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真是大意失荊州嗎?專家:責任不在他,我們錯怪了關羽1800年!

2021-01-10 騰訊網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第三次來到臥龍崗,終於得見諸葛孔明。諸葛亮向劉備分析了當今天下的局勢:「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諸葛亮的意思很簡單,劉皇叔要想奪取天下首先就要先將荊州握在手裡。

荊州是中國漢地九州之一,《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大體相當終於今天的湖南和湖北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古時候的荊州不僅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而且四通八達是一塊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地,有「中原腹地」之稱。

《三國志》便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如果蜀國能夠佔據荊州,一面可以聯吳抗魏,一面還可以從益州出兵,進攻中原,進而統一天下。由此可見荊州對於蜀國的重要性。

但是我們知道,劉備陣營是在曹操和東吳的士兵酣戰於赤壁之上,曹操中級百萬大軍付之一炬,然後諸葛亮乘機從曹操和孫權手中「借」下了荊州。隨時可能遭到曹操陣營和孫權陣營的反噬,所以讓誰來鎮守這塊戰略要地便顯得尤為的重要了。

在蜀國最有威望的一員大將,那自然是非五虎上將之首關羽莫屬了。關羽在後世被世人傳頌為「武聖」和「文聖」孔子相齊名。當然在陳壽著《三國志》的時候,還沒有達到神的境界。很多形象都是《三國演義》描繪出來的。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為這位「武聖」安插了一個巨大的汙點,那就是「大意失荊州」了。荊州是在關羽手中失的,這一點沒有錯。但問題是到底是怎麼失的,這就有很大的差別了。

那麼首先關羽在歷史上是否真的是一個很傲氣的人?說不傲氣也是假的,他曾在200年,在萬軍中斬下袁紹手下第一猛將顏良,解了白馬之圍。並且在公元219年,水淹樊城活捉了于禁龐德等兩位名將。光是這兩場戰役便讓關羽之名威震華夏了。

因此關羽也時常不講別人放在眼裡,在《三國志》中切實的記錄下了關羽對他兒子說的原話:「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當然這也可能是關羽激勵手下的一種策略。

在三國時期東吳的水軍確實很強。在赤壁之戰中就能看出端詳。關羽雖然傲氣,想必不至於連基本的敵情都分不清楚。當年他也是赤壁之戰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又怎會輕視與東吳?

關羽在向襄樊發動戰役的時候,安排了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保證了後方的穩定。然沒有想到的是,東吳的兩任大都督呂蒙跟陸遜突然「白衣渡江」切斷了關羽的後路。曹操不斷向荊州派發軍馬和大將傅士仁相繼投降了,這個時候曹操也開始不斷向荊州派發軍馬和大將。兩方像是早已經預謀好了一樣,讓關羽根本沒法及時馳援。

