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拍攝,一支腳架就夠了!

2021-02-14 影像視覺

凱唯斯「百變精靈」多功能專業三腳架試用

圖文:方文

無論是哪一個領域的攝影玩家,都不會忽略三腳架的重要性。尤其是當下這個拍攝Vlog的流量時代,我們對三腳架功能的需求也變得更為豐富和具體。像商業用途的專業三腳架、桌面三腳架、手機腳架等,不同場景需要不同腳架的配合。這些腳架各具優勢,但如果配備齊全,細數下來確實較多。尤其是面對外拍,應對多種場景時,這麼多腳架到底是拿還是不拿呢?或者有什麼更好的多功能腳架可供選擇?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也有同樣的困惑。

近日,筆者有幸以體驗官的身份,拿到一支國產品牌凱唯斯「百變精靈」專業多功能三腳架。這款三腳架是否能幫助我解決這一困擾?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實際出行遊玩,體驗了一把「百變精靈」的多樣功能

收到產品的那一刻,驚訝油然而生。首先,腳架整體包裝一改黑色腳架軟包的形式,採用藍色金屬收納箱(隔板為密度木板),有股精密儀器的味道。功能的豐富似乎體現在包裝的體積上,手提箱整體堅固便捷,適合碳纖材質的收納和保存

作為一款專業的多功能三腳架,常規三腳架模式是我這次關注的重點。筆者選擇在旅途中進行測試,外景的拍攝環境對三腳架的穩定性是一種考驗。一路走下來,凱唯斯CAVIX這款百變精靈三腳架在拍攝穩定性方面的確便捷可靠,沒有出現任何結構問題。

「百變精靈」的腳管採用碳纖維材質,整體重量控制在1.5kg左右,加之沒有中軸設計,腳架在收短後仍便於攜帶。相比於其他同類產品軟包的攜帶方式,「百變精靈」則特別直接的採用掛繩設計。筆者初期覺得這樣有些簡陋,但隨著使用的深入,發現掛繩背帶不但方便攜帶,也能讓我很快的展開腳架。

參數配置上,「百變精靈」10kg的承重足以應對絕大多數專業機器。筆者手頭雖然沒有長焦,但A7搭配28-70鏡頭在這隻腳架上的那份穩定使我對這款產品的信任增加很多。腳架有四節腳管,延長後有1.3m高度。儘管無中軸的設計無法懸掛配重,但10倍碳纖層的材質使得整個腳架的支撐十分穩定。值得一提的是,腳管連接處採用不鏽鋼材料,腳釘連接處也配有密封圈,這大大降低了使用過程中沙塵、水對腳管的腐蝕風險。

有人也許會質疑,沒有中軸的話1.3m是否太低?的確,我一開始也顧慮這一點,直到我翻看說明書發現,桌面小腿可以作為延長管連接到長管末端。如此一來,有效彌補了沒有中軸的劣勢。這樣的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不難發現,腳架的每一個碳纖腳管都帶有棉套。我們都知道棉套既是應對不同環境下的有利握持,也是對碳纖材料的一種保護。其中一隻腳管配有螢光貼紙,方便我們夜拍在黑暗的環境下看到。但基於螢光材料的特性,如果希望晚上貼紙明亮,需要在白天充分「充電」。這樣的設計對戶外攝影師來說也是十分的貼心。

棉套設計,沾水也無妨

螢光貼紙 夜晚拍攝也能得到很好的提示和提醒作用

夜景拍攝

雲臺方面,球形雲臺搭配雙全景結構設計,阻尼很舒適。雙全景結構對於風光攝影師來說再合適不過,即使在不平整的地方也能很快找到水平,方便全景接片。雲臺整體外觀全金屬加工,氧化鍍膜抗腐蝕、做工結實、細緻。腳架採用的38mm快裝板上還有一個獨特的擋板設計,能夠防止相機橫拍或者豎拍時在快裝板上打轉(這也是相機頭重腳輕時常遇到的問題)。

雙全景雲臺更易找水平

水平儀位置

先找水平,再架相機

全景照片拍攝效果

這款腳架支持23°、55°和85°三種角度。85°開角能支持我們以更低角度仰拍,這也是無中軸的一大便利之處。筆者將腳架直接打開置於平地,相機的高度最低約20cm。相比使用短腿三腳架或是一些中軸倒置的腳架,「百變精靈」在這方面確實操作便捷、穩定。

