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東|今天,首枚「海陽出廠」長十一火箭發射成功!

2020-12-13 閃電新聞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 攝)

▲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 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亮點一】

長十一火箭首次

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

完成總裝測試

本發任務,火箭發動機、結構殼體、電氣產品等直接運抵海陽市,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全箭總裝、測試等工作。 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新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標誌著東方航天港產業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為一院固體運載火箭全面轉產海陽打下堅實基礎。

【亮點二】

長十一火箭首次

打通固體運載火箭在海陽生產

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

本發火箭總裝測試完畢後,從海陽市由公路運往萊陽,再由鐵路運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打通在海陽生產、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意味著東方航天港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不僅服務於海射任務,還可服務於陸地發射任務。

【亮點三】

長十一火箭首次

承擔國家空間科學探測發射任務

本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

▲ 廠房中的長十一火箭(朱博 攝)

本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5次發射。

新聞超連結

「長徵十一遙九火箭,從這裡出發!」

11月22日清晨6點50分,

伴隨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

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

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

標誌著海陽東方航天港

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進一步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

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遙九」散態來海

在海陽港「完全」總裝測試

在海陽,火箭製造、海上發射已經成為海陽高質量發展徵程上的「高頻詞」了。「遙九」尚在向西昌發射中心奔赴的路上,人們不由得想起今年9月同樣在海陽總裝並發射成功的海射「遙二」,那「遙九」和「遙二」兩發火箭的總裝有何區別?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向記者一一揭曉答案。

「這兩發火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遙二』火箭在北京做了部分總裝,在海陽港進行了火箭的補充對接和測試,而『遙九』的發動機、各個結構部段、電子產品等完全是散態來到海陽總裝廠房,整發火箭的完全總裝和測試都是在海陽港完成。」金鑫表示,「遙九」從今年9月中旬開始用了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用時10天左右進行測試,並於11月22日出廠奔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他認為,此次總裝測試的成功對於東方航天港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這意味著今後所有的火箭都將在東方航天港進行總裝測試,為下一步龍系列固體火箭在海陽本地化研發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火箭生產製造發射實現一體化

效率更高

自去年6月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航天發射後,至今海陽港已成功執行了兩次海上發射任務,以「一港三區」(「一港」即海上發射母港,「三區」包括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為空間布局的「東方航天港」也順勢而為,落戶海陽。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實現了一體化,今後的發射效率將會更高。」金鑫告訴記者,海陽港位置獨立、安全條件好,特別適合作為發射母港。並且執行海上發射,能夠遠離人口稠密地區,運載火箭的殘骸可全部落在公海上,不必為躲避居民區而限制火箭的發射方位角,因此可以實現任意軌道傾角的發射,這個優勢是陸地發射難以企及的。

「這次在海陽港完全總裝,也是一個磨合的過程,通過這發火箭的裝配,克服了在新總裝環境中的各種問題,將保證今後的常態化總裝順利進行。」金鑫表示。

既可生產製造又具備發射條件

東方航天港全國「獨一份」

不論是從地域環境來看,還是保障能力來說,海陽港似乎就是一座天然的發射母港。而「遙九」的順利總裝出廠下線,進一步彰顯了海陽同時保障海上發射和陸地發射的優勢。

「之前在海陽港執行的發射任務都是海上發射,並且是商業發射,這一次『遙九』執行的是國家任務,火箭從海陽運輸到萊陽換乘專列直達西昌發射中心,等於這一次我們打通了從生產基地到發射基地的全流程。」金鑫表示,如果是海上發射,那麼從海陽港總裝廠房可直接將火箭運到公海執行海上發射,流程最短,運輸更便捷,效率也更高;而如果是陸地發射,可直接複製「遙九」的運輸路徑,相關保障任務也會更熟稔。