當時的「荊州戰場」幾乎聚集了當時最華麗的陣容,關羽腹背受敵。落得這樣的狀況,就算是孫武來了也難以逃出生天,所以與其說關羽是大意,不如說是中了圈套的無奈吧。

相關焦點

  • 關羽果真是大意失荊州?這個鍋背了1800年,是時候說清楚了
    而和劉備桃園結義的關羽和張飛則是劉備的左膀右臂。本來蜀漢的勢力已經發展得很好了,可自從關羽北伐敗了後,蜀漢集團就一直走下坡路,而張飛和劉備也在關羽死後不久去了。那麼關羽失掉荊州真的是關羽大意所為嗎?
  • 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才失的荊州嗎?背了一千多年的鍋該卸下來了!
    有句話叫「馬虎失街亭,大意失荊州」。 說的是馬謖失街亭,關羽失荊州這兩件事。這兩件事又被認為是因疏忽大意剛愎自用而造成失敗的典型事跡。 先不提馬謖。每次聽說大意失荊州這句話。我自是憤憤不平。
  • 荊州大意失關羽,1.55億搬遷違章關公雕像:這個點子絕了
    關羽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荊州這個地方「敗走」了兩次,一次是因為自己大意了,一次是因為荊州大意了。 荊州,作為關羽的終結之地,自然也要有配得上他的標誌性建築。於是,世界上最大的關公雕像2016年6月在荊州誕生了。
  • 大意失荊州,如果你是關羽,你還會如此的驕傲自大嗎?
    如果把我放到關羽的位置,極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我們現在來看,關羽出兵北伐,沒有任何優勢。兵力不足,糧草短缺,前有曹仁,後有孫權。以關羽的兵力,正常來講,于禁和龐德完全有能力擋住關羽,甚至擊退關羽,如果是這種結果,關羽退守荊州,荊州還是可以守得住的,最起碼可以抗住等待益州的援兵。孫權見關羽敗回荊州,也不會去幫曹軍打荊州,他更不願意看到荊州落入曹操手中。
  • 荊州大意失關羽?1.7億元建的最大關公像將要搬遷
    眾所周知,湖北荊州市作為我國首批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數千年的歷史,孕育了楚文化、三國文化、關羽文化等。今年初,國家住建部通報,要求荊州當地對一座高達57.3米的關公雕塑進行整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這座巨型「關公雕塑」違反了《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破壞了古城的風貌和歷史文脈,當地政府經過討論後,決定將關公雕像從荊州區關義公園搬遷到荊州區點將臺。根據央視此前報導,這座關公雕塑未獲審批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在這座長達兩年的建築工程中卻沒有對其進行檢查。
  • 《三國演義》關羽不失荊州,能否改寫蜀國命運,一統天下呢
    《三國演義》關羽不失荊州,能否改寫蜀國命運,一統天下呢大家在觀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站在劉備這邊,後期的蜀國衰敗,都感覺到很惋惜,導致蜀國衰敗的原因是從關羽失荊州開始,一步步讓蜀國走向滅亡,設想假如關羽不失守荊州
  • 關羽瞧不起孫權兒子,稱「虎女焉能配犬子」,那麼最後關小姐嫁給了誰
    其實不然,趙雲作為五虎上將之一,他的性格就是分的隨和,他的武功也很高,這就是性格問題。那麼關羽究竟有多傲氣呢?我們通過這件事就能看得出來。 1800年,東吳就有意想拉攏關羽,於是孫權想出一計,他便提出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兩家結為親家,豈不美哉。
  • 大意失荊州,荊州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尤其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關羽「大意失荊州」,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想必對這並不陌生。在當時,為何魏、蜀、吳均對荊州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於曹劉孫三國邊界,是一個關鍵的地點。每一個國家都想為自己爭取能夠帶來最大利益的領土,這將會為他們以後統一南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麼大的誘惑,試問哪一個國家想要放棄?
  • 糜芳追隨劉備24年,為何在他最強的時候選擇背叛?是因為關羽?
    並且在關羽坐鎮荊州的食合,讓他負責物資供給,也就是荊州實際上的二把手。名頭上算個國舅,實際上也有權力,可為何從微末起跟隨劉備24年,偏偏在蜀漢勢力如日中天,劉備最風光的時候,選擇背叛蜀漢投降東吳,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 湖南一工人工地挖出竹筒,上面寫二十一個字,揭開關羽的真正死因
    關羽是戰神,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他長期鎮守荊州,手下統領的是蜀漢軍隊中的「特種兵」。是受到劉備器重的封疆大將。關公提著一把青龍偃月刀,往荊州一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實在是三國「戰神」。但是關於關公真正的死因,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爭議,不知道是什麼緣故,似乎大家都不太相信《三國演義》中對關公之死的記載,畢竟《三國演義》是小說,含有戲說的成分。
