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箋·論茶品

2021-02-22 大成茂號

按:二手的學問,故紙堆裡太多太多,千百年的時間,久到疑點很多,爭議更多。而茶這一路發展,其實伴隨的是千百年來地理氣候的變遷,時代人文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一路循序漸進,應運而變的。如今所謂「六大茶類」、「十大名茶」都是後人的粗陋的歸類,脫離開茶的本質,而多在其商品的屬性上加以區分。真愛茶之人,還是推薦多多閱讀一些古文,畢竟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時尚風氣,而我們總是要努力做個真人,喝上真茶,品得真香。

茶之產於天下多矣!若劍南有蒙頂石花,湖州有顧渚紫筍,峽州有碧澗、明月,邛州有火井、思安,渠江有薄片,巴東有真香,福州有柏巖,洪州有白露,常之陽羨,婺之舉巖,丫山之陽坡,龍安之騎火,黔陽之都濡、高株,瀘州之納溪、梅嶺之數者,其名皆著。品第之,則石花最上,紫筍次之,又次則碧澗、明月之類是也,惜皆不可致耳。若近時虎丘山茶,亦可稱奇,惜不多得。若天池茶,在穀雨前收細芽,炒得法者,青翠芳馨,嗅亦消渴。若真岕茶,其價甚重,兩倍天池,惜乎難得,須用自己令人採收方妙。又如浙之六安,茶品亦精,但不善炒,不能發香而色苦,茶之本性實佳。如杭之龍泓(即龍井也),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龍井者方妙。而龍井之山,不過十數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附近假充,猶之可也。至於北山西溪,俱充龍井,即杭人識龍井茶味者亦少,以亂真多耳。意者,天開龍井美泉,山靈特生佳茗以副之耳。不得其遠者,當以天池龍井為最。外此,天竺靈隱為龍井之次。臨安、於潛生於天目山者,與舒州同,亦次品也。茶自浙以北皆較勝,惟閩廣以南,不惟水不可輕飲,而茶亦宜慎。昔鴻漸未詳嶺南諸茶,乃雲嶺南茶味極佳,孰知嶺南之地,多瘴癘之氣,染著草木,北人食之,多致成疾,故當慎之。要當採時,待其日出山霽,霧瘴山嵐收淨,採之可也。茶團茶片皆出碾磑,大失真味。茶以日曬者佳甚,青翠香潔,更勝火炒多矣。

採茶

團黃有一旗一槍之號,言一葉一芽也。凡早取為茶,晚取為荈。穀雨前後收者為佳,粗細皆可用。惟在採摘之時,天色晴明,炒焙適中,盛貯如法。

藏茶

茶宜箬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溼。故收藏之家,以箬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當如人體溫,溫則去溼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矣。

又云:以中壇盛茶,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滿,瓶上覆灰築實。每用撥灰開瓶,取茶須少,仍復覆灰,再無蒸壞。次年換灰為之。

又云:空樓中懸架,將茶瓶口朝下放,不蒸原蒸,自天而下,故宜倒放。 

若上二種芽茶,除以清泉烹外,花香雜果,俱不容入。人有好以花拌茶者,此用平等細茶拌之,庶茶味不減,茶香盈頰,終不脫俗。如橙茶、蓮花茶,於日未出時,將半含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縶,令其經宿,次早摘花傾出茶葉,用建紙包茶,焙乾。再如前法,又將茶葉入別蕊中,如此者數次,取其焙乾收用。不勝香美。

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惠、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摘花為拌。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停花,始稱。假如木樨花,須去其枝蒂及塵垢蟲蟻,用磁罐,一層花,一層茶,投間至滿,紙箬縶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乾收用。諸花仿此。

煎茶四要

一擇水

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故古人擇水最為切要。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山水,乳泉漫流者為上,瀑湧湍激勿食,食久令人有頸疾。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取汲多者,如蟹黃渾濁鹹苦者,皆勿用。若杭湖心水,吳山第一泉,郭璞井,虎跑泉,龍井,葛仙翁井,俱佳。

二洗茶

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

三候湯

凡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火之有焰者。當使湯無妄沸,庶可養茶。始則魚目散布,微微有聲。中則四邊泉湧,累累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謂之老湯。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最忌柴葉煙薰煎茶,若然,即《清異錄》雲五賊六魔湯也。 凡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乳面聚。

