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負面情緒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但是在一些家長的認知中,他們會認為孩子每天所接觸的事情非常少,而且一家人都圍著孩子團團轉,所以孩子應該是沒有負面情緒的,但這個觀點並非正確。
同事老張最近就被他孩子的負面情緒折騰夠嗆,這是因為他家孩子在前段時間,每天下午放學後,都會拼命找東西吃,常常前腳剛剛吃完一大碗飯,之後又能順利的吃完一份麵條。
一開始,老張以為孩子是長身體,所以覺得孩子這麼吃,也沒有多大的問題,反正能夠被消化吸收。
但好景不長,隨著孩子的這種暴食,體重上漲了很多,這才讓老張意識到,問題可能並沒有這麼簡單。
於是老張趕忙帶孩子前去了醫院,想看看孩子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出現了問題。
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並做了相應檢查後表示,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暴食的情況,其實和孩子的負面情緒有關。
後來孩子才和老張說了實話,原來是孩子前段時間,成績出現了下滑,老師對孩子進行了當眾批評。
所以孩子的情緒出現了波動,甚至對自己產生了自我懷疑感,因此出現了通過暴食發洩自己負面情緒的舉動。
那麼像老張孩子的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甚至有很多時候,孩子明明已經出現了負面情緒,可是家長對此毫不知曉,甚至會把孩子的怪異行為,當成其他原因。
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往往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下面就帶各位家長一起了解一下。
小孩出現負面情緒會有什麼表現?
當小孩出現負面情緒後,他們會通過一系列的舉動,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情緒。所以家長會認為自家孩子,可能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並不會往這方面想。那麼孩子會有哪些表現呢?
孩子的作息發生了改變
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的生活作息,突然出現了改變。例如晚上睡得非常早,早上起的很遲,但是在白天的時候,卻也總是想睡覺,變得非常嗜睡。
其實當孩子作息出現了一定改變的時候,就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負面情緒導致的。因為孩子內心出現焦躁或者不安的時候,身體就會釋放激素,使得孩子會通過嗜睡或者改變作息的方式,來應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孩子出現了自殘的表現
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自家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情況。例如會自己掐自己,或者在做錯某些事情的時候,狠狠的咬上自己一口。
那麼孩子的這些表現,也是驗證孩子出現了負面情緒。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當孩子在出現了一些自殘行為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個體的偏差行為。這說明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已經達到了飽和,所以他們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洩自己的內心情感。
孩子情緒出現了變化
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自家寶寶情緒,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例如之前非常乖巧的寶寶,突然變得情緒波動很大,甚至在和父母說話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頂撞的情況。
這其實也和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有一定關係。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因為與父母的距離最近,所以他們會通過向父母展現負面情緒,來發洩自己。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是會傷害和自己關係最為密切的人的緣故。
孩子為什麼總用負面情緒支配家長?
孩子在出現負面情緒後,可能會向家長表達自己這種負面情緒。當孩子用負面情緒去支配家長的時候,可能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與家長的關係比較近,其實還和其他一些緣故有關,下面就帶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1、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溺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在想要達到某種目的的時候,總是會通過負面情緒對家長進行表達,甚至會做出一些比較過激的行為。特別是當孩子將這種負面情緒,發洩在最為寵溺自己人的身上,這其實和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脫不了干係。
因為孩子通過察言觀色,會發現自己使用負面情緒支配家長的時候,誰最能上鉤。所以他們在此之後,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這種方式對同一人進行支配。
2、孩子迫切希望得到家長的關心
現在很多家長的工作非常繁忙,所以他們在帶孩子的時候,可能也會缺少陪伴。這就使得很多孩子在談起家長的時候,總是希望家長,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自己。
因此有些孩子,會通過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展現給家長,以此來換得家長的關注和關心。
老話說得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這其實也蘊含了這一層道理。正是因為孩子的內心缺少安全感,所以他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的發洩,來換取家長對自己的關心。
3、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小的時候,常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和各種問題。例如孩子餓了,就會用哭鬧告訴家長,想要睡覺犯困了,也會用哭鬧告訴家長。
那麼哭鬧,就是還不會說話的孩子,通過負面情緒進行語言上的傳遞。
那麼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雖然哭鬧的次數會慢慢減少,但是這種方式,仍然是很多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會採取的方式。
他們會通過表達負面情緒,來告訴家長自己的一些內心感受,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做法並不太理解,所以會造成誤解,甚至批評孩子,這就導致惡性循環,讓孩子負面情緒繼續積攢。
家長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後,家長顯然不能一味地接受孩子負面情緒,或者一味接受孩子負面情緒後的請求或者要求。
因此家長採用一些正確方式,往往能夠很好地應對孩子的這種情緒需求,同時也能對孩子負面情緒的表達,進行相應的改觀。
1、不要急著回應孩子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場合,為了某些要求,不惜撒潑打滾的時候,往往會感到非常著急。
但事實上,家長如果想要對孩子負面情緒,進行正確回應或者引導的話,那麼對於一些不合理的情緒要求,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
因此家長可以不要先著急回應孩子,而是看一看孩子在表達了負面情緒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如果孩子在此之後,並沒有其他動作,甚至立馬恢復了先前的情緒,那麼家長就可以採用這一方法進行處理。
通常這一方法使用幾次後,往往也能讓孩子意識到,採用負面情緒對家長進行示威,可能並不好使。
2、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
很多家長在面對小孩負面情緒的時候,往往是用成人的思維,思考小孩的問題,這也會使家長與小孩之間出現很多衝突或者矛盾。
例如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的時候,可能家長在了解了整個過程後,認為這並不是一件什麼太大的問題。他們甚至會認為,既然問題已經發生了,那麼不如主動讓步,往往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但是很多孩子,並沒有家長的見識或者思想,所以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這些事情,而且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和想法。所以家長如果能夠更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往往也能用更為簡單的方式,化解掉許多矛盾。
3、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
那麼當小孩負面情緒出現後,可能很多家長都不喜歡這種表達方式,例如大哭大鬧或者在地上打滾,甚至會讓家長感到特別丟人。
所以家長不妨可以在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後,和孩子進行一些規則的制定。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但是要通過一些比較正向的方式。
例如在出門前,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在外面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應該用低調的方式告訴家長。
那麼通過這些規則的制定,孩子也能知道家長的底線在哪裡。即使他們想要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想要用這個方式來要挾家長,往往也會採用家長能夠接受的方法。
其實孩子出現負面情緒,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是孩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和家長進行溝通,也算是一座溝通的橋梁。
所以家長如果能夠正確利用孩子的負面情緒,往往能使彼此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家長也可以通過孩子負面情緒的表達,更加具體的了解孩子內心想要的是什麼,同時孩子也能通過家長的一系列引導,讓他們在未來更好的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