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系統解析火箭引擎

2021-01-09 騰訊網

長徵五號火箭在去年12月27日發射,長徵五號火箭作為中國現役最強大的火箭,昨天我們已經聊過了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的實踐-20衛星和長徵五號火箭推進力的一些問題。但是其實大家除了了解衛星和火箭推進力的一些基礎信息之外,還需要了解火箭引擎和設計歷史等等更具體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討論一下。

首先我們的長徵五號火箭擁有側助推級,主助推兩個結構,而主助推級又有三個分級,這就是我們火箭的結構了。而本文在接下來將為大家系統剖析火箭助推級和主助推的引擎,包括它的能力等等。

首先我們來看看側助推級引擎的一些信息。側助推使用的引擎是YF-100,YF-100分級燃燒液氧和煤油。其實YF-100液體火箭發動機有點類似於俄羅斯RD-120,旨在為新一代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提供動力。YF-100的開發始於2000年,該引擎於2012年5月通過了國家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局的認證。

YF-100

接下來我們看看數據:

推力122.3噸,真空推力136.7噸,燃油質量流量296.39千克/秒,氧化劑質量流量113.31千克/秒,總質量流量409.70千克/秒,推力可調節範圍65 100%,噴嘴結構直徑1.338米。

目光來到核心級助推級,長徵五號核心級助推引擎名為YF-77,首先YF-77是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YF-77支持萬向調節的推力矢量系統,YF-77其內部布置類似於歐洲的Vulcain系列引擎,也和日本三菱的LE-7引擎有點類似。接下來我們還是看看數據,真空推力699.5千牛頓,陸地推力509.6千牛頓,燃燒時間可達500秒。

YF-77

核心助推級的第二級引擎是YF-75D,YF-75D上級用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是一種可膨脹循環的雙組元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和YF-77一樣,支持萬向調節的推力矢量系統,同時YF-75D還支持上層燃料的推進劑優化的功能。

YF-75D

最後可選的第三級引擎名為YF-50D發動機,由西安航天動力所研發,燃料由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構成。YF-50D擁有680千克的推力,比衝為315.5秒。YF-50D曾多次作為上級運送科學載荷至地球同步軌道,在額定壽命6.5小時期間,YF-50D至少可啟動兩次,將載荷送至同步軌道。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一箭穿雲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製的最重無人探測器之一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兵:本次是我們長徵五號基本型第五次發射,擔負的是我們探月三期工程的嫦娥五號的探測器的發射。尤其我們在遙三遙四取得勝利之後,我們大量的技術也得到了成功驗證。所以我們這次過來也是帶著要奪取成功的目標而來的。
  • 長徵五號B火箭運抵發射場 將於4月發射新一代載人...
    距離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僅僅一個多月後,長徵五號火箭家族的又一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開啟了自己的首次徵程。遠望號運輸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於2020年2月5日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將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進行發射場合練,於4月中下旬發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前不久發射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相比,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個頭稍矮一些。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陝西力量」為火箭保駕護航
    陝西力量為長五B發射成功助力5月5日18時,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豪邁出徵,成功將我國新一代航天飛船試驗船送入近地軌道。該型火箭的全系列動力由總部位於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提供;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試驗船量身定製了中繼終端和天線網絡;航天科技四院提供了火箭的消氫點火裝置和C/C密封材料,為火箭成功發射保駕護航。
  • 大塊頭有大智慧:「數」說長徵五號火箭(圖)
    視頻: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南文昌12月27日電 題:大塊頭有大智慧:「數」說長徵五號火箭  作者 郭超凱 姜哲  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幾個關鍵數字或可揭秘這型「大塊頭」運載火箭蘊含的「大智慧」。
  • 大塊頭有大智慧:「數」說長徵五號火箭
    中新社海南文昌12月27日電 題:大塊頭有大智慧:「數」說長徵五號火箭  作者 郭超凱 姜哲  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幾個關鍵數字或可揭秘這型「大塊頭」運載火箭蘊含的「大智慧」。
  • 長徵八號火箭成功首飛,中國可重複使用火箭未來可期
    長徵八號火箭後續將進行可重複使用技術的研究工作,中國的可重複使用火箭離誕生為期不遠。12月22日,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航天四院產品全力護航長徵五號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為此次任務的火箭系統提供了正推火箭、消氫點火裝置、碳碳密封環等產品,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了表採機械臂關節電機組件、電磁推力器組件和特種壓力傳感器,確保了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些神秘的「法寶」,個頭小,不起眼,但全力護航,功不可沒。
  • 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11月24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 。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
  • 長徵五號B與美國、俄羅斯大推力火箭相比,處在什麼水平上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9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長徵五號火箭再出發,助力「嫦娥五號」奔赴月球採集月表土壤
    長徵五號火箭再出發,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火箭在飛行了大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 「胖五」已執行發射三類任務,媒體: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
    2020年7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意味著被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掌握了新的「絕技」。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昨日一飛沖天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據悉,長徵十一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徵十一號火箭是在煙臺海陽出廠,也是首次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
  • 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二捆」火箭的研製成功,使我國首次突破助推火箭的捆綁技術、首次研製成功推進劑利用系統和大型發射臺等36項關鍵技術,為我國運載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該火箭已退役。長徵三號火箭於1984年4月首次飛行成功,將「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1990年4月,它首次執行外星發射任務,成功發射了「亞洲一號」衛星。在此之後,長徵三號火箭成功發射了包括「亞太一號」衛星、「亞太一號甲」衛星、「風雲二號」衛星等多顆國內外衛星。目前,該火箭已退役。
  • 火箭發射為何要倒計時?點火後火箭為何沒有立刻起飛?
    搭載神舟五號飛船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如果把從火箭上發射架到任務完成的整個任務過程,以時間軸為數軸的話,那麼發射的時刻就可以作為數軸的零點,我們把它命名為 T0。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起飛實際上,從火箭點火到起飛,中間產生的那幾秒時間是火箭正常的發射流程中的一環。
  • 長徵五號「胖五」發射成功!一文讀懂為什麼這麼多會熱淚盈眶?
    2016年11月,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關鍵一步。
  • 「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原標題:「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 長徵八號...
    圖為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  當人們還沉浸在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的興奮中時,中國航天再踏徵程。
  • 中星6C升空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00次成功發射
    多年來,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保障了我國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鬥衛星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的成功實施,為推動相關領域發展,加快科技強國和航天強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在第三個「100次」發射中,長徵火箭共將225顆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高達97%,居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2018年,長徵火箭年發射連續成功次數達到37次,首次獨居世界航天發射次數年度第一位,在近20年世界各國航天發射史中,是連續成功發射次數最高的一年,創造了世界航天發射的新紀錄。
  • 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二捆」火箭的研製成功,使我國首次突破助推火箭的捆綁技術、首次研製成功推進劑利用系統和大型發射臺等36項關鍵技術,為我國運載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該火箭已退役。長徵三號火箭於1984年4月首次飛行成功,將「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1990年4月,它首次執行外星發射任務,成功發射了「亞洲一號」衛星。在此之後,長徵三號火箭成功發射了包括「亞太一號」衛星、「亞太一號甲」衛星、「風雲二號」衛星等多顆國內外衛星。目前,該火箭已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