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文化】法國咖啡文化,巴黎咖啡館從早到晚賓客滿座

2022-02-02 咖啡工房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私

人微信精品咖啡香,微信號:

(長按複製)

thinkingcapacity

  咖啡在法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咖啡對於法國人的重要性一如茶對於中國人一樣,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眾所周知,咖啡已成為風靡世界的重要飲品,咖啡的香醇令人如痴如醉,讓人在忘我的境界裡回味無窮。

         法國人說,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咖啡館的路上,看似簡單的一句玩笑話,卻是法國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因為咖啡已經真正成為了法國人生活的必需品,早飯時,吃著香噴噴的羊角麵包,來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真是一種極致的享受;中午休息時,工作之餘,來一杯咖啡提提神兒,精神振奮地繼續工作;晚上一頓大餐之後喝一杯expresso幫助消化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好處。法國人品咖啡講究的是環境和情調,如今,咖啡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優雅,放鬆,靜心,享受生活,注重品位的一種生活文化。喝咖啡是體驗優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調和詩情畫意般的境界。今天就讓我們去好好了解法國的咖啡文化。


  

  一、咖啡的起源、種類、製作方法和功效

  

  關於咖啡的起源,眾說紛紜,至今都沒有統一的說法,在無數的咖啡發現傳說中,其中基督教發現說《牧羊人的故事》和伊斯蘭教說《阿拉伯僧侶》是流傳最廣的。不過比較說法一致的是歷史學家們都同意咖啡的誕生地是衣索比亞的咖發。


            

          1669年由土耳其大使把咖啡傳入了法國,這之後就咖啡文化便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發展壯大,可以說法國雖然不是咖啡的發源地,但法國人卻把咖啡的文化浪潮推上了最高峰,可以說是法國人把咖啡喝到了極致。法國人在傳承別國的咖啡製作和種類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咖啡的製作工藝,在法國,人們能喝到的咖啡種類很多,各種純咖啡和各種花式咖啡,其中皇家咖啡,用白蘭地調製成最具特色。各種咖啡的製作方法區別很大,有高壓蒸餾法、衝泡法和虹吸法等;喝咖啡時,加入糖和牛奶之前先小飲一口,品嘗一下純咖啡的香氣,將糖、牛奶等與咖啡混合後,輕輕地攪拌液體,然後飲用即可。飲用咖啡可舒緩疲勞,清醒頭腦,幫助消化,甚至預防膽結石等疾病。可以說,咖啡的種類多而良,製作方法多樣考究,但是他確是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這也許是咖啡備受法國人親睞的原因之一吧。


  

  二、喝咖啡的場所與環境

  

  巴黎的大小街道,不管是總統府所在地愛麗舍宮周邊的馬裡尼大街還是香榭麗舍大街,或是蒙馬特高地的窄巷,咖啡館無處不在。尤其是在兩街相交的十字路口,佔據最佳經營位置的往往是咖啡館。深紅色的店招、雨棚、太陽傘是巴黎咖啡館的統一著裝;深紅色的桌毯、椅套、餐巾是咖啡館的內飾。它們都和咖啡一樣的暖色調,正和法國梧桐的濃蔭形成鮮明的對比,加上空氣中瀰漫的咖啡香,立體地刺激著遊人的感官。

        巴黎咖啡館由此打動了不少畫家,法國印象派大師們以此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巴黎咖啡館不光佔據了地理位置最佳的十字路口和金三角,而且常常將咖啡座椅、太陽傘擴張到人行道上,讓行人靠邊走。咖啡館生意如此之好,除了社會和文化傳統的主因而外,價格平民化也是一個因素。一杯咖啡通常是三歐元左右,最著名的咖啡館也不會超過五歐元,這對於平均月薪約一千多歐元最低工資八百多歐元的法國人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麼。


  

  三、咖啡對於法國人的意義和對於法國人的日常生活的影響

  

