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過節的時候,即將從都市返鄉的務工人員可以說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在外辛苦了一年,終於可以休息一下,與家人團聚;憂的是:辛辛苦苦又一年,可除去花銷所剩無幾。
如何致富呢?我想我們可以看看巴菲特的經歷,12歲在紐約證券市場買到了人生中第一支股票,16歲,他就存了5.3萬美元,只用了幾十年,「股神」巴菲特就帶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從一家股價19美元的倒閉紡織廠,變成了價值4910億美元的全球鼎鼎有名的大企業。
對於自己的投資經驗,巴菲特認為: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這3不做。
一不做:工作為苟活
我們問自己,為什麼還在工作?我想很多人都會回答說是為了謀生。
但巴菲特不一樣,他說:「我都是踩著踢踏舞去上班的」。50歲以前,他只賺到了他人生中1%的財產,正是對投資的熱愛和堅持不懈讓他在50歲以後賺到了他人生中99%的錢。
上班很痛苦,那是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打工人」的位置,認為自己的工作對自己沒有益處,沒有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歸屬感。帶著犧牲感,沒有長遠的目標,工作只能滿足活下去這個狀態。
如果一直這樣,那永遠都不會成功,不如學著巴菲特,董明珠這樣的成功人士,從最底層做起,把工作當成是自己事業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成功和財富就會如約而至。
二不做:不考慮太久遠的將來
有的時候,眼光過於長遠反而不好,我相信大家自己也有體會,剛剛找到了工作,就已經在幻想以後得到領導賞識大展宏圖的日子,每日沉浸在未來不願看清眼下工作做不好的現實。
巴菲特曾告誡三個子女:「把現在做好了,就不必考慮10年、20年以後的事情。」,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高級經理人問巴菲特,我們公司的五年後要成什麼樣子?巴菲特反問經理人,做好眼下的事情就好了,你為什麼要問我五年後這麼遠的事情呢?
一個人,若是總沉浸在對未來虛幻的幻想中,就是看不清腳下而栽跟頭?
巴菲特說過:與其做一個聰明的猴子,不如做一頭笨重的大象,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穩重。
三不做:不會及時行樂
比爾·蓋茨曾經「調侃」巴菲特:「如果現在我和巴菲特都沒錢的話,我肯定比不上巴菲特,就因為他夠節省。」
毋庸置疑,巴菲特一定是富可敵國。但巴菲特卻一直很節儉,用舊皮夾,用優惠券,住舊的房子,還圍牆。
與巴菲特相反,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月光族」,甚至還欠了「花唄」,一年一年下來也存不到錢。巴菲特一直告誡自己的兒女,不要及時享樂,一定不能用信用卡。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不妨先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每個月給自己攢點錢,做好眼前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裡找到成就感,實現自己的目標。
巴菲特的思想精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巴菲特的投資和處世智慧,不妨去看看《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
身為父母,巴菲特當然想把最好的留給兒女,他把個人財富的85%捐了出去,為的就是要把創造財富的能力和人生智慧傳給他們,《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涵蓋了巴菲特的工作、生活、社交、處世、投資等智慧,值得當代人學習。如果能將這些方式用在我們自己的工作裡,一定能更有效率和更有成就感,更幸福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把巴菲特一生的智慧精華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