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私密處有一個重要的穴道:海底穴。
海底不開,任督難通。「此脈才動,百脈俱通」。
海底一開,百穴皆開;中脈一通,百脈俱通
此穴又稱會陰穴、陰蹺穴、生死竅、海底輪等。經解剖,在球海綿體的中央,有會陰淺和深橫肌;內有會陰動靜脈分支;布有會陰神經的分支。除了解剖學提供的有關知識外,海底還蘊藏著人體的許多奧秘,歷來為密宗和道家所重視。
陰穴的位置在陰部,女性在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經常按摩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按摩會陰穴,還可治療痔瘡、便血、便秘、婦科病、尿頻、溺水窒息、前列腺炎等症
會陰穴(海底輪)——人體熱能供應的源泉。
六合門氣功點穴治療認為:經常點揉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
自我保養法。 一是點穴法:睡前半臥半坐,食指搭於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點按會陰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二是意守法:姿勢不限,全身放鬆,將意念集中於會陰穴,守住會陰約15分鐘,久之,會陰處即有真氣衝動之感,並感覺身體輕浮鬆空,舒適無比。三是提腎縮穴法:取站式,全身放鬆,吸氣時小腹內收,肛門上提(如忍大便狀),會陰隨之上提內吸,呼氣時腹部隆起,將會陰肛門放鬆,一呼一吸共做36次。
密宗認為,人體會陰穴(海底輪)眠伏著一條威力巨大的靈蛇,成三蜷半之形,其頭向下垂落。一旦喚醒靈蛇,它就會噴發出一股強盛的「靈熱」(又稱拙火、靈力),使人得到健康的身體和過人的精力,還會出現不可思議的各種功能。故瑜珈云:「如果領悟了這火的秘密,這種人才是真正的覺者。」內功修練能使這股能量不斷增強。在這股能量未被喚醒之前,內功修煉完全依賴每個人的努力和意志。因此內功進展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一旦這股能量被喚醒後,內功的修煉就不同了,它將會為我們修煉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由此可見,海底輪(會陰穴)乃基礎輪,是人體熱能供應之源泉。它與性腺和腎功能有密切之關係。
會陰穴(海底輪)——貫通全身氣脈之要隘
道家也對海底作了大量的研究。張紫陽特別重視此穴的功效,他在《八脈經》云:「陰蹺一脈,散在丹經,其名頗多……上通泥丸,下透湧泉。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尻脈周流,一身貫通。和氣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裡花開。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得之者,身體康強,容顏返壯。在坤地尾閭之前,膀胱之後,小腸之下,靈龜之上。此乃天地逐日生氣之根,產鉛之地也。」道教龍門派千峰老人趙避塵所著《性命法訣明指》一書,則詳細介紹了開通奇經八脈的十個步驟,其每一步驟都圍繞會陰穴(海底輪)為核心進行,使氣沿八脈上下、前後運轉,故稱會陰穴(海底輪)為八脈之總根。
道家還認為會陰穴(海底穴)是一扇鐵門,九箭難穿。只要開啟海底,展竅、開關也就不難了。方法是:凝神入氣穴,神光下照海底,忘形無我,使息息歸根。到一定階段,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一氣感通,自然而然也。
海底,放鬆形體的有效穴位。古今放鬆方法甚多,而松在海底輪,則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效。會陰穴(海底輪)一松,全身皆松。禪密功傳人劉漢文先生說:「松在會陰。古稱『體酥』,即放鬆會陰部,保持一種輕微的『性感』;做到這一點,可以導引全身肌肉和關節鬆散,並可導致精神的安逸,容易入靜和呼吸自然。……會陰穴(海底輪)——具有防漏糾偏的作用遺精,歷來被丹家視為大忌,稱作「漏丹」。古代丹家「採大藥」時要用狀如饅頭似的木座抵住谷道,以防漏丹。如此強制手段失卻自然,似非妙法。若著意守海底穴片刻,陽物漸倒,何來漏丹?……
會陰穴(海底輪)——一穴開而百穴開
海底穴(會陰穴)不開,任督難通。李時珍說:「此脈才動,百脈俱通」。海底一開,百穴皆開;中脈一通,百脈俱通。抓住海底穴的開啟,無疑是提高練功層次之捷徑,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穴開,百穴開,打開了會陰穴,就是激活了百穴。 會陰穴是人體溫度的總開關,會陰穴溫度提高1度。人的壽命可延長3――5年,會陰穴也是人體臟器的總開關,會陰穴每刺激1次,人的各臟器又年輕了3――5月。 會陰穴更是人體氣、血、性的源頭,激活海底輪, 人的激情和活力的煥發就會隨身所欲。
【保健要領】
會陰穴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人體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
會陰穴保健很重要,為人體長壽要穴。
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此穴與人體頭頂的百會穴為一直線,是人體精氣種的通道。百會為陽接天氣,會陰為陰收地氣,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應,統攝著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經常按摩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
海底輪也叫根輪,位於臀部尾椎到生殖器的位置
直腸的後方,顏色是赤紅色
它是人體能量系統的根源
並且它掌控著你的「性能」
激活海底輪,就能提升你的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