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一個孩子的跨性別認同

2021-02-18 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女性話題從來不止於關乎性別、年齡、階層以及自我意識。女性也從來不只是「女性」。對於自我認知,時間從來都不會說謊。此次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在國際發布:嶄新宇宙單元選擇放映兩屆泰迪獎得主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執導的紀錄片《小女孩》,用客觀同視線的高度拍攝方法描繪了一個八歲兒童的性別啟蒙,將「小女孩」的內心真實世界展現在大屏幕前,讓我們看到仍停留在使用生物學定義男孩女孩的社會普遍存在的局限性。

年齡從來都不是我們逃避選擇的唯一理由,時間也不會改變最初既定的事實。我們能做的,僅在時間之外,空間之內,拋去對已存在事物的認知偏見去感受、理解小女孩的成長之路。

國際發布:嶄新宇宙

New Production From The West:Tomorrowland

《小女孩》

中國首映

8歲的薩沙一直知道自己是個小女孩,哪怕她生下來就是個小男孩。無論是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還是舞蹈課或者生日聚會上,社會都無法像對待和她同齡的孩子一樣對待她。為了讓薩沙被人理解和接受,支持她的家庭打響了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

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巴黎。在學習藝術史之後,他從1990年開始在當代藝術界工作。之後他轉向電影製作,並在2000年導演了他的第一部故事片《青春夢裡人 (Come Undone) 》,受到了評論家的好評並在國際上發行。他的第一部紀錄片《十字路口 (The Crossing) 》在坎城首映(2001年「導演雙周 (Director's Fortnight) 」單元),隨後故事片《狂野三人行 (Wile Side) 》又在2004柏林電影節首映(Panorama/泰迪熊獎)。

在《無影無形 (The Invisibles) 》(2012年坎城電影節官方片單)、《班比 (Bambi) 》(2013年柏林電影節Panorama)、《泰雷茲的生活 (Lives of Therese) 》(2016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和《成長的少年 (Adolescents) 》(2019年洛迦諾電影節)之後,他又帶著新紀錄片《小女孩 (Little Girl) 》重返柏林電影節。 

A:幾年前,我拍了一部電影,主角是一個叫班比 (Bambi)的女性。她出生於1935年,是法國最早的跨性別者之一。她告訴我,早在她三四歲的時候,她在內心深處就感到自己是個小女孩。通常我們認為跨性別認同是與青春期聯繫起來的,但班比的講述讓我意識到,它完全有可能在跨性別者年齡更小的時候就出現,所以我覺得跨性別認同問題和在青春期集中出現的性別問題完全是兩碼事。能夠講一個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關於一個孩子經歷跨性別認同問題的故事,在我看來非常有價值。

A:我在剪輯《成長的少年 (Adolescence) 》的時候,就把新的想法告訴了我的製片人穆裡爾·梅納德 (Muriel Meynard)。不久以後,我們開始尋找電影的主角。我們都覺得要花很多工夫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家庭,因為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到哪裡去找一個跨性別的小孩?我們想到了在網絡論壇上發布消息,因為一些有性別焦慮 (gender dysphoria) 的孩子的父母會在一些論壇上分享他們的經歷。但一些比較謹慎的人對我們感到很憤怒。他們不知道我們是誰,因而下意識地指責我們下流、想要偷窺他人的生活。我們解釋說,恰恰相反,我們非常尊重他們,我們想拍這部電影就是想要提高人們對跨性別認同者的認識和接納。最終有兩個家庭答覆了我們,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法國。加拿大的家庭非常熱情地告訴我們,「快來見我們吧!我們這兒的社會完全能夠包容跨性別問題,接納程度非常高。」我們非常驚訝。另外一個答覆來自卡琳 (Karine),薩沙的媽媽。她非常謹慎地說她有個孩子的情況和我們描述的相符,但她在考慮要不要把薩沙的故事講出來。我們開始相互聯繫,直到卡琳同意見我們。最開始我們和卡琳單獨見面,後來才帶上薩沙本人。第一次的見面非常成功,我們雙方很快就建立起了強烈的信任和共鳴。第二次見面的時候,我邊喝牛奶邊吃著餅乾,見到了薩沙的全家。

Q:你把薩沙的家庭描繪成一個溫柔的繭(cocoon),可以講講你的想法嗎?

