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聽到別人說這麼一句話:成功了的人放個屁都是香的,這句話不無道理,因為現在太多話都是打著某某人說過,雞湯多了,自然而然讓人們覺得很厭煩。而且我平常也不喜歡看這類的語錄,因為最經典最有用的語錄都在古代的俗語和古籍中有記載了。
與現在的雞湯不同古代的俗語都是讓人覺得很殘酷,但又特別真實的,而這正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大智慧,今天要給大家分享就是一句很現實的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這句話從字面上很好理解,人在貧窮的時候,不要說話,人在地位低的時候,就不要去規勸別人。當我們在生活和職場上處處不如意的時候,自己就沒有話語權,自己說的話別人也不會去聽,說多了話只會讓自己被人看不起。在古代就有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縱橫家蘇秦,戰國時期在外碰壁,官場失敗的時候,自己的家人都在對他冷眼相對,沒有哪一個人願意和蘇秦說話,蘇秦也深知自己的處境,沒有過多的說什麼,如果蘇秦一直纏著家人,厚臉皮的去和妻子母親說話,那就是自討沒趣。
所以,蘇秦是明智的,在不多說話不自取其辱的情況下,默默的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等到時機合適,下次外出的時候,一舉成功,成功後再回家,妻子家人帶著車隊出城熱烈迎接,這就是一種心理,常見的人性。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聽起來讓人不免有些惆悵與失落,但又不可否認這是事實。
在人窮被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後面還有下半句,更加殘酷"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從字面上理解為,沒有力氣就不要背太重的東西,糟了難之後不要找親戚。前者說的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助人為樂都要量力而行。不要亂擔事。
「遭難莫尋親」則道盡了人情冷暖,人遭遇了旦夕禍福,親人就會拒之千裡,勸你不要去尋親,是怕你受不了親人的冷嘲熱諷。
社會現狀是不可能改變的,要改變人微言輕的現狀就只有改變自己。有句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家我們要多聽老人言,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老人言》
這本老人言都是來自於生活的經驗,是我們的祖輩吃過虧、受過苦、交過學費後一點點積攢下來的。
老人言不僅教我們「取敵之長,補己之短」「吃水不忘掘井人」「不搶風頭不越位」這些立足於社會的處世箴言,還教我們要注重細節,「針尖大的窟窿鬥大的風」「大船隻怕釘眼漏,粒火能燒萬重山」;教我們要善於學習,「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教我們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世事本無完美,人生當有不足」等。
《經典老人言:讓你受益一生的老話》雋永有味,字字珠璣。智慧的盛宴在這裡展開——這些經驗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濃縮,是立身處世的法則,是生活求索的啟迪。這些老人言涉及人生的各個方面,包括命運成敗、品行修養、交際處世、家庭生活、職場生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