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從聊天室到「IP帝國」,這是網絡文學的黃金時代

2020-12-21 澎湃新聞

編者按:2020年,21世紀20年代的開端。回望2010—2019年,這21世紀的「10年代」,十年間中國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經濟和科技(比如房價和手機),而在文化領域,我們在悄無聲息中走進了一個另一個「世代」,你的閱讀內容、觀劇方式,甚至你使用的語言。「十年」很短,而我們的文化生活已改變。

維多利亞時期婚姻家庭研究、量子物理與相對論、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這是擺在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書櫃邊的床頭書。

在不久前舉辦的「閱文原創文學風雲盛典」上,他因新作《詭秘之主》登頂月票年榜而被評為年度風雲成就作家,這部作品僅在起點中文網上就擁有超過200萬條評論,是迄今為止評論最多的男頻作品。臺上,這位34歲的作家顯得有些拘謹,臺下坐著當紅明星、公司高管和無數慕名而來的觀眾,攝像機所經之處,流光溢彩。

「愛潛水的烏賊」

十年前,烏賊是一個普通的出版社編輯,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下班後寫網文到凌晨1點,目的是「需要一些零花錢。」與他類似的還有作家血紅,在寫網文之前,他沒有工作,依靠打零工為生。

從普通的學生、白領、藍領工人,到年入千萬的白金作家,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遊戲、漫畫——這樣的奇蹟,在網絡文學的世界發生過無數次。

在過去的十年裡,網絡文學行業經歷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它從曾經的「地下職業」,變為泛文娛產業的基石。曾經的網文「寫手」,如今擁有「作家」的頭銜,能評職稱、入作協。以文學為原點,畫出的生態圈已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力量之一。

這是網絡文學的黃金十年。十年劇變的背後,隱約閃現不同人物的命運:有渴望顛覆命運的草根作家、有自發為作家打榜、組織「飯圈」的熱情粉絲、有試圖依靠炒作IP分得籌碼的影視企業高管、亦有運籌帷幄、在商業和文學中探索平衡的管理團隊......行業變遷背後,湧動的是時代浪潮。

「這些都是胡鬧,讓他們去寫吧」

血紅回憶,從網文初初興起,到逐漸被大眾認可,走過了10多年的時間。

「血紅」

2001年,中國的網際網路剛剛興起,有私人電腦的在全國屬於極少數。在海峽的另一邊,《第一次親密接觸》通過BBS剛剛走紅;這一邊,一場網絡文學的風暴開始醞釀。

飽讀玄幻的林庭鋒使用「寶劍鋒」這一網名,創作第一部作品《魔法騎士英雄傳說》,每天在網上連載兩三千字,很快被臺灣的一家出版社相中,第二年就在臺灣出版了實體圖書,並且十分暢銷,「寶劍鋒」也成了最早的網絡文學暢銷書作家。

同時,他和「黑暗左手」(閱文集團高級副總裁羅立)、「意者」(閱文集團副總裁侯慶辰)等幾個文學愛好者建立了「中國玄幻文學協會」。2002年5月,中國玄幻文學協會改名為「起點中文網」,網站組建了一個聊天室,供書友交流、吐槽。

有一天,一位名叫「江南武士」(閱文集團總裁商學松)的不速之客闖入聊天室,將網站的缺點批駁一通,一直關注著網站發展的「黑暗之心」(閱文聯席CEO吳文輝)也在此時提出自己的建站理念,作為站長,寶劍鋒並未認為他們在搗亂,而是大為觸動,力邀他們參與到起點的建站中來。

閱文聯席CEO吳文輝圖片來自網絡

這五個年輕人,組成了起點中文網的初創團隊。網站成立一年後,激增的讀者和不斷出現的高薪作者,吸引了許多商業巨頭的興趣。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個誘人的選擇:港股上市公司 TOM 集團開出2000萬元人民幣和香港戶口的條件,要求全面接管網站。

同時,年僅31歲的盛大文學CEO陳天橋用200 萬美元的價格,承諾保留起點創始團隊的獨立運營權,幫助網站繼續擴張。

幾乎毫不猶豫地,五人選擇了第二條路。擺在面前的圖景很美好,在與盛大「聯姻」期間,網絡文學創作迎來高峰:《鬼吹燈》《鬥破蒼穹》《鬥羅大陸》......許多讀者念念不忘的神作,大多創作於這段時間。