A:我第一次和他們見面時看到了什麼,你就能在我的電影裡看到什麼。他們是一個極度團結、聯繫緊密的家庭。他們之間有一種無條件的愛,你不用任何過濾就能感受到。因為薩沙正在經歷的事情,她的整個家庭都凝聚在她周圍來保護她。為了捕捉他們的這種凝聚力,我想把他們家描繪成一種泡泡,讓薩沙和她愛的人在裡面安全地生活。在這個家之外有很大的威脅,無論是在學校,在芭蕾課上,還是僅僅在街上。幸運的是,卡琳經過這些年的磨練,已經能夠及時看到並且應對威脅。

A:我非常小心。最開始我提出只拍攝他們一天,讓他們知道拍電影要幹什麼,讓一個團隊掌管著你的家是什麼感覺。第一天的拍攝最終出現在了電影中,就是孩子們在後院打雪仗的那段戲。我記得當時的情景有一種魅力,這種魅力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在回巴黎的路上我們整個團隊都處在恍惚的回憶中。薩沙的家庭從一開始就接納了我們,而我們也給了他們毫無保留的愛。

A:我們的團隊非常精簡:就只有攝影導演,錄音師和製片助理。最重要的事情是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被這個家庭接納和愛著,而並不只我一個人要和他們形成情感的紐帶。我們努力以最自然的方式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任何一段新鮮的感情,你自然地就想和對方一起待上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這個家庭從一開始就接納了我們,因為他們感覺到我們是薩沙的第二層保護圈。

A:薩沙完全意識到了攝像機的存在。她根本不是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比如說,在我們最開始拍攝的幾天裡,我問她是否願意讓我們進入她的臥室拍攝。她有點猶豫,因為除了她的哥哥姐姐們,沒有外人進過她的房間。那是她的領域。學校裡沒有人知道她的房間是個小女孩的房間,它就像密室一樣。她讓我們進入她的房間等於給予了我們極大的信任,允許了我們進入她的生活。我告訴她我想在她玩耍的時候拍攝。她看著我,一副驚訝的樣子。我們在她的臥室裡架設好攝影機,構好了圖,結果她坐在床上盯著鏡頭。我問她:「你不去玩嗎?」她說,「不。我玩兒的時候通常是一個人。」她不會裝模作樣,不會在我們在場時假裝周圍沒有人。這對她來說這是沒有意義的,不然她就變成了一名演員,所以她拒絕這麼做。我覺得這種態度非常珍貴。還有一次,我們在她的臥室裡拍攝。她沒有注意到我們,可能以為我們只是在擺弄攝像機。她在床上玩著,後來突然意識到我們在拍她,於是再一次盯著鏡頭,仿佛在說,「好,我允許你們在這裡拍我,在我的私人空間裡。」這其中的信息非常有力。

A:我覺得這非常重要的,我也非常注意這一點。只要有可能,電影就會採取薩沙的視點。攝像機就在她的身邊,越近越好,在她眼睛的高度。這使得我們能夠創造一個共情的紐帶,讓我們理解她正在經歷的事情。

Q:你的電影常常質疑性別規範 (gender norms)。表現被強加在一個七歲孩子身上的性別規範,是否幫助了你揭露其中最殘酷、最壓迫的東西?