  • 關雲長大意失荊州?而這口「鍋」不該他背,看看蜀漢君臣做了什麼
    前言:公元219年,關羽揮師北上發動"襄樊之戰",陷襄陽圍樊城,滅了龐德與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給予曹操集團重創。就在關羽打擊曹軍之時,吳國呂蒙"白衣渡江",從背後偷襲了關羽,腹背受敵的關羽無奈敗走麥城,最終其父子二人落得悽慘下場,蜀國也在此時,丟了荊州三郡元氣大傷。
  • 如果荊州不丟,關羽不死,最後誰有可能一統天下?
    如果荊州不丟,關羽不死,最後誰有可能一統天下?三國時期,最為可惜的就是關羽剛剛威震華夏,就被呂蒙給坑殺了。這個結果,事實上對蜀國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多人投敵、張飛被殺、劉備慘敗,孫劉聯盟被完全破壞,而使得魏國一家獨大。
  • 關羽說虎女安能配犬子,他的女兒是誰,是關羽口中所說的虎女嗎?
    赤壁之戰後劉備向東吳借了荊州等地,答應孫權取了益州之後歸還荊州,但劉備在取得益州之後並沒有主動歸還,以至於後來孫權派遣魯肅諸葛瑾等人多次討要,但都被關羽拒絕了。後來孫權身邊人獻計說讓孫權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和關羽結為親家之後再去要荊州,就不怕關羽不給了。
  • 關羽是豪氣雲天的人物,但是他太自負了,最終的下場也讓人惋惜!
    當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後,第一時間就向曹操請辭,並曹操所贈的金銀等一一封置於庫中,最終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關羽他為人忠義。對主兄劉備盡忠盡義,對義弟張飛也是義字當頭。他的武功高強。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沒半點異議。
  • 荊州關老爺雕塑算「違建」嗎,招誰惹誰了?
    荊州關公雕像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大意」失關羽?第一個「大意」,有著強烈感情色彩的,為關老爺掩過。關公驕傲輕敵,帶兵攻打襄樊,結果荊州空虛,東吳孫權派呂蒙偷襲成功,關老爺痛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擒身亡。我們不願意說他沒有能力,不願意面對他也會失敗也會當俘虜被殺的命運,只是說他麻痺了「大意」失荊州,才給了東吳呂蒙、陸遜這幫孫子上位機會。
  • 三國:劉備集團中唯關羽獨有的一項待遇,諸葛亮終身都無此權力
    關羽自從跟隨劉備開始,就一直是劉備最重要的副手,關羽生前在劉備集團中的權力和地位僅次於劉備,諸葛亮都遠遠不如他,如果關羽不死(包括張飛),諸葛亮是不可能在《出師表》中豪言:「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蜀國滅亡之後,關羽全家被殺,看似是仇殺其實另有原因
    說起三國時期的關羽,杯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可謂是名聲赫赫,在水淹七軍之後,更是一舉躋身三國最強統帥行列,關羽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然而過剛易折,一次大意失荊州之後,關羽身亡,更是引導出了後來的蜀吳之戰,一把火燒了了蜀國的一半國力,使得蜀國在此之後只能堅守,無力出徵!
  •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二十九):古今名將第一奇人——說關羽
    要不是關羽自負過人,他怎麼會真地相信諸葛亮在袞袞眾將中,對他特別地刮目相看呢? 《三國志》裡就寫道,關羽瞧不起黃忠,不願與老兵為伍。小說也寫道,還在關羽要取長沙的時候,諸葛亮就誇讚守將韓玄手下的一員大將黃忠,「雖然年近六旬,鬚髮蒼白,使一口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一再囑咐關羽「不可輕敵」。
  • 關羽死前留下兩個救國大將,一個被誤會千年,一個因劉備而死!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郡為劉備、曹操、孫權所分,劉備入蜀(四川),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其後,關羽出兵攻打曹操所在的襄樊,孫權派呂蒙虛攻荊州(南郡、武陵、零陵),使其陷落。對關羽而言,大意失荊州無疑是蜀漢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然而,關羽臨終前,卻為蜀漢留下了兩個救世主。
  • 劉備、諸葛亮和關羽之間,有矛盾嗎?為什麼他們見死不救呢?
    (一)劉備諸葛亮與關羽可有矛盾?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季漢前將軍關羽因兵敗襄樊、江陵,在敗逃益州的途中,經過臨沮時,被東吳潘璋所部馬忠俘獲,隨後遇害,與他一起遇害的還有其長子關平。其理論基礎也很簡單,那就是襄樊之戰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開展,至十二月關羽敗亡,期間近六個月的時間(當年閏十月),可是這半年的時間裡,益州的蜀漢大本營卻根本未作出相應的接應關羽的絲毫反應,難道這還不能說明,益州大本營,是有意才如此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