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治療傷寒六經病針灸處方

2021-02-22 醫痴

承淡安針灸治療傷寒各病


【病因】 體氣衰弱,風寒從皮毛侵入,毛孔閉塞,風寒鬱於內而為病。此為風寒襲入化病之第一步也。【證象】 頭項強痛,或頭身疼痛,惡寒發熱,有汗或無汗,脈浮緩或浮緊,舌苔白,不甚口渴,發熱時仍惡寒、渴喜熱飲。【治療】 風府針2~3分半深,留捻3分鐘。合谷針入3~5分深,留捻3分鐘。頭維針入1分深,留捻2分鐘。注意:捻時宜緩。【助治】 豆豉三錢,香蔥頭五枚。煎湯服。覆被臥,取汗。【備考】 《傷寒論》:「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醫學入門·雜病穴法歌》:「傷寒一日刺風府。」《世醫得效方》:「傷寒初得一二日,頭痛寒熱,宜灸巨闕、上脘、中脘各五十壯。」淡安按:1927年,淡安寓蘇州皮市街。同宅孔氏,29歲,生活艱苦,於4月14日外出歸,頭痛甚,惡寒發熱。餘與內子往診之。脈浮而舌白。為針風池二穴,頭痛立愈。又針風門二穴並灸之。逾二時許,遍身汗出而愈。並未服藥,僅飲生薑紅糖湯,由內子煮贈之。【病因】 風寒之邪,自外襲入。內以體氣衰弱,無力抵禦,外邪長驅直入。或病在太陽,未及表散而深入也。
【證象】 前額眼眶脹緊疼痛,發熱不惡寒或微惡寒,壯熱,煩渴,渴喜冷飲,有汗或無汗,脈洪數,舌淡黃或深黃,口臭,氣粗。【治療】 三間針2分深,留捻2分鐘;合谷針3~5分深,留捻3分鐘;曲池針5分~1寸深,留捻3分鐘;內庭針3分深,留捻3分鐘;解溪針3~4分深,留捻2分鐘。【助治】 生石膏末五錢,薄荷頭五分,生甘草五分,知母一錢。煎湯服。【備考】 《素問·水熱穴論篇》:「氣街、三裡、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席弘賦》:「陽明二日尋風府,嘔吐還須上脘療。」【病因】 風邪襲於人體腠理之間,留著胸膈之中,即居於半表半裡之地位。【證象】 頭痛在側,目眩,耳聾或不聾,喜嘔多吐,胸脅滿,往來寒熱、口苦咽幹,或少腹痛,或利或不利,脈弦數或細弦,舌薄白或薄黃,舌質紅。【治療】 中渚針3~5分深,留捻3分鐘;足臨泣針3分深,留捻3分鐘;期門針入3分,留捻2分鐘;間使針入3~5分,留捻3分鐘;竅陰針入1分,留捻1分鐘後再灸麥粒大之艾炷3壯。【助治】 柴胡八分,制半夏二錢,黃芩一錢五分,甘草五分。煎湯服。【備考】 《席弘賦》:「但患傷寒兩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楊氏治症總要》:「傷寒脅痛,支溝、章門、陽陵泉,委中出血。」《醫學綱目》「傷寒脅痛,取支溝、陽陵泉。」淡安按:先父夢琴公治鄰居徐氏,少陽證嘔吐甚劇,湯藥不入,為針期門、中脘而嘔吐即平,仍與湯劑而愈。【病因】 冷氣內侵,或飲食生冷,或腹受寒溼之邪,或邪由陽明傳入(惟為熱化),或與太陽同病。【證象】 腹滿而吐,食不下,時腹自痛,自利不渴,手足微溫,或兼惡寒,發熱骨痛,脈濡遲或濡細或細弦,舌苔白或淡黃。【治療】 隱白灸3壯;公孫針入3分,留捻3分鐘;三陰交灸3壯;中脘針入5分~l寸,留捻3分鐘,灸5壯;章門灸5壯。如由陽明傳入熱化者,針少商1分深,留捻1分鐘;隱白針入1分,留捻1分鐘;三陰交針入3分,留捻3分鐘;大都針入2分,留捻2分鐘。【助治】 無熱症者:淡附子片四分,淡乾薑八分,炙甘草五分,大白朮三錢,大紅棗五枚,煎湯服。有熱症者:壯熱煩渴,舌焦黃,脈洪數。用大黃三錢,元明粉三錢,生甘草一錢,煎湯服。【備考】 《萬病回春》:「傷寒陰疝腹痛,灸足小趾外側上紋頭。灸3壯,男左女右。」淡安按:錫城李佩秋君,腹滿時痛,自利不渴,為刺中脘、天樞、足三裡並灸之,即日而愈。【病因】 腎虛之體,外邪最易侵襲腎經。陰虛者,每挾火而動;陽虛者,則多挾水而動。挾火動者,則為熱化;挾水動者,則為寒化。【證象】 挾火而動者,心煩不寐,肌膚灼燥,小便短數,咽中幹,脈虛數,舌光紅,少津液;挾水而動者,目瞑倦臥,聲低息微,不欲言,身重惡寒,四肢厥逆,腹痛,洩瀉或不洩瀉,脈細緩,舌淡白,不渴。