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 關 節 疼 痛
膝關節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病因複雜,症狀輕重也因人而異。常見的病因有膝關節軟組織損傷、退行性變、骨質增生、骨性關節、急慢性滑膜炎以及膝關節結核等。
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諸骨由於長年磨損,周圍韌帶鬆弛,致使關節不穩定,造成病變引起相應部位骨質增生。此種增生是人體衰老的現象。40多歲以後,大多數人都有骨質增生,只是發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狀,有的無症狀。本病屬中醫「痺證」範疇,多由於風寒溼侵襲和慢性勞損所致。
膝關節創傷性滑囊炎是以膝關節積水、積液為主的疾患,是由於膝關節損傷後引起的滑膜非感染性炎症反應,出現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臨床症狀。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創傷性炎症和慢性勞損性炎症兩種,後者以肥胖女性多見。屬中醫的「痺證夾溼」或「溼氣下注」。本病多採取非手術治療,預後較好,但病程往往較長。
■ 散寒祛溼治增生性膝關節炎
◎山茱萸、淮山藥、熟地黃、澤瀉、茯苓各30克,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鐘),補骨脂14克,牡丹皮12克,骨碎補10克,三七粉6克(衝)。每日1劑,水煎服。功效:散寒祛溼,活血化瘀。適用於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膝關節疼痛。(《中醫專病專效方》)
■ 活血止痛治膝關節疼痛
◎祛瘀止痛湯: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乳香6克,生地黃12克,川牛膝12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適用於膝部軟組織損傷初期,表現為局部腫脹,關節活動時疼痛。(侯振民《古今特效單驗方》)
◎增生消痛湯:穿山甲、土鱉蟲各10克,皂刺、紅花、熟地黃各12克,蒲公英、金銀花各24克,赤芍、獨活、王不留行、鹿含草各15克,川牛膝18克,薏苡仁20克,三七粉2克(衝)。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劑。
加減:如關節腫脹明顯伴關節腔積液,去熟地黃、鹿含草,加黃柏12克,車前草20克,防己、炒水蛭各9克。適用於增生性膝關節病。[杜秀蘭.山東中醫雜誌,1994,13(1):14]
■ 利水消腫治膝關節疼痛
◎生黃芪15克,防己12克,羌活12克,薑黃12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赤芍12克,紅花12克,苡仁15克,老鸛草12克,制天南星9克,牛膝12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功效:活血通絡,利水勝溼,散結止痛。適用於膝關節骨質增生形成骨關節炎,滑膜滲出增加者。對單純性膝關節骨關節炎膝部腫脹療效可靠。(《中國中醫骨傷科百家方技精華》)
◎利溼消腫湯:萆薢10克,薏苡仁30克,生黃芪30克,益母草30克,土牛膝30克,土茯苓30克,茯苓皮30克,車前子30克。上藥為1日量,水煎分2次服。急性損傷性滑膜炎加生地黃、牡丹皮、黃柏;慢性滑膜炎、滑囊炎、色素絨毛型滑膜炎加三稜、莪朮;炎消腫退,積液減少,壓痛減輕後加山茱萸;繼發感染見局部紅、熱、痛或伴有身熱者加金銀花、連翹、大黃、牡丹皮。適用於膝關節滑膜炎導致的膝關節積液症。(丁鍔驗方)
◎滑膜炎V方: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澤瀉30克,黃柏15克,赤芍15克,夏枯草20克,透骨草18克,劉寄奴12克,王不留行籽12克,全蠍9克(研末衝服)。水煎500毫升,每日1劑,分2~3次服。連服6劑,停1天,共服30劑。功效:清熱解毒,祛瘀蠲水。適用於膝關節退變合併滑膜炎。
加減:陰雨寒冷天氣關節腫痛加重者加獨活15克;經藥物治療腫漸消而疼痛不減者加川牛膝、紅花各20克。[周翠英,等.山東中醫雜誌,1991(3):21]
◎宣痺湯:丹參15克,川芎12克,牛膝18克,茯苓12克,澤瀉20克,木瓜20克,木通10克,威靈仙30克,伸筋草30克,川續斷12克,細辛3克,甘草6克。上方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日1劑,分早、中、晚3次溫服;另外將其藥渣加水1 000毫升左右,煎10~15分鐘,先燻患肢膝關節部約10分鐘,至水溫降至50℃左右時,用毛巾沾藥液洗患處,每天燻洗2~3洗次。15劑為1個療程。一般用1~3個療程。適用於膝關節慢性滑膜炎。(王永剛驗方)
■ 養血散寒治膝關節疼痛
◎補氣逐瘀湯:生黃芪50克,伸筋草12克,蒼朮12克,白朮15克,橘絡12克,法夏12克,膽南星9克,牛膝30克,木通12克,澤瀉12克,白芷15克,五加皮20克,甘草10克組成。上方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早、晚2次溫服,隔日1次,有其他併發症者,可酌情加減。適用於膝關節反覆發作性滑膜炎。(穆天堯驗方)
■ 燻洗法治膝關節疼痛
◎菖蒲五皮湯:石菖蒲30克,海桐皮30克,合歡皮15~30克,五加皮15~30克,牡丹皮15~30克,香白芷15~30克,尋骨風15~30克,歸尾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細辛10克。上藥加水,至淹沒藥物2~3釐米為度。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煎15~20分鐘,加入食醋20~30毫升,置於淨盆內,盆上放1木架,患足踏其上,以藥液蒸氣蒸燻患膝;藥液轉溫後,用其反覆洗浴患膝15~30分鐘。每日如法燻洗2~3次,每劑藥物,夏季可連續用2日,春、秋和冬季可用3日。3劑為1個療程。功效:舒筋活血,溫化瘀阻,祛風除溼,行氣止痛。適用於膝部創傷性關節炎。(王雪苔《當代中藥外治臨床精要》)
■ 外敷法治膝關節疼痛
◎蔥醋熱敷方:陳醋160克,蔥白50克。發散,通竅,活血。先將醋煎至剩一半,加入切細的蔥白,再煮2沸,過濾後,用布浸醋液並乘熱裹於患處。每日2次。適用於風寒溼侵襲引起的膝關節疼痛。
◎赤末散:赤小豆10份,沒藥1份。先以紫草油塗搽患部,再取適量沸水將赤末散攪拌成糊狀,攤勻在白皮紙上(白皮紙疊成2~3層均可。其面積應根據患處大小而定。亦可用皺紋紙或火紙)。速將攤好的藥糊貼於患處以繃帶固定之,每日換藥1次。兩藥相伍,共奏利水除溼、消腫止痛之功。適用於慢性膝關節滑膜炎。[劉遠祿.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1989,5(5):37]
■ 護膝治膝關節疼痛
◎草烏20克,防風20克,細辛20克,陳艾20克。以上前3味共研細末,再將陳艾搗成絨,和勻,做成護膝,用護膝日夜護住患者膝部,病癒為止。祛寒燥溼,通絡止痛。適用於風寒性膝關節疼痛。
摘自 頸肩腰腿痛千家妙方■ 如果覺得不錯,請點亮右下角的「在看」
© 重要提醒:本平臺分享出來的各種治療方法僅供同道參考和交流,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患者就醫辯證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