四擇品

凡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相應。若瓶大啜存停久,味過則不佳矣。茶銚、茶瓶,磁砂為上,銅錫次之。磁壺注茶,砂銚煮水為上。《清異錄》云:「富貴湯,當以銀銚煮湯,佳甚,銅銚煮水,錫壺注茶次之。」 

茶盞惟宣窯壇盞為最,質厚白瑩,樣式古雅,有等宣窯印花白甌,式樣得中,而瑩然如玉。次則嘉窯心內茶字小盞為美。欲試茶色黃白,豈容青花亂之?注酒亦然。惟純白色器皿為最上乘品,餘皆不取。

試茶三要

一滌器

茶瓶茶盞茶匙生至損茶味,必須先時洗潔則美。

二熁盞

凡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則茶麵聚乳,冷則茶色不浮。

三擇果

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草雜之。奪其香者,松子、柑橙、蓮心、木瓜、梅花、茉莉、薔薇、木樨之類是也。奪其味者,牛乳、番桃、荔枝、圓眼、枇杷之類是也。奪其色者,柿餅、膠棗、火桃、楊梅、橙桔之類者是也。凡飲佳茶,去果方覺清絕。雜之則無辨矣。若欲用之,所宜核桃、榛子、瓜仁、杏仁、欖仁、慄子、雞頭、銀杏之類,或可用也。

茶效

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疾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然或有忌而不飲。每食已,輒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不損。凡肉之在齒間者,得茶漱滌之,乃盡消縮,不覺脫去,不煩刺挑也。而齒性便苦,緣此漸堅密,蠹毒自已矣。然率用中茶。

茶具十六器

收貯於器局供役苦節君者,故立名管之,蓋欲歸統於一,以其素有貞心雅操,而自能守之也。 

商象(古石鼎也,用以煎茶)

歸潔(竹筅帚也,用以滌壺)

分盈(杓也,用以量水斤兩)

遞火(銅火鬥也,用以搬火) 

降紅(銅火箸也,用以簇火)

執權(準茶稱也,每杓水二斤,用茶一兩)

團風(素竹扇也,用以發火)

漉塵(茶洗也,用以洗茶)

靜沸(竹架,即《茶經》支腹也)

注春(磁瓦壺也,用以注茶)

運鋒(果刀也,用以切果)

甘鈍(木砧,墩也)

啜香(磁瓦甌也,用以啜茶)

撩雲(竹茶匙也,用以取果)

納敬(竹茶橐也,用以放盞)

受汙(拭抹布也,用以潔甌)

總貯茶器七具

苦節君(煮茶作爐也,用以煎茶,更有行者收藏)

建城(以箬為籠,封茶以貯高閣)

雲屯(磁瓶,用以杓泉以供煮也) 

烏府(以竹為籃,用以盛炭,為煎茶之資) 

水曹(即磁缸瓦缶,用以貯泉,以供火鼎) 

器局(竹編為方箱,用以收茶具者)

外有品司(竹編圓橦提盒,用以收貯備品茶葉,以待烹品者也)。

高濂,明代戲曲作家。字深甫,號瑞南、湖上桃花漁,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於明嘉靖初年,主要生活在萬曆時期(1573~1620年)年前後。能詩文,性嗜書,愛茗,兼通醫理,更擅養生。高濂愛好廣泛,藏書、賞畫、論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樣。所作傳奇劇本有《玉簪記》《節孝記》詩文集《雅尚齋詩草》《芳芷樓詞》,其養生著作《遵生八箋》是中國古代養生學的集大成之作,此外高濂還有《牡丹花譜》與《蘭譜》傳世。想起明人李日華一首題畫詩云:霜落蒹葭水國寒,浪花雲影上魚竿。畫成未擬將人去,茶熟香溫且自看。這畫境,大概可作高濂之寫照。

