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 攝)
▲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 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亮點一】
長十一火箭首次
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
完成總裝測試
本發任務,火箭發動機、結構殼體、電氣產品等直接運抵海陽市,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全箭總裝、測試等工作。 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新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標誌著東方航天港產業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為一院固體運載火箭全面轉產海陽打下堅實基礎。
【亮點二】
長十一火箭首次
打通固體運載火箭在海陽生產
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
本發火箭總裝測試完畢後,從海陽市由公路運往萊陽,再由鐵路運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打通在海陽生產、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意味著東方航天港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不僅服務於海射任務,還可服務於陸地發射任務。
【亮點三】
長十一火箭首次
承擔國家空間科學探測發射任務
本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
▲ 廠房中的長十一火箭(朱博 攝)
本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5次發射。
新聞超連結
「長徵十一遙九火箭,從這裡出發!」
11月22日清晨6點50分,
伴隨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
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
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
標誌著海陽東方航天港
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進一步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
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遙九」散態來海
在海陽港「完全」總裝測試
在海陽,火箭製造、海上發射已經成為海陽高質量發展徵程上的「高頻詞」了。「遙九」尚在向西昌發射中心奔赴的路上,人們不由得想起今年9月同樣在海陽總裝並發射成功的海射「遙二」,那「遙九」和「遙二」兩發火箭的總裝有何區別?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向記者一一揭曉答案。
「這兩發火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遙二』火箭在北京做了部分總裝,在海陽港進行了火箭的補充對接和測試,而『遙九』的發動機、各個結構部段、電子產品等完全是散態來到海陽總裝廠房,整發火箭的完全總裝和測試都是在海陽港完成。」金鑫表示,「遙九」從今年9月中旬開始用了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用時10天左右進行測試,並於11月22日出廠奔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他認為,此次總裝測試的成功對於東方航天港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這意味著今後所有的火箭都將在東方航天港進行總裝測試,為下一步龍系列固體火箭在海陽本地化研發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火箭生產製造發射實現一體化
效率更高
自去年6月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航天發射後,至今海陽港已成功執行了兩次海上發射任務,以「一港三區」(「一港」即海上發射母港,「三區」包括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為空間布局的「東方航天港」也順勢而為,落戶海陽。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實現了一體化,今後的發射效率將會更高。」金鑫告訴記者,海陽港位置獨立、安全條件好,特別適合作為發射母港。並且執行海上發射,能夠遠離人口稠密地區,運載火箭的殘骸可全部落在公海上,不必為躲避居民區而限制火箭的發射方位角,因此可以實現任意軌道傾角的發射,這個優勢是陸地發射難以企及的。
「這次在海陽港完全總裝,也是一個磨合的過程,通過這發火箭的裝配,克服了在新總裝環境中的各種問題,將保證今後的常態化總裝順利進行。」金鑫表示。
既可生產製造又具備發射條件
東方航天港全國「獨一份」
不論是從地域環境來看,還是保障能力來說,海陽港似乎就是一座天然的發射母港。而「遙九」的順利總裝出廠下線,進一步彰顯了海陽同時保障海上發射和陸地發射的優勢。
「之前在海陽港執行的發射任務都是海上發射,並且是商業發射,這一次『遙九』執行的是國家任務,火箭從海陽運輸到萊陽換乘專列直達西昌發射中心,等於這一次我們打通了從生產基地到發射基地的全流程。」金鑫表示,如果是海上發射,那麼從海陽港總裝廠房可直接將火箭運到公海執行海上發射,流程最短,運輸更便捷,效率也更高;而如果是陸地發射,可直接複製「遙九」的運輸路徑,相關保障任務也會更熟稔。
「『遙九』的總裝成功,證明技術上是可行的,流程上也打通了。從全國的基地來看,既可生產製造火箭,又具備發射條件的只有東方航天港。」金鑫表示,隨著明年東方航天港固體運載總裝基地的建設完成,將進一步提高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