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2020-12-23 楚欣聊教育

過去老人家常常把一些俗語掛在嘴邊,遇到事情了就忍不住說一說,對子女們教導一番,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

不過這些高度凝練的俗語,往往讓人很難理解,乍一聽甚至會覺得莫名其妙,例如比較經典的一句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古人此話有何用意呢?

首先來看「人窮別說話」

意思是說人處於困境、貧窮的時候,不要隨便說話。

古人曾說「有言不信」,一個人處在逆境當中,連自己的溫飽都解決不了,那麼這個人所說的話,即便是大道理、大學問,更不用說會有人相信。

所以人窮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要傾聽,多去感悟,而不要山吹海哨,侃侃而談。

「位卑莫勸人」又是什麼道理呢?

都說「人微言輕」,春秋戰國時期的蘇秦沒有成名之前,生活貧窮而且、地位低微,就連家中的妻子都不願意正眼看他。蘇秦在這樣的困境下發奮圖強,最後拜六國相印,回到家中妻子和父母老遠就出來相迎。

所以「位卑莫勸人」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社會地位,身份卑微渺小,那麼就不要規勸別人,因為別人也未必會相信你所說的話。

所以說一個人做什麼事,先要自己有能力,做出成績後也就有了底氣,說出的話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都是古人的切身經驗,雖然看上去不近人情,但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不知的學問。

充分理解感悟之後,才知道人生走到低谷時,要儘量保持謙卑的姿態。無論何時,先約束好自己,才是重中之重。先懂「律己」再談待人,是永恆不變的處事之道。

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這樣你才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你說的話別人才會聽!

當然,古人的智慧不止於此,有許多俗語包含了很多與人打交道的哲學,可以指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學到更多的古代智慧呢?

其實古人的智慧並不難學,只要你認真去細心體會,懂得其中為人處世的道理,你的人生就能少走很多的彎路。

曾國藩能夠在官場上混的如魚得水,主要還是憑藉著自己的過人智慧以及圓滑的為人處世。他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的聰明才智,還要得益於明代鬼才馮夢龍的一部歷史巨作——《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就連清朝名臣紀曉嵐也是對它手不釋卷,最終竟然憑著自己的記憶力,將這本書倒背如流!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國之利器」,只允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能夠讓這麼多名人喜歡呢?

《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裡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這本書裡面的每個故事,都取自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均有史實依據,絕非胡編亂造,取材豐富,也因此又被稱為「小資治通鑑」。

故事雖多,但是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而是讓你哈哈大笑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想要吸取書中智慧的朋友,建議選擇有全部馮夢龍評價的白話文版本,文言文版本比較晦澀難懂,解釋起來也是比較的耗費時間,還是白話文版本的比較通俗易懂。

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了注釋、講解,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這一套《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全部記錄進去,又加上了白話文翻譯,還有豐富的彩圖,還把陳夢龍的點評都完整的收納,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這本書一共有6冊,一整套的人生智慧只需要99塊錢,平均一本才十幾塊錢!