高濂約生於嘉靖初年,創作活動主要在萬曆前期。能詩文,兼通醫理,擅養生,撰《遵生八箋》十九卷。記述有關四時調攝、生活起居、延年卻病、飲食、靈秘丹藥等養生之道,對於各種飲食記述較詳。 高濂曾在北京任鴻臚寺官,後隱居西湖。明史無傳,精通音律,「能度曲,每開樽宴客,按拍高歌以為娛樂」,「又嘗聚鄰人為說宋江故事」。所謂詩詞歌賦,鑑賞文物,無所不涉,琴棋書畫,茶酒烹調,無所不通。家境富裕,隱居西湖,徜徉山水之間,「嘗築山滿樓於跨虹橋,收藏古今書籍」,且以宋本為多,因之得以博覽古今。所作《玉簪記》膾炙南北。其詞風請麗和婉,獨具一格。著有《雅尚齋詩草》初二集,《四庫總目》、《玉簪記》及《節孝記》傳奇各一本,《曲錄》、《節孝記》分上下二帙,上帙寫陶潛之《歸去》,下帙寫李密之《陳情》,在傳奇中別成一體。此劇《傳奇品》作馬瑞蘭作。又作《有遵生八箋》十九卷,《四庫總目》專言服食之事,可見明代社會習尚之一斑。

沈璟《南詞韻選》錄有高濂的散曲,呂天成《曲品》把他的作品列入「新傳奇部」,可見他是萬曆時人,約與湯顯祖、沈璟等人同時。所作傳奇有《玉簪記》、《節孝記》2種,均存。散曲見於《南詞韻選》、《南宮詞紀》、《吳騷合編》、《詞林逸響》等書,存小令、套數各十餘篇。另有詩文集《雅尚齋詩草》、《芳芷樓詞》和雜著《遵生八箋》等。

《遵生八箋》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養生學著作,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主要文獻之一,明·高濂撰,刊於公元1591年,很有參考價值。現有清嘉慶十五年(1810)弦雪居重訂本等。近年有巴蜀書社等排印本。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美·德貞(J·Dudgeon)曾與1895年將此書譯成英文,在國外廣為流傳。

據說高濂幼時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尋奇藥秘方,終得以康復,遂博覽群書,記錄在案,匯成此書。書中附有萬曆十九年(1591年)寫的序。該書計十九卷,目一卷,按內容分為八類,每類一箋,故名「八箋」。計有:清修妙論箋(卷一、卷二曰清修妙論箋,皆養身格言,其宗旨多出於二氏。)、四時調攝箋(卷三至卷六曰四時調攝箋,皆按時修養之訣。)、起居安樂箋(卷七、卷八曰起居安樂箋,皆寶物器用可資頤養者。)、延年卻病箋(卷九、卷十曰延年卻病箋,皆服氣導引諸術。)、飲饌服食箋(卷十一至十三曰飲饌服食箋,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餌諸物。)、燕閒清賞箋(卷十四至十六曰燕閒清賞箋,皆論賞鑑清玩之事,附以種花卉法。)、靈秘丹藥箋(卷十七、十八曰靈秘丹藥箋,皆經驗方藥。)、塵外遐舉箋(卷十九曰塵外遐舉箋,則歷代隱逸一百人事跡也。)。舉凡身心修養、起居飲食、吐吶導引、靈方妙藥、琴棋書畫、花鳥魚蟲,無所不及。所以自刊出後,深受世人注目。其中「飲饌服食箋」自卷十一至卷十三,收錄了3253種飲食和藥方及15種專論。此外,該書中的卷十一至卷十三和卷十二中的「野蔌類九十六種」一章還曾分別以《飲饌服食箋》和《野蔌品》為名單獨出版。

