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蘇丹和基督徒的蛋餅
蓋貝伊(Qaitbay,噶伊特貝),1468-1495/96年間的馬木魯克蘇丹。
馬木魯克早期的蘇丹多為突厥奴隸,稱作伯海裡系;後半段的蘇丹多為高加索奴隸,稱布爾吉系。布爾吉系蘇丹時期,充滿了陰謀、暗殺、無信、殘忍、無能、墮落,是敘利亞-埃及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布爾吉系的蘇丹中蓋貝伊算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也是最有名和最成功的。他留下了一些建築,現在還依然存在。
下圖,亞歷山大裡亞的蓋貝伊城堡,看上去很受十字軍影響(圖片自網絡)。
書中說蓋貝伊曾被流放過耶路撒冷,並與方濟會修士有些交往,還喜歡吃法國菜(蔬菜蛋餅)。後來他當了蘇丹,就對基督徒有所回報。比如把錫安山(大衛墓和最後晚餐)還給了基督徒,準許他們修建教堂,還歡迎託缽(修會)會士到開羅去。
託缽修會是中世紀歐洲出現的一些修會,所謂「託缽」,顧名思義就是拿著碗要飯,有乞食苦修的意思(鼻祖可能是古希臘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著名的四大託缽修會有前面提到過的兩個,多明我會和方濟會,還有奧斯丁會和加爾默羅會。耶穌會不算是託缽修會。
回到書中,託缽會士想報復猶太人,蘇丹蓋貝伊就禁止猶太人靠近錫安山,違者處死。
我在羅浮宮拍到過一幅威尼斯畫家喬瓦尼.貝利尼的《1511年威尼斯代表團訪問大馬士革》,表明威尼斯當時與馬木魯克王朝有商業往來,雖然1511年時,蘇丹蓋貝伊已經死了十多年,但牆上的徽章還是蓋貝伊的。
1453年,奧斯曼帝國終於攻下了君士坦丁堡,隨後改名伊斯坦堡。而之前的穆斯林多次圍攻都未成功。
奧斯曼帝國的王位爭奪多為血腥的屠殺(後面再介紹),1481年,在王位廝殺戰中落敗的奧斯曼王子傑姆蘇丹(Jem sultan, 或Cem,徵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兒子,巴耶齊德二世的異母弟弟)前來開羅投奔蓋貝伊,蓋貝伊天真地想利用傑姆蘇丹分化瓦解奧斯曼帝國,還主動提出將耶路撒冷讓給傑姆。
這位傑姆蘇丹後來又相繼投奔到羅德島的聖約翰醫院騎士團(即後來的馬爾他騎士團)、法王(查理八世)、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最後死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普阿。這些基督君主收留傑姆的動機是為了用他來制約巴耶齊德二世,相當於人質,所以當傑姆死後,奧斯曼就開始了對歐洲的進攻,首先就是與威尼斯開戰,進而控制了地中海。
而收留傑姆又讓馬木魯克與奧斯曼(巴耶齊德二世)的關係惡化。
這一時期,位於伊朗的波斯薩菲(薩法維)王朝崛起,薩菲王朝的奠基者伊斯瑪儀以十二伊瑪目派(什葉派的最大分支)統一國家(現在的伊朗還是以十二伊瑪目派為主)。
薩菲王朝是奧斯曼帝國的主要敵人,而馬木魯克暗中與薩菲聯手,再加上收留傑姆,讓馬木魯克捲入與奧斯曼的戰爭,最終被奧斯曼蘇丹塞利姆一世所滅(1517年),奧斯曼獲勝的一大原因就是火器的使用,即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轉變的分水嶺。
此時,馬木魯克還有一個競爭對手,就是依靠航海能力變強的歐洲小國葡萄牙。1498年,達伽馬發現了好望角的新航路,歐洲、阿拉伯與印度的貿易(主要是香料)就不再經過埃及敘利亞了,造成了馬木魯克經濟上的重大損失,加上葡萄牙海軍還經常攻擊紅海和印度洋上的穆斯林船隊,這讓馬木魯克蘇丹大為惱火,蘇丹甚至威脅教皇,如果不制止葡萄牙人,他將摧毀聖地耶路撒冷。不過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