「傳統作家上臺,臺下響起幾聲禮貌的掌聲;網絡作家一上臺,臺下歡呼一片,感覺有些丟面子。」曾任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會長的作家陳村回憶。儘管讀者眾多,收入也水漲船高,但網文作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得到社會承認。

血紅舉例,北京曾有一個作者,稿費收入已經達到百萬級,但仍然不敢告訴父母自己的職業,每天背著雙肩包,乘車到很遠的地方開始寫作,到了下班點再回來,假裝自己已經「下班」了。而另一位作者蝴蝶藍,從大學時開始寫作,每次都刻意與打遊戲的同學隔開幾個座位,以免被發現「在寫網文」。

「那時候,普遍對網絡文學的態度是不屑一顧,認為這些都是胡鬧,讓他們去寫吧。」陳村說。他對網文作家的第一印象是:從沒見過這麼慘的「作家」。「一旦不更新,就有讀者在評論區留言,威脅要給他們寄刀片,他們也不頂嘴,檢討一下自己,就趕快更新。」

在許多傳統文學圈的人看來,網絡文學的後續發展完全超出想像。他們一度不願關注的網絡小說,如今已經逐漸成為年輕人的閱讀主流。根據中國作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超4億,佔網民總量50%以上。

2014年7月3日,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成立,陳村當選為會長,孫甘露、血紅、骷髏精靈、蔡駿和洛水當選為副會長。這標誌著網絡文學正式得到主流認可,網文「寫手」也正式成為了「作家」。

「回顧網絡文學發展短短二十年,網絡文學從最初的野蠻生長階段,正逐漸進入有序發展的狀態。而社會公眾,也開始對網絡文學有了更多的關注,更大的重視,同時提供了越來越好的外部條件。」血紅說,因此網絡作者們必須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十萬到千萬

「這是網絡文學的黃金十年。」回顧過去,如今已是閱文集團副總裁的「黑暗左手」羅立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優秀的IP不再像過去那樣零散,而是化身文化產業閉環的一部分。文化產業也不再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它真正進入到社會的細緻末梢,覆蓋到每個國人的生活中去。」

2008年,兩個「第一」的新聞振奮了整個網文圈:第一位百萬年薪級別的網文作家誕生,與此同時,網文行業也賣出了第一個影視改編權。之後,網絡文學改編電視劇的腳步飛速加快2011年,《和空姐一起的日子》《泡沫之夏》《美人心計》《宮》《步步驚心》等作品出現,還有引爆熒幕的現象級作品《甄嬛傳》。

羅立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在2010年前,傳統文學的版權已經達到百萬級的數額,網絡文學僅有幾十萬。如今,網絡文學的版權費用已經達到千萬級——在十年內,翻了近100倍。

「潮水的方向優先於我們。」羅立說。「你已經有了想法,但行業還沒跟上節奏,這個時候只能等待時機。」2006年左右,起點團隊已經有將網文改編成影視版權的想法,但每次和影視公司交涉時,總是遭遇閉門羹。「道理他們都懂,但就是不買。」

直到大環境成熟後,這樣的想法才慢慢鬆動。2014年,「泛娛樂」的概念被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提及,文學和娛樂開啟融合之路。在此期間,包括《花千骨》、《琅琊榜》在內的多部IP改編劇集爆紅。其中《花千骨》收視率高達2.12%,網絡平臺播放時,更成為首部播放量突破200億的作品。這迅速撬動改編市場的發展,各大影視公司聞風而至,一個屬於IP的時代到來了。

《花千骨》

「在2011年時,我們就預測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種種變革以及文化行業的爆發,雖然行業內可能還沒有看到這個爆發,但是我們覺得它必然會出現。」羅立說。

與IP時代一起到來的,是起點創始團隊與盛大集團愈發不可彌合的矛盾。作為這一團隊的領軍人,吳文輝嗅到的是網際網路浪潮滾滾湧來的氣息,而盛大文學CEO侯小強對行業發展的趨勢判斷與吳文輝屢屢相左。對此,吳文輝的觀點是:移動網際網路已經到了亂戰時代,如果不採取強力措施,既有優勢很快就會被反超。

去意已決。2013年3月初,起點核心團隊集體請辭,帶走大批追隨的編輯,在諸多網際網路巨頭拋出的橄欖枝中,吳文輝選擇了騰訊。2013年9月,騰訊文學成立。

面對強大的新對手,盛大文學使出全力反擊,但收效甚微,大部分白金級寫手都向騰訊文學倒戈。2015 年 3 月,騰訊文學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盛大文學,正式合併為閱文集團,吳文輝擔任CEO。

