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昨日一飛沖天

2020-12-21 水母網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據悉,長徵十一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徵十一號火箭是在煙臺海陽出廠,也是首次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

「遙九」散態來煙

在海陽港「完全」總裝測試

時間倒回到11月22日清晨6點50分,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標誌著海陽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實現了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告訴記者。據了解,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遙九』的總裝成功,證明技術上是可行的,流程上也打通了。從全國的基地來看,既可生產製造火箭,又具備發射條件的只有海陽的東方航天港。」金鑫表示,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不論是地域環境,還是保障能力,海陽港都有作為火箭發射技術服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火箭「一箭七星」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歷史性突破。2020年9月15日,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遙二火箭再次成功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次實現火箭在海陽的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作為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海陽港兩次圓滿完成了固體火箭海上發射保障任務。

本發任務,火箭發動機、結構殼體、電氣產品等直接運抵海陽市,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全箭總裝、測試等工作,正式拉開了山東省火箭製造產業的序幕。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新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標誌著東方航天港產業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為一院固體運載火箭全面轉產海陽打下堅實基礎。

首次打通在海陽生產

在陸地發射場發射全流程

海陽港似乎就是一座天然的發射母港,而「遙九」的順利總裝出廠下線,進一步彰顯了海陽同時保障海上發射和陸地發射的優勢。

「之前在海陽港執行的發射任務都是海上發射,並且是商業發射,這一次『遙九』執行的是國家任務,火箭從海陽運輸到萊陽換乘專列直達西昌發射中心,等於這一次我們打通了從生產基地到發射基地的全流程。」金鑫表示,如果是海上發射,那麼從海陽港總裝廠房可直接將火箭運到公海執行海上發射,流程最短,運輸更便捷,效率也更高;而如果是陸地發射,可直接複製「遙九」的運輸路徑,相關保障任務也會更熟稔。

本發火箭總裝測試完畢後,從海陽市由公路運往萊陽,再由鐵路運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打通在海陽生產、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意味著東方航天港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不僅服務於海射任務,還可服務於陸地發射任務。自2019年,實現固體火箭首次海上發射後,海陽市為深入落實山東省政府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協議,一幅波瀾壯闊的海上航天徵程就此拉開序幕。

「目前,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概念性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計劃總投資20億元、佔地面積2000畝的一期項目已通過立項審批並開工建設,起步區將於2021年底建成。」海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彥博說。2020年4月22日,海陽市舉辦了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暨重大合作項目籤約儀式,籤約儀式上,涉及星箭研發製造、衛星數據應用、航天動力實驗、航天科普文旅、航天產業基金等多個領域的10個重大項目正式籤約。本著「突出重點、著眼長遠、搭建平臺、因企施策」的原則,海陽堅持敞開式合作、商業化運營的原則,確立了國有和民營「兩條腿走路」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模式。

東方航天港

託起煙臺人的「航天夢」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就在12月2日,東方航天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內又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正式籤約。

據悉,基地布局星箭一體的智能化總裝測試廠以及整箭貯存、火工品裝配檢測廠房等設施,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這也意味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已成為火箭生產製造及發射「雙料基地」。此次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的籤約,將在海陽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覆蓋捷龍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兼顧火箭院固體型號發展,並向國內外商業航天企業開放使用,將提供星箭總裝、測試、合練、轉場、出海發射等「一體化」服務。

仰望星空,海陽腳踏實地,在18.6平方公裡的東方航天港產業園區裡,規劃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的「一港三區」空間規劃布局,計劃用五年的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隨著產業招商工作的持續推進,海陽航天產業聚集新高地逐漸築牢築實,兩箭兩星、一雲一館的「2211」的產業體系已經搭建完成,東方航天港一期工程基建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山東宇航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火箭製造、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青島創新示範中心的青島高分中心海陽衛星科技園等項目紛紛落地,正在全力推進。

從單純保障發射任務,到「無中生有」延伸出一條集海上發射、星箭研製、衛星應用、配套集成於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再到有效帶動航天技術和海洋工程產業融合發展,如今,海陽正朝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航天產業聚集發展新高地的目標磅礴進發。

