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女性分娩後會出現骨盆底肌肉鬆弛等現象,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導致骨盆底肌功能障礙,例如子宮脫垂,大便失禁,尿失禁等問題,因此骨盆底肌肉的治療必須儘早進行,以下編輯將向您介紹骨盆底肌肉修復的一些注意事項!
由於女性在分娩過程中會損害骨盆底肌肉,因此大多數女性在分娩後必須接受骨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建議在醫生和專業護士的指導下進行鍛鍊,這可以使骨盆底肌肉恢復得更快,骨盆底肌訓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分娩後3天至3個月內,這時,最好在床上進行盆底肌訓練,訓練強度要小,第二階段是分娩後3到6個月,開始骨盆底肌肉訓練,包括,腹肌訓練,腿部肌肉訓練,胸部鍛鍊等項目,並要多加強腹部的訓練。
一.呼吸運動:通過腹部呼吸來鍛鍊腹部肌肉。
動作要點:身體擺出仰臥姿勢,雙手自然放在身體的兩側,進行深吸氣,以使腹部下沉,然後,向上提氣,然後呼氣,如此重複幾次。
二.提肛訓練法:主要作用是提高骨盆底肌的強度。
動作要領:具體方法是通過反覆收緊肛門和陰道,每次時間不少於3秒,然後放鬆,連續15-30分鐘,每天要訓練20-30次,骨盆底肌會在4-6周內得到好轉,對於嚴重的骨盆底功能障礙,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電刺激治療或相關的手術治療。
產後母親可以通過排尿,肛門收縮等練習,來增強骨盆底肌肉的彈性恢復,並促進陰道的收縮度,經過這些日常鍛鍊,骨盆肌肉和陰道周圍肌肉會得到極大的改善,這有助於女性恢復陰道的彈性。
骨盆底肌修復運動的具體方法是收縮陰道,因為初學者很難體驗到陰道收縮的感覺,因此可以在排尿時,收縮骨盆底肌肉,同時要儘量避免骨盆底肌和其他肌肉組織產生摩擦,例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到了後期,可以逐漸增加鍛鍊的強度。
以上內容介紹了骨盆底肌肉修復重要性,還有骨盆底肌的訓練方法,這些方法具有改善骨盆底肌肉的作用,當然,想要骨盆底肌恢復正常,必須要堅持訓練,如果只是偶爾鍛鍊,骨盆底肌訓練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以上就是關於骨盆底肌的相關內容講解,感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