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區臨江鎮福德村黨支部書記熊炳科:把沉睡「資源」變成發展...

2020-12-23 上遊新聞

「人走、地荒、村空、心散」,這就是2016年以前開州區臨江鎮福德村的狀況。如今的福德村,沉睡資源變資產、村級集體經濟逐步發展壯大,農民收入穩定提高,生態環境良好,村民安居樂業。

說到福德村4年來的變化,就不能不提到村黨支部書記熊炳科。為改變村子的面貌,熊炳科帶領村「兩委」幹部從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抓起,先後召開幹群會議130餘次,聘請專業團隊對全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進行全面規劃、系統設計,探索出「四統四分五聯」適度統分結合的農村經營新模式,讓沉睡的資源變成發展的資產,村級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壯大,農民收入得到穩定提高。

熊炳科介紹,通過摸底排查,發現全村閒置耕地2500多畝,空置房屋300餘棟,廢棄村校1所,128口山坪塘大部分未發揮效益,近10公裡渠堰基本失去功能。

福德村根據當時村裡的資源特點,將全村的資源分為核心資源、潛在資源和常規資源,以200—300元/畝/年(按10年計算)作價入股,成立合作經營主體,盤活閒置土地2000畝,建起了柑橘種植基地,組建了福德村柑橘種植股份合作社。

2017年初,福德村以村集體經濟資產量化確權改革為基礎,進行清產核資,並組織村民進行評估,評估出集體總資產為350餘萬元,組建了福德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

如今,福德村已建成「開縣春橙」晚熟沃柑基地3700畝,還建成了果品冷鏈加工廠2000平方米,特色產業已見雛形。

今年,福德村首批栽植的1300畝柑橘上市銷售,村集體收入50萬元。同時,沃柑基地吸納了本地168名長期務工人員,每年舉辦技能培訓500人次,12名貧困戶變成技術骨幹、致富能手,有效帶動農村留守勞動力就近就業。全村90戶貧困戶穩定脫貧,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開州全區平均水平500元。