A:我能夠強烈地對薩沙正在經受的暴力感同身受,這甚至成為了我們拍攝中面臨的一個問題。在整個拍攝的過程中,學校都在給我們製造障礙。那些人一想到有人要拍攝一部關於薩沙的電影,他們就嚇壞了。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接受她是個小女孩,而電影給他們施加了更多壓力。至於醫院,儘管這個地方看起來很冷酷,藥物也試圖將一切問題邏輯化,但兒童精神病醫生在對待薩沙的態度上卻表現出了難以置信的人性化。這位醫生致力於幫助薩沙表達她的經歷和感受,這件事不能操之過急,如果她沒有要說的,就不要逼她。這是一個長期待命的支持結構,只要薩沙需要,她就可以獲得幫助。

Q:你在電影中展現了薩沙的家庭是如何尋找、辨認盟友的。他們很需要求助與他人嗎?

A:當我第一次見到卡琳的時候,她已經幾乎被多年的尋求壓垮了,她一直在尋找能幫助她理解和幫助薩沙的人。在她居住的法國東北部,沒有人能和她談論這件事。少數能夠指導她的人,比如家庭醫生,在這件事上卻幾乎沒有受過培訓,導致他們的態度往往是責備而不是幫助。這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出於無知。我告訴卡琳,巴黎的Robert Debre兒童醫院有一個專門針對有性別焦慮的兒童的部門,這成為了她的一線希望。與兒童精神病醫生的第一次會診漫長而又令人感動,它展示了這個家庭多年來所經受的一切,也讓我們開始認識到薩沙的痛苦。卡琳問了一些困擾她多年的問題,「我做錯什麼了嗎?在我懷孕的時候想要個女孩是不是導致薩沙產生性別焦慮的因素?讓她穿得像個小姑娘是正確的決定嗎?」兒童精神病醫生的回答讓她解脫了很多。短短數分鐘內,她多年的內疚和焦慮都煙消雲散了。我希望人們能聽到這些答案,這其中的教育傾向是我有意為之的。

 

Q:在另一個層面上,《小女孩》是一部關於母女的感人電影。薩沙母親和她女兒的關係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

A:我看到卡琳拼盡全力地保護她的孩子,她一往無前。任何反對,任何攻擊,任何對薩沙的評價,都會得到她嚴厲的回應。令我欽佩的是,卡琳還能意識到她可能對其他孩子造成傷害。薩沙佔據了她更多的注意力,她陪伴其他孩子的時間也就更少。她希望他們明白,戰鬥是需要犧牲的。這很難,但這就是事實。有一次,她的一個兒子瓦西裡 (Vassily) 告訴她,他能夠理解她。這個十歲孩子非常成熟,他完全能夠參與到這場共同的戰鬥中。

Q:拍攝一種正在被建構起來的女性氣質 (femininity) ,有沒有激發你更多的思考?

A:薩沙喜歡各種表現出女性氣質的方式。她特別關注衣服和玩具是否有女性氣質。但最近卡琳告訴我,在學校接受了她是個小女孩的事實後,她反而不那麼在意女性氣質的外在表現了。她變得能夠接受更加具有男性氣質的顏色、服裝和遊戲了,也不那麼在意聲明自己的身份 (identity)了。卡琳認識到,薩沙得到了外界的肯定,而她自己也產生了進步。

Q:就像你之前的電影一樣,《小女孩》也表現人們和自己被安排的命運做鬥爭的故事。這和你的個人經歷有什麼關係呢?

A:如果你得不到肯定,不能找到夥伴和朋友,學校就可能讓你很受傷。我還是小男孩的時候,在學校裡經常被人嘲笑,因為我太女性化了,太溫柔了。幸運的是,我找到了一種辦法來抵擋它:我是校園彈珠冠軍。沒人能戰勝我,所以他們都不和我玩。這自然是我自我欺騙的方法。在薩沙的跨性別認同之外,這部電影還探討了「與眾不同」對於一個孩子意味著什麼,超越社會規範意味著什麼。

A:當然。薩沙非常敬佩她。當我和卡琳給她講班比的故事時,她感到非常溫暖。班比的故事告訴她,跨性別的生活沒有那麼困難,也不一定會過得悲慘。她把班比當成了心中的英雄。