文學與商業

2003年,當吳文輝所帶領的起點中文網在業界公開提出商業化設想時,曾遭到猛烈抨擊。人們認為這違反了文學精神,他被理直氣壯地質問:「商業化?還是不是文學啊?」

2017年,閱文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以「網絡文學第一股」的身份正式進入資本市場,市值一度突破974億港元。關於文學和商業的質疑聲小了很多,但依舊存在。

「國內的文化行業,缺乏的恰恰是商業頭腦。」羅立認為。什麼是商業頭腦?意味著在文學和商業之間,走出一條平衡之路。

商業這個詞,對於起點的創始團隊並不陌生。2003年,在網站沒有資金維持、瀕臨倒閉的壓力下,起點正式推出第一批VIP電子出版作品,讀者上網看電子版得按章節付費,每閱讀千字收費2分。當時沒有電子渠道,所有的帳目都要手動處理,每天,林庭鋒要乘車到10公裡之外的銀行,一筆筆地給作者匯款。啟動收費制度的第一個月,一名起點作者拿到了上千元稿費,這在當時已是相當不錯的收入;一年後,就出現了百萬年薪的作者,起點也一躍成當時文學網站的第一......

在陳村看來,起點中文網成功的關鍵之一,正是由於它創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商業制度,開起了作家生態,使網文行業擺脫了「免費閱讀」的窘境,實現穩定的盈利和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把時鐘撥轉到2016年。此時網文行業面臨的是另一個巨大的商業機遇,一度被低估的IP市場正式掀開高潮。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僅中國網劇的市場規模就達到102億元。多部網絡文學改編劇集的成功,給IP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只要這個劇是由大IP改編的,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市場一度掀起「囤積IP」的熱潮。

就在此時,現實給了發熱的影視市場一點教訓:《誅仙》改編的《青雲志》只有0.579%的平均收視率,被觀眾抨擊「剔除了《誅仙》的精華,自己增加了糟粕」;今何在的《悟空傳》,投資7億元,而票房只收穫6.9億元;天蠶土豆同名小說改編的《武動乾坤》豆瓣評分為4.4分,收視率僅為0.285%。另一部《鬥破蒼穹》的豆瓣評分僅有4.6分,收視率也僅有0.67%。

在羅立看來,這些改編作品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是投資者沒有真正理解創作者的意圖,粗暴地將簡單的商業邏輯套用於文藝作品。「一個不懂內容的人在想什麼?第一,IP要大,IP大了,證明喜歡的人多;第二,演員要有名,他的粉絲多,意味著我的觀眾就會多,一加一等於二。」

但是IP改編的精髓是「尊重原著」。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走紅的《從前有座靈劍山》、《黃金瞳》、《慶餘年》、動畫版《鬥羅大陸》等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對原著的還原度很高。「改編當然不只有一條路,但我們的秘訣就是一條:還原。因為作家已經把故事寫得很好了,你何必再去畫蛇添足呢?」

根據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閱文集團版權運營收入同比增加近300%,佔總營收比例近四成,IP變現已成為閱文集團盈利的重要一環。在閱文集團內容運營總經理楊晨看來,小說的創作絕不能以改編為目標:「如果一味迎合現在的影視市場,那等於是一種倒退。」

他認為,網絡小說的創作方應該儘量往下遊滲透,影響影視製作方,告訴他們未來什麼題材可能會火,應該怎麼拍。網絡小說遠遠優先於影視。「例如今年播出《慶餘年》,原著在十幾年前就已寫成。現在的作品可能也會在10多年之後搬上熒幕,或者不需要10多年,但3至5年是必須的。」

《慶餘年》宣傳照

羅立認為,儘管近年來IP改編的成績不錯,但距離巔峰還差得很遠,「精品化」將是未來的趨勢。「現在的網絡文學,大家積澱得都差不多了,就差一本經典,一次類似於《權力的遊戲》的爆發。只要有這樣的經典出現,對於網絡文學的發展,一定會是巨大的推動。」

未來的目標,造夢師?

