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90後女護士因欠下巨額網貸被趕出家門的新聞,上了熱搜。
月花數萬,網貸欠債幾十萬,母親替她償還了23.8萬後,仍死性不改,繼續偷偷借貸...在李玫的月帳單上,每月一兩萬、三四萬不等,可她的月收入僅僅8000元。
出門必須叫網約車,看到心儀的美食一定要去打卡,沒事就跟朋友逛街、泡酒吧,同事擁有的名牌包包和首飾,她一個也不能落下。
讓她欠下巨額債務的,正是她所追逐的精緻生活。
90後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而這樣的故事並不是個例。
有諮詢機構曾對90後網貸情況發表過一組調查數據:
90後短期消費貸款超過3萬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90後群體在貸款群體中佔比達43.48%,以貸養貸用戶佔比近三層。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月入3000,那他背後就背負著55500的貸款,只為了喜歡的鞋子,LV包包,新手機……
如果以2018年應屆生的平均薪資計算,第一批95後一畢業,就平攤了人均10萬元的債務。
不少年輕人在朋友圈過著精緻的生活,賞櫻花非日本不去、買衣服非「設計款」不穿、選手機非「蘋果」不用。
而這些「精緻」的面具下,是被掏空的錢包和還不清的帳單。
他們表面光鮮亮麗,實際上欠下的錢早已堆成了小山。
假精緻
正在毀了你的生活
他可能勉強才付得起房租,卻要分24期買一個新手機;她可能買一支楊樹林都覺得心疼,卻開心刷著信用卡買著上萬元的名牌包包;他可能突然看到朋友圈裡健身揮灑的汗水,就到附近的健身房辦了張年卡,卻過幾天就沒再去了;她可能根本就不喜歡吃甜膩的馬卡龍,卻配上一杯黑咖發朋友圈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確實,在北京壓力大很正常,或者真的有人能用這種假精緻解壓,為了追劇打遊戲,熬最深的夜,敷最貴的面膜,喝最烈的酒,吃最貴的胃藥,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還有遠方的保健品。
可透過表面「格調高雅」的社交媒體,現實生活的凌亂卻迫在眼前...
人前光鮮,人後夜夜失眠
@橘子 26歲 北京人 月薪6k
橘子朋友圈幾乎都是一副歲月靜好的「小仙女」模樣,西餐、手作蛋糕、星巴克、各種參加演唱會、出國旅遊……
但是沒人知道,在沒人的深夜,她徹夜不得眠,9號花唄、10號信用卡、20號白條……剛發下來的工資,根本不夠還!
沒辦法只好拆東牆補西牆,以貸養貸,眼下欠款7萬多。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這句話騙倒了許多如同橘子一般的一大波在朋友圈秀精緻感的少男少女們。
可欲望一旦開了口,就如洪水猛獸一發不可收拾。那些曾經為了精緻生活而欠下的債,遲早會十倍百倍地還到自己身上。
那破車要不換,開出去多跌份
@威哥 28歲 江西人 月薪9k
威哥在文化傳媒行業工作,最近分期付款,把開了不到1年的國產車「升級」成30多萬元的奧迪,拉風的背後,是信用卡上6位數的欠款。
「好歹也是文化人,那破車要不換,開出去多跌份!」威哥如是說。
可換了車之後,威哥9000元的月薪,除掉吃穿用度,支撐每月最低還款額,都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而且開了不到一年的舊車盤出去後不到原來的一半價格,加上這一年來的油錢、過路費、保養費等,仿佛一下子虧了好幾萬…
看似「二娃在手,吃穿不愁」其實辦了七張信用卡
@蘇宇 35歲 安徽人 月薪2w
90後壓力大,那80後有好一點嗎?也沒有。
蘇宇,一位工作高薪體面的二胎爸爸。
看似「二娃在手,吃穿不愁」,但其實卻辦了七張信用卡,欠了六位數的債。而這筆債中大部分指出源自於養娃。
「大女兒上著一學期兩三萬的私立幼兒園,還給她報了5個興趣班,一個班起碼要花兩千元。」「小兒子出生之後,尿布、奶粉、玩具,所有的都要最好的……養到讀書,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超音速鈔票粉碎機。」「不想讓孩子在同學面前跌份,為孩子買最貴的運動鞋和名牌童裝,配備最高級的iPad和iwatch。」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資源和教育,自己省吃儉用咬咬牙關無可厚非,可如果要通過借貸的方式維持這一份高端與精緻,這種偉大似乎有著一種不自量力的悲壯。
