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心說
我的心事,說給你聽,點擊右上角「關注」,開啟一段暖心之旅。
在完整的人生旅途之中,大多數人都會經歷晚年。
有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養魚弄花,子孫環繞膝前,晚年生活對於他們來說,便是如同夕陽紅一般美好;而有些人的晚年生活則是落寞凋敝的,他們孤獨寂寞,即使有子女,子女也不願意陪伴在他們身邊,這樣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對他們來說,便就如同冬天一般寒冷難熬。
那麼,同樣是老年人,為什麼在晚年生活的質量上,卻差距如此之大呢?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為人和善慈祥的老人,自然能夠用一顆豁達且開朗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這樣的老年人,也大多會得到子女的關愛;而一個性格孤僻乖戾,心胸狹窄愛生氣的老人,也難免會使得自己心生恐懼,從而不願意與他們往來。
曾聽過這樣一個頗有道理的謎語:什麼東西早上起來是四條腿,中午是兩條腿,而到了晚上卻是三條腿?答案是人!
當我們年幼時,我們需要依靠自己的四肢,在地上匍匐前行,學會走路;而當我們長大成人之後,我們便可以用雙腳行走自如的走路了;然而,當我們到了晚年,身體的機能逐漸減退之後,我們只能夠藉助於拐杖,來幫助我們行走。
所以說,到了晚年,我們如果想生活得幸福和平穩,那麼,我們就一定要藉助外物的幫忙,這個外物,可能是拐杖,也可能是在我們身邊照顧我們的親人,而我們要能處理好與身邊親人的關係,才能夠避免晚景悽涼,老無所依。
前兩天,在街上遇見了鄰居家一位80歲的老人,老人的頭髮和眉毛都已全白,他嘴裡的牙齒也都全部掉光了,然而,老人臉上的表情,卻是慈眉善目,笑容滿面,只看老人的外貌,就知道老人的晚年生活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於是,我便上前向老人討教晚年幸福的原因,老人說,我年輕時的脾氣也很暴躁,但是,人老了,得服老,人老了,就要懂得尋求身邊人的照顧,所以,要想避免晚景悽涼,就要趁早明白這三個道理。
那麼,老人說的三個道理,都是哪些呢?在我的追問下,老人娓娓道來。
第一個道理:人老了,不能固執,要學會聽話。
老人說,人老了,不但我們的身體機能逐漸減退,我們的腦子也慢慢地開始變得不好使了,此時,我們想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就不能再固執,而要學會聽子女的話。
有些人越老越固執,儘管子女每天在身邊伺候他,但是他心中卻還是做不到信任子女,對於子女的要求和提議,他一概否決,凡事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念行事。
人老了,太過固執,對於自己沒有任何好處。首先,因為我們的腦力衰退,我們所做出的決策不一定是對的,其次,太過固執,也會使得子女心中感覺到委屈和生氣,從而在照顧我們的時候,不能夠做到全心全意。
其實,只要想開了,就會明白,既然我們老了需要依賴於子女的照顧,那麼,我們又何妨多信任子女一點呢?多聽點子女的話,不但能夠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舒服,也能夠使得我們與子女間的關係更和諧,這對於我們晚年的生活質量,是會有提升的效果的。
所以說,人老了,不能太固執,要學會聽話,才能避免讓人厭惡、晚景悽涼。
第二個道理:人老了,不能糊塗,要明白誰真心對你好。
老人說,人老了,該糊塗時要糊塗,該不糊塗時,堅決不能糊塗,要明白誰真心對你好。
有些老人常常會對給他養老的子女心存怨言,而對偶爾來看他一次兩次的子女心懷感激,這其實就是一種糊塗的做法,你要明白,在偶爾看望你時,表現出來的孝順,常常是能夠偽裝的,但是,願意每天陪在你身邊照顧你的人,才是真心地願意給你養老。
有些老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總是對偶爾來看望他們的子女親人心存感激,並將自己的積蓄大部分給了這些人,這樣的做法,只能讓每天陪在你身邊的子女感覺到寒心。
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使陪在你身邊的子女再孝順,他也不能夠接受他所付出的愛,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他也不會願意儘自己的全力去伺候一個「糊塗」的,分不清好賴的老人。
所以說,人老了,千萬不能糊塗,要明白,真正孝順你的人,是願意每天陪在你身邊伺候你的人,如果你有經濟能力,應該多給在你身邊伺候你的子女。
第三個道理:人老了,不能悲觀,要有一顆童心。
老人說,人老了,就怕悲觀,每天都生活得很壓抑,不但自己的心情不會好,家庭裡的氛圍,也會變得很壓抑,這樣子的晚年生活,是不會太幸福的。
有些老人,每天都讓自己沉浸在憂慮的情緒裡,他們今天擔心自己身體不好,讓子女陪自己去醫院,明天又擔心自己的營養不夠,讓子女去給自己買營養品,其實,他們本來的身體很健康,這樣折騰下去,反倒會起到一個反效果。
真正晚年幸福的老人,是不會讓自己感覺到焦慮的,他們養魚弄花,讓自己保持一顆快樂的童心,這樣,不但他們自己每天的生活狀態都是愉悅的,就連子女也會對他們大為放心,這樣的晚年生活,又怎麼會不快樂呢?
所以說,人老了,不能悲觀,要有一顆童心,才能獲得晚年的快樂與幸福。
晚年生活,應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夕陽紅,所以,我們要懂得從容地面對它,才可能獲得晚年的幸福生活。
80歲老人的感悟:人到晚年,趁早懂得三個道理:人老了,不能固執,要聽話、人老了,不能糊塗,要明白誰是真心對你好、人來了,不能悲觀,要保持一顆童心,只有懂得了這些道理,才能生活得更加輕鬆,從而避免晚景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