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步:吃德國菜
談到德國菜,不說香腸是不可能的。香腸其實是一種極其無聊的食品,其象徵意義遠比味道重要。香腸之所以在德國如此受歡迎,說明這個國家的想像力之匱乏程度令人不寒而慄。
肉類是德國菜的轉折和支撐點。在德國當素食者,跟盲人去逛動物園一樣搞笑。
在德國有一個特殊的飲食季節 — 蘆筍季。在此季中,全德國都會瘋狂地舞動著萬能的蘆筍,像在舞動一根烹飪魔棒,而蘆筍的外觀看上確實挺像一根魔棒。
德國菜對世界美食而言,像是Eiffel 65樂隊(德國某過氣樂隊)在流行音樂史中的地位 — 確實存在,卻只是作為註腳。
靠譜程度:接近五星
小編點評:一個英國人批評德國菜無聊,跟德國人嘲笑中國的網速太慢一樣搞笑。不過不可否認,德國菜確實好無聊,無聊到無聊的德國人都覺得無聊,所以德國的義大利和土耳其餐廳的數量遠超於傳統德國餐廳的數量。
德國很有名的一道菜是烤豬肘,我認識的所有初次來訪德國的中國客人都要求吃一次豬肘餐,吃完以後沒有一個人要求吃第二次。
第十二步:懂土豆
認為德國人沒有想像力是一個錯誤的看法。他們的獨創性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領域,例如戶外服裝、官僚主義、長得像一整句話的單詞、飲料混合以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 土豆烹飪。
在大多數國家,食客都可以吃到土豆的基礎做法,如烤土豆、煮土豆、土豆泥和薯條。如果你認為這是土豆的所有吃法,那你在德國人眼中只是一名業餘玩家。可以對土豆做的事還有很多,已經把土豆的全部潛力發揮出來的德國人證明了這一點。
想成為德國人,你們最少要熟記十二種不同的土豆做法並定期配製。土豆就像是德國人盤中的變色龍,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填補任何菜式中的空缺。
德式土豆烹飪的不完整列表:鹽煮土豆、烤土豆、土豆粥、土豆煎餅、土豆砂鍋、土豆沙拉、土豆湯、土豆餡餅、土豆丸子、土豆角、香菜土豆.
靠譜指數:接近五星
小編點評:換個角度去看,如果可以理解德國人把土豆視為主食,那一切就都不奇怪了。我們中國人也把大米做成了米飯、炒米飯、揚州炒飯.
有趣的是,不少德國人始終把米飯和炒麵當成菜吃。我曾在中國自助餐餐廳看到某德國人手裡端著一個盤子,上面三國鼎立,有土豆、炒米飯和炒麵。對那位德國人而言,這個搭配很合理,一個主食配兩道菜。
德國人自嘲的時候,會管自己叫 「德國土豆(deutsche Kartoffel)」。「德國土豆」 跟東北話中的 「山炮」 差不多意思。許多德國土耳其後裔直接用 「土豆(Kartoffel)」 來稱呼德國人,作為報復,德國人管他們叫 「Döner(土耳其夾肉餅)」 或 「頭巾(Kopftuch)」。
第十三步:答案是,帶上土豆沙拉
俄羅斯著名心理學家Iwan Pawlow曾對狗做過條件發射實驗。他對狗進行訓練,一旦他搖鈴鐺,狗便會流口水。後來,他對狗失去了興趣,轉頭對整個德國民族實施條件反射實驗。他的實驗內容是,當任意一名德國人聽到 「邀請你來參加Party」 或 「今晚我們燒烤吧」 時,此人腦中只會浮現出一個想法:「我去做土豆沙拉!」
當你在德國參加一個類似的活動,發現除了七盆土豆沙拉以外,幾乎沒有別的什麼食物時,你會意識到Pawlow的實驗有多成功。
靠譜程度:三星半