少喝兩杯奶茶就夠讓你受益終生!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啥意思,後2句更引人深思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俗語是民間老百姓自行創造和感悟的人生哲理,表面意思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細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很多感悟,從而在人生之路上避開很多陷阱。 那麼「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該如何理解?其實俗語的後半句也同樣的精彩,說透了人性的現實。
  • 前人勸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才是精彩,說盡人心
    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的相處方式首先就是要通過說話交談了。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句溫暖的話兒感動對方,但也有很多人會因為一時嘴快而讓人心生厭惡。所以,老祖宗們經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我們留下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樣一句勸告。前人留下「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勸告到底意欲為何?首先就來說一下這「人窮別說話」。很多人乍一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 老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到底有沒有道理?入木三分
    俗語是大智慧的結晶,人們常常會將「俗話說」三個字掛在嘴邊,別看這三個字給人一種很玄幻的感覺,但實際上每句俗語都有其深深的含義。比如俗語中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淺顯意思就是人處於貧窮的時候就不要隨便說話,畢竟你說了也不一定有人會聽,處在低地位之時就不要去勸別人什麼要做什麼不要做,管好自己就行。這個俗語確實是入木三分了,老祖宗太有智慧了。
  • 老祖宗:「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古人曾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大致的意思是講人在窮的時候,在人群中要少說話;沒有社會地位,處於社會的下層時不要來勸別人。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錢在人群裡可以說沒有發言權。位卑沒有權的人,也真的是很難讓人信服。
  • 古人云:「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講透人性
    古人經常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下半句更是經典,講透了人性。其實關於大部分的俗語,我們基本上只知道其中的半句俗語而已。如此一來我們想要理解的它們的意思的話,光靠這半句話是很難的,只有看見了完整的句子,我們才能明白他們到底是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也明白古人到底是想要教育我們後人什麼事情。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身份地位、沒有錢財時,你所說的話就會缺少分量,這就是現實。所以說,人在貧窮的時候要少說話。因為沒有人會相信,一個連自身溫飽都解決不了的人,即使這個人說的是大道理、大學問,也不會有人相信。
  • 老話「窮三富四,黴五膽六」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不可不知
    老祖宗在生活中不斷地總結,彙編成一段俗語,表面上看起來粗糙簡陋,但是內部隱藏的智慧卻是廣大精微的。我們平時看書學習,學到的都是一些籠統的大道理,但具體應用在生活方面卻並不能得心應手。而且俗語也是書本上學不來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這就更增加了俗語的「神秘性」。
  • 「人窮少說話,沒錢莫管事」,什麼意思?老祖宗這麼說有道理嗎
    在生活中,從老一輩人的口中,經常能聽到不少俗語,俗語是流傳最為廣泛的一種文化,雖然常以簡潔粗糙示人,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有的俗語雖然聽起來俗,卻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人窮少說話,沒錢莫管事」,什麼意思?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說人窮的時候,不要說話,說了也沒人聽,沒錢的時候,更不要管別人的閒事。很多人乍一聽,覺得不以為然,但是仔細想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都是老祖宗的生活經驗積累。
  • 「老牛吃嫩草,吃雞莫待老」,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在生活中最常聽到的就是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已經融入到了農村人的生活點滴之中,如今雖然說這些俗語老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想起來句句朗朗上口,而且都含有非常實在的道理在其中,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老話「老牛吃嫩草,吃雞莫待老」,什麼意思呢?
  • 「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有句俗語叫"豬來窮 狗來富 貓來開當鋪",這句俗語又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呢?首先來看「豬來窮」,字面意思就是家中要是突然來了一頭豬,那麼這家人可能以後要過窮日子了。我們都知道豬的性格就是好吃懶做,整日裡不是吃就是睡,還十分邋遢,連吃都要主人餵食,沒有一點生存能力。
  • 農村俗話:人過40,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古人說四十不惑,很多人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其實這裡的四十不惑,更多說的是人生的一種狀態,到了這個年齡,人應該放開一些沒必要的執著,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種時候再不是小孩子,經不起大風大浪,因為家庭的負擔都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農村人總結出了這樣的俗話:人過四十,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很現實,下半句更殘酷,卻是人性的真相
    與現在的雞湯不同古代的俗語都是讓人覺得很殘酷,但又特別真實的,而這正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大智慧,今天要給大家分享就是一句很現實的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從字面上很好理解,人在貧窮的時候,不要說話,人在地位低的時候,就不要去規勸別人。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增廣賢文》經典的20句,值得收藏
    結合儒釋道思想,闡述為人處世的道理,很有哲理性,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其中一些發人深省,對人生十分有用的句子。有些朗朗上口,耳熟能詳,卻不知道出自《增廣賢文》。1.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 「窮走水則散,富涉淫則衰」,「走水」是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而俗語「窮走水則散,富涉淫則衰」,則說的是窮人不宜走水路外出謀生,否則就很容易因為人生地不熟而失散;富人如果想要維持富貴,那麼就不應該過於荒淫,實為老祖宗經驗之談。
  • 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鄉村俗話:「抖腿萬事空,蹙眉窮終身」。儘管我對這句俗話進行了認真考慮,但仍是沒有考慮出這句俗話的真正意義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討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話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抖腿萬事空抖腿是指一個人在坐下來後其腿部不斷顫動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在有些人的身上會不經意產生,並且,還會構成一種習氣,而一旦習氣構成,就容易構成心理上的依靠,想戒除這個習氣是十分困難的。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大智慧,長見識了
    俗話說「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實際上是來自於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仔細品讀的話,會使人大開眼界! 富不添丁,富人家族恐發生內鬥 在古代,所謂的「男女平等」是一件不可能存在的事情。由於農耕社會的特殊性,因此有力氣進行耕作養活家人的男性的地位比較高的。
  • 老祖宗的告誡:「省錢窮三代,摳門毀一生」,這句話是啥意思?
    比如省錢窮三代,摳門毀一生這句話,就在民間有著不小的影響力。那麼,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老祖宗的告誡值得一看。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大概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方設法省錢的話,一家三代都會越過越窮。如果斤斤計較特別摳門兒,鐵公雞一般,那麼這個人一輩子就會毀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省錢就是勤儉節約,其實省錢跟勤儉節約是兩碼事兒。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這一點老祖宗看得很通透。其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村裡有人外出為生產隊「找副業」(做手藝)時,家裡老一輩的人就會千叮嚀萬囑咐,少不了這句「出門千裡不拿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出門在外,不可能所有日常用的小物件都帶齊,不要因為這些小東西而捨不得花錢,讓自己陷入窘境。
  • 俗話說「前頭衝,後頭槽,不打官司就坐牢」是什麼意思?經驗之談
    對於房子的選址位置,還有一句話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話「前頭衝,後頭槽,不打官司就坐牢」,這是先人前輩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會有很多各種各樣的「俗語古話」,這些語句往往是語言非常精煉的,同時裡面包含的道理和智慧也讓我們今天的人受益無窮。
  • 這句俗話極容易讓人理解錯誤,繼而對俗話產生厭噁心理,實在冤枉
    有一些俗話,初看到時會讓人覺得愕然,繼而讓人感覺這有點迷信,於是開始有人討厭,覺得這話根本就不正確,會給人錯誤地引導。確實有這樣的俗話,但大多還是有根據和有道理的。比如這句「狗臥福地貓來窮」,這句話冷不丁的看到時,會有人覺得這就是迷信,憑什麼狗貓能分辨福地和貧窮?難道狗來自己家臥的話,自己家就該富了?貓來了就要窮了?其實,這句話大多數人理解有誤,而且很多人顛倒了這句話的理解方式。我們下面就說一下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以及它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