相關焦點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出廠
    「長徵十一遙九火箭,從這裡出發!」今日清晨6點50分,伴隨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遙九」尚在向西昌發射中心奔赴的路上,人們不由得想起今年9月同樣在海陽總裝並發射成功的海射「遙二」,那「遙九」和「遙二」兩發火箭的總裝有何區別?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向記者一一揭曉答案。
  • 這就是山東|今天,首枚「海陽出廠」長十一火箭發射成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 攝)▲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 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 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從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出廠
    11月22日清晨,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山東海陽港,標誌著海陽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是實現了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出廠 黃海之濱崛起「航天產業新城」
    隨著火箭運載車「撞彩」,周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22日清晨6點50分,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標誌著海陽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實現了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
  • 長徵八號火箭成功首飛,中國可重複使用火箭未來可期
    長徵八號火箭後續將進行可重複使用技術的研究工作,中國的可重複使用火箭離誕生為期不遠。12月22日,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渤海輪渡為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火箭發射提供服務保障
    「中華復興」輪運載1000多名嘉賓觀禮 渤海輪渡為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火箭發射提供服務保障大眾日報記者 從春龍2020-09-15 19:11:4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北京時間9月15日9
  • 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海陽市東方航天港成功實施海上發射...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鄭恩紅 攝)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通訊員 王寧 煙臺報導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
  • 剛剛,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隊在海陽港靠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楠楠9月16日,記者從海陽市委宣傳部獲悉,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隊在圓滿完成發射任務後,於9月16日早勝利凱旋,在海陽港靠岸。現場,火熱的海陽大秧歌烘託著喜慶的氛圍,禮賓為發射隊員們敬上鮮花,現場掌聲四起,人們為這支搭建海上「天路」的發射隊歡呼鼓舞。9月15日,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採用「一箭九星」的發射方式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系統解析火箭引擎
    長徵五號火箭在去年12月27日發射,長徵五號火箭作為中國現役最強大的火箭,昨天我們已經聊過了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的實踐-20衛星和長徵五號火箭推進力的一些問題。但是其實大家除了了解衛星和火箭推進力的一些基礎信息之外,還需要了解火箭引擎和設計歷史等等更具體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討論一下。
  • 剛剛,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
    新聞聽著看,動態看,猛戳關注【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視頻號】△△△  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長十一火箭11連勝,送「孿生兄妹」上天捕捉引力波蛛絲馬跡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發射升空,兩顆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將捕捉引力波的蛛絲馬跡。
  •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專訪長徵八號火箭總...
    國家現在對網際網路衛星,低軌移動、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非常旺盛,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將佔到我們國家未來發射衛星的50%到60%,所以急需長徵八號這型火箭。長徵八號問世不僅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由於它的大整流罩優勢,還可以實現多星發射,比方說幾百公斤的衛星,長徵八號可以一次打多個,便於多星組網,很適合發射有這樣需求的載荷。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長徵十一號火箭發射,有6塊電池是咱們貴州遵義造!
    5月30日凌晨,長徵十一號火箭發射,你知道嗎?有6塊電池是咱們貴州造,由遵義梅嶺電池組護航!5月30日4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新技術試驗衛星H星,送入預定軌道,「一箭雙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剛剛,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應運而生,它能將我國運載火箭的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火箭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長徵5號火箭發射成功!巧樂卡超輕粘土「童夢星程」圓孩子航天夢
    昨日,中國航天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舉國歡慶!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已經完成了載人飛船和空間實驗室階段,接下來的第三步,空間站建設階段將正式拉開序幕。這次發射成功後,未來,胖五依然任重而道遠,中國的探月工程、空間站建設和未來的火星探測,沒有胖五是完成不了的。作為中國人,我們為祖國取得的又一次航天火箭發射成功感到自豪與驕傲!作為父母,與孩子一起分享這份喜悅,也頗有意義。一起動手,用超輕粘土做一個火箭,分享歡樂!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一箭穿雲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製的最重無人探測器之一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此次首飛,長徵八號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從長徵三號甲系列、長徵五號到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中國運載火箭型號已然不少,但長徵八號有其獨特之處。根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介紹,目前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3-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而長徵八號則正好填補了這項空白。
  • 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三號火箭於1984年4月首次飛行成功,將「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1990年4月,它首次執行外星發射任務,成功發射了「亞洲一號」衛星。在此之後,長徵三號火箭成功發射了包括「亞太一號」衛星、「亞太一號甲」衛星、「風雲二號」衛星等多顆國內外衛星。目前,該火箭已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