有些沒必要的虛榮心和人前有面子,是可以放下的。
假精緻的背後
只是你走歪的三觀
還記得之前看到的一則新聞,展現的正是「朋友圈的你」和「現實中的你」的巨大反差:
一位正在讀大三的95後女孩,在網上花上千元買ins風拍照道具:
用大理石背景紙、乾花、咖啡豆、英文桌布.拍出美美的照片,瞬間就在朋友圈收穫了無數個贊。
實際上,這只是女孩做的一個測試,她讓室友拍出了自己是如何偽造這些「精緻生活」的場景:
白富美北歐風的梳妝檯,實際是亂糟糟書桌上騰出的空位;嘴裡說著精緻,不過是偽造的朋友圈歲月靜好,甚至還為了偽裝這些「高端」疲於奔命、狼狽不堪。
一如美國這部充滿著諷喻色彩的短片——《虛假的你》中展現的那樣:
慢慢地,這種假精緻漸漸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虛假:
明明掃帚可以解決,但一定要用大牌吸塵器;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要不是為了拍照,誰都知道吃不飽。
月薪5000,但100塊錢一張面膜用起來毫不心疼。
明明窮到舉步維艱,帳單上卻有吃有喝有消費,領先同齡人實在很瀟灑,但現實存款為0,混得蠻慘。
視而不見的預消費、高消費與透支,假精緻掏空的不僅是這群人的錢包,還掏空了他們的身心,侵蝕了樸素的靈魂。
前不久「優衣庫被擠爆了」的新聞便是這樣的真實寫實:
「只要99就能擁有,搶到就是賺到!」
「搶到這件潮牌T恤,就可以發朋友圈炫耀了!」
「聽說是最後一次聯名啊,錯過毀斷腸!」
有位小哥,明明穿的是8000多塊的鞋,卻為了件99塊的T恤,甘願跪在地上半個多小時。
古人常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如今為了99塊的潮牌聯名款,有的人連尊嚴都可以不要。
2019年的五一小長假,有位女孩在淘寶上花4千多元買了18套衣服,但五一長假過後,賣家收到了女孩的退貨申請。
出於想了解女孩退貨的原因,賣家加了女孩微信,一看朋友圈,又怒又氣;女孩去西藏旅遊的照片,穿著的竟是賣家賣出去的那18件裡的衣服!
事後賣家請記者介入調查,女孩理直氣壯地表示:「你買了衣服不是穿嗎」?而再問退貨原因,一句「不喜歡衣服」搪塞了事。
為了穿得好看精緻,連一個人基本的禮義廉恥都拋之腦後。
不做作,不將就
才是精緻最真實的意義
《一代宗師》裡有這樣一句話:
「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
那些左手一杯喜茶,右手一份網紅爆漿蛋糕,該跟的潮流都沒落下的人,究竟活的是面子嗎?那些身著名牌,中午曬著ins風午餐,下午茶必備一杯星巴克的年輕人全然忘記了自己還沒還上個月的花唄。
這種無知的物質追求,在狼狽環境下強撐體面生活,於其他人沒有任何影響,反倒害了自己。
真正的追求是從內心正確認識自己,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存在,以及良好的生活態度。
@oil:「97年月薪6萬的我,告訴自己我配得上我所擁有的。」@周洲:「優越感來自你的涵養和底蘊,有那個時間搶衣服,我寧可讀幾本書,多報幾節課充電,儘管穿的是地攤上30塊一件的衣服,腹有詩書氣自華。」@小脾氣:「我覺得我可能是個假的90後吧,自己一個月工資不到6000,但每個月都會存2000-3000以備不時之需,從不會去透支,因為不想遇到用錢時,卻拿不出一分的窘境。」別讓自己為了面子而活,被假精緻所綁架。
金錢、虛榮等外物帶來的優越感只不過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態在走路。
真正的精緻,是即使窮困潦倒,也要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能夠不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也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左右,過好自己這一生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