「預計2022年沃柑基地將進入豐產期,到那時柑橘總產值將達到2500萬元,村集體收入將突破1000萬元。」對於未來,熊炳科充滿信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開州區臨江鎮福德村村民裴立菊:有活兒幹能分紅,日子越過越滋潤
    7月19日上午,開州區臨江鎮福德村五組王家院子裡,59歲的裴立菊與77歲的嫂子付前蓮斜坐門前,閒話家常。  連日大雨,讓裴立菊有了難得的休息時間。  「不落雨的話,就到果園裡做活路,一天還是要掙點錢呢!」
  • 開州區臨江鎮:立足優勢謀發展 創新思路譜新篇
    鳥瞰福德村漫山遍野的果樹,便捷暢通的道路,機器轟鳴的工廠,樓房林立的集鎮,乾淨舒適的環境……這是記者近日在臨江鎮看到的美麗畫卷。2019年,臨江鎮通過農村改革助推鄉村振興,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7億元,同比增長1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萬餘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萬元。全鎮經濟社會呈現穩步向好新態勢。優化產業發展格局鎮域經濟穩中有升「今年沃柑掛果後要注意樹苗管護,明年才會有好收成。」
  • 無人機航拍重慶開州臨江鎮,美麗鄉村入畫來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農村的航拍畫面。提示說明:以下航拍畫面不包括臨江城鎮,主要取景地在應天村、福德村等。特別鳴謝「飛手」:pengpeng 請勿轉載。應天村是臨江鎮再普通不過的行政村,這裡既沒有著名的景點,又沒有獨特的特產,但這片土地仍舊承載著一方人的生息。遠處的山是中峰山和雞公嶺等,不過都不是應天村的,而是隔壁中和鎮的。應天村因應天池得名,這個池子裡面的水很清澈,水天相映,因而得名。如今應天池在哪裡,估計只有當地的一些老人知曉。
  • 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到中和鎮永農村指導後進黨支部整改...
    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到中和鎮永農村指導後進黨支部整改工作 2020-07-08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快訊】臨江鎮福德村柑橘產業農民田間學校開班
    開州融媒-帥開州客戶端訊(記者 餘清英)9月17日下午,臨江鎮福德村柑橘產業農民田間學校開班,區農業農村委組織開展了「柑橘病蟲害識別與防控技術」為主題的活動,農民田間學校40名學員參加活動。
  • 重慶開州區人口「最少」的鎮,和四川宣漢縣接壤,煤炭資源豐富
    重慶市開州區有26個鄉鎮(不計鄉),其中人口最多的是臨江鎮,戶籍人口約10萬;人口最少的是天和鎮,人口約2.1萬,尚無紫水鄉、麻柳鄉等其他鄉鎮的人口,天和原也是一個鄉鎮,在2010年撤鄉。天和鎮位於開州區西北邊陲,與四川省達西市宣漢縣交界,張進距開州區約50公裡,南北低北高,北面是大涼山,與宣漢縣自然分界,兩條河匯合後,向東注入道溪。
  • 開州臨江鎮:精心培育小龍蝦,3萬餘斤今上市
    今天,記者帶您走進開州臨江鎮福德村,看看那裡的小龍蝦有何不同。一大早,福德村綜治專幹來到小龍蝦養殖塘準備收網。經過一夜的裝籠撒網,不少小龍蝦「上了當」。據介紹,村裡養殖的小龍蝦是經過技術員精心培育的,以玉米、菜葉等搗碎融合成為主要飼料,以井水為養殖基礎,並通過綠色的狐尾藻淨化水質,給小龍蝦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 開州區「開縣春橙」等4個商標,入圍這個重點保護名錄!
    日前,重慶市第一批川渝智慧財產權合作重點保護名錄公布,開州區「開縣春橙」「開縣冰薄」、三校豆皮、盛山植物園上榜。為深入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安排部署,進一步加強川渝地區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開州區深入市場調研,摸排區域重點商標品牌,經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和四川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審核評選,「開縣春橙」「開縣冰薄」等全市30個優質地理標誌商標入圍第一批川渝智慧財產權合作重點保護名錄。
  • 重慶開州這三大片區,其中兩個正迎來全面發展,最後一個正在沒落
    因為開州人口眾多所以在開州區歷來就有三大片區的說法,分別是江裡片區、浦裡片區和東裡片區,每個片區都有一個中心鎮,江裡是臨江鎮,浦裡是長沙鎮,而東裡是溫泉鎮。開州這三大片區都分出開州不同的地理位置之上,相同的是三個片區都有河流經過鎮域,但他們也有不同之處,長沙鎮和臨江鎮都地勢比較平坦,只有溫泉鎮地處開州的大山當中。
  • 實拍重慶,開州區「第一」大鎮,曾經是「市井繁華」的縣城
    如果十年前站在臨江大橋上,眼前就會有低矮的建築物,這是重慶市開州區邑規模最大的村莊,從外面看好像沒什麼特別的,臨江鎮成為當時開縣第一個擁有電梯室的邑,第一個電梯室,第20層,臨江,到目前為止,短短7 ~ 8年間,臨江津就有了數十棟高樓,從外觀上看,高樓林康珍值得被冠以「開州第一鎮」
  • 為基層黨建輸出更多常熟經驗 常熟成立新時代優秀黨支部書記孵化中心
    蘇報訊(駐常熟記者 商中堯 陳潔)昨天,「蘆蕩烽火營」新時代優秀黨支部書記孵化中心在常熟沙家浜成立。常熟市黨支部書記示範培訓班同時開班。2016年,沙家浜培訓中心成立,將紅色教育資源、歷史人文資源、生態自然資源有效整合,形成融教學、體驗、實訓於一體的幹部黨性教育品牌。
  • 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赴中和鎮永農村督促脫貧攻堅、基層...
    9月24日下午,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赴扶貧幫扶聯繫村開州區中和鎮永農村開展2020年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集中整頓暨督促指導脫貧攻堅工作,並進行了民法典宣講。開州區法院審委會專委譚宏偉、機關黨委副書記程永軍,中和鎮部分黨員幹部,永農村村委、永農村部分村民等參加活動。
  • 泗洪雙溝:喚醒沉睡資源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泗洪縣雙溝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政策為紐帶、以產業為支撐,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充分挖掘、整理、盤活閒置資產資源,向存量要效益、向增量要動力,傾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摸清家底,把脈集體資產「糊塗帳」
  • 開州區:一個勞務大區的全民防疫戰
    開州區是一個人口大區、勞務大區,春節期間流動人口量大。加之開州毗鄰湖北省,人員往來頻繁,疫情防控工作面臨極大壓力。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開州區委、區政府快速反應,果斷決策,全力出擊。全區各部門單位、鄉鎮街道以及各行各業緊密配合,全面響應,打響了上下一心抗擊疫情的全面防疫戰。
  • 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心得———宋亞麗
    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心得———宋亞麗 2020-12-23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松陽縣四都鄉陳家鋪村黨支部書記鮑朝火——古村復興的領路人
    黑外套、白襯衫,初見鮑朝火時,心中曾經的「老黃牛式書記」形象被完全顛覆了。80後的他看著更像一個成功的商人。16歲走出大山闖蕩,他在上海創下一份基業。轉變始於2011年,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後,身為黨員的他覺得要為家鄉做點事。
  • 記寧陝縣新場鎮花石村黨支部書記陳二玲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安康訊 (記者 陸文杰 通訊員 譚海波)一個農家婦女,憑什麼連續當了1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還當選為安康市人大代表?村民的答覆是:「她把村民當親人。」「她把村上的事當自己的事來辦!」這位廣受讚譽的農家婦女,就是寧陝縣新場鎮花石村黨支部書記陳二玲。
  • 基層黨支部 怎樣強起來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先鋒鄉張傢伙房村黨支部書記王力說。為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內蒙古今年開展「最強黨支部」建設,對全區7.4萬個黨支部,加強鍛造政治功能、隊伍建設、組織生活、作用發揮及群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