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9日,瀋陽市統計局正式對外公布了2019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經遼寧省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瀋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470.3億元,按照可比價計算,比上一年增長4.2%,增量為368.4億元。
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省統計局對瀋陽2018年初核數據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瀋陽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為6101.9億元。通過查詢2018年初核數據發現,瀋陽2018年公布的gdp為6292.40億元,這也就意味著終核時,瀋陽2018年經濟數據被下調了190億元。
從全國經濟發展水平來看,瀋陽2019年的經濟情況可以說是很低迷,一整年的經濟增量還不到400億,增速低於5%,已經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然而,就整個東北地區而言,瀋陽無疑是幸運的,至少目前其gdp總量已經連續超過長春和哈爾濱兩個省會城市,在東北地區可能僅次於同省兄弟城市大連(大連目前尚未公布經濟數據)。
通過查詢發現,2018年長春市gdp為7175.70億元,然而到2019年其公布的數據為5904.10億元,同比下調了1200多億元,同樣的哈爾濱2018年公布的gdp為6300億元,2019年公布的數據為5249.40年,同比下降也超過了1000億,也就意味著這兩城都幾乎是負增長,瀋陽相當於躺超長春和哈爾濱兩大省城。
在東北三省省會城市中,瀋陽已經位居省會城市首位,很顯然,城市首位度獲得了一定幅度的提升,這對於申請國家中心城市似乎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持續的經濟低迷卻又顯得離這個位置漸行漸遠,雖然經濟體量並不是申請國家中心城市的決定因素,但是卻也是綜合考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沒有巨大的經濟體量又如何輻射帶動其他城市崛起呢?曾幾何時,瀋陽再也沒有積極宣導爭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了,不知是力不從心還是在等待時機的成熟,目前不得而知。
縱觀目前的九大國家中心城市,除四大直轄市和廣州之外,成都2019年gdp超過17000億,武漢雖然還未官宣,但是根據其2019年經濟表現,預計最低在16500以上,而鄭州2018年經濟總量就突破了萬億,2019年預計11000億以上,西安2019年gdp也達到了9321億,離萬億僅一步之遙。確切的說,瀋陽目前的體量只相當於成都和武漢經濟總量的一個零頭,距離經濟最差的西安還有將近3000億的差距,在經濟如此低迷的情況下入選國家中心城市,或許只能拖國家中心城市的後腿了。或許這才是目前瀋陽申請國中未獲批的緣故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日後申請國家中心城市的門檻也會越來越高,而瀋陽作為東北地區唯一在申請國中的城市,首要任務就是要儘快把經濟發展起來,才有更大的希望和底氣去爭取並坐穩這個位置,以帶動整個東北地區走出低迷困境,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