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各省會城市2019年的GDP數據已經全部對外公布。鄭州在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589.7億元,比長沙高出15億元,奪得中部第二的席位。這是鄭州落後十年之後,再次趕上長沙。
我通過國家統計局網站「主要城市年度數據」搜集了21世紀以來中部省會城市GDP數據。
21世紀以來,中部省會城市經濟實力對比發生過4次變化:合肥超過太原,合肥超過南昌,長沙超過鄭州,鄭州超過長沙。
2001年:武漢>鄭州>長沙>南昌>太原>合肥
如今,合肥經濟總量達到9400多億,相當於南昌、太原的總和。合肥曾經滯後於南昌是廣為人知的,但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18年前,合肥的經濟總量比太原還低,在中部省會中倒數第一。
2001年時,中部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排名是:武漢>鄭州>長沙>南昌>太原>合肥。
彼時,中部六省省會GDP過千億的只有武漢,約為1350億元;其餘均在1000億以內,最低的合肥約為360億元。
若以武漢為標杆,鄭州約為武漢的六成。太原、合肥不足武漢的三成。
2006年:合肥超過太原
這是21世紀以來中部省會經濟實力對比發生的第一次變化。
2006年,合肥GDP達到1074億元,而太原為1014億元,太原被合肥超過。
此時,中部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排名是:武漢>鄭州>長沙>南昌>合肥>太原。
此時,六個城市的GDP都達到千億級。鄭州和武漢超過2000億,其餘城市均在1000億——2000億的區間。
這一時期其他省會城市和武漢的相對差距在縮小。
鄭州的GDP已經達到武漢的78%,接近八成。
長沙的GDP約為武漢的69%,接近七成。
南昌的GDP約為武漢的46%,接近一半。
最低的太原,GDP也達到武漢的39%,接近四成。
合肥在超越太原的同時,與南昌的差距也在縮小。2001年時,南昌GDP超出合肥約100億元;到了2006年,南昌GDP只比合肥多90億元。
2008年,合肥超過南昌
2008年,合肥GDP達到1664.8 億元,南昌GDP為1660.1 億元。合肥超過太原之後,只用了兩年,又趕上了南昌。
此時,中部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排名是:武漢>鄭州>長沙>合肥>南昌>太原。
當然,此時南昌與合肥的差距是很小的。合肥只比南昌多不到5億元。如果當時南昌在發展速度上加把力,是很容易扳回來的。當然後面的結果,我們大家都知道。
此時,除了合肥趕上南昌,長沙和鄭州的差距也在迅速縮小。2008年時,鄭州和長沙的GDP剛剛突破3000億元,長沙和鄭州的差距只有3億元。
2009年,長沙超過鄭州
2009年,長沙GDP達到3745億元,鄭州為3308億元。長沙比鄭州高出400多億。
此時,中部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排名是: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
這樣的排名一直持續了10年。
2019年,鄭州趕上長沙
本文開頭已經提到,鄭州在2019年重新趕上長沙,奪回中部第二的席位。當然鄭州和長沙的差距極小,而長沙2019年的依然保持了8.1%的高速增長,其增速在中部省會城市中位居第一。預計將來,鄭州和長沙的經濟體量仍將不相上下。至於其他城市,相互之間保持了較大的差距,相對實力短期內不會改變。
2001年以來,中部省會城市中合肥發展最為迅速,其GDP總量由360多億增加到9400多億,增長了25倍。合肥GDP佔武漢的比例由27%提高到58%。
南昌、太原則相對緩慢,和武漢的差距在經歷短暫的縮小之後,持續拉大。
從GDP這一數據來看:
2001年,南昌+太原=0.65個武漢
2006年,南昌+太原=0.8個武漢>鄭州
2019年,南昌+太原=0.56個武漢=0.83個鄭州=0.83個長沙=1.02個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