每日一圖 · 萬歲枯藤


自然第一/精神第二/清奇第三

典雅第四/高古第五/空明第六/寂滅第七

108TEA主張

平 常 日 子 喝 好 茶

108TEA準則

永續農耕/公平貿易

動物福利/環境友好




長按二維碼關注108tea

相關焦點

  • 遵生八箋附菜根譚
    【書名】遵生八箋【作者】明.高濂撰【年代】明萬曆時期雅尚齋刊本【格式】十九卷..附.菜根譚.二卷,PDF高清 【大小】1.2 GB此《遵生八箋》為明代高濂所著。這是一部供閒適消遣、養生玩物的著作,全書共十九卷,依次分為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樂、延年卻病、飲饌服食、燕閒清賞、靈秘丹藥、塵外遐舉八箋。
  • 茶密論——宋徽宗皇家品味論茶密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除了琴棋書畫冠絕天下,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更是在藝術之外體現了他的格調之高。作為皇家品位和宋茶第一人,宋徽宗《大觀茶論》論述點茶、分茶見解非常獨到:「量茶受湯,調和融膠,環注盞畔,勿使侵茶,勢不欲猛,先須攪動茶膏……」分茶的盞面上的湯紋水脈會幻變出種種圖樣,若山水雲霧,狀花鳥蟲魚
  • 【品茶論茶】品飲「月光白」茶
    這就是「月光白」茶。 「月光白」茶是雲南普洱茶區的特色茶。由於少見報導,製作方法對外界秘而不宣,因此直到現在,人們還不能將它歸類為什麼茶,所以「月光白」茶在茶界相當神秘。 品飲新鮮的「月光白」茶(就是當年的新茶),感覺到奇香無比,是野花香,幾米遠就很容易聞到,喝上一口,這種香從口腔直往鼻子裡衝。湯色要比生普的茶湯深,黃中偏紅,口感較薄,不像紅茶醇厚,但是也具備了紅茶一樣的甜,完全沒有生普的苦澀味,從茶色和口感來看跟紅茶有幾分相似。
  • 茶六品
    而今空山人去遠,回首流水落杏花,茶人茶事,還需不斷品味。童子扇爐煮茶,嫋嫋茶煙,詩人詩興大發,且飲且唱,古人之興,茶酒皆可興發。而對於生活志趣,遠不止於此。其覺書有書品、畫有畫品,琴品、蘭品,水可品,茶可品,人更可品,萬物皆可品。而將茶品提升到藝術高度的,代不乏人,如唐之陸羽、宋之趙佶、明清田藝蘅、許次紓、冒襄等。茶道之品可分人品、茶品、水品、火品、茶器品及茶室品。
  • 茶為萬病之藥,茶的五行及中醫功效!
    蘇敬等撰寫《新修本草》將茶列於木部中品,其味甘、苦,性微寒、無毒,其功效有下氣,去痰、熱、渴,令人少睡,消宿食,利小便,治瘻瘡等。後世醫家均秉承其理論,不斷開拓出茶的藥用功效來。更有許多唐詩來謳歌茶的貢獻,如李白的「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顏真卿的「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源」呂巖的「增淥清氣入肌膚」說明茶有去油潤澤、潔淨肌骨之效:又如曹鄴雲「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齊己詩「味出詩魔亂,香搜睡思清」,說明茶能凝神除眠,使人才思敏捷;詩僧皎然的《飲茶歌》不僅說明茶能排遣孤悶,明心見性,更是讓人脫胎換骨、羽化成仙之品。
  • 【天露論茶】好茶的唯一標準
    有人覺得這不就是句廢話嗎?不然,好多人迷失在虛妄中,忘記了茶的根本,它就是讓人喝的一種飲料,好喝是茶之所以存在的第一理由。 【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也沒有一模一樣的茶】 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一樣茶,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喜歡它的人。無論,苦、澀、甘、甜、剛與柔;無論,綠、黃、白、青、紅與黑。只要有人喜歡,它就會存在。比如我最討厭的倉味,可能是某人的至愛。
  • 王猛仁丨品臺灣茶
    品臺灣茶文/王猛仁我喜歡品茶。自古以來,茶,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摯愛。「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拂火初紅。」品茶,是一種心情,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文化。「煮沸三川水,共飲臺灣茶。」品的是一種雅致,品的是一種超然,品的亦是一種人生歡愉。
  • 【茶】細說紅棗桂圓茶.
    喝桂圓紅棗茶還可以促進脂肪分解,是冬令溫補食品,對冬季提高免疫力有很大的作用。簡易做法1、食材:桂圓乾 5個 紅棗5個 沸水約需300ml,可視個人口味自行增減。2、準備:將桂圓乾去皮;將紅棗劃開。3、衝泡:用沸水進行衝泡,浸泡20-30分鐘,即可享用。