前景一片光明,長期研究網絡文學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卻提出了一個觀點:「網絡文學未來會越來越小眾化。」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文字的黃金時代即將過去,隨之而來的是影視、綜藝、遊戲等的爆發。在邵燕君看來,單純的網絡類型小說可能終將歸屬於文字愛好者們,而茁壯成長起來的是整個網絡文學的生態圈。

「除了傳統的文字以外,漫畫、動畫、影視劇、遊戲,這些都是網絡文學的分身,儘管它的形式已經不再是文字了。」羅立說。「網絡文學的概念將在未來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能會覆蓋到整個文化產業。劇本殺、密室、舞臺劇、音樂劇......這些都可能成為網絡文學的一部分。」

「未來,說不定連演員都沒了。就像《盜夢空間》裡那樣,電視劇生產者會變成「造夢師」,利用虛擬實境,只需要一個充滿幻想的大腦,就能織造出精美的故事。」

令楊晨印象深刻的,是網絡文學在題材上發生的變化。10年前,網文出現明顯的同質化,所有的書名都很相似,例如仙尊、萬古至尊、劍神、劍仙等。從2015年開始,一個創意大爆炸的時代來臨,多樣化的題材,各種「反套路」開始興起。

「以前的網文主角都比較苦大仇深,主角一般都是先被滅個滿門,身負血海深仇然後再復仇。」楊晨說。現在,更受歡迎的是「小清新」,能讓人會心一笑的文風逐漸佔據主流。

例如「會說話的肘子」創作的《大王饒命》:在靈氣復甦的時代,主角呂樹得到了一個金手指——把吸取他人負面情緒作為貨幣的系統,然後走上讓人不爽就能變強的不歸路。

又例如《修真聊天群》這本書,男主意外加入了一個仙俠中二病資深患者的交流群,群名片是各種府主、洞主、真人、天師,整天聊的是煉丹、闖秘境、煉功經驗。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原來群裡不是中二病,真的都是千年長生不老的「大神」,一條小白的搞怪升級路就這樣開啟......

隨著90後、00後一代的長大,越來越多的網文形象開始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偶像,甚至形成「粉絲生態」。每年一到5月29日,全球各地的粉絲都會一個叫「葉修」的角色慶祝生日,他是小說《全職高手》的男主人公,曾登上花旗大廈的電子大屏,閃耀黃浦江;還代言了包括麥當勞、美年達、旁氏、伊利等在內的9個實體品牌,比很多三次元明星都風光得多。據統計,在各類動漫展會中,平均每5個觀眾就有1個是《全職高手》粉絲。

葉修生日,黃浦江畔花旗電子大屏點亮,為他慶生。

受到國內粉絲歡迎的網絡小說,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讀者,近年來,網文出海的速度不斷加快。類似《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仙俠玄幻題材,吸收了很多西方原有的魔幻元素,再用道教、佛教等中國文化進行重新包裝,成為西方讀者最喜愛的題材;類似《還珠格格》《延禧攻略》的宮鬥劇,也在海外搶佔了屬於自己的地盤。

除此之外,法國讀者看了好幾年中國網絡小說後赴中國學習武術、美國書迷因沉迷於《盤龍》而成功戒掉毒癮的新聞也屢屢出現。一位新加坡讀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於海外讀者而言,中國網文的最大吸引力在於「新奇」。「中國網文有很多稀奇古怪但又異常精彩的題材。 這些書雖然有吐槽點,卻又勾起了讀者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欲罷不能。」

關於網絡文學的想像,似乎沒有窮盡。十年,對於旁觀者而言,是一個行業從無到有、開枝散葉的全過程;對吳文輝、商學松、林庭鋒、羅立、侯慶辰而言,卻是一個見證熱愛者如何圓夢的故事。

「在閱文集團的會面中,大家都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開會和吃飯的時候喜歡看手機。」羅立說。湊近一看,原來大家都在偷偷看小說。他每天都會抽出2個小時看網文和動漫,還喜歡「刷彈幕」。有時遭遇書荒,還會在微信群裡催熟悉的作家給他薦書。

