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醫雜誌》1983年7期
〔組成〕澤瀉10-12g
〔用法〕水煎,分早晚兩次服。
〔功效〕淡滲利溼,清瀉相火。
〔主治〕相火妄動,精關不閉之遺精證。臨床多表現為夜寐不安,夢則遺精,或伴陽事易舉,身倦乏力等。
此方乃侯士林氏經驗方,侯氏根據古人「夢而後遺火之強」,澤瀉「止瀉遺」,「夢遺此君火動而相火隨之」,「腎火盛而滑精者,用之以瀉腎火,熱去則精自秘」的有關論述而大膽試用於臨床,收到顯著效果。據報導,侯氏用本方治療14例,均痊癒。
〔來源〕《中醫雜誌》1983年3期
〔組成〕黃柏200g冰片4g
〔用法〕共為細末,麵糊為丸,每次服6g,日3次。
〔功效〕清熱瀉火堅陰。
〔主治〕火盛而陰傷不甚之遺精證。臨床多表現為陽事易舉,夢遺頻作,頭暈腦脹,夜寐不安,心煩健忘,小便色黃,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
此乃黃德厚氏經驗方。黃氏用本方治療4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然本方為清瀉溼熱實火而設,氣陰虛弱者,不得用「之。
〔來源〕《遼寧中醫雜誌》1982年12期
〔組成〕菟絲子沙苑蒺黎韭菜子金櫻子枸杞子各12g白蓮子覆盆子當歸黨參各9g五味子6g山藥30g煅龍骨煅牡蠣各18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滋腎溫陽,益氣固精。
〔主治〕腎陰虧損,陰虛及陽,精關不固之遺精證。臨床多表現為頭昏目眩,耳鳴腰痛,神疲乏力,形體消瘦,腰膝酸軟,身倦乏力,舌紅少苔乏津,脈弦細而數等。
〔來源〕《廣西中醫藥》1986年4期
〔組成〕黃芪淡鹽水炒杜仲淡鹽水炒續斷各20g黨參25g麩炒山藥炒蒺藜附片淡鹽水炒巴戟各15g黃精10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分兩次服,日1劑。服藥期間禁房事,忌食生冷。
〔功效〕益腎固精,補氣養血。
〔主治〕腎陽偏虛之遺精證。
本方為李家強氏經驗方,李氏用本方治療16例遺精患者,有效率達93%。
〔來源〕《新中醫》1986年6期
〔組成〕五倍子20g
〔用法〕研為細末,用生理鹽水調成稀狀,再將其調於3-4釐米的普通膠布上,貼在四滿穴上〔臍下2寸,再向旁開05寸即是此穴〕,每天換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
此系楊曉經驗方,據報導,用於治療遺精滑洩35例,顯效9例,有效19例,無效7例。
沙苑子、芡實、蓮須、龍骨、牡蠣各30g。功能固腎澀精。治精室不固,遺精滑洩,腰酸耳鳴,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者。
桑螵蛸、遠志、石菖蒲各30g,龍骨60g,黨參、茯神、當歸、龜甲各30g,共為細末,每服9g,日服2次。
治小便頻數,遺尿遺精,心神恍惚,健忘多夢,舌淡苔白,脈細遲弱者。
白茯苓、白朮(米泔水浸,炒)、蓮子(去心)各120g,五味子(浸酒)、炒山藥各60g,杜仲(酒炒)90g,甘草15g,菟絲子(水洗,浸酒,文火煮爛打餅,曬乾,微焙)、金櫻子(酒洗,去子毛)各60g。共為細末,陳酒煮糊為丸梧桐子大。空腹白湯或溫酒服百丸,日2次,早、晚服。
治脾腎虛損,不能收攝,以致夢遺滑精,肢體睏倦等症。
山茱萸、澤瀉、熟地黃、茯神、巴戟肉、牛膝、赤石脂各30g,山藥60g,杜仲、菟絲餅各90g,肉蓯蓉120g,五味子180g。上藥各如法炮製,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腹米飲或溫酒下,早、晚服。
主治脾腎兩虛,腰腿無力,食少神疲,四肢倦怠,體瘦聲微,盜汗遺尿,夢遺滑精,目暗耳鳴等症。
芡實、白蓮子(去芯)、藕節粉、雲茯苓、幹山藥等份,石菖蒲、五味子減半,共為細末,金櫻子熬膏代蜜,入藥末搗二千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米飲下。
治心腎不交,遺精白濁。
潼蒺藜240g(洗淨,隔紙微焙為末,取120g入藥,留粗末120g同金櫻子熬膏),山茱萸120g(酒蒸),芡實120g(同枸杞搗),白蓮蕊120g(酒洗曝幹),枸杞子120g,菟絲子60g(酒浸蒸焙),川續斷60g(酒洗淨),覆盆子60g(去蒂,酒浸九蒸九哂),金櫻子肉60g。上藥共為細末,以所留潼蒺藜粗末同金櫻子熬膏,入前細末拌勻,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0丸,漸加至百丸,淡鹽湯送下。
功能補腎澀精。主治腎虛精室不固,滑精早洩,腰膝酸軟等症。
枸杞子、淨金櫻、蓮須、蓮子、芡實、山茱萸、當歸身、熟地黃、雲茯苓各90g,共為細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服法同上方。
治縱慾太過,腎氣屢損,以致滑洩不禁等症。
按語:夢與人交接為夢遺,相火之強為患;不因夢感而自遺者,為精滑,心腎之傷居多。或因思想無窮,所願不得而為自淫者,以及用腦過度,下元虛憊,滑洩不禁等症,以上諸方,均可對證選用。但僅適用於滑精因於腎虛精室不固者。至於16歲之後,腎氣漸充,偶爾夢遺,則屬正常,不必大驚小怪。但成人腎陰不足,相火過旺,夜寐盜汗,會陰部潮溼,而出現遺精者,則須滋陰瀉火,方用知柏地黃湯為主加減。若非確係陽虛,則桂、附、鹿茸等助陽之藥,慎勿輕用。但也不可概為相火強而過用知、柏等苦寒瀉火之味,總應辨證施治為要。夢遺滑精日久,固攝澀精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