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是「一言堂」,是佛隨自意而說

2021-02-19 淨土教言

淨土法門是「一言堂」,是佛隨自意而說

整部《阿彌陀經》,純粹、徹底、完全是佛所說的。當然,其他經典也都是佛說的,但其中有弟子的插言;而這部《阿彌陀經》,從頭到尾弟子一個字都沒插進去,舍利弗尊者被佛問了好幾遍,都沒有開口,一個字也沒插進去,只有釋迦牟尼佛在講。

所以,淨土法門是「一言堂」,不可能大家共同發言討論、投票舉手。佛法裡沒有靠投票舉手的,因為佛的境界自證自說,隨自意而說。

整部經除了釋迦牟尼佛說之外,就是六方諸佛的證誠,這都是諸佛作為圓滿大悲大智的覺悟者才說的,即使佛有問,也是自問自答。這些都顯示《阿彌陀經》說相高超,餘人所不能及。

它的境界非常高,是佛隨自意所說的法門,是佛說佛的事情,菩薩、聲聞這些在因地、因位的因人,是沒辦法插言的。我們這樣的人,只有老老實實相信,沒法插一句話。

為什麼無問自說?因為沒有人能問得出來。

這部《阿彌陀經》,講的是凡夫稱名,往生成佛。這個法門境界高深,攝受的是卑劣的凡夫眾生——五濁惡世眾生;修行方法是這樣簡單——執持名號;利益是那樣的廣大圓滿——往生成佛。這個法門沒有人能問得出來,沒有人能探知它的究竟,根本就不知道,不是他所能問得出來的,根本不是他的境界,所以「無人能問」。

這是阿彌陀佛的智慧,所謂「五劫思惟,兆載修行」。而阿彌陀佛的智慧,是十方諸佛所不能及;何況因位的人,他怎麼能問得出來?所以「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對一件事情能夠提問的話,就已經接近了。而對於阿羅漢和菩薩而言,佛的甚深智慧、淨土法門的深廣,根本就不在他們的視野範圍內,不是他們的智慧所能測度的,根本就不知道,當然無法提問。

不論什麼事,只要能問得出來,答案就在問的不遠的地方。比如你開車,問到某某地怎麼走,是差不多快到目的地了才問。問路也一樣,是接近目的地了才問,不然隨便問,怎麼能知道?不管問什麼,只要能問得出來,就說明這件事情在你心中已經有了百分之八十的答案了,答案還不明顯的情況下,是問不出來的。

比如問怎麼坐飛機,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飛機已經有了、航班已經開了、航線全部都有了,百分之九十五都完成了,只是問一個怎麼買票而已,所以答案是示現在那裡的。

「無人能問」,因為這不是他的境界。大家想一想,還能問什麼?我有時候講完一堂課,讓大家提問,結果沒有人提問。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大家全部聽懂了,二是大家全部沒聽懂,問不出來,不知道問什麼。能問出來的,往往是學得比較深入的,學得不深入沒法問。

▍摘自《阿彌陀經講記》

(因編輯需要,略有改動)

