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放下那本你不甚理解的書 --《圍城》

2021-02-23 微醺調調

要不要放下那本你不甚理解的書

《圍城》

文/YAYA

圖/網絡

編輯/微醺調調

不知道是否有同我一般感受的,早聽過《圍城》的大名,也翻開過幾次,但每次都淺嘗輒止。可能是閱歷太少,領悟不得要領,便興致欠欠,總不能讀完。

這次強迫自己讀完,體會不到更深的內涵,便一心一意專注看方先生的愛情主線,其餘折射內涵,讀懂了便欣喜雀躍,未懂也不悶悶不樂免敗了往下讀的興致。

和閱讀科幻小說、通俗小說前文不斷鋪墊,勾的人上癮似得到不斷往下一探究竟不同,《圍城》是因文字而美的,方先生的歷程不是頂頂有意思的經歷,卻恰好將這些文字服侍的服服帖帖,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景就該這麼刻畫。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讀完幾章覺得故事普通如常擱下,又因為幽默又哲理的對話接著往下讀去。

按理說要公平詳盡地讀一本書是需要結合作者寫作背景,聯繫時代因素,明確書中各種象徵意義,才算是讀懂,才算是觸摸到了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核邊緣。

但如果真這麼讀書,我定不能看下去的,太累了。

如果讀懂是看書的門檻,那世上大部分人是夠不上讀《時間簡史》的。

我初中時的某個室友抱著《時間簡史》每天晚上讀幾頁,當時欽佩極了,也問過好看懂嗎。答案當然是搖頭,隔行如隔山,更何況這是當前基礎科學的頂層知識。雖不懂但她還是每天都看。

當時暗自想讀不懂是沒有意義的,蹉跎時間而已,年紀大點,便為自己淺薄的想法臉紅慚愧。

讀書是為了充實知識沒錯。

讀懂一本書能充實自己的知識庫也沒錯。

但讀不懂的一本書等於浪費時間就是大錯特錯了。

我讀不懂《時間簡史》,但卻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宇宙的廣闊人類的渺小,會暢想科幻小說般的世界。

不懂但卻有美的體驗,著實聽起來古怪,但就像沒牙老太太吃牛排,可能不具備能將牛排完全嚼碎的裝備,但不妨礙牛排的香氣逸進鼻尖通往大腦掌管愉悅的部位,讓身心都舒適不已。

不懂科學的深奧卻在書的語言中體味科學的浪漫。

You are all stardust.

這是理論物理學家lawrence M.Krauss所著的《A Universe from Nothing》中的一句話。全句是:你身體裡的每一個原子都來自一顆爆炸了的恆星,你左手的原子與右手的原子也許來自不同的恆星。

這實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學中最富詩意的東西:你的一切都是星塵

Lawrence Krauss教授用這句話向門外漢的我們展現科學極致的浪漫。

《圍城》就是一部我吃不透,但給予我美的體驗的作品。

你甚至不必看書,隨意列幾句書中的句子,你便能將這些語言和自己的經歷攪揉加工,或捶胸頓足或會心一笑。最耳熟能詳的一定是扉頁那句: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對婚姻也罷,對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渴望結婚或結過婚,工作過的人都說此言非需。

即使這兩種經歷都還沒來得及涉獵,對這句: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也是會駐足停留,不自覺的思索起來。最後大嘆,妙啊。

所以這本書,給人真實之感,故事是虛,但理卻不假。

如記單詞只有記含這個單詞的例句才能熟練,想完全體驗這些句子的美是要放在書中搭建的展示臺上的,畢竟人總不愛看宣揚真善美的道理合集,但編成《一千零一夜》就會積極主動起來。

方先生和鮑小姐的露水情緣,和蘇小姐、唐小姐的糾結愛情以及最後和趙小姐的塵埃落定到最後貧賤夫妻百日哀。這條鮮明的愛情主線鑲串《圍城》於婚姻上的總結。而方先生買博士證、在丈人家工作,去內地大學教書,再回上海報社昏昏度日,以及最後想擺脫當前生活應朋友邀請再回內地。這條曲折的職業線綴著《圍城》於職業的經驗總結。