【治療】 挾火而動者:湧泉針入3分,留捻2分鐘;照海針入3分,留捻3分鐘;復溜針入3分,留捻2分鐘;至陰針入1分;留捻1分鐘;通谷針入3分,留捻2分鐘;神門針入2分,留捻1分鐘;太溪針入2~3分,留捻2分鐘。挾水而動者:腎俞灸5~7壯;肓俞灸5壯;關元灸5~10壯;太溪灸5壯;復溜灸3~5壯。【助治】 挾火而動者:生白芍二錢,真阿膠三錢,黃連五分,黃芩八分,煎湯衝入雞子黃二枚服之。挾水而動者:白朮二錢,白芍二錢,茯苓三錢,附子八分,生薑一錢,煎湯服之。【預後】 熱化者,舌紅焦幹,下利清水,不良;寒化者,足冷過膝,頭汗如珠,不良。然灸關元至100壯,或能挽回。【備考】 《傷寒論》:「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又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常器之云:「可刺幽門二穴,在腹第二行,挾巨闕兩旁各5分。交信二穴,在內踝上2寸。」柯韻伯曰:「便膿血,亦是熱入血室所致,刺期門以瀉之。病在少陰而刺厥。陰實則瀉其子也。)又少陰病,下利,脈澀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百會。【病因】 厥陰為六經之裡,為陰之盡,陽之生,故邪之入也。有純陰證,純陽證,陰陽錯雜證。大概外邪直入,為純陰證;熱邪由傳變而入,為純陽證;直中之寒邪與傳變之熱邪交雜,為陰陽錯雜證。【證象】 純陽證:張口直視,煩躁不眠,熱甚不惡寒,口臭氣粗,四肢厥冷,心胸灼熱,熱深厥深,或下利膿血,或喉爛舌腐,兩脈弦數而洪,或瘀數而燥,舌紅而紫,或舌黃舌絳。純陰證:四肢厥冷,爪甲青黑,腹中拘急,下利清谷,嘔吐酸苦,脈細弦而遲或沉弦,舌紫而冷。陰陽錯雜證:腹中痛攣,四肢厥冷,吐利交作;心中煩熱,渴喜冷飲,飲下即吐,煩渴燥擾;兩脈或細弦或伏或細數不淨;舌或黃或白,舌質紅,似潤而齒幹。【治療】 純陽證:大敦針入1分,留捻2分鐘;中封針入2~3分,留捻2分鐘;期門針入4分,留捻2~3分鐘;靈道針入3分,留捻2分鐘;肝俞針入3分,留捻2分鐘。純陰證:肝俞灸5~7壯;行間灸3壯;關元灸7~15壯;中脘灸5~7壯;期門灸5壯。陰陽錯雜證:中封針入3分,留捻2分鐘;靈道針入3分,留捻2分鐘;關元針入5分,留捻1分鐘,再灸5壯;間使針入3~4分,留捻2分鐘,再灸2壯;肝俞針入3~4分,留捻2分鐘。【助治】 純陽證:便膿血者,黃柏二錢,黃連一錢,秦皮一錢,白頭翁一錢五分,煎湯服;四肢厥冷者,用當歸二錢,桂枝五分,白芍二錢,通草一錢,細辛二分,煎湯服之。純陰證:附子一錢,甘草二錢,乾薑二錢,白芍三錢,煎湯服之。陰陽錯雜證:烏梅八錢,布包煎湯服之。【預後】 純陽者,多不良;陰陽錯雜者次之;純陰者多良。【備考】 《傷寒論》:「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不還者,死。」(張令韶曰:「灸厥陰宜灸滎穴、會穴、關元、百會等處。滎穴者,行間穴也;會穴者,章門穴也。」)《傷寒準繩》:「傷寒六脈俱無,刺復溜(補可回六脈)、合谷、中極、支溝、復溜(順骨而下)、巨闕、氣衝(灸7壯)。」《肘後歌》:「傷寒四肢厥逆冷,脈氣無時仔細尋。神奇妙穴真有二,復溜二寸順骨行。四肢回還脈氣浮,須曉陰陽倒換求。寒則須補絕骨是,熱則絕骨瀉無憂。脈若浮洪當瀉解,沉細之時補便瘳。」《針灸資生經》:「施秘監尊人患傷寒,效甚。醫告技窮,施檢灸經,於結喉下灸三壯即瘥。蓋天突穴也,神哉。」竇材治一人傷寒,頭痛發熱,惡寒咳嗽,肢節疼,脈沉緊,服華蓋散略解。至五日昏睡譫語,四肢微厥,乃腎氣虛也。灸關元百壯,服姜附湯得汗而愈。又一人傷寒至六日,微發黃,一醫與茵陳湯,次日更發黃,遍身如梔子,此太陰證誤服涼藥而致,肝木侮脾。為灸命門五十壯,服金液丹而愈。淡安按:老友孫晏如,曾為南通東鄉許某治病。許身體素健,得傷寒症,項強身熱惡寒,服重劑表藥,仍復無汗,乃為瀉風門兩穴,又刺通裡、復溜,然後瀉合谷,歷十分鐘之久,而大汗出矣。南通城北柏某之太夫人,年近六十,忽然六脈不見,四肢厥冷,呼吸不停,目瞑如死。延孫晏如診之,乃為針人中、內關、印堂、厲兌等穴,神志漸蘇,然後兩補復溜,脈乃大見。附志於此,藉以證「補復溜能回六脈」之說也。