說著他打開了手機裡的《慶餘年》視頻:「前幾天工作太忙,還沒來得及看完。」

關於網絡文學的傳奇,還遠遠沒有結束,這只是一個開始。

(實習生吳文恬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網絡文學十六講之內容為王,在上遊好故事的網絡文學分得汩汩活泉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目前,中國國內網絡文學創作者已達1755萬,其中簽約作者61萬。而且,無論作品創作量、改編量和作者數量,都呈現出高速增長狀態。在不考慮數以幾千萬級海外用戶情況下,中國國內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4.3億,且高度集中在決定未來的年輕人群當中,收入新高到342億元。
  •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
    從電視劇《清平樂》《慶餘年》到票房大賣的電影《少年的你》《誅仙》,網絡文學IP成為影視行業重要的內容源頭。「有高原,缺高峰。」網文改編精品之作稀缺,成為網絡作家和影視編劇的共識。影視化作品來得快,去得也快,熱鬧一時,缺乏久遠的影響力。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日前,記者採訪網絡作家、影視編劇及專家學者,與他們探討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未來的方向和途徑。
  • 《黃金時代》的「性」描寫,被批格調低!白樺:「槍斃」文學小說
    不過對小說裡面關於性的正面描寫,我還是感到很驚訝的,這手筆也太大膽了吧。這也是我第一次看的真實感受。當我第二次看時,我發現當初看得還是非常膚淺的,沒有看到作品對現實的批判和嘲諷,在我的眼中我看到了對人性的傷害與現實的控訴。《黃金時代》是一本被誤解了的書!
  • 「動漫美圖」網絡小說行業格局大變,恐還將波及到國產動漫生態圈
    不知道寶貝們最近有沒有關注到這樣一個消息:騰訊旗下的網絡小說閱讀網站「閱文集團」CEO吳文輝帶領團隊出走。騰訊內部已經派出了新的高層將閱文集團接管。對網絡小說行業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地震。有人看到這裡可能已經想說了,草莓醬,這跟我有什麼關係?你是動漫領域的作者,這跟你又有什麼關係?
  • 橘紅色+帝國黃,走入家居的黃金時代,將奢華進行到底
    很多時候家居設計要做的就是吸納時尚元素為空間所用,因而作為時尚T臺的常青樹的橘紅色與帝國黃無可避免的被提及。完美的cp組合,帶領我們走入家居的黃金時代,將奢華進行到底。遍覽四大時裝周,每一次的走秀都不會缺少那熱情的紅與明亮的黃色身影。作為時尚T臺的常青樹,橘紅色與帝國黃的結合,註定將耀眼的輝煌與奢華進行到底。
  • 孫佳山:網絡文學必須濾去泡沫與浮躁
    號稱「中國第一網絡文學平臺」,旗下擁有近810萬作者、1220萬部作品的閱文集團,近日被曝光市值縮水2/3,付費閱讀業務觸及天花板,再次引發輿論對網絡文學泡沫破裂危機苗頭已現的討論。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2019年國內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4.6億人,市場規模達到204.8億元。極高的曝光率在為網絡文學吸引來廣泛關注同時,也令社會普遍突出網絡文學的「網絡」屬性,製造網絡文學和傳統純文學二元對立的迷思。網絡文學4.6億用戶規模、1400餘萬名作者、超1600萬種作品依然無法掩蓋其在原生性、獨特性與原創性上的先天不足。
  • 當網絡文學遇到跳蛋
    在蕾切爾·邁恩斯那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著作《高潮的技術:癔症,跳蛋,以及女性的滿足》中,她將跳蛋形容成人類發明的第五種電器,它「比電動吸塵器早了九年,比電熨鬥早了十年
  • 網絡文學中的性別意識,最多就到《延禧攻略》或《琅琊榜》
    做文學批評這麼多年,我特別為女性寫作的某種困頓而深感遺憾。剛才推薦女性精神文本時我之所以很猶豫,原因在於,我不能肯定近十年來新一代,80一代或者70後這一代,哪個人的文本寫得像《玫瑰門》這樣的。網絡文化的區隔化很強,從而形成了某些特定人群包括女性的社區,當然也是虛擬性的,其中有被稱為性向(男性向和女性向)的文化空間,其中提出的一些性別議題和寫作方式可以進一步討論。特別是在這些網絡空間活動的人群主要是80後獨生子女這一代,有比較樸素的性別平等意識。80後也包括90後的女性依託網絡空間,從網絡文學進而佔據影視市場,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我們談女性文學也應關注到這個面向。
  • 百年翻譯運動,開啟了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新生的阿拉伯帝國在這一時期實現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的必要整合,正是這個帝國對多元文化和信仰的兼容並包,生發了真正的期望和樂觀主義,在願景和樂觀精神的指引下,帝國迎來了啟蒙和智識進步的黃金時代。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和技術,阿拉伯人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翻譯運動,先於伊斯蘭文明的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智慧多數被翻譯成了阿拉伯文。
  • 網絡文學用戶達4.6億,如《魔道祖師》,是文學的墮落亦或新生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的網絡文學用戶已經達到4.6億人,幾乎達到了我國總人口的1/3,而這其中青少年無疑是網絡文學的主力軍。娛樂至上網絡文學較之於詩歌、散文、小說等傳統文學更多地呈現出來的是娛樂性,更為符合當今「娛樂至上」的社會氛圍,抖音短視頻2019年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突破4億。「看著看著小說,一天就過去了;不停往下刷著短視頻,一天也就過去了。」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舉行 共探影視內容新...