  通過喝咖啡人們享受到了恬靜生活,體驗異樣情懷,從滿大街咖啡館的數量上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了,這不僅僅是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滿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閒。推門進入一家別致的咖啡館,品一杯香醇的咖啡,悠然自得,欣賞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如果說在中國,咖啡是一種小資情調,時尚生活的表現,相對於法國,咖啡絕對是全民參與的平民活動。咖啡館如同法國的一個代名詞,法國的咖啡館是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旦有需要,隨時隨地人們就可以進去喝一杯,或休息,或消遣,或學習,或會友,是人們最常出入的場所。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咖啡和咖啡館的日子對於法國人來說仿佛是世界末日一般。因為這就是法國人的生活方式,是法國人的浪漫情懷,是他們本性使然,不可能也不會改變喝咖啡的習慣。沿著大街小巷散步,你會發現一個又一個風格不同的咖啡館,在這裡你會看到許多巴黎人親切祥和的面容,體會到時光在這座喧囂的城市裡緩慢地流淌著。咖啡館就是人們生活的延伸,起著調節生活節奏的奇妙作用。人們來咖啡館裡讀報、讀書或發呆,甚至來做辦公室未完成的工作。不少咖啡愛好者,天一亮,在還沒上班之前就光顧咖啡館了,他們倚靠在櫃檯上喝一小杯現磨的濃咖啡,匆匆翻閱一下當天的報紙,再去趕9點鐘的上班節點。中午1時,幾乎每家咖啡館都是人頭濟濟,這裡是巴黎人站著匆匆對付午餐或喝點東西的地方,巴黎人的午餐簡單,多半是三明治加中杯或大杯的牛奶咖啡。到了下班,在回家以前,不少巴黎人還可能到咖啡館停留一會兒,享受一杯咖啡或白葡萄酒。巴黎人離不開咖啡,試想一下,假如巴黎失去了咖啡館,哪怕是一分鐘,將是什麼情形?


  

  四、咖啡與法國文化

  

  咖啡業不僅推動著法國的經濟,而且和法國幾個世紀以來的文化息息相關,在法國巴黎,想尋找歷史遺蹟、文化地標並不難,也許身邊其貌不揚的小咖啡館就曾經是名人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徜徉在巴黎的「名人咖啡館」之間,法國的輝煌的文化、藝術與歷史似乎觸手可及。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曾寫道:「咖啡館的櫃檯就是民眾的議會廳。」法國大革命、啟蒙運動、存在主義等政治、社會、文化思潮都是從咖啡館走向社會的。17世紀開始,在法國,尤其是上流社會中,出現了許多因為咖啡而形成的文化藝術沙龍,到了18世紀的啟蒙時代,文化重心出現到了各種沙龍,俱樂部和咖啡館。普洛可甫咖啡館是巴黎第一家開張的咖啡館,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都是咖啡館普洛可甫的常客,伏爾泰的幾部著作、狄德羅的世界首部百科全書都在這裡完成;文豪巨匠如雨果、巴爾扎克、喬治.桑,左拉等還以咖啡館的名字創立了文學刊物《普洛可甫》。「花神」咖啡館,是巴黎著名三大咖啡館之一,上世紀20年代,年輕的周恩來也常去居住的小旅館附近的「花神」咖啡館喝咖啡,寫文章。畢卡索、薩特、布雷東還有政治人物託洛茨基都在那裡喝過咖啡。

            花神咖啡館甚至還有文學獎學金,並且在二樓為得獎者保留專用座位一年,在咖啡館內永遠陳列一隻刻有得獎者名字的咖啡杯。此外,法國小說《情人》的作者杜拉斯和徐志摩也常來這裡。在蒙馬特的學院咖啡館,是19世紀巴黎大學時代的標誌,這裡長期聚居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藝術家,在這裡構建了全世界作家和藝術家心目中的聖地和精神家園。20世紀初達到了空前的繁榮,畢卡索、海明威、凡高、弗洛伊德等曾在這裡編制他們的夢想,度過他們的年輕時代。法國的咖啡和他自己本身的文化底蘊有著巨大的關係,這裡濃濃的文化氣息就像從那咖啡杯裡飄散出的香霧,嗅得到,還伸手可及,可以說沒有國家民族這片沃土就不可能有獨特的飲食文化,而反過來,出彩的飲食文化又給法蘭西這個民族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咖啡是法國文化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咖啡是巴黎的寵兒。