「『遙九』的總裝成功,證明技術上是可行的,流程上也打通了。從全國的基地來看,既可生產製造火箭,又具備發射條件的只有東方航天港。」金鑫表示,隨著明年東方航天港固體運載總裝基地的建設完成,將進一步提高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相關焦點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本次任務中長徵十一號火箭是在煙臺海陽出廠的,也是首次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昨日一飛沖天
    據悉,長徵十一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徵十一號火箭是在煙臺海陽出廠,也是首次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
  • 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從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出廠
    11月22日清晨,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山東海陽港,標誌著海陽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是實現了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出廠
    今日清晨6點50分,伴隨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遙九」尚在向西昌發射中心奔赴的路上,人們不由得想起今年9月同樣在海陽總裝並發射成功的海射「遙二」,那「遙九」和「遙二」兩發火箭的總裝有何區別?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向記者一一揭曉答案。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出廠 黃海之濱崛起「航天產業新城」
    隨著火箭運載車「撞彩」,周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22日清晨6點50分,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標誌著海陽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實現了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
  • 長十一火箭11連勝,送「孿生兄妹」上天捕捉引力波蛛絲馬跡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11連勝的佳績。長十一火箭11連勝,送近50顆小型衛星進預定軌道長十一火箭累計已實現連續11次成功,連續11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1次箭上零質量問題、連續11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共將近50顆小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十一火箭首次在山東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
  • 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海陽市東方航天港成功實施海上發射...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鄭恩紅 攝)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通訊員 王寧 煙臺報導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
  • 久久為功 十一連成
    來時路不同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作為長徵系列火箭中的「小個子」,長十一火箭機動靈活、適應性強,從內陸到海上,到處都是它的舞臺。 時隔近半年,故地重遊,長十一火箭第二次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此番出徵與上次任務「來時路不同」。
  • 剛剛,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隊在海陽港靠岸
    現場,火熱的海陽大秧歌烘託著喜慶的氛圍,禮賓為發射隊員們敬上鮮花,現場掌聲四起,人們為這支搭建海上「天路」的發射隊歡呼鼓舞。9月15日,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採用「一箭九星」的發射方式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八號火箭成功首飛,中國可重複使用火箭未來可期
    五年間,以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不僅國際航天前所未有,更是極大提升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既然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已經有了這麼多成員,為何還要研製長徵八號呢?目前我國具備中低軌道發射能力的主力火箭能夠將3噸的有效載荷送到太陽同步軌道。
  • 科技日曆|94年前首枚液體火箭從農場升空,「現代火箭之父」創造了...
    1926年3月16日,94年前的今天,在麻薩諸塞州冰雪覆蓋的農場草原上,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順利升空。美國火箭研製的先驅者、科學家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 Robet Hutchings)是這枚火箭的創造者。火箭落回地面時,戈達德激動地說:「這一下我可創造了歷史!」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海上也早已成功發射,期待空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多次成功發射火箭自2015年9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首飛以來,長徵十一號火箭已連續十次成功發射順利將48顆衛星送入太空。2020年5月30日凌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兩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是為運載東方紅一號而生,在1970年4月24日首飛成功。自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後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和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也先後成功發射運行。隨後,為了滿足大容量應用和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室發射的需要,在上述型號的基礎上,長徵二號E、長徵二號F、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四號甲和長徵四號乙等型號的運載火箭也被研製出來。
  • 出師未捷的快舟十一號:發動機試車爆炸,火箭殼體碳纖維製造
    1噸運力,這就是高運載係數的結果差異,背後體現的則是火箭設計與製造水平的不同。 另一個彎道超車標誌就是以長徵十一號為代表的實戰火箭,它採用無依託的TEL機動發射系統,能在任意地點實現快速發射,甚至可以在海上平臺發射,高機動特性是世界其他國家同類火箭完全不具備的實戰功能。
  • 中國第二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創始人:不要急著當馬斯克
    從2018年成立,到今年交出第一張成績單,儘管星河動力首飛成功,但劉百奇認為,「一個火箭公司一年打一發兩發,這不叫火箭公司,這叫試驗公司。做火箭的目的是給衛星提供發射服務,發射服務必須是批量可複製的。」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據一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繼2019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後,實施的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記者從一院了解到,該型火箭的技術特點相較我國其他運載火箭有鮮明特色,下面就來告訴你,它是一枚怎樣的「快響利箭」。自2015年9月2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5年來該型火箭連續10次成功發射,實現了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創造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紀錄。
  • 剛剛,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此次長徵八號火箭圓滿首飛,將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能力的空白。火箭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採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
  • ...渤海輪渡為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火箭發射提供服務保障
    「中華復興」輪運載1000多名嘉賓觀禮 渤海輪渡為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火箭發射提供服務保障大眾日報記者 從春龍2020-09-15 19:11:4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北京時間9月15日9
  • 南京大一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回收,竟然花了這麼多錢……
    隨著無數人的圍觀 這枚火箭成功騰空 昨天北京的大暴雨都沒有澆滅 大家對這枚自製固體火箭 成功發射視頻的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