相關焦點

  • 生命只是個通道---一言堂
    身體層面,疏通微循環,促進氣血暢通,增強人體免疫力;精神層面,拍打師自然清靜的能量,可以喚醒對方本自具足的智慧,開啟自愈功能,讓身心重歸清靜和諧。 人心轉了,人心通順了,人不折騰了,自然而然了,身上的所有通道慢慢都會通開,所有的症狀都會慢慢消失。 中醫說經絡通則百病不生; 我想說,一心通透,全身無礙;做好管道,本來無病。
  • 請不要用邪見傷害淨土法門!
    問:有名法師講到,修淨土法門就要全部靠倒在阿彌陀佛那裡。只要你信受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用考慮你有沒有持戒,不管你修行得力不得力,都沒有關係。
  • 修學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時,發音不標準怎麼辦?
    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很多,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屬於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可謂「三根普被,利鈍兼收」,適合各種根器的佛弟子修學。其他法門依靠自己的力量修行,要證得佛果非常困難。淨土法門不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還有其他的力量,有阿彌陀佛的願力攝受,有十方諸佛護念的力量。就像我們坐了一條大船,可以不費力氣地到達彼岸。
  • 島內教育專家:臺灣本土化已走向畸形、變態,重回一言堂
    長期關注教育發展的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教務長、副教授高義展接受專訪時認為,過去臺灣百姓之所以接受「本土化」推動,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對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及灌輸大中國思想「一言堂」的反動。但歷經這2、30年的演化,現在的「本土化」不僅畸形變態,連原先預期達多元聲音的初衷也消失了,綠色一言堂取代過去的藍色一言堂,這是臺灣最可惜的地方。高義展高義展,1971年生,高雄旗山人,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現為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副教授、該校教務長。
  • 下品不是萬修萬人去——淨土法門正確的打開姿勢(1)
    因為在接觸的很多朋友中,都喜歡修淨土法門,念佛,希望往生淨土。但是對於淨土法門中很多關鍵的問題,大家有不少誤解。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反覆去強調這些問題。所以在這裡集中起來,跟大家說說淨土法門的關鍵點在哪裡。對於淨土法門很多人聽到這樣的說法,什麼方便法門啊,易行道,就是特別容易的修行法門,萬修萬人去啊之類。這讓不少人產生了誤解。認為淨土法門太容易了。
  • 國民黨被打趴、媒體也一言堂……蔡英文的「帝國體制」
    臺灣中國時報刊發陳琴富撰寫的文章說,中天新聞臺在幾經訴諸社會以及司法奮戰之後,還是硬生生被蔡當局送上斷頭臺,中天52頻道在12月12日凌晨起黑屏,象徵著臺灣的言論自由死了,臺灣的司法也跟著陪葬了。蔡英文在收編「五院」之後,此刻也完成一言堂的建置。
  • 國民黨被打趴、媒體也一言堂…蔡英文的「帝國體制」
    臺灣中國時報刊發陳琴富撰寫的文章說,中天新聞臺在幾經訴諸社會以及司法奮戰之後,還是硬生生被蔡當局送上斷頭臺,中天52頻道在12月12日凌晨起黑屏,象徵著臺灣的言論自由死了,臺灣的司法也跟著陪葬了。蔡英文在收編「五院」之後,此刻也完成一言堂的建置。蔡英文的「帝國體制」已然成形,往民進黨「萬年執政」和「臺獨」的道路邁進。
  • 修行者是否有可能吸收金剛乘與淨土法門二者的精華
    #好奇心故事#金剛乘怎樣看待淨土法門修持淨土法門靠的是虔誠與信心。那些希望往生淨土的人必須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為此,修行者必須對我們習慣性的懷疑生起懷疑。當我們面向西方睜開雙眼時,我們無法當下見到阿彌陀佛的剎土。我們的心識習慣性地認為阿彌陀佛的剎土不可能在那兒,因為我們看不到,也從未接到過一封來自阿彌陀佛剎土的信,為我們描述那裡的樣子。