倪海廈師父周左宇講針灸

周左宇先生為與董氏奇穴齊名的臺灣四大針灸醫派(臺灣四大針灸醫派:董氏奇穴、古典針灸、飛經走氣和華陀派)之一古典針灸派傳人。出身河北中醫世家冀阜永安堂,師從周汝漢、楊天霖、承淡安、孫培榮四位針灸名家,繼承各家特色而撮其精要。著名經方家倪海廈即是師從周左宇先生學習針灸。周先生擅長古代通經理論「五門十變法」「臟腑通治法」,擅用遠程取穴和透針,並輔以子午流注、靈龜八法、扁鵲神針對位法等古法,對十三鬼穴的應用也頗有心得。對周老古典針灸感興趣者,抓緊時間掃碼免費學習啦。

推薦閱讀

【好書共享】針灸乾貨書籍PDF版本免費送 (第1期)

孫真人鬼門十三針使用詳解

天地人針灸秘傳

董氏針灸治療心臟病神效不宣之密穴:三才穴

道門秘傳針灸妙訣

        喜歡本文,請花一秒鐘的時間把它轉發到您的朋友圈裡!或許您的轉發可以救人性命!感恩!

你還沒有關注「醫痴」嗎?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源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刪除。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針方等僅供參考學習,非專業人士請勿盲目試用!