    但這也往往取決於編劇是否真的找到網文脈絡和屬性,然後再調動他作為傳統文字工作者的經驗,去結構故事。"行業內普遍存在的觀點認為,網絡文學由於其自身創作的思維及想像力不受局限,因而其人物設定充滿無限可能,劇情飽滿度及豐富度也較一般文學作品更加完善,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天然具有成熟的故事架構和人物特性。再加上改編影視作品原IP通常為熱門IP,具有巨大的粉絲基礎,從前期製片到中期宣發如能有效結合其原有的風格特徵,在原有存量用戶的基礎上可顯著吸引增量關注,具有天然優勢。
  • 高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第八課
    >3,代表作:詩體悲劇《被圍困的奴曼西亞》《訓誡小說集》《唐吉坷德》反應了西班牙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現實,模擬騎士文學創作形式。二,思想內容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社會現實:1,通過《堂吉訶德》仿效騎士遊俠冒險的歷程極其性格描寫,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帝國外強中乾,危機重重,日趨沒落的社會現實。
  • 100部網絡文學被收入國家圖書館典藏,《慶餘年》《琅琊榜》入選
    在數字閱讀和網絡文學發展的今天,網文擁有廣泛的讀者,已經是全民閱讀的一部分。在網絡文學中,也湧現出了不少優秀作品。8月31日,國家圖書館與閱文集團共同召開「珍藏時代經典 悅享網絡文學」發布會,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閱文集團掛牌成為國家圖書館網際網路信息戰略保存基地,同時,來自閱文平臺的百部網文佳作被典藏入館。
  • ...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聯合開發百個優質網文IP
    8月10日上午,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會上,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還與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以10部優質網文IP的影視劇改編為起點,未來雙方將共同探索開發100個優質網文IP。與此同時,快手將投入超 1 億的流量扶持,推動IP與MCN全產業鏈孵化。
  • 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啟動,《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 發布
    11月16日,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浦東啟動,並發布《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呈現出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網絡文學的發展趨勢,並以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為研究樣本,首次披露海外市場分析及用戶畫像。
  • VMware+CentOS7 網絡及靜態IP配置
    設置「虛擬機網絡編輯」打開VMware:在工具欄的「編輯」選項裡有一個「虛擬網絡編輯器」,打開:點擊更改設置:最後修改完成之後,點擊應用,再點確定:修改虛擬機網絡配置文件打開我們的虛擬機並登陸。輸入命令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注意 ,ens33是網卡的名稱,可以通過:ip addr ,這個命令看到具體名稱。我這裡的名稱是ens33。
  • 網絡文學集團瘋狂搶人「造神」 網站給作者漲薪
    如果說過去的10年,網絡文學曾在非議中生根發芽,那麼,如今已經花繁葉茂。打開2015年年度大劇和電影的清單,《何以笙簫默》《翻譯官》《羋月傳》《盜墓筆記》《花千骨》《明若曉溪》等均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2015年到2016年,計劃開拍或播出的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將超過30部。一邊是網文改編影視、遊戲競相上線,一邊是大型網際網路文學集團陸續成立。
  • 網絡文學作家的辛酸與無奈
    也就是說,網絡文學興起的時候,完全有資本助推,而不是人們的閱讀習慣來助推。那麼,有人會說,資本助推不好嗎?當然好,只是文學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快餐文化。網絡文學大興之後,成功的網絡文學作家賺了很多錢,可以在一線城市買別墅,開著豪車開網絡文學研討會。不成功的作家佔了大多數。而所謂的成功與不成功只是看有沒有賺錢,有沒有獲得高點擊率。而獲得高點擊率也就賺了錢。
  • 網絡聊天的人品與技巧
    網絡聊天的人品與技巧  陳愛芳 圖片選自網絡
  • 網絡文學十六講之談一談網絡文學作者和讀者的年輕化趨勢
    第一,網絡文學讀者不存在年輕化趨勢。因為,過去20年以來,網絡文學讀者就高度集中在11歲到23歲的青少年人群,這一現狀,目前仍沒有改變。而網絡文學作者,則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別說1998年網絡文學初誕生時,就說2015年及之前,還是25-45歲的網絡作家唱主角,而現在18-25歲的網絡文學已經佔據了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