低角度拍攝效果

便攜的桌面腳架模式


將長腿卸下,即可換上短腿,這時便得到一個便攜的桌面三腳架。桌面腳架支腿同樣也支持23°、55°和85°三個角度選擇。由於短腿是雙節設計,相比市面上一些固定長度的桌面腳架,靈活的長度調節在使用中也更為方便。

桌面三腳架的便利相信大家深有體會。小巧的體積適合在一些極端的位置布置相機,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備一個桌面三腳架的原因之一。筆者雖然沒有爬樓這樣的極端體驗,但在日常拍攝也時刻需要「百變精靈」這樣小巧、穩固的工具,而不是淘寶隨意買到的廉價腳架。

極端機位

通過更換不同腳管而實現的多功能固然好用,但實際使用時也存在一些小問題。在搭配長腿時,筆者能輕鬆張開腳管至各種角度,但是基於力距不同 ,短腿下撐開腳管略顯費力,就像擰扳手我們總喜歡用長把兒的。這對於專業的女性攝影師可能不太友好。儘管配備了六角扳手輔助解決這些問題,但扳手一般的材質容易擰花螺絲,反而不太順手。

桌面腳架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玩法——可以將收縮的腳架當作手持手柄。受到短腿直徑的限制,我們雖不能單手握住所有腳管,但憑藉腳管鎖緊力度,只需要握住兩根就能很平穩的舉起相機。因搭配了專業的球形雲臺,安全性上毋庸置疑,這也使其重量略高於特定的手持桌面腳架。

堅固的萬向雲臺方便切換角度

穩定的獨腳架模式

市面上許多三腳架都具備拆卸為獨腳架的功能。而這款「百變精靈」的獨腳架模式卻讓筆者為之驚訝。可拆卸的長腿上端為3/8螺母,下端是3/8接口,可以靈活添加到桌面腳架中,使其成為一個具有支撐腿的獨腳架。

獨腳架支撐腿同樣支持23°、55°和85°三個角度。多樣的角度變換,筆者可以將這隻獨腳架應用於相對複雜的地面。當然,為了最穩定的效果,我一般選擇85°的開角。

得益於短腿的雙節設計,筆者可以在使用更沉重的相機或獨腳架需要升到最高的時候,選用短腿最長的狀態,將其變成最為穩定的獨腳架形態。老實說,這樣的穩定性足以和一些影視獨腳架媲美。遺憾的地方可能是短腿支撐處沒有萬向節調節,對於常用這個功能的我而言會有些不習慣。慶幸的是,百變精靈接口處的3/8螺母設計很容易搭配到相關附件。

帶有防水防塵圈的3/8螺母

實用的登山杖模式

登山杖外觀

對於我們這些經常遊走在山間的攝影人,登山杖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百變精靈的登山杖模式只需要將長腿的橡膠腳墊安裝到同樣是3/8螺母的頂端作為手柄即可。長腿低端的金屬腳釘也可用六角扳手卸下,十分便捷。此外,三支長腿都可以變成登山杖,筆者經常將登山杖和獨腳架一起攜帶,或者將雲臺置於登山杖上,使得其他配件裝在攝影包裡富富有餘。同時對於拍攝Vlog視頻的同學,登山杖搭配雲臺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鏡頭運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獨腳架的一些不足

鏡頭運動拍攝

總結

四種形態,多種玩法。國產廠商凱唯斯CAVIX的這款「百變精靈」在這次旅途中給了我不小的幫助。按照原本的拍攝計劃,此次旅行我至少需要攜帶三種腳架。可無論是拍攝風光的專業三腳架,亦或記錄VLOG的桌面腳架,還是輔助穩定的獨腳架,只需「百變精靈」這一支腳架便能幫我解決諸多問題。至於價格,1499元放在這樣一款碳纖維、多功能、輕量化的專業三腳架上,筆者還是樂意接受的,畢竟出行在外的人誰都不願意讓三腳架成為負擔。總的來說「百變精靈」的豐富的功能的確實用,即使有些使用上的小問題。筆者認為能夠帶的出門的器材才算利器,而這款腳架足以勝任。

 

