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之所以有獨特的吸引力,
是因為它販賣的不僅僅是咖啡,
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方悠閒漫時光~
尤其是散落在城市的那些特色咖啡館,
用一縷馥鬱的香氣,
散發出這個城市的獨特魅力指數。
坐落於巴黎獨具特色的聖日爾曼德佩區,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花神」咖啡館,
是巴黎著名的三大咖啡館之一。
漆黑的窗簷、白色的遮陽布,
以及二樓窗外青枝蔓藤纏繞的花架……
符合了我們對咖啡館的全部印象。
花神咖啡館的特色除去悠長的歷史,
更以接待文化藝術界大家而聞名於世,
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
讓·保爾·薩特(Jean-Paul Sartre)
和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賈科梅蒂(Giacometti)、
海明威(Hemingway)和畢卡索(Picasso)等
都在這裡喝過咖啡。
它的招牌咖啡有著杏仁果香,並附送一杯冰水。
貓咖啡館位於法國巴黎瑪萊區中心地段。
生活在巴黎大市的人們,
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在公寓裡養寵物,
貓咖啡館則正好彌補了這一遺憾。
在這裡,
你可以一邊享受美味咖啡,
一邊和貓咪玩耍。
這些從流浪貓收容所合法領養的貓咪,
不僅給人們帶來心靈的放鬆,
更從某些方面展現了一種歲月的靜好與溫暖。
雙偶咖啡館坐落於聖日爾曼小廣場邊上,
面向巴黎最年久的教堂
——聖日爾曼大教堂。
也是作家陳丹燕《咖啡苦不苦》
一書中所描述的第一家咖啡館。
那裡時常人滿為患,
貌似顧客們都喜歡走在室外,
其實裡面早已客滿。
作為塞納河左岸出名的咖啡館,
很難不沉澱文化藝術底蘊。
王爾德、恩斯特、畢卡索、海明威、
安貝託·艾可等當年的風流人物
都曾是這裡的常客。
一個世紀以來,
巴黎拉丁區的歷史和人文光輝一直與
這家名為「雙偶」的咖啡館緊緊連在一起。
咖啡館內牆上擺放著兩個穿著清朝服裝的華人雕像,
已成為雙偶咖啡館和巴黎文人的標識。
提起巴黎最負盛名的咖啡館,
圓頂咖啡絕對可以入選。
這間大圓頂屋自1927年開門
迎客以來接待了不計其數的客人,
包括海明威、菲茨傑拉德、
薩特、西蒙·波娃等名流常客。
偌大的咖啡廳四周牆壁上,
掛滿了大幅的油畫,
這其中包括夏卡爾和布朗庫西的作品。
圓頂咖啡至今保留著上世紀20年代的裝潢。
店裡有24根方形的牆柱,
下端漆成淺淺的綠色,上端繪著壁畫,
演繹著巴黎上個世紀20年代的風情。
圓亭的天花板、壁板、桌椅,
全部採用檸檬木精製而成,
體現出一種淡黃的優雅。
最特別的是它不只是咖啡館,
還可以因需要利用隔屏改成酒館、舞廳。
位於多倫路文化街的老電影咖啡館,
完全隔絕了四川北路的喧譁。
整幢樓裡低徊輕響起耳熟能祥的老歌,
飄渺浮動的濃鬱咖啡讓人陶醉。
二樓陽臺位據說是上選,
人、咖啡和投進窗臺的陽光約會。
咖啡館門口有一座卓別林的雕像,
和老電影的主題相符;
裝潢是老上海的味道,暗暗的,
還擺著留聲機、舊上海明星的照片。
老式洋房、陳舊擺設、
輕揚的藍調、昏黃的燭光,
給人一種復古的感覺。
在這裡安靜地喝一杯咖啡、看一場老電影,
整個人都仿佛被投入時光機,
穿越到了七八十年前的十裡洋場。
Aroom位於泰安路上一個老式裡弄洋房裡,
店門口並沒有醒目俗氣的大字招牌,
老式玻璃格子門貼有aroom的logo。
走進Aroom露天小院子,
坐著休閒的年輕人、情侶
或正在看書的朋友,
讓人感覺十分清新愜意。
Aroom是一家vintage小清新風格的咖啡店,
屋裡擺滿了各種老物件,
它們不見得還保持著當初的光鮮和精緻,
卻無一不飽含著曾經主人與時間的故事。
來到「aroom」讓人覺得,
我們的生活就是應該在自己喜歡的地方,
喝咖啡、曬太陽,做著喜歡的事情。
咖啡館門口沒有店招,
只有一隻銅鈴,
叮咚之後唯一店員會來開門。
小店完全由家宅改造而成,
內部裝修小資風格,
各種貓咪飾品、雕像、壁畫、擺設精心布置,
布置得井井有條,
就連貓舍都布置的很乾淨、精緻。
這裡簡直是貓控的天堂,
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好多隻貓咪,
折耳貓、田園貓……
到處亂竄,可愛的不行。
它們會和你搶座位,
跳上你的膝蓋睡覺,
整個咖啡館氣氛因此親切、溫馨。
有貓、有咖啡,
生活還有什麼比這更享受的時刻呢?
無論巴黎、上海還是其他城市,
特色咖啡館總會讓你有新的發現、新的觸動。
如果邂逅了,
不妨走進去坐一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