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用一句話能讓人勝不驕、敗不餒、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傷神,始終保持最平常的心態,那麼我的話就是:放下那回憶。
美國心理學家洛夫斯特做了一系列的實驗證明人的記憶不僅是可以被他人有意無意的暗示所扭曲,甚至可以被植入虛假的記憶。既然能被扭曲和被虛假,那當然更容易被忘記,被放下。
絢麗夏花
放下那回憶。首先我們可以做到讓回憶最小化。大家稍微注意一點,就會發現連幼兒園孩子的讀物封面上都有這麼幾個字:我很不錯。是呀,孩子的每一天都是很不錯的。而不是我們要求的孩子還能做得更好。很不錯,那就是事情已經做完了,可以放下了。能做得更好,那就是事情並沒有做完,還不可以放下。放下了,就過去了,可以不再記起。不可以放下,那就是必須記起。同樣的一件事,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後果。
靜美秋葉
除了那些徹底忘了的過去,剩下的就是終於成為回憶的過去了。有首歌唱得好呀:我只能依靠片片回憶活下去。生命中的確有很多難以忘懷的東西。比如第一次登上舞臺,第一次戀愛,第一次失戀等等。有時故地重遊,一草一木,甚或那似曾相識的蛙鳴鳥唱,也讓我們莫名的歡喜或悲傷。但人們似乎更喜歡悲傷的感覺,好像只有經歷過痛苦,我們才算長大了。所以在回憶往昔時,我們自己總會有意無意地擴大或扭曲那種悲傷的感覺。似乎不如此,就無法顯示自己的堅強。並因此而喜歡上了回憶。為什麼不能不去回憶呢?
相忘於江湖
過去的所有的東西,無論是夏花之絢爛,還是秋葉之靜美,都化為了經驗教訓以知識的形式存在於當下的我們身體內。無論怎樣回憶也不能增一分快樂或減一分痛苦。再說了,記憶本身也是不可靠的。生命中所有的一切,無論輝煌、落魄,無論歡喜、悲傷,都是會過去的,都是生命中的過客。放下那回憶吧!
THE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