更多分享交流,歡迎添加微信:微信號  song1989y43

相關焦點

  • 治療傷寒六經病針灸處方
    承淡安針灸治療傷寒各病【病因】 體氣衰弱,風寒從皮毛侵入,毛孔閉塞,風寒鬱於內而為病。此為風寒襲入化病之第一步也。或病在太陽,未及表散而深入也。【證象】 前額眼眶脹緊疼痛,發熱不惡寒或微惡寒,壯熱,煩渴,渴喜冷飲,有汗或無汗,脈洪數,舌淡黃或深黃,口臭,氣粗。【治療】 三間針2分深,留捻2分鐘;合谷針3~5分深,留捻3分鐘;曲池針5分~1寸深,留捻3分鐘;內庭針3分深,留捻3分鐘;解溪針3~4分深,留捻2分鐘。【助治】 生石膏末五錢,薄荷頭五分,生甘草五分,知母一錢。煎湯服。
  • 針灸名家承淡安丨一代針灸巨擘(手法經驗)
    1931年,承淡安在《中國針灸治療學》中,詳細考察每個腧穴的定位和解剖結構,掀開了腧穴發展史上新篇章。在書中,他還引入人體骨骼圖、人體肌肉圖、人體血管分布圖、人體神經分布圖,並按照解剖部位標記各腧穴所處位置,使讀者一目了然。在《經穴圖解》一書中,承淡安按頭、軀幹、手、肘、膝、足等部位,繪製17幅經穴骨骼圖,將腧穴與骨骼的關係描述得清楚明了,十分便於學習。
  • 針灸名家承淡安丨一代針灸巨臂(手法經驗)
    1931年,承淡安在《中國針灸治療學》中,詳細考察每個腧穴的定位和解剖結構,掀開了腧穴發展史上新篇章。在書中,他還引入人體骨骼圖、人體肌肉圖、人體血管分布圖、人體神經分布圖,並按照解剖部位標記各腧穴所處位置,使讀者一目了然。在《經穴圖解》一書中,承淡安按頭、軀幹、手、肘、膝、足等部位,繪製17幅經穴骨骼圖,將腧穴與骨骼的關係描述得清楚明了,十分便於學習。
  • 承淡安丨一代針灸巨擘(手法經驗)
    江陰古稱「澄江」,因而海內外弟子門生共同將本學派名之曰「澄江針灸學派」,並逐漸得到學界認同。承淡安先生留下的學術財富十分豐厚,深為學界所景仰。對承淡安先生的誕辰紀念、學術思想總結評述、歷史功績的追憶,層出不窮。隨著「澄江針灸學派」的提出,對澄江針灸學派的研究文章一直不絕於途。
  • 承淡安《針灸學》三部曲:現代針灸學科構建軌跡
    第二編「經穴之考正」,包括「人身度量標準」「人身骨度」「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經外奇穴」等23節。第三編「手術」,包括「針之製造」「針之形式」等12節。第四編「治療」,包括「針灸治療總訣」、「針灸治療各論」和「針灸治療分類摘要」3章60節。
  • 針灸入門必讀-針灸名家承淡安先生註解的穴位歌
    他為中國針灸走向世界傾注了全部心血,被譽為中國針灸一代宗師。四總穴歌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承註:肚腹之疾,都腸胃病,所屬亦為脾胃二經。故凡治肚腹之疾,以三裡穴為主。承註:《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曰:「五臟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考井者,泉也,水源之所出也。
  • 針灸名家承淡安先生註解的穴位,針灸入門必讀
    承註:《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曰:「五臟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考井者,泉也,水源之所出也。
  • 世界讀書日線下活動--眾籌日本針灸材料及針灸醫案類
    八、《傷寒論113方使用法》《傷寒六經證治歌括》合刊1、《傷寒論113方使用法》為李翰卿先生1959年與山西省中醫研究所油印刊行,內容頗多實在見地。2、《傷寒六經證治歌括》為楊卓寅先生1963年內部刊行,全書將《傷寒論》原書有關證治部分初步加以整理歸納,根據六經系統,以病證為綱,以方證為目,提綱挈領,刪繁舉要,採用詩歌體裁,概括每證的理法方藥。內容淺顯明了,易讀易記。
  • 針灸治療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的臨床證型劃分:少陰病證(腎氣不足、腎精虧耗、腎虛血虧、腎虛血瘀),厥陰病證(肝鬱氣滯),太陰病證(氣血虧虛),少陰、厥陰兼證(腎虛肝鬱、肝腎陰虛),少陰、太陰兼證(脾腎陽虛),衝任失調共6種。 治療上以補腎為主,同時不忘養肝、健脾,調理衝任,通經活血。