  

  到過世界花都巴黎,也許你參觀過羅浮宮、登臨上艾菲爾鐵塔、乘船遊覽過塞納河,這些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使你難以忘懷讚嘆不已,可是你注重過巴黎的咖啡館沒有?那也是法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許它並無突兀之處,也無甚新奇,但透過它,你才能觸摸到法蘭西人民生活的脈搏。

  

  巴黎的大小街道,不管是總統府所在地愛麗舍宮周邊的馬裡尼大街還是香榭麗舍大街,或是蒙馬特高地的窄巷,咖啡館無處不在。尤其是在兩街相交的十字路口,佔據最佳經營位置的往往是咖啡館。


  

  法國咖啡文化介紹 巴黎咖啡館從早到晚賓客滿座

  

  深紅色的店招、雨棚、太陽傘是巴黎咖啡館的統一著裝;深紅色的桌毯、椅套、餐巾是咖啡館的內飾。它們都和咖啡一樣的暖色調,正和法國梧桐的濃蔭形成鮮明的對比,加上空氣中瀰漫的咖啡香,立體地刺激著遊人的感官。巴黎咖啡館由此打動了不少畫家,法國印象派大師們以此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

  

  巴黎咖啡館不光佔據了地理位置最佳的十字路口和金三角,而且經常將咖啡座椅、太陽傘擴張到人行道上,讓行人靠邊走。


  

  咖啡館是巴黎的寵兒!

  

  有人說咖啡館如同中國的茶館,此話很有道理。但我覺得巴黎咖啡館的密度要比中國茶館大得多,而且光顧的人群,在咖啡館裡消磨的時間都大大超過中國傳統茶館。

  

  巴黎咖啡館從早到晚賓客滿座,顧客各色各樣,除了休閒、交流之外,還把咖啡館當成點心店和書房、會議室。許多法國人不吃早餐,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奔咖啡館。法國人愛讀書,愛日光浴,這裡都可以得到滿足:泡一杯咖啡坐在某個角落,看上數小時的書,或者坐在人行道上的咖啡座脫去外衣曬著太陽,看著國際大都市街上過往的各色行人和疾駛而過的最新款式的名車,或者就看看街心花園十八世紀的雕塑吧!那是多麼的安閒和舒服。也有個別的拿了文件和電腦在咖啡館敲打半天鍵盤,也決不會有服務員前來幹涉。

  

  巴黎許多咖啡店都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比如「花神」、「坡克普」,上世紀初中期風靡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們和作家經常在這裡討論和寫作,發跡前的拿破崙還因為付不出咖啡款而拿帽子押在「坡克普」。


  

  巴黎咖啡館裡的故事舉不勝舉!

  

  在巴黎,雙休日和數不清的節慶日,所有商店一律打烊,唯獨咖啡館通常繼續營業。

  

  咖啡館生意如此之好,除了社會和文化傳統的主因而外,價格平民化也是一個因素。一杯咖啡通常是三歐元左右,最聞名的咖啡館也不會超過五歐元,這對於平均月薪約一千多歐元最低工資八百多歐元的法國人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麼。

  

  如此看來,咖啡館生意紅紅火火,利潤一定可觀。的確如此,因為它是高利行業,法國政府規定,咖啡館不容外人染指,和計程車老闆一樣,必須是法國籍人士才能經營。巴黎一個中等規模的咖啡館――當地人簡稱為「大吧」,不含房產的經營轉讓費約四十萬歐元,但是兩年即可收回投資。

