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法逆轉時間,卻可以改變歷史;人無法選擇出身,卻能通過個人努力改變命運。
縱觀古今,很多富人都是白手起家的,比如,任正非、李彥宏、柳傳志、雷軍等,在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開局雖窮,但思想不窮。
被譽為「華爾街股神」的沃倫·巴菲特無疑就是由窮到富的典範,因此他對窮人和富人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他看來,越窮的人,越會在這3個方面大方,富人看破不說破。
一、消費上大方
實際上,消費上的大方追求的就是一種「面子上的大方」,很多人一個月拿著三四千的工資,卻盲目追求奢靡的生活,甚至不惜借款、貸款也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購物慾,秉持著「精緻窮」的觀念,錢包卻長期都是空的。
但富人則是能省則省,有一次,巴菲特在乘電梯的路上,發現地上有一個1美分的硬幣,來來往往那麼多人,根本沒人願意撿起,巴菲特就撿起了這1美分。當時,旁邊的職員都驚呆了,但這個世界首富卻說:「這是下一個10億美元的開端。」
在花錢上,巴菲特一直是個節儉、低調的極端主義者,每花一次錢,他都會考慮這筆錢花得值不值,而且也很看重未來價值,而不是被所謂的商場促銷打折、低價出售所迷惑。可以說,節儉也是巴菲特賺錢、守財的原因之一。
二、思想上大方
在巴菲特看來,越是一事無成的窮人,越容易在思想上大方,他們往往喜歡談論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不切實際的幻想自己以後能有多少多少錢,卻忽視了腳下正在走的路,多少年以後,他們貧窮、落魄的境遇絲毫沒變。
思想上窮的人總是在仰頭看天,而真正的富人,一定是低頭看地,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成功往往都是如約而至。
三、時間上大方
可以說,窮人最「致命」的大方,就是在時間上大方,一點都不懂得時間的珍貴,以為自己在享受人生,實際上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而生命一旦消耗,是再多的金錢和眼淚、懊悔都換不回來的。
反之,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學習、提升能力上,可能你的人生會有不一樣的回饋。「時間就是金錢」從來都不是危言聳,多少億萬富翁在時間上比葛朗臺還要吝嗇,生怕時間從身邊一分一秒地溜走,這就是窮人和富人的區別。
以上3點,便是巴菲特所提到的窮人的3種大方,以便大家對號入座,不要掉進坑裡。
作為曾經的世界首富,一代股神,巴菲特除了在商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
他的大女兒蘇茜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打工賺錢,送過外賣、當過報童,現在是慈善基金會的管理人;長子霍華德從大學退學後,當過建築工人、停車場收費員,現在經營著一家農場;小兒子彼得是一個音樂家,還曾獲得過葛萊美獎。
巴菲特說,有時你給孩子一把金湯匙,沒準是把金匕首,所以他不讓孩子進入家族企業,而是要他們自己賺錢追求夢想。
雖然他的3個孩子都沒有繼承他的衣缽成為金融界的弄潮兒,但他的孩子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這也是再多的錢都無法得來的。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巴菲特,可以去看看《巴菲特給女兒的一生忠告》。書中包含了巴菲特對兒女的人生、處世、事業及財富各個方面的忠告,從中我們也能學到寶貴的人生經驗、投資理念和教育理念,幫助自己或者是孩子培養出真正的成功思維。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