  • 彭靜山:針灸處方十二劑
    針灸處方十二劑
  • 針灸拔針有講究,注意不能洩氣!經常驚恐喝藥酒
    四、治病先去瘀血,一定要把瘀血去掉現已知道疾病發生在手足陰陽十二經脈的哪一經,其治療方法,必須先於其血脈盛滿處刺出其血,以去其病苦,再診察其所欲,根據病情的虛實,然後瀉有餘之實邪,補不足之虛。 註:我們治病先去瘀血,一定要把瘀血去掉,去血的方法有很多,針灸立竿見影。過去我們針灸有針灸家,針灸就是懂針灸。開處方的就是開處方的, 這是兩家的。
  • 傷寒大禮:傷寒辨證直解
    文源:醫品閣精彩文章回顧《傷寒論》方證匯總大全集必保存收藏:傷寒論圖解捷悟(附真正的傷寒六經提綱)《傷寒雜病論》用戶說明書(讀傷寒前必看的說明書)看懂此篇,你便掌握了傷寒六經治病的核心醫林高人的傷寒經方語錄溼熱治法
  • 針灸治療男科疾病乾貨總結
    針灸治療男科疾病乾貨總結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男性健康狀況都呈現惡化趨勢,而我國男科疾病的高發並日趨年輕化的現狀已不容忽視。 治療方法 基本針灸療法
  • 甘南中藏醫分享——針灸處方十二劑
    針灸處方十二劑1.補可扶弱:例如:大椎、陶道治陽虛而興奮督脈,使腰脊強壯《針灸大成》有下法,針三陰交,用呼吸瀉法,可通大便。如果在左側腹結穴埋藏皮內針一支,穴位找準,可以當日排便。9.溼可勝燥:燥病發於外的,皮膚乾枯,皺紋堆累;發於內的,無故悲傷,精神失常,叫做髒躁。內則消耗津液,而使便燥。患有風燥、火燥、熱燥的區分,原因總是氣虛血少,則生熱而成燥病。治療方法,當求病因。補氣生血,滋養津液。
  • 《針灸神書》全書(完)
    目錄卷一·瓊瑤神書天部宋徽宗皇帝崇寧五年瓊瑤真人一書手法序一瓊瑤真人用昇陽升陰氣上氣下之手法講論歌二瓊瑤標本運氣歌三瓊瑤辨十二經水火分治法四宋徽宗崇寧皇帝論五論手足陰陽流注篇六絡脈傳注周流不息七瓊瑤真人避瘟毒傳染法九生成數十三千金不傳之秘十四
  • 治療痤瘡,針灸的秘訣全在這!
    針方明理丁永老師治療座瘡的特點在於:尋找背部痣點或反應點。痣點古代醫家早有重視,《靈樞》曰:「無虛之邪不能獨傷人,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二虛相得乃客其形。」《黃帝內經》曰:「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氣血,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小承氣湯
    說明腦炎治療並非絕對禁用下法,惟非下證而誤下,釀成內陷則屬非是。二、兩手撮空許叔微醫案:市人張某,年可四十。病傷寒,大便不利,日晡發熱,手循衣縫,兩手撮空,目直視急,更三醫矣。皆日:傷寒最惡證也,不可治。後召予,予不得已往診之。日:此誠惡候,染此者十中九死,仲景雖有證而無治法,但云脈弦者生,澀者死。
  • 金針王樂亭丨常用9大針灸處方(超乾貨收藏)
    自幼喜愛針灸,從師針灸名醫陳肅卿先生,1929年懸壺應診,從事針灸臨床50餘年,曾任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教授。王氏在臨證時主張「論其本,以胃為先」「治癱首取督脈」「治風先治氣,氣行風自息」。王氏提出了「五臟俞加膈俞」「王氏夾脊方」「督脈十三針方」「老十針方」等經驗處方,以及用150mm金針刺曲池透臂臑為主治療瘰癧,治中風十三法(牽正刺法、牽正透法、手足十二針、糾偏法、十二透刺法、開閉醒神法、回陽固脫法、督脈十三針法、治背俞法、老二針法、治任脈法、治六腑俞法、刺募法),治癱(癱痿)十一法(治督法治夾脊法、治脊俞法、治膀胱法、治任脈法、治脾胃法、治肝膽法、治足三陰法、治手三陽法、治手三陰法
  • 針灸的起源和發展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兩種古代關於經脈的著作,它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假表現和灸法治療。根據其足臂陰陽的命名特點,稱為「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反映了針灸學核心理論經絡學說的早期面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