近;
晉江:深滬東垵碼頭附近海域;
南安:石井漁業碼頭附近;
豐澤:後渚漁港海域、沿海大通道一線、城東街道附近(洛陽江水域);
臺商區:秀塗沿海、浮山沿海大通道海域(含龜山灣);
惠安:崇武沿海大通道、小岞、青山灣等沿海區域。
泉州海防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海域海況較為複雜,存在礁石、暗流和漩渦等危險,對這些海域情況不清楚的話,時常會發生危險。
(記者黃楓林勁峰通訊員施錦貴文/圖)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