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向世人微笑之前,中世紀的畫作,細看其實相當鬼畜:大多數畫家筆下的形象,可以說是「自由生長」。
比如,下方左圖中的聖母的眼睛被畫在了腦門的位置,右面畫裡的藍色生物竟是一條狗。
我們再來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繪畫風格等元素無法直接比較,但顯而易見,畫面中人體的比例明顯更符合科學了。談到這個轉變,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熟知的達·畫家·醫學家·建築工程師·詩人·發明家·地理學家·芬奇了。人人都知道他是創作出「蒙娜麗莎」的天才大佬,但傳世畫作的背後,其實是幾百張解剖手稿——對,這位畫家,同時也是近代局部解剖學的開山將。為了藝術,大畫家沒少去解剖屍體。
在文藝復興時期,人體創作成為當時藝術家靈感的主要來源。為了展示身體原本的光彩,藝術家們開始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達·文西的人體解剖學啟蒙來源於學徒生涯。他的老師要求學生們精通這門學問。於是,為了可以還原最真實的骨骼結構、肌肉皮膚,他趁著夜色爬牆偷屍體,只為親自拿起手術刀。關於他解剖的屍體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因為達·文西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藝術家,所以義大利多家醫院特意為他頒發了解剖屍體的許可聲明。
雖然,達·文西並非這門學科的發起人,但他絕對是一位合格的引領者。他在手稿中寫到:
「從一具屍體的解剖中能夠看到並學到的,不過是少數幾根血管……為此,我解剖了十幾具屍體。」所以,大佬筆下的人物為什麼那麼好看?都是實踐出真知。
在後續的生涯中,這位大藝術家先後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別、年齡的屍體。他將這些研究成果,繪製成了幾百頁解剖手稿。在這些泛黃的圖紙中,可以找到許多人體內部結構圖,它們對近代解剖學的影響非常深遠。
比如,他繪製的子宮內部胎兒圖。雖然,他並沒有真的為此去專門解剖一位孕婦,但這幅內部圖仍舊被認定為現存年代最早的人體版本。大腦:
除了人體,達·文西還研究了各種動物。
他研究動物的目的也很實際,為了對它們的形象更好地進行描摹。在這幅畫中,可以清晰看到少女懷中動物前肢的肌肉線條。在他的解剖手稿中,對動物的研究也進行了詳細記錄,這張圖是馬的內臟:達·文西的這份硬核解剖手稿,在當時屬於違禁品範疇,沒能立刻出版。但這份小挫折,並沒有影響其在藝術界與醫學界的地位。
在藝術領域,後世畫家通過對人體解剖的學習了解,更好地掌握了各種生物在不同運動狀態、精神狀態下的外在表現——從而極大程度避免了這種抽象「迫害」。
在醫學領域,人們發現達·文西這份解剖手稿的不少成品,與現在的研究成果幾乎毫無差別。
例如,這份手稿中的馬腿與19世紀獸醫解剖後描繪的馬腿,幾乎吻合。
後人把這些手稿當作「巨人的肩膀」,更加快速地升級完善了解剖學體系,極大程度上避免了重複工作。
現在我們知道了,蒙娜麗莎神秘微笑的背後,其實是達·文西在手術臺前,用刀劃開的皮膚、肌肉和神經,還有對30具屍體的徹夜探索。
《邢立達恐龍手記》
帶你走進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的腦洞世界
參考資料: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Category:Handbuch_der_Anatomie_der_Tiere_f%C3%BCr_K%C3%BCnstler
https://encyclopedia.pub/2209
https://www.bbvaopenmind.com/en/science/bioscience/leonardo-da-vinci-and-his-contribution-to-zoology/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8091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onardo_da_Vinci#cite_ref-Popham_163-0
https://www.mdpi.com/2076-2615/9/7/435/htm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10582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61109/https://kknews.cc/culture/39yo4ny.html
https://www.xzbu.com/3/view-5775863.htm
https://riahorter.com/index_htm_files/Medieval%20Dogs.pdf
https://bodyworlds.com/about/history-of-anat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