相關焦點

  • 出門拍攝必備的小附件 捷信迷你旅行者三腳架
    隨著現在數位相機的高ISO能力越來越高,許多人為了圖方便,在弱光下會選擇將ISO推高直接手持拍攝,雖然省事了,但失去了慢速快門下那些超越視覺的效果,同時畫質也不是最理想的狀態,所以專業攝影師和嚴肅的攝影愛好者會經常攜帶三腳架出門拍攝。
  • 國慶外拍,帶什麼腳架出門既穩當又省力?
    出門旅行,誰不想輕裝上陣?
  • 怎樣的腳架才適合你?這份挑選攻略請收藏好!
    你是否有這樣的疑問,究竟怎樣的腳架才最適合自己?市面上腳架種類參差不齊,功能、材質等被巧言令色地放大,缺乏一定了解的影友往往就陷入迷糊,往往人云亦云地選擇了「錯誤」的腳架。其實,想一步到位挑選適合自己的腳架並不複雜,試試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拍攝需求、穩定性、便攜性、資金預算。挑選腳架前,先明確自己的拍攝需求和攝影方向。
  • 還不會選三腳架?看完就懂!
    2.選用三腳架的必要性  選擇腳架的第一個要素就是穩定性,第二要素就是便攜操控性。一支操作舒適、安全、穩定而又具有良好便攜性的腳架,其作用要遠遠大於一支鏡頭的防抖性。這一點需要包含器材重量和叫腳架承重兩個方面。對於器材來講卡片機、微單、單反重量是由低到高的,對於叫腳架來講腳管從0#-4#(常規腳架來講)隨著腳管越粗承重也就越大。那麼這樣的話又回到剛開始的那個話題,那就是「夠用就好!」。針對適當的器材選擇承重足夠的腳架即可保證拍攝的穩定性。
  • 千元以下碳纖腳架,哪家值得買?
    三腳架「秒變」獨腳架三根腳管中,其中有一根標了鎖與開的符號,將腳管按上面表示方向旋鈕下腳管,並取出中軸,把兩者接合在一起還可以組成一支獨腳架。中軸不僅可以伸縮調節高度、組成獨腳架,還可以倒置,讓你在進行一些超低角度拍攝和微距拍攝的時候,有它來代替你做這些「妖嬈」的動作,減少你的回頭率。它的腳管有三個檔位的張開角度,能適應在不同的地形拍攝。
  • 八爪魚腳架,吃我一波安利
    三腳架分成很多種,從材質上分為碳纖、鎂鋁合金、其他材質,功能上又有反折、中軸橫置等等多種,而今天要安利的,是一支八爪魚三腳架
  • 【龍龍·兵器庫№.34】入門級腳架推薦
    隨著天氣的回暖,大家對於拍攝夜景的興趣也有所有增加所以這幾期的兵器庫會為大家帶來一些關於三角架的內容今天為大家奉上的是入門級腳架推薦
  • 【徵途攝影】-旅行拍攝首選 思銳3T-15/A1205三腳架
    碳纖維材料的腳管加鋁合金部件的搭配,使得腳架重量很輕,但支撐強度好。腳管的自由調節,無論在低角度的拍攝,還是高角度的拍攝,都變成得心應手。而且拍攝三腳架升至最高,穩定度依然很好。這些在日常拍攝中,都能很好的節省拍攝腳架準備時間,同時也防止意外的發生。腳管採用了快速緊鎖系統,每一個腳鎖只需旋轉1/4圈即可完成緊鎖、解鎖的過程,大大提升了三腳架收起、展開的效率。
  • 中軸可當自拍杆 百諾iS05三腳架套裝評測
    相信大家對於三腳架的重要性都非常熟知,然而面對千篇一律的款式,究竟什麼樣的三腳架才能夠突出重圍博得眼球,這就值得廠家深思。
  • 400元三腳架也這麼強?百諾IT19三腳架評測
    雖然現在微單和自拍杆橫行,但是對於攝影師和攝影師愛好者來說,一支好的三腳架還是很重要的,畢竟在拍夜景或者長焦遠景時,往往需要有一支三腳架才能拍攝到不發虛的照片。BENRO iTrip19是國內知名攝影器材廠商百諾推出的三腳架,iTrip19 (以下簡稱IT19)有兩個版本,鋁合金版本預售價格是388元,碳纖維版本型號為IT19C,預售價格899元。
  • 一支三腳架八種變身玩法,你見過嗎?
    但是一隻腳架能有八種變身玩法,同時也具備良好的穩定性及操控性,這樣的腳架你見過嗎?這就是狼族本次推薦的超好玩的高品質腳架。先看視頻展示▼從這條視頻中可以大致對腳架有個初步印象——顏值高、配件多!但是到底怎麼變身,怎麼玩兒?
  • 10款適合旅行的腳架推薦
    我們知道,三腳架能穩固相機,防止畫面變糊,但因為體積太重,所以讓很多人望而止步。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款相對輕量化的旅行腳架,以後出門盡情耍拍,再也不用糾結啦!2)獨腳架獨腳架,說白了,就是一條腿的架子,它雖然沒有三腳架用途廣,但因為輕巧便攜,也是驢友們樂見的拍攝輔助器材之一。