  • 淨土法門是怎麼快速證得果位的?修行做到這幾點!想不圓滿都難!
    「他方淨土,何必如此」,意為淨土法門不能用通途的理論來解讀。所以印光大師特別強調,不可以用通途法門來評論淨土法門。通途法門有通途的理論,淨土法門有特別的教理。「五種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佛法講到的五種不可思議,就是眾生多少不可思議,業力不可思議,龍力不可思議,禪定力不可思議,佛法力不可思議。最不可思議的則是佛法。
  • 佛教:如果眾生都只念「淨土法門」,那其他法門怎麼辦?
    因為所有法都是佛說的,只要修學佛法,都是念佛。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念三寶中,念佛是核心,一切法都從佛的智慧裡面流露出來。但是在廣泛的念佛當中,最簡單、最穩當的就是信願專持名號。蕅益大師也是講專念佛的,但加了「信願」二字。淨土三經雖然在世間都流通,而古大德卻以《阿彌陀經》作為早晚課誦,因為古大德知道持名一法能夠普被三根。
  • 人民的名義:李達康搞一言堂,不批王大路企業,主要是因為這兩字
    李達康在劇中的表現是一個工作狂,每天都會工作到很晚才下班回家,為了比較冷漠,而且從劇情上來看,李達康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可能有些人就開始反駁,會說名利名利,如果不為利,那肯定是為了名,即使是不為了名,那肯定也是為了權。
  • 三心為何說在上品上生?
    這個說三點。第一,在上品上生說比較方便。為什麼呢?因為三心通九品,也含攝定善。如果就九品來講,在另外的第二品、第三品、第四五六七八品這麼說算什麼呢?那就顯示不出能夠通九品。所以,先就韋提希夫人請求定善,專門就講定善,在講定善的過程當中,把這個三心的內涵藏進去;如果從一開始就說,那就不善巧。可是散善是釋迦牟尼佛自開的,自開的目的就是通過散善導入念佛。所以,在這時候來講,能夠隨順釋迦牟尼佛的佛意,隨順自意就很方便。因為十三定觀是隨他意,隨他意就不能把自己的話全說出來。
  • 臺灣「一言堂」的時代來臨,和平統一遭受巨大困難!
    臺灣地區關閉中天新聞臺,「一言堂」時代來臨此前,臺灣地區的很多新聞媒體由於受到臺灣地區民進黨「臺獨」文化的影響,紛紛站邊蔡英文,跟著蔡英文走,宣揚「臺獨」思想和抹黑大陸。而中天新聞臺卻在臺灣地區獨樹一幟,和其他新聞媒體走不一樣的路線,報導了很多大陸的事情,志在讓臺灣地區的人們看到一個真正的大陸。可也因為這樣,中天新聞臺一直被蔡英文當局針對。
  • 禪宗心印法門淺述及與淨土法門的對照分析
    修行人都知道佛性是無形無相的,不可說,不能說,但偏偏又要說。所以,如有覺得欠妥,且請耐著性子把文章看下去。作者儘量引經據典,杜絕個人主觀意見。由於鄙人修行淺薄,所言所說不夠正確時,也希望能夠善意提出,彼此探討溝通,共同進步。
  • 廣州車展28輛新車一言堂 盤點有意思的新車!
    廣州車展正式拉開大大幕,在上周的7天中,有四十餘款新車輪番上市,照例來說,這周的新車一言堂,我應該包圓一個禮拜。可王數雞定睛一看,竟然沒有一款值得聊一聊。所以這一次,我們不妨打破慣例,看看展館裡有什麼有意思的新車,管它上市沒上市!由於新車眾多,我們只用一句話來說重點。
  • 董事會一言堂,大股東獨角戲,深圳上市公司治理有哪些短板?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已基本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三會一層的治理結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董事會一言堂、大股東獨角戲的現象,與之相對應的是本應起到監督作用的監事會未能發揮作用、中小股東集體失聲,最後造成了過場式監督的現象。」
  • 佛說有四種善法,能讓你事業有成
    佛說:「複次,菩薩有四種法,能作愛樂事,何者為四?所謂:先意問訊以善語故;其意易滿,以隨得少事,而知足故;成就不諂曲,以如語如說行故;無欺詐稠林行,以不誑一切眾生故。是名菩薩四種法,能作愛樂事。」(摘自《大集經》【略解】一個人如果做到了如下四點,即可成功的做自己所愛樂的事,必然事業有成:第一、對人誠意問詢,遠離口中四種惡業,以口中四種善語即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與人交往;第二、心意很容易滿足,少欲知足;第三、對人不諂媚,說真實語,如說而做;第四、對人不欺詐,不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