審稿 doraemengm  | 翻譯:張緋陽

來源:INTERVIEW WITH SÉBASTIEN LIFSHITZ

排版 酥餅  媛媛  

版權說明: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歸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所有,感謝喜歡的朋友轉發,轉發時請標明出處。用於商業用途時,請務必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專訪 來自泰國的跨性別超模Araya
    專訪 | 來自泰國的跨性別超模ArayaAraya是美國著名跨性別模特經紀公司
  • 「我的愛人生理性別為女,性別認同為男」 解析跨性別群體
    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或正在通過改變生理性別的方式達成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與自我性別認同的一致,也就是大眾口中的 「變性者」(transsexual);有些人選擇在不改變生理性別的前提下,通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表現達到內心性別認同和社會性別角色的和諧,比如變裝(cross-dresser,但並非所有的變裝者都是跨性別人士);有些人無法將自己嚴格界定為任何一種性別,不能認同二元對立的性別角色劃分,喜歡把自己叫做
  • 性別認同障礙:男女之間,我是第三種性別
    一個跨性別者需要承受性別和性別表達帶來的不舒適,以及社會的歧視和壓力,是遠遠超過一個普通人的,要想獲得和他人一樣的成就,所付出的努力,也要遠超常人。除了親戚朋友的極力反對,他們只能以委屈自己的方式遭受性別不符的痛苦,多數人也同時患上抑鬱症、焦慮症。
  • 跨性別的含義
    在你眼裡跨性別是怎麼樣的?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醫學界也經常使用性別焦慮、性別認同障礙或性別認知障礙來解釋跨性別者。
  • 跨性別男性與跨性別女性
    如果本文的目的單純地只是說跨性別者中存在有這兩類人的話,這甚至並不是一個話題,這是一個事實。不過本期內容可能也不是科普或者闡述世界觀,只是表達作者對名詞的一些見解。跨性別者更多的也不認同自己是「改變」了自己的性別,往往認為自己是「回歸」了自己的性別。所以對於「女變男」或者「男變女」包括作者本人在內的很多人是非常反感的。 5. 減少不適也有人嘗試用「女跨男」和「男跨女」來替代「女變男」和「男變女」,這的確是一種極大的進步。但是仍然有人感到不適,「為什麼要給我貼上一個男/女」。
  • 關於性別表達,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探討
    易性癖是一種性別認同障礙,他們對自己的性別不滿,想成為另一種性別,易性癖有男也有女。跨性別群體中的一部分希望完成變性手術,他們被稱之為易性癖,有一部分不想去做變性手術,也就是說易性癖是跨性別群體的一部分。
  • 跨性別者何時會完成認同,TA們都追求刻板印象嗎?|小聲聲課堂第3講
    在上周,小聲聲告訴大家,跨性別者是可能有任何性傾向的,也不一定會厭惡自己的身體。關於後一個問題,或許會有一些朋友感到困惑。因為,可能在這些朋友看來,現在跨性別社群裡的大部分人,還是對自己身體表現出某種程度的厭惡。其實,這也不必太過困惑。
  • 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
    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時間:2020-03-31 16:5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 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 跨性別者在中國
    那一年我讀大三,成為了第一個通過他們審批的人。所以我在21歲的時候做了手術,也順利改掉了身份證上的性別。當時的審批標準是,要做性別重置手術,你必須要喜歡異性,而且要證明已經堅持想做手術5年以上。證據的話我很好找,直接把小學的評價手冊翻出來,複印了一張給醫生。小時候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夢想》,我當著全班的面,說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女生,老師就把這件事寫在評價手冊上了。
  •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自己的性別?
    「兒童的性別意識大約形成於3~6歲之間。」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精神病學家派屈克·凱利說。大多數孩子都會度過一個自然的過程,少數會經歷性別不安症,也叫性別認同障礙。性別不安症患者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所引申的社會期待與標籤,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其他性別。性別不安症多在兒童時期出現,不過具體年齡階段很難判定。
  • 跨性別女性:我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女人
