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得幸福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大體相同,晚景孤獨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卻各有各的不幸。
人生的旅程,實際上是一個因果循環的過程,如果將人生比作四季,那麼,晚年就是四季中的冬季,而我們的晚年生活幸福與否,在很多時候,都取決於我們在春種的時候播種下了什麼樣的種子,以及我們在秋收的時候,積攢下了什麼樣的果實。
鄰居家有一位性格孤僻的老人,據說,他在年輕時脾氣就很不好,不但背叛了婚姻,而且他對待子女的態度也是異常冷漠,因此,他的家人都有不願親近他。
當他年過古稀之後,時常感覺到孤獨,總是打電話給他的子女,抱怨他們不來看自己,其實,老人的子女並非不來看他,只是他們一來,與老人說不上幾句話,就會被老人劈頭蓋臉的痛罵一頓,然後被攆走。
所以,他的子女寧願每個月轉錢給他,也不願再來到他的身邊,與他接觸。
在我看來,鄰居家的這位老人,之所以晚年孤獨,就是因為他的性格太孤僻了,容不下人,所以,他很難與子女融洽的相處。
在我的經驗之中,所見的晚年生活幸福的老人,大多性格隨和,臉上的笑容寫滿了慈祥,而那些晚年生活的孤獨的老人,性格中卻總有一些各色,顯得與這個社會有點格格不入,那麼,晚景悽涼的老人,身上都有哪些特點呢?
「晚年孤獨,必有徵兆」:身上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註定了晚景悽涼。
一,性格自私的人,大多晚年孤獨。
性格自私的人,凡事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卻絲毫不懂得顧及旁人的感受與想法。
有些人,天生性格自私,即使在結婚成家之後,這樣的人,也只懂得貪圖自己的享樂,卻完全不顧及配偶和子女的生活與感受,他這樣做,只會使得與他最近親的家人感覺到心寒。
人與人之間總是相互的,年輕時子女沒有感受到過你的愛,那麼,當你到了晚年之後,子女又怎麼會對你有感情,願意親近你呢?
所以說,性格自私的人,註定了晚年孤獨。
二,缺乏責任心的人,大多晚年孤獨。
缺乏責任心的人,心中大多沒有「家庭」的概念,因此,他們自然不願意主動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學生時代做義工的時候,遇到過一位老人,令我印象深刻,她雖然已經年過古稀,但是,眉宇之間還能夠看出她年輕時是一個大美人。
她說她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在結婚後,沒有將心思放在家庭上,既不夠關心丈夫,也不懂得照顧子女,只知道自己每天出去玩,老人說,她年輕時喜歡與人攀比,覺得自己的老公和子女都是負擔,直到現在,她老了,才發現年輕時的虛榮是那麼幼稚,她很後悔沒有給家人多一些愛,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的確,缺乏責任心的人,總是很難讓家人感覺到安全感和愛,這樣的人,到了晚年,家人自然也不會對他有承擔養老義務的責任心。
所以說,年輕時對家庭缺乏責任心的人,大多會晚景悽涼。
三,沒有同理心的人,大多晚年孤獨。
沒有同理心的人,遇事總會表現得非常主觀,他們習慣於用自己的思維去揣測和要求他人,因此,即使是最親近的家人,也時常會覺得與他們難以溝通。
有些人,子女在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子女煩和不懂事,子女照顧他,他也總會表現出不領情的姿態,其實,這些人就是缺乏同理心,不懂得顧及子女的感受。
人心都是肉長得,即使是再孝順的子女,如果他的孝心,總是被不理解和傷害的話,那麼,他也肯定會感覺到傷心和寒心。
因此說,沒有同理心,不懂得為子女考慮問題的老人,待兒女心寒之後,也自然不會再願意盡心孝敬你。
沒有同理心的老人,大多會晚年孤獨。
的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常常能夠反射出他晚年的生活狀態,性格和善,對待子女親近的人,到了晚年,也一定會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以及一群孝順的子女。
相反地,「晚年孤獨,必有徵兆」,那些太過自私的人,沒有責任心的人,不懂得站在子女的角度考慮問題的人,則必定會令家人寒心,他們的晚年生活大多會是孤獨的。
俗話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趁我們還年輕,多給家人一些愛吧,只有家人感受到了我們的愛,我們在老年時才能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