  • 萬千「品茶師」,竟分毫不值!
    萬千「品茶師」無數次「品鑑」過而並未品出「品質問題」的眾多「茶」品,現實飲用當中為何「無法持續喝下去」?
  • 茶品
    沏一杯茶,站在窗前,看路上的匆匆影像,看天空懶懶的雲朵。看杯中幾枚瘦小緊裹的葉子開始舒展,開始蠢蠢欲動。輕晃一下便化做舞者,提袍甩袖,柳腰輕擺,水有了顏色,有了味道,有了心語。甘苦濃淡間,有了生活的種種,有了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少年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 國品黔茶汪健:傾力打造茶資源交易中心
    下轄4個子公司、1個研究院(貴州國品黔茶研究院)、12個分公司(全國省、市辦事處),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布貴州10個產茶重點縣市)。貴州國品黔茶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健是教師出身,丟下「鐵飯碗」曾做過竹蓀和白酒生意,2007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茶產業的政策剛出臺,眼光敏銳的汪健即涉身貴州茶產業。
  • 【心田 · 茶品丨五一,好茶這樣賣!!!】
    衝泡方法茶品:黃金芽規格:50g投茶量:幹茶3-4白茶家族的小葉菜茶產量偏低 較為珍貴此茶為品鑑裝想存這款茶的朋友們可以聯繫心田坊衝泡方法茶品:2009年典藏貢眉規格:50g投茶量:幹茶7-8克水溫:100度水溫或直接煮著喝
  • 做茶如做人,茶品即人品!
    ,性苦寒,一味者,茶與禪。做茶如做人,茶品即人品,茶德即人德。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茶,做人好,做茶也會好。 以茶見靜,非靜不能得茶氣;以茶見清,非清不能得茶韻;以茶見和,非和不能得茶理;以茶見虛,非虛不能得茶意;以茶見寬,非寬不能得茶識;以茶見真,非真不能得茶律;以茶見誠,非誠不能得茶德;以茶見禪,非禪不能得茶悟;以茶見心,非心不能得茶道
  • 金絲皇菊 春夏品飲正當時 [遇茶薦茶]
    茶百科癖好於茶,只要閒下來都會行走在茶區茶路,訪友、遇茶,走到哪裡都會感動於當地特色茶的魅力,因人或因茶。
  • 宋徽宗是如何評判建盞的《大觀茶論》中評判建盞的標準!
    宋徽宗愛鬥茶,經常宴請群臣集會品評茶的優劣。建盞也隨著上流社會的喜愛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皇帝御用,而徽宗本人作為品茶高手,對於什麼樣的建盞好,也總結了他自己的一套理論。
  • 養生奇書——遵生八箋《清修妙論箋》
    餘閱典籍,隨筆條記成編,箋曰《清修妙論》。  《老子》曰:「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護之者,可至千歲,如膏之炷小與大耳。眾人大言我小語,眾人多煩我少記,眾人悸怖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為長生不死之藥。」  《莊子》曰:「能遵生者,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年尊爵者,皆重失之。
  • 品茶達人教你如何把茶喝出時尚感(一)
    來,品茶達人手把手教你:Step1 準備一個小茶壺、一個分茶器(又稱公道杯)、一個茶杯;Step2 取適量茶葉放入茶壺,注入燒過的水後,將第一次泡茶的水倒掉;Step3 第二次注水後,將泡過的茶水全部倒入公道杯,再由公道杯倒入自己的茶杯內,就可以飲用了。
  • 人生如茶,你品,你細品!
    等爺爺斟了半杯茶後,我拿起杯子,對著杯口,呼了幾下,還未等爺爺說完那句「慢點喝,小心······燙」,便已經喝完一大口了。「哇!好燙,還有點苦!」「哈哈哈!小傢伙,這茶呀,不是這樣喝的,得小口地品。一開始你會嘗到苦澀,慢慢就甜了。多喝幾口就甜了!」
  • 精緻下午茶必備,MBV Tea攜多款茶品獻禮
    畢竟,讓人們能夠無憂無慮地享受輕鬆一刻,就是一場正式下午茶存在的意義。隨著下午茶市場日漸火爆,這六款茶品成了喝下午茶的必備品:MBV Tea· 大吉嶺紅茶這款大吉嶺紅茶是從大吉嶺著名茶園中挑選出至臻醇香的優質佳品,每一片芽葉均散發著大吉嶺清新空氣帶有的獨特清甜氣息,口感層次的繁複,帶來獨一無二的茶韻。
  • 這杯茶,品了四百年
    陰雨過後的晴朗時刻,卡納文伯爵家的三位小姐放下手中的書,帶上白色手套和禮帽步入會客廳,等待她們的是她們的母親卡納文伯爵夫人和下午茶。2016年的某日下午,上海黃浦江畔。四個閨蜜結伴來到濱江邊喝下午茶,陽光灑進落地窗,倚靠在柔軟的沙發椅,一邊說笑,一邊等待那份舌尖期盼許久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