  

  歷史上巴黎咖啡館還分攤公共洗手間的社會責任。因為巴黎少公共廁所,難得一見的公廁往往是要收費的,連火車站和機場都是如此。雖然收費過去僅三法郎至現今的三生丁至一歐元不等,但換算成人民幣,就有點捨不得了,往往想到咖啡館免費解決。但也並非所有咖啡館裡的服務員都那麼善解人意,他們可體會不到人生地不熟的遊客的內急之苦,往往對不喝咖啡光想上洗手間的人擋駕。在這種情況下,你要麼再找一家規模氣派更大一點的咖啡館碰運氣,要麼忍痛給服務員小費。我在塞納河邊寫生時,借用了一個咖啡館的一組桌椅,雖然服務員未加幹涉,但我還是和妻子花了十歐元點了兩杯咖啡邊喝邊體味了一下巴黎咖啡客的心境。


  

  假如咖啡館關了門,一些內急的人就慘了,我不止一次目睹老外們當街撒尿,對於過往行人只能裝著沒看見。

  

  不過近來情況有所改觀,巴黎市政府總算體恤民情,在街頭設立了大量免費移動公廁。咖啡館洗手間的壓力肯定減輕了不少。

  

  巴黎咖啡館的風情可說是歐洲風情的一個縮影,因為其它歐洲國家的咖啡文化也大抵如此。


文章圖片部分來源於中國咖啡網,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更多專業咖啡交流 請掃碼關注微信:best-cafe