有依託的載體,這道理才能說理直氣壯。

對於沒有經歷的人,有了故事的引導,才能窺得其間真實面貌。便於想像中過上主人公的人生,體會主人公的悲歡喜怒,自然而然獲得主人公的人生感悟

《圍城》是一部有趣、細膩揭示人群弱點的諷刺小說。

想要判斷是否此言差矣,評價這顆葡萄酸甜,只有一嘗才知。

閱讀一本令自己懵懵懂懂的書,可能是霧裡看花,但別忘了,霧裡看花的朦朧感也是甘甜醉人

我始終覺得,讀書不是閱讀理解,不管是哲理之美,還是語言之美,甚至是字與字組合帶來的神秘美,只要有美的體驗,便不是白讀一遭

【完】

相關焦點

  • 錢鍾書《圍城》講的啥?書中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的真面目
    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必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作朋友。
  • 《圍城》暗含著我們人生中的兩種困境,身處其中,如何做出選擇?
    可是若把人生比作"採蜜",那在不同的花朵上採,才能採出更甜美的蜜來。因此,對於事業中的困境,關鍵是看我們怎麼定位自己的人生,當你確定了事業的方向之後,就要兢兢業業的工作,而不要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渾渾噩噩,混吃混合,這樣,永遠都會被困在事業的困境中。
  • 人生就像圍城《圍城》讀後感
    其中最想說說的是《圍城》,這本書很早就知道,也一直想去看看,但是都沒有去做這個事。這次是先讀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這是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一家人都熱愛讀書學習寫作,並且相親相愛,讓我非常羨慕和感動,所以想了解一下錢鍾書先生,然後就去讀了他的名著《圍城》。
  • 錢鍾書的《圍城》寫了啥?書中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的真面目
    書中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的真面目1、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2、當著心愛的男人,每個女人都有返老還童的絕技。3、世間哪有戀愛?壓根兒是生殖衝動。4、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便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 過了40歲再讀《圍城》,我悟出了人生啟示,希望能和你們一起共勉
    把握奮鬥的機會《圍城》中有特別毒辣的一句話:「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方鴻漸這個人很有女人緣,但是他卻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得到嶽丈資助出國留學,他卻不好好珍惜機會,最後弄了個假文憑。其實從根本上來講,孫家和方家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婚姻註定不會幸福,除非當事人有能力改變現狀,或許可以扭轉解決,但方鴻漸恰恰最缺少的就是「能力」。婚姻就像一座天平,任何一方的滯後都容易造成婚姻的失衡,要想婚姻走的長遠,倆人就要保持旗鼓相當的能力,若彼此始終保持亦步亦趨的節奏,婚姻多數都會幸福美滿。
  • 老實人方鴻漸與4個女人痴纏:愛情一旦摻雜欲望就走進了「圍城」
    以前看《圍城》時,就覺得方鴻漸是個倒黴的角色,被鮑小姐引誘,被蘇小姐栽贓,被最愛的唐小姐拋棄,最後又要和個無甚特色的孫小姐將就一生,不禁暗生同情。有時實在想不通錢鍾書先生為什麼用他的筆為老實的方鴻漸劃上一道一道若即若離的傷痕。讓我看著心中又癢又疼,卻無法用什麼東西去搔癢或撫平。
  • 《圍城》中出現的婚姻都是在將就
    看完《圍城》,你會發現裡面人物的婚姻似乎都有點悲哀。方鴻漸就不用說了,他最愛的是唐曉芙,但最後和孫柔嘉牽手走進了愛情的墳墓。但嚴格來說,他對孫柔嘉的感情,更多是一份責任,他自己也認為「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
  • 錢鍾書《圍城》說:婚姻就像一座圍城,你怎麼看?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們不懂得知足常樂。《圍城》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不管是文學作品也好,還是現實生活也好,都存在著不完美。婚姻就像一堵牆,制約著一小部分人,也拴住了一大部分人的放蕩不羈。很多結婚的人總會跑來和我說:「等你結婚了你就知道了」這樣的話。
  • 20句《圍城》經典語錄,讓我們走進婚姻的真相
    錢鍾書先生以學者身份寫下了一部經典著作,那就是《圍城》。記得圍城裡最經典的一句話當是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一部圍城寫盡了處於婚戀狀態的人生困境,那欲罷不能的心態,那走入圍城後的苦悶,書寫得淋漓盡致。
  • 「吵架那晚,我想離婚了」:婚姻不再是一座圍城
    對於婚姻這座圍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會越來越會明白:婚姻不再是一座簡單的圍城。但在這部短片裡,你或許可以看到自己,感受到被誤會又被理解的複雜情緒,而這就是婚姻的真相。 短片裡的女主是一個新手媽媽,為了生活她隻身殺回職場。她下午剛和客戶在餐廳聊完工作,就因為累得不行趴在桌子上睡著了,iPad上還顯示著「產後抑鬱症」這幾個字。 回到家,一個女人坐在嬰兒床的旁邊,已經哄著孩子睡著了,這是她的老熟人,白天幫她看孩子。
