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開始,新型冠狀病毒在中華大地蔓延開來,這個寒假裡少了往年去親朋好友家拜年的身影,少了飯店裡喧囂熱鬧的聚會,少了大街上擁擠的人群,反而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呆在家裡,學習或者嘗試自己曾經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
司馬遷曾經說過:「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一日三餐貫穿著我們每個平凡卻又幸福的一天,烹飪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作為一名超級標準的廚房小白的我,從小到大都不怎麼會做飯,更別說做出什麼讓人口齒留香的美食了。
這次疫情期間,由於大家不能點外賣並且沒有什麼餐廳營業,網絡上便湧現出了許多美食的製作教程,什麼自製涼皮、自製甜點……層出不窮。這也讓想要增進廚藝的廚房小白的我內心躍躍欲試,開始了我的廚藝進階之路。
廚房小白進階第一步——煮。相信很多廚房小白開始嘗試自己做一些東西的時候都會選擇將一些食材和調料煮在一起,以此來完成一道香氣撲鼻卻又操作簡單的料理。作為開始鍛鍊廚藝的第一步,我選擇了製作泡菜湯這個只需要按照網絡上的教程將食材依次放入鍋中就可以完成的簡單料理。將豆腐切塊,再準備出蔥、蒜末、辣醬這些調味品及現成的泡菜,唯一需要技術含量的就是將肉炒熟,接著就是把這些食材一起倒入鍋中煮在一起。這樣簡簡單單、香氣噴噴的泡菜湯就成功完成了。經過廚房小白進階的第一步讓我發現,煮作為烹飪中最簡單卻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實可以幫我們這些廚房小白做出好多簡單又美味的食物。
廚房小白進階第二步——炒。要說咱們中華美食中最需要的廚藝技巧是什麼?那必然是「炒」,不論是地方特色佳餚,亦或是家常便飯,都能看見「炒」的身影。作為廚房小白的我在「炒」這一環節學習了很多,也練習了很多道菜。其中我認為最簡單的就是炒一些青菜。首先將青菜都洗淨,然後要等炒鍋變熱,向鍋內倒入適量的油,接著再將蔬菜放在鍋裡,用炒勺不停地翻炒,再加入鹽、醬油這些調味品,一盤美味的清炒時蔬就出鍋了。
當然清炒時蔬只是「炒」的一個入門菜,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收穫最多的必然是學習怎麼烹飪魚香肉絲這道菜了。對於熟練的人來說,這道菜可能並不很複雜,但對於廚藝方面初入茅廬的我還是有一些難度的。秉持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我踏上了學習這道令我感到手足無措的菜品,想要快速進步的我決定向在烹飪方面爐火純青的媽媽請教。只見媽媽淡定地取出需要的食材,遊刃有餘地將裡脊肉、胡蘿蔔、青筍、木耳切絲,再用鹽、澱粉、醋等調料調製出醃製裡脊肉的混合調料。我在一旁也跟著媽媽照葫蘆畫瓢地一步一步學了起來。
在食材都準備好後,就是將肉絲放入油鍋裡炒,這對於經歷了前段時間炒菜練習的我已經輕車熟路了,接著就是把蔥姜蒜這些調味品炒好備用,再將筍、胡蘿蔔、木耳放入鍋中炒一下,再把肉絲倒入鍋中,加入調料芡汁就可以出鍋了。對我而言,做這道菜最難的不是翻炒的動作,也不是步驟的略微繁多,而是火候的判斷。好幾次當心急的我想要進行下一步的時候,都被媽媽一眼看出我的菜品還沒有炒熟或者火候不到,讓我及時進行調整。所幸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這個廚房小白成功攻下了這道我曾經覺得離我遙不可及,我不可能自己做出來的菜品。
其實生活有的時候就像做飯一樣,需要循序漸進,往往越著急我們卻反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些一次次的失敗反而成為了我們成功路上最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廚房小白進階第三步——「自製」小吃。要說疫情期間宅在家看到網絡上大家自製美食最多的是什麼,必然是自製涼皮這個看似簡單,實則操作步驟複雜的特色小吃了。作為一個山西人,涼皮從小到大吃了不少,但要說自製涼皮還確實有點難度。做涼皮的第一步,需要先做出裡面的靈魂選手——麵筋,將清水加入麵粉中,邊加入邊攪拌,然後多揉幾次,直到揉出一個光滑的麵團。要說最需要耐心的就是「洗面」這一步了,將麵團在水裡像洗衣服一樣不停地揉搓,直到洗到洗面水不再發白才算成功,這樣一大塊麵團在歷經「淬鍊」之後得到的就是麵筋了。洗面水在靜置6-8小時之後會得到一層麵漿,向裡面加入澱粉和食用鹽,接著在鍋裡刷油並把麵漿水均勻倒入鍋中蒸至透明狀態。最後再將得到的透明麵餅切成條狀,並加入相應調料,就得到自製的涼皮了。
這次突如其來的不能出門的日子,讓平日裡忙於生活的我們有了些許慢下來的時間去學習嘗試一些新鮮事物,去體會生活經歷帶給我們的感覺。當將雜亂的房間收拾整齊的時候,我們會收穫心靈上的滿足;當做社區防疫志願者的時候,我們會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當學習一些技能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另一扇門背后豐富多彩的世界。曾經身為廚房小白的我認為自己動手烹飪、炒菜對我而言是一件會令我束手無策、寸步難行的事情,但是在這個假期我成功由廚房小白進階了一步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學習,讓我打開了廚藝這扇門,讓我由曾經的不願意、不敢去動手,到如今漸漸發現了做飯的獨特魅力,讓我享受其中收穫快樂和滿足。或許不論我們選擇做什麼,做到知行合一、全力以赴,我們都能從中有所得、有所獲、有所感,這大概就是「勞動」的魅力吧!
茂嶺耕讀
關注我們,更多精彩
註: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本公眾號刪除,多謝。 文章版權所有,歡迎轉發,轉載註明出處。
往期回顧(點擊藍色文字閱讀)
櫻桃採摘記
巧取飄香槐花
悠然手工慰母心
針線慵拈午夢長
菜園籬落處,新蔬正吐芽
儲物間翻新記
冬日煲湯孝親情
與土地的約定
店裡的營生
給母親的專屬浪漫
紙雕隨想
服務生蝶變記
小菜園的時光
身心契自然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居家隔離變形記
秋色中的一抹金黃
汝有棲所吾心安
椿芽採摘記
茶園裡的芬芳
我在茶館做兼職
網課師生緣
逢庚子變故,悟勞作其芳
別樣「年華"總關情
卸麥重溫幼時香
我在家鄉普法的日子
父愛如山,厚重連綿
槐花之約
閒趣人生
故鄉教我成長
悠悠一嘆,詩經美哉
記憶中的桃園生活
夏日思語
我在律所實習的日子
金色麥浪漾麥香
我與「你」的相約
我和媽媽秧地瓜
老宅修繕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