  • 微單相機怎麼選三腳架呢?
    相信很多喜歡旅行的朋友應該都了解微單,微型小巧,畫質幾乎和單反沒有區別,外出旅行拍攝、攜帶都非常方便。正是因為微單這樣小巧的體積特別受女性歡迎,當然還有攝影發燒友的對於微單的時尚樣式也同樣青睞。實際上好的照片拍攝往往都離不開三腳架的幫助,比如星軌拍攝、流水拍攝、夜景拍攝、微距拍攝等方面。三腳架的作用無論是對於業餘用戶還是專業用戶都不可忽視的。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就教教大家微單怎樣選購三腳架。承重能力一般來說三腳架都有一個最大承重數值,指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承受的器材重量上限。
  • 還在為買什麼腳架犯愁嗎?小編精選多款高性價比腳架橫評
    大多數多數影友都希望旅行時能夠輕裝出行,不願意帶著重型腳架出門,這也是旅行腳架誕生的原因。不過,最初的旅行腳架名聲並不好,為了更輕更小,它們犧牲很多重要特性。不夠結實、穩定性不足或者是展開高度嚴重縮水的產品影響用戶的使用。
  • 思銳AM-254腳架上手玩
    【思銳AM-254腳架上手】近日,團隊裡的小夥伴入手了一隻思銳AM-254三腳架,正好借著出門拍素材的機會把玩了一下,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隻腳架的使用感受
  • 專業且輕量,碳纖腳架二者兼得
    近日,團隊裡的小夥伴入手了一隻思銳AM-254三腳架,正好借著出門拍素材的機會把玩了一下,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隻腳架的使用感受。思銳AM-254是一款碳纖維腳架,搭配A-10R雲臺,採用非反折結構。其自重為1.38kg(含雲臺),最高工作高度為1283.5mm,最低工作高度為161.5mm。
  • 翻折式設計可變身獨腳架 捕捉者碳纖維三腳架體驗
    對於攝影愛好者以及專業的攝影師來說,光有相機和鏡頭是還不夠的,三腳架作為攝影中重要的配件之一自然也是必不可少。而使用三腳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大大提高拍攝的穩定性,並且獲得更高質量的照片,尤其在夜景長時間曝光拍攝時,三腳架更是不可缺少的,任你有鐵手功還是無敵的ISO高感,效果都沒有一個三腳架來的立竿見影。
  • 如何挑選人生的第一支三腳架?
    三腳架市場品牌眾多,腳架型號相似,看得人眼花繚亂,那到底如何挑選合適的自己的三腳架,尤其是第一支三腳架呢? 通用的捷信標準 在攝影中,三腳架主要用途是:1.鳥類攝影、運動時起支撐作用 2.在拍攝風光、微距時充當一個穩定的攝影平臺 3.搶佔拍攝機位
  • 翻折式可變身獨腳架 CAPRTOR捕捉者碳纖維三腳架體驗
    而使用三腳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大大提高拍攝的穩定性,並且獲得更高質量的照片,尤其在夜景長時間曝光拍攝時,三腳架更是不可缺少的,任你有鐵手功還是無敵的ISO高感,效果都沒有一個三腳架來的立竿見影。今天我體驗的這款CAPRTOR捕捉者S-324C三腳架,就是一款為專業攝影師和發燒友量身打造的高端三腳架。
  • 攝影愛好者出門旅行,有必要帶三腳架嗎?看了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作為攝影愛好者,出門旅行隨身帶個三腳架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己身為一個玩相機年頭超過二十多年的資深攝影愛好者十分清楚這個必要性。也深深的為這個問題苦惱過,每次出門採風前都對著整包的單反機身、廣角鏡頭、長焦鏡頭。以及三腳架都要頭疼很久,感覺哪個都捨棄不下,猶豫來猶豫去,最終還是把所有可能需要的裝備都帶上,把整個攝影包塞得滿滿的背著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