相關焦點

  • 法國浪漫的咖啡文化
    這裡,會有亮麗的時裝閃過,會有醉人的香氛飄來,也會有炯娜多姿的女郎走過,還常有街頭音樂家給您送來段段美妙的旋律。此情此景,令人陶醉。不難見到座上原來細聲絮語的戀人旁若無人地擁抱、親吻,別人可真羨慕不了那麼多,因為這是在法國。要是您運氣好,也說不定在您身旁的椅子上,就坐著一個法國美女,讓您增添許多視覺享受。在這裡,邊吸著咖啡,邊看著時尚雜誌的巴黎女郎,被視為時髦的象徵。
  • 巴黎的咖啡文化——雙叟咖啡和花神咖啡
    巴黎的咖啡文化——雙叟咖啡和花神咖啡The Culture of Coffee in Paris– Les Deux Magots and Café de Flore在巴黎的街頭,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有的在室外搭建了遮陽棚,椅子放在人行道邊上,法國人喜歡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喝咖啡,這是巴黎街頭常見的畫面
  • 法國文化 | 為什麼法國咖啡沒有名,卻有那麼多咖啡館?
    雖然法國人喝的咖啡在世界上並不算有特色的,可它卻有不少經營了上百年時間的咖啡館。17世紀左右,咖啡被引入到歐洲,便開始受到人們的喜愛。此時,也正值歐洲列強搶奪殖民地時期,其中法國的殖民地象牙海岸、喀麥隆、馬達加斯加剛好是種植咖啡的產地。於是,法國人便從這些殖民地進口咖啡。然而,這些殖民地卻是羅布斯塔咖啡豆的原產國。
  • 這裡有法國咖啡文化的一切
    法國人崇尚的自由、平等、博愛也常被濃縮在不足百米見方的咖啡館中,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時尚。自咖啡在非洲問世並傳入世界各地,在品飲習慣和衝煮方式上都展現出了不同的文化特性。法國人愛喝深烘焙咖啡,芬蘭、丹麥、瑞典等國偏好輕度烘焙咖啡。
  • 【啡長理論】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
    50年前,中國與法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同樣,推門進入一家別致的咖啡館,品一杯香醇的咖啡,悠然自得,欣賞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滿了浪漫的氣息。中國人對茶樓的情感固然深厚卻遠遠不及法國人對咖啡館的可稱為深度依賴的情感。如果說在中國,咖啡是一種小資情調,時尚生活的表現,相對於法國,咖啡絕對是全民參與的平民活動。
  • 巴黎告訴你,咖啡不是用來喝的
    ,你覺得咖啡是用來喝的,那麼你一定沒有來過巴黎。在法國旅遊,想尋找歷史遺蹟、文化地標並不難,也許身邊其貌不揚的小咖啡館就曾經是名人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徜徉在巴黎的「名人咖啡館」之間,法國輝煌的文化、藝術與歷史似乎觸手可及。
  • 除了時尚和葡萄酒外,你不知道的法國咖啡文化!
    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是環境和情調,在路邊的小咖啡桌旁看書、寫作,高談闊論,消磨光陰。白色的桌子、籃色的咖啡杯、隨風飄揚的遮陽棚,忙碌的服務生、當然還有悠閒的風琴,這些都是法國咖啡館的特色所在。這些咖啡館在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街、蒙馬特和蒙帕那斯誕生,而後走向輝煌。法國的文學和藝術新思潮在這裡生根發芽。
  • 咖啡文化你知多少?
    當時,人們不了解咖啡食用者表現出亢奮是怎麼一回事——他們不知道這是由咖啡的刺激性引起的,相反,人們把這當成是咖啡食用者所表現出來的宗教狂熱。覺得這種飲料非常神秘,它成了牧師和醫生的專用品。有關咖啡文化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傳播的傳說,已經成為歷史上最偉大、最浪漫的故事之一。而在許多人心中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是巴黎。 什麼是巴黎最迷人的東西?
  • 你對浪漫文化的想像,都藏在這5家巴黎咖啡館裡
    說到法國咖啡文化,自然離不開咖啡館。風情各異、歷史悠久的巴黎咖啡館們,不僅僅是法國乃至歐洲地文化地標,更是藝術家、文化人們身上一張獨特的標籤。隨便走進巴黎一家街邊咖啡館,可能就與歷史上的藝術家們穿越時空擦肩而過:坐著的是海明威最愛的那張椅子,曾伴隨薩特與波伏娃寫作的幽幽燈光,就連一扇窗口,也可能歷經畢卡索的眺望,或暗合了畫家常玉觀察行人的視角。
  • 喝了那麼多咖啡,歐洲咖啡文化你了解多少?
    ▲薩赫咖啡館#法國法國不是咖啡的發源地,但精緻的法國人卻把咖啡文化推上了高峰。14世紀咖啡傳入歐洲,但唯獨法國發展出了數量、質量都可圈可點的商業性咖啡館,以至於歐洲各國的貴族當時必須到巴黎才能喝到稱心如意的咖啡。