  • 賈麗萍:圍城裡的硝煙
    看著父母眼中的那份渴盼,她不得不像那些俗之又俗的人一樣走上了相親之路。在相親的過程中她認識了那個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的喬培。喬培是一個生意人,從他的外表你怎麼也不會把他和商人聯繫在一起,那斯文的談吐,你只能相信那是一個文人。雨微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她只想有一個能與自己並肩看斜陽,燈下讀文章的人,也許是喬培的那種文人氣質讓她心生好感,於是她就接受了喬培。
  • 連載 |《圍城》錢鍾書(32)
    這笨驢子以為走前一步,蘿蔔就能到嘴,於是一步再一步繼續向前,嘴愈要咬,腳愈會趕,不知不覺中又走了一站。那時候它是否吃得到這串蘿蔔,得看驢夫的高興。一切機關裡,上司駕馭下屬,全用這種技巧;譬如,高松年就允許鴻漸到下學期升他為教授。自從辛楣一走,鴻漸對於升級這胡蘿蔔,眼睛也看飽了,嘴忽然不饞了,想暑假以後另找出路。
  • 錢鍾書《圍城》中濃縮成經典的十句話:揭示了人性與婚姻的殘酷
    熟悉《圍城》這本書的夥伴們,一定對錢鍾書先生在書中的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句話可以說是對這本書的中心總結。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3、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
  • 叫賣「圍城」的秘密的,大多是「標題黨」,唱的是「空城計」
    特別是書中一句「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擊中了無數男女的心,一時廣為傳頌,遂使《圍城》成了婚姻形態的代名詞。不過,它的意義並不止於此,藉由愛情、婚姻,在錢先生那「辛辣而不失溫情」的諷刺性展現中,我們也窺見了豐富的人性。
  • 翰墨書韻 | 書香溢滿校園(二十四)
    憶起初讀這本書還是在四年前,大概是初四畢業的暑假,彼時只是青春懵懂、暫時掙脫於學業繁重的女孩,草草將書翻過一遍,甚至最後都不知「圍城」何意,只覺是錢老先生的手法風趣高妙,將一個叫「方鴻漸」的人真實的展現了出來,讓我仿佛「懂」了他,又說不出來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如今,誠然沉澱出了新的感想:自我之圍、婚姻之圍、人生之圍,圍圍深刻、圍圍入心。
  • 《圍城》告訴我們3個道理,女人怎樣才會幸福?讀懂一生受益
    摒棄職場上的玻璃心,才能越挫越勇成年人的世界是不容易的,剛畢業時的孫柔嘉,在三閭大學任教時,遇到難事會哭。眼淚,是職場上最不值錢的東西。無論是誰,想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首先要摒棄的,就是那顆脆弱的玻璃心。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
    成年人的放下,有一半是因為理解。很多事情我們習慣鑽牛角尖,只是因為站錯了角度,沒有換位思考。當你經歷了別人所經之事,體味別人生活之苦,當世界的一面向你徐徐展開,你才明白了執念的無味。人為什麼要放下?無非原因有三:一是放過自己;三毛說過:「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十指怎樣緊扣,仍然走漏;給我的,無論過去我怎麼失手,都會擁有。」苦苦糾纏,除了給自己添堵,得不到什麼好處。畢竟,每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都做到稱心如意。任何時候都一定要好好對待自己,不要用過去的經歷為難現在的自己。
  • 心理學:放下那回憶
    如果說用一句話能讓人勝不驕、敗不餒、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傷神,始終保持最平常的心態,那麼我的話就是:放下那回憶。絢麗夏花 放下那回憶。首先我們可以做到讓回憶最小化。很不錯,那就是事情已經做完了,可以放下了。能做得更好,那就是事情並沒有做完,還不可以放下。放下了,就過去了,可以不再記起。不可以放下,那就是必須記起。同樣的一件事,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後果。
  • 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門心靈的學問
    你尋找什麼,什麼就會在現實中出現。你的想法和感受將你帶進今天的生活,它們也許會將你帶入明天的生活純真的金子任你千錘百鍊,它那光輝的色澤永遠不變;堅持真理的人就是在生死關頭,也不拋棄他堅定的信念。這個世界真的很現實,每個人都在為著同一個目標不惜一切代價努力著,心甘情願的成為金錢的奴隸,死心蹋地的付出。
  • 這本童書告訴你,內向和安靜不是孩子的缺點
    《為月亮先生演奏》是年輕的斯蒂德夫婦聯手創作的第四本圖畫書(如果不算上他們聯手改編的馬克·吐溫的《麥淇淋王子失竊案》的話),而我很有幸翻譯了這全部四本。那本《倫尼和露西》更為直接,所講述的便是搬到偏僻地方的新家後找新朋友的故事,安靜且溫馨。而這本《為月亮先生演奏》似乎更為沉靜了,所要表達的內容更為含蓄、微妙,對讀者來說也更多了一分期待。 故事一開始,爸爸媽媽滿懷期待地對沉迷於拉大提琴的女兒哈瑞特說:「總有一天,你會在大型管弦樂隊裡演奏大提琴。那會不會讓你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