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供稿:文|謝珊娟 王思雨
2020年9月21日,在司法部公示的擬表彰的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名單中,一家合併重組僅四年的律所赫然在列,成為上海8家獲選律所當中的「黑馬」。 這家律所就是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德禾翰通)。
自2016年合併重組以來,德禾翰通發展迅猛,目前已在上海、鄭州和海口設有辦公室,其中上海辦公室員工已經由原來的30餘人增長至200餘人,辦公面積由原來的400平擴增至3000平,律師人數、年創收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作為上海中小型律所轉型發展成功典範的德禾翰通,是如何在四年裡從0-1實現裂變式發展的?
德禾「家文化」深入人心
獨行快,眾行遠。對於中國80%的中小律所而言,如何突圍發展成為很多律所管理者的痛點,而合併重組是其中一種選擇。
2006年8月16日,德禾翰通成立;2016年7月1日,德禾翰通重組,明確了定位和願景,即致力於在商業領域和爭議解決領域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和切實可行的法律服務解決方案,致力於成為一家有溫度且有影響力的律所。
「律所與律師的關係,不應該是管理,而是服務。」早在合併重組之初,德禾翰通就確定了將「服務理念」作為律所發展的立足點,並設立了服務中心,提出了以「兩個服務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即:服務中心成員要服務好律師和服務中心成員要協助律師服務好客戶。
目前德禾翰通服務中心共有專職人員10餘人,均是非律師人員,負責行政、財務、人事、風控、知識管理、市場拓展等職能工作,管理委員會的5位管理合伙人,也同時歸屬服務中心。從複印、掃描、快遞籤收發放到出差酒店機票預定、會議室預定、客戶引導接送、開庭通知......服務中心全體成員秉承「儘可能站在律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服務理念,最大程度為律師提供暖心的後勤保障,讓每一位律師都能專心專注於律師業務本身。此外,德禾翰通還聘請了第三方機構研發了案件管理系統,包括收案、申請用章、財務結算、申請會議室、發布案源、文書共享等。
為了提升律所凝聚力,服務中心還為大家組織了豐富的團建活動,比如每年一次的自駕遊,在上海一千多家律所中,德禾翰通或是唯一一家以律所名義組織大規模自駕活動的律所;籃球俱樂部定期每周一次訓練賽和每月一次籃球聯誼賽;服務中心還定期為同事們策劃組織生日會、迎新會、文娛活動、陽澄湖品蟹會等活動。
當下,越來越多的律所將文化建設作為律所重要發展戰略,但很多不免流於形式。而德禾翰通自重組以來始終將律所文化作為律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並將「平等、尊重、包容、開放」理念根植至律所發展的過程中。走進德禾翰通時,來客很難找到律所管理者的位置,因為所有辦公室工位銘牌上都沒有職務抬頭的標識。在德禾翰通的合照上,找到這家律所主任的身影也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因為主任拍照時從不站C位。媒體報導中,也鮮有關於這家律所主任的介紹......
在律所的日常管理、決策過程中,合伙人會議會傾聽每一位律師的建議,比如在2020年中合伙人會議中,律師提出的設立直播間、餐廳安裝自動售貨機、網絡更新、案件管理系統優化等建議,服務中心均在第一時間落實,即使有些建議落實的時間較長或暫時解決不了,德禾翰通也會列出時間表,傾其全力去推進或落實。
德禾翰通有很多「元老」,很多律師跟著德禾翰通一路走來,對律所的評價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家文化」。別出心裁的律所文化和獨樹一幟的服務理念為德禾翰通發展提供了助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秀律師加盟。
隨著律所規模進一步擴大,2020年5月,德禾翰通遷址到上海市徐匯區宜山路425號光啟城24層,律師辦公環境、接待環境全面迭代升級,各項辦公設施凸顯人性化設計,處處彰顯著律所「勤勉、匠心、極致」的理念。
專業精進和社會責任「兩肩挑」
自合併重組後,德禾翰通開啟了律所發展的「加速度」。
在規模化目標上,2020年德禾翰通上海辦公室律師人數突破150人,比2016年增長了5倍,並在鄭州與海口分別開設了分所,矩陣效應將逐漸顯現。
在律所年齡結構上,搭建了「老中青」律師培養梯隊,其中80後律師人數佔比60%,60-70後律師佔比20%,90後律師佔比20%。80後律師中堅力量成為了律所發展中的強力引擎,年輕化、多元化的年齡構成為律所發展注入新生的活力和動力。
在專業化建設上,組建業務委員會,衝破律師單打獨鬥的舊有局限,通過專業團隊的鼎力合作,以1+1>2的合力之勢爭創佳績。
在業務領域布局上,德禾翰通已經將業務拓展至智慧財產權、刑事、商事爭議解決、銀行金融、兼併收購、外商投資、不良資產、房地產與建築工程等領域,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在商業領域和爭議解決領域被廣泛認可的綜合性律所。
其中,智慧財產權、刑事辯護、商事爭議和非訴業務最具優勢。2016年8月,德禾翰通取得商標代理機構資質,2017年1月17日,德禾翰通正式取得專利代理機構資質,成為上海千家律所中為數不多的「雙證律所」之一。近兩年來,滬上兩支知名知產團隊的加盟,也迅速增強了德禾翰通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業務實力。目前,知產團隊共有20餘人,且多為具備理工科和法學雙學科背景的「雙證律師」,業務整體呈現出訴訟、代理齊發的態勢。