  • 咖啡文化 | 美國咖啡文化
    如今美國人均每年咖啡消耗量近10磅,雖然不如歐洲的芬蘭等國家,但其總量卻雄踞世界之首。事實上,美國一直是世界排名前三位的咖啡消費大國。美國人喝咖啡,像進行一場不需要規則的遊戲,隨性放任百無禁忌。歐洲人衝調咖啡時的種種講究,美國人是不屑一顧的。美國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時深入他們的生活中難以分離,影響之深甚至到達沒有咖啡不算生活的地步。
  • 巴黎·咖啡·海明威
    在我心中,300多年來,左岸的咖啡不僅加了糖,加了奶,而且還加了文學、藝術以及哲學的精華,和一份文化關懷。「左岸」因此而成為一筆文化遺產、一種符號象徵、一個時髦的詞語。難怪我的法國好友墨喬說,當你隨便走進巴黎的一家咖啡館,也許一不留神就會坐在海明威思考時坐過的椅子上、薩特寫作時用過的檯燈下、畢卡索發過呆的窗口前。  海明威寫了一連串的短篇小說,內容幾乎全都是描寫他年輕時在巴黎的際遇。
  • Nicole的選擇 浪漫隨性的法蘭西街頭咖啡文化
    陽光大好的巴黎街頭就像我們中國人愛喝茶,法國的咖啡文化歷史也非常悠久,還很有法蘭西特色,多次體驗觀察後,Nicole發現了法國咖啡文化的六個特色。1.閒適的生活觀法國人一天大半的時間都用來泡咖啡館了,尤其下午兩點以後,咖啡館裡滿滿的都是消磨時間的法國人。就像美國人看不慣法國人這樣「懶惰的行為」一樣,法國人對美國人的速溶咖啡也是不屑一顧,他們認為喝咖啡不光是為了提神的,那是一種閒適的生活方式,隨遇而安的快樂。
  • 喝過土耳其佔卜咖啡,那摩洛哥的「魔法咖啡」呢?|摩洛哥咖啡文化之旅
    ▼摩洛哥咖啡文化之旅如果只用一個詞描述全球各地的咖啡,最貼切的可能是:入境隨俗。現代咖啡雖演變出一套完整可循的標準,又因各地文化差異而呈現不同風味與創意。猶如喝茶會加薄荷和糖,摩洛哥人喝咖啡還喜歡加香料。雖然在咖啡館喝到的都是「正常味」的咖啡,但是在賣香料的商店,很容易找到混合好的「香料咖啡」,特別是重口味的撒哈拉威人地區。從家裡喝到街上去,與摩洛哥的文化和宗教也絲絲入扣。
  • 法國電影骨子裡的東西:裡昂的籍貫、巴黎的印記,還有咖啡的味道
    電影生於並成長於法國,反映的自然是法國的人情風貌。對於法國而言,電影是文化、傳統、人情、人性,與此同時這些因素也決定著法國的電影取向與發展。所以對於法國電影來說,講述的生活而非故事,它真實,但卻不一定是人們愛看的。
  • 歐洲咖啡館文化的回歸
    新華社塞拉耶佛6月16日電 通訊:歐洲咖啡館文化的回歸新華社記者早上7點半,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的花神咖啡館重新開業,儘管只是開放室外露臺區域,但仍令尚處疫情中的巴黎人稍感安慰。「一些顧客早早就來了,他們想恢復生活的儀式感。」花神咖啡館經理希列戈維奇說。
  • 【咖啡文化】咖啡的傳播、大事件以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上)
    而在法國咖啡館是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樂園,這裡釋放出咖啡因,給大量的想像和創新觀點帶來靈感。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在一個咖啡館裡寫小說,每天要喝下40杯咖啡。靈感如火花般在大腦中閃現,他說道,暗喻如騎兵般列隊狂奔。
  • 漫談法國飲食文化
    接著便是餐後甜點,可以是水果,咖啡,蛋糕或冰淇淋。法國的特色菜餚有馬賽的「普羅旺斯魚湯」,鵝肝,巴黎龍蝦,紅酒山雞,雞肝牛排,焗蝸牛等。 咖啡文化也是法國的一大特色。
  • 【巴黎】巴黎的雙叟咖啡館
    巴黎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散落在每條街道、每個角落。咖啡進入法國的時候,正是法國的啟蒙思想時期,而咖啡能幫助提神,以助於頭腦保持清晰,於是咖啡被接受了。咖啡館提供了交談討論的場所,立即成為學者、名流和藝術家聚集之地,加速社會上各種思想的交流,進而融入了法國民眾的生活中。
  • 坐在巴黎的咖啡館裡,那才叫「喝咖啡」!
    在巴黎喝杯咖啡,吸引人的從不是咖啡的品質,而是這裡萬種風情的咖啡館!法國文豪巴爾扎克曾寫道:「咖啡館的櫃檯就是民眾的議會廳。」法國著名的革命運動、文化思潮都是從咖啡館走向社會的。巴黎12000多家咖啡館的代表-花神咖啡館(Cafe de Flore),是眾多文藝青年內心的一方淨土,1865年營業起,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精英主顧,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法國從事革命工作期間也是這裡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