    像她這樣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屬於另一性別的情況被稱為——跨性別(Transgender)。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除了包括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反的人(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它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比如是性別酷兒者/非常規性別者,雙性別者、泛性別者、流體性別者、無性別者)。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被母親送去注射電擊、循環羞辱
    等待她的是一段殘酷的性彆扭轉治療,包括注射、電擊、限制人身自由。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跨性別,指性別認同異於原生性別的人。朱亦今年的生日願望是,變成一個女孩子。跨性別,指性別認同異於原生性別的人。這意味著,朱亦並不認同自己身份證上的那個「男」,而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女孩子。就在朱亦出櫃的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性別認同障礙/性別焦慮」(中文又稱「易性症」)從「精神障礙」部分除名。
  • 跨性別者——我是誰?
    直到後來佟大雄的少年傾慕對象阿正的死去和阿正的同性伴侶阿邦的回國,對於佟大雄來說,是性別認同的啟蒙老師打令哥的失散重遇,讓佟大雄再次燃起了正視自己女性人格的勇氣。如佟大雄一樣,跨性別者最困難的就是讓內心的自己像現實生活中勇敢的邁出去。
  • 跨性別者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
    跨性別者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時間:2020-04-22 17:0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跨性別者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代指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 ①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 ②它並不像LGBT中的LGB   原標題:跨性別者什麼意思什麼梗?
  • 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
    具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孩子在2~3歲時就可以發現,孩子表現為長期堅持自己是異性,為自己的性別感到痛苦;長期喜歡穿異性的服裝,厭惡自己性別的服裝;長期喜歡玩異性的遊戲、玩具;長期喜歡和異性在一起玩,不喜歡和同性一起玩。具備這四種表現的孩子,將來可能發展為性別認同障礙。
  • 別讓「褲子」贏了「裙子」,避免孩子性別認同錯位,家長要這樣做
    在寶寶長大的過程中,他們開始知道穿裙子的是女孩,穿褲子的是男孩,通過這種標準來判斷身邊人的性別,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對自己性別的認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別是一致的。但是也有這麼一小部分孩子,他們的性別認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別是不一致的。
  • 我跟一個做了變性手術的跨性別女生,聊了聊
    提到「跨性別者」,很多人可能不明所以,但如果提到「變性人」,大家可能就會更容易理解。跨性別男性和跨性別女性都是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而變性人是跨性別者中希望通過手術來改變自己生理性別的重度群體。據估算,中國大陸有400萬以上的跨性別者,但嚴重缺乏專業的社會和醫療援助政策,這讓ta們舉步維艱。
  • 18歲跨性別女孩遭電擊治療,跨性別者不是異類,別用身體定義靈魂
    好在最終還是被跨性別社群解救了出來。小魚是一個傳統家庭出生的孩子,父親早年去世,她和媽媽以及妹妹生活在一起。16歲的時候,她向媽媽坦白,說自己生錯了身體。小魚是一個跨性別者,而這類大眾認為的少數群體,常常遭受歧視和異樣的眼光。跨性別指的是性別認同異於性別指派的人。簡單來說,就是生理性別和和性別身份不同。有些人生理上是男孩,內心深處則認為自己是女孩,反之亦然。
  • 跨性別女性牽動了誰的神經
    但是在這裡,女權主義中的這個流派卻成了和作為LGBT一員的Transgender人群利益、看法相悖的一個政治立場。Terf的全稱是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s,意思是排除跨性別女性是女性的激進派女權主義者,她們的立場是不認同跨性別女性和順性別女性享有同樣的作為女人的權利,有些女性的空間應當禁止跨性別女性進入(下面會有詳述)。
  • 為大家介紹三位來自日本的跨性別美女,看看你有沒有被掰彎?
    現如今,跨性別者已經很多,蝶變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今天帶大家看看日本變性最成功的三個美女,你有沒有被掰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