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作為一種民間文化形式,不僅進入了老百姓的生活狀態,同時也反映出了老百姓的思想內涵。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絕大多數俗語都與風俗習慣息息相關,正所謂婚喪嫁娶民俗之本也,一旦脫離了這些民風、民俗,恐怕文明發展也會出現阻礙。
俗語「姐送妹窮三輩,娘送女窮到底」,從字面表達的意思來看,妹妹出嫁的時候姐姐和媽媽都不能送親,否則就會導致生活陷入貧窮的境遇中。
古人此話有何用意呢?實際上這句俗語所表達的內涵,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在古代不僅不是迷信思想,而且還含有美好的寓意。
第一、姐送妹,窮三輩
過去最大的生產力就是人口,所以各家各戶都喜歡多子多福。雖然按照現代人的說法,這其實是貧窮的根源,但是在生產力比較低的古代社會,家庭人口多意味著勞動力多,所以在幹農活的時候也更加省力。
在這種前提下,幾乎每個人都有很多兄弟姐妹,相對於兄弟而言姐妹的感情會更深。所以妹妹出嫁的時候姐姐都特別捨不得,但是按照古代婚俗的規定來看,姐姐不能去送嫁,否則出嫁的妹妹就會窮三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可以發現「姐」和「借」諧音,按照當時社會的封建思想來看,姐姐如果送妹妹出嫁,那么妹妹將來就會依靠 「借」錢生活。
很顯然這是一種不吉利的預兆,所以才會有妹妹出嫁,姐姐不能送嫁的說法。當然,按照古代婚姻習俗來看,已經出嫁的姐姐就不能算家裡人了。
正所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在妹妹出嫁的節骨眼上,姐姐也不能作為代表娘家人送嫁。當然在現代社會中這種說法早已經消失了,並且姐姐還要為妹妹出嫁忙前忙後。
農村還有一種說法:「姑不接,姨不送,姐送妹子,窮一輩子」。 大概意思就是說男方家的姑姑,也不能替侄子去接新媳婦。
原因你就在於姑姑嫁人了,所以也就算外人了。而無論在女方出嫁還是男方娶妻的時候,外人最後不要接送,否則小兩口的日後生活就會很貧苦。
第二、娘送女,窮到底
姑娘是娘的心頭肉,所以女兒出嫁的時候,那個最傷心的人恐怕就是自己的媽媽。按照古代老理兒來講,姑娘出嫁媽媽不能送親,一是害怕過於傷心痛哭流涕,這樣就會衝撞了女兒的喜氣。
大喜的日子哭哭啼啼,就很容易讓娘家人不高興,這樣日後女兒的日子可能就不會好過。
實際上這句俗語所表達的含義,指的是過去女人的地位非常低,根本沒有當家作主的資格。
就算是自己的女兒出嫁,也要由丈夫、兒子或家族中的其他男人幫忙操辦。這其實也與她自己本身就是外人有關係,所以作為外人自然就不能送女兒了。
當然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女兒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在女兒出嫁的時候,是那個最心疼女人的人。
之所以不去送女兒,就是希望女兒能夠安心在婆家過日子,不要總是想著娘家人,並且經常回娘家省親,這樣就不會成為會過日子的女人。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美女出嫁之後,如果經常往自己娘家跑,那麼她們的生活一般你都會比較困難。
因為結婚之後要想過上富裕的小日子,關鍵就在於夫妻同心,共同創造彼此的未來。所以古人早都已經看到了這件事情的本質,才會用一句俗語去概括。
雖然女兒結婚母親不去送嫁,看起來有一點絕情,但實際上卻是母親的良苦用心。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開心快樂,在結婚之後能夠過上幸福的好日子。
但是從古代婚俗角度來講,女人一旦嫁人就是外人了,所以不僅沒地位還要處處受婆家人管制。
現代社會中由於男女平等,男人們都已經意識到了只有對老婆好,才能興旺發達的重要之處。
結 語
母親和姐姐是出嫁的女兒最親近的人,因為同是女人所以可以相互理解。但是按照過去社會制度和婚俗來看,她們兩個人卻不能成為送嫁的主角,母親在看到女兒出嫁的時候,往往只能躲在接親的隊伍後面瞭望幾眼,而姐姐也是同樣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