2019年12月10日,上海市律師協會公布了第十一屆律協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名單。程耀祖、吳文娟、韓潔蕾、毛海燕、陳新美、俞永、張建飛、蔣春、張恆通等十餘位律師成功入選成為多個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在上海市律協舉辦的2020年上海市律師專業水平評定中,德禾翰通律師的專業能力和執業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梁蔚飛被評定為婚姻家庭、建築房地產領域專業律師,毛海燕被評定為涉外、智慧財產權領域專業律師,姜建文被評定為智慧財產權領域專業律師,俞永、張建飛被評定為刑事領域專業律師。
專業是律師的立身之本,專業律師也是律所的核心競爭力。一直以來,德禾翰通始終將人才戰略作為律所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更是注重優秀律師人才的引進,如法考界「柏神」——華東師範大學柏浪濤老師、資深媒體人轉行的曲曉東律師、從警八年轉行的黎昊陽律師、專注於不良資產處置的薛捷和王成律師團隊。此外,德禾翰通還引進了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接受過系統教育和培訓的律師,如新晉合伙人白芳榕律師、肖丞律師、李霄律師、孫慧卿律師、孫璇律師、李佳奇律師......優秀團隊的加盟也進一步提升了律所的專業實力。德禾翰通也非常注重人才儲備,每年實習律師的儲備量穩定在20名左右。
合併重組以來,德禾翰通上海辦公室不僅實現了規模上的目標,還注重律師專業本身和社會責任的履行。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德禾翰通的黨員律師和非黨員律師熱衷於法律援助、社區服務。包括對接徐匯區檢察院、徐匯區經偵支隊、社區居委、徐匯區法律援助中心、徐匯區勞動爭議窗口等,為居民、弱勢群體、受害者提供公益法律諮詢;2019年,德禾翰通選派並資助黨員律師夏久超援藏半年;2020年,在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張玉環案中,程廣鑫律師是其申訴團重要成員,並作為張玉環的代理律師申請國家賠償。
在捐資助學方面,德禾翰通目前設立了江西財經大學教育獎勵基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德禾翰通獎學金,並定向捐贈資金,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設立「德禾講壇」,參與贊助同濟大學法學院主辦的」公共事件與法治評論「論壇,參與贊助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法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主辦的「區域合作法」國際研討會。
面對突發災難,德禾人也第一時間響應並進行定向捐助。今年疫情期間,德禾翰通第一時間響應黨支部的募捐號召,在一天之內籌集近10萬元,捐至徐匯區紅十字會。
正是秉承著執業初心和責任情懷,德禾翰通在重組後的短短四年內便迅速發展成為行業的一匹「黑馬」。自2018年以來,律所榮獲「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市律師行業先進黨組織」「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等十多個獎項和榮譽……
在「變」和「不變」中聚勢發展
在總結重組後的發展之路時,德禾人提到最多的詞便是沉澱、聚勢。對於今年司法部給予德禾翰通「全國優秀律所」的褒獎與認可,德禾人在欣喜之餘,也將其視為一次心態歸零、重新啟航的絕佳時機。
2019年,德禾翰通提出了五個升級——辦公升級迭代、制度升級迭代、服務升級迭代、品牌升級迭代、產品升級迭代,這是一個動態的、持續推進的過程。當前,德禾翰通已經完成了1.0版本的發展,未來將持續強化專業建設、法律服務產品研發、知識管理體系建立、業務領域縱深布局等。
2020年,面對疫情影響和國內外形勢的不確定性,法律服務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新一輪激烈的競爭市場將加速法律服務業洗牌,如何堅守初心、開拓創新成為每一位律所管理者重要的思考點。在2020年年中的合伙人閉門會議上,德禾翰通管理委員會達成了 「2不2專」的樸素共識,即「不求規模,專注品質服務和品牌建設;不求盈利,專注德禾人執業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德禾翰通當前的管理委員會成員雖然都沒有管理學背景,但卻是一群非常有夢想有格局的律師,總能時刻保持學習和善於傾聽的態度,在不同的階段尋找或創造適合的制度加持律所運營,在前行過程中能夠迅速糾偏糾錯。
在求「變」和「不變」的發展過程中,德禾翰通變的是發展思路、眼界、格局,不變的是「平等、尊重、包容、開放」的律所文化和「勤勉、匠心、極致」的服務理念。而後者是一家律所能否做大做強的基石,如果能夠一直堅持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德禾的願景一定能被看到,也一定能實現。
縱觀當下律師業,當規模化逐漸成為趨勢時,越來越多的中小所或區域律所聯合或合併做大,然而,並非所有的合併都是成功的,一定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德禾翰通的發展路徑或許可以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