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學者多次論述到,關於月亮在上古時期並不存在的說法。我國學者也曾經從上古時候流傳的神話傳說,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的闡述。後來,西方的一些學者也出現過類似的論斷。那麼,遠古時候的人沒見過月亮,究竟是真是假?月亮到底是哪裡來的呢?
我們都知道瑪雅人有著極其發達的文化,考古學家發現他們始於大洪水之前的編年史,竟然沒有關於月亮的記載。距離現在四千多年前的亞歷山大裡亞大圖書館,第一位館長他留下的文獻裡這樣寫到,「古時,地球的天空看不到月亮」。中國最早關於月亮的記載來源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這些文獻都是晚於大禹治水以後的。
說到月亮的起源,科學家認為存在三種可能性。第一種「捕獲學說」,就是說月球原本是太空中一個星體,經過地球附近時,被地球抓住了,成為其衛星。第二種是「同源說」,在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中,宇宙像一團雲霧一樣,慢慢凝聚變成一個地球,邊上演變出了一個月亮跟著轉。第三種叫「爆炸學說」,也叫「分裂說」,是說地球突然間炸開了,一部分推出去變成了月亮。
長久以來人類都致力於月球科考計劃。我們已知,月球是第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1958年美國和前蘇聯發射的月球探測器都宣告失敗。1959年前蘇聯和美國分別成功發射了「月球號」和「先驅者號」月球探測器。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相繼阿波羅-12、14、15、16和17號實現載人登月,一共有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開展科學考察、採集月球樣品和埋設長期探測月球的科學儀器,共帶回地球381.7千克月球樣品,大大增長了人類對月球起源、演化的認識。迄今為止人類只有這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了地球以外的天體。
通過不斷地對月球的研究,它的來源也有了新的理論,科學家又提出了,月球是製造出來的理論。依據如下。
月球的自轉與公轉的周期相等(稱為潮汐鎖定)
因此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月球的誕生,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同時,其特殊引力吸引著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運動,形成了潮汐。潮汐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陸地,幫了很大的忙。地球早期,晝夜溫差較大,溫度在水的沸點與凝點之間,不宜人類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響,對地球海水的引力減慢了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使地球自轉和公轉周期趨向合理,帶給了我們寶貴的四季,減小了溫度差,從而才適宜人類居住。
月球空心說
月球空心說指的是認為月球是一個中空的星球的理論,這樣是因為從月球上採集到的巖石表明月球密度很大,但是卻沒有和高密度相匹配的高質量。根據月震實驗的結果,提出了這一學說。在阿波羅探險過程中,廢棄的火箭第三節推進器會轟地一下撞在月球表面。據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記載,設置在72公裡外的月震儀測得月球表面的震動,這個振動持續超過15分鐘,就像用錘子用力敲擊大鐘一樣,振動持續很長時間才慢慢消失。舉個例子,當人們用力敲擊一個空心鐵球時,它會發出嗡嗡而持續的振動,而敲擊實心鐵球的時候,只會聽到短暫的振動。
月球體積的疑點
最後一個疑點是月球的體積達到了地球的27%,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的體積最大沒有超過行星體積5%的。安順這麼大的體積可以跟地球形成雙行星系統。卻偏偏成了地球衛星。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而在探月工程上,如今中國也已經取得了非常非凡的成就,比如中國在去年就實現了人類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對於中國而言,探月工程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工程,下一步中國還將實現登月並且從月球上採樣取回任務,這也意味著以往的登月是單程票,接下來中國將實現的是往返月球的雙程票,這也是為進一步實現載人登月做準備。
隨著探索的深入,相信最終我們會揭開月球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