小編點評:土豆沙拉絕對是德國人聚會餐桌上的自然法則。我也見過德國懶人,直接帶上從超市買來的成品土豆沙拉和幾袋薯片。
第十四步:吃德國麵包
德國人很尊重他們的麵包,態度嚴肅。德國麵包的外形確實也透著一股嚴肅勁兒。德國人對又白又軟的英國麵包十分不屑,認為那是對酵母的浪費。品相優質的德國麵包的重量普遍比新生嬰兒重,顏色較深,堅固度像微潮的混凝土,如果掉到地上,可以預計它會碎成上千塊。
如果你看到一塊德國麵包,會立刻有一種衝動,將它砸向胸口,隨即大呼一聲:「遵命!」
德國麵包的好處是,有營養,飽肚子。德國麵包的壞處是,味道像德國麵包。
靠譜指數:五星
小編點評:我來德國二十餘載,艱難地渡過了語言關,勉勉強強地融入了德國社會,甚至跟德國姑娘談過戀愛,但每當我用力握著堅硬的德國麵包,感受著碎片扎入手掌的刺痛感時,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沒變,依然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無限思念著家鄉那暄軟的花卷和饅頭。
如果有一天爆發核戰爭,德意志民族一定能夠倖存。能吃下那麼難吃的麵包的民族,生命力一定異常旺盛。
第十五步:吃飯時間!(Mahlzeit!)
德語是一門直接並且清醒的語言。有些詞過於不浪漫,如 「胸疙瘩(Brustwarze 乳頭)」, 有些詞過於字面,如 「反嬰兒藥丸(Antibabypille 避孕藥)」, 部分表達方式不像是人類的聲音,而是一輛隱形汽車的機械裝置,如 「一切都在規則中(Alles in Ordnung 一切都好)」 。
想當一個真正的德國人,你必須懂得使用所有問候語中最令人費解的一種:「吃飯時間!(Mahlzeit!)」
這個問候是一句日常中完全多餘的廢話,不光在吃飯的時候可以被使用。如果你想融入德國社會,不要思考,請直接使用這個問候。在德國部分地區,這個問候可以隨時使用。哪怕在凌晨四點,當對方迷迷糊糊地接起你打去的電話時,你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吃飯時間!」
靠譜指數:四星
小編點評:各種八竿子打不著的文化之間總會有驚人的巧合。「吃飯時間」 這句問候語像極了老北京的 「吃了嗎」。老北京也是一個很極端的人群,哪怕在胡同的公廁裡遇到了,也會問一句:「吃了嗎?」 仔細想想,這不是在罵人家是屎殼郎嗎?
我好奇地問過德國人,在廁所裡可以用 「吃飯時間」 來進行問候嗎?被問的德國人思考了許久,回答道:廁所裡應該不能用吧,但是在廁所門口是肯定可以的。
第十六步:憎恨GEZ和GEMA
GEZ:聯邦德國公共法定無線電播放機構收費中心
GEMA:音樂演出和作品複製權協會
超人的死敵是雷克斯.路瑟,天行者的死敵是黑武士,蝙蝠俠的死敵是小丑,故事中充斥著善與惡的經典巔峰對決。德國人也不例外,他們多年以來與兩個特殊的死敵GEZ和GEMA進行著頑強的鬥爭。
GEZ管廣播和電視,GEMA管音樂版權。它們的任務是收錢,然後按照法律分給公共電視臺和音樂人。
這些機構在剛開始肯定都是出於優雅和神聖的目的而建立起來的,跟每個反派一樣,他們改變了初衷。當權利達到一個巔峰時,他們轉向了黑暗,成為了壟斷的巨型章魚,然後開始把德國人煩得死去活來。
跟德國朋友在一起,沒必要浪費時間去討論GEZ和GEMA的合理性,他們對這兩個機構只有赤裸裸的憎恨。這兩個機構的公眾形象大體是這樣:兩個披著黑色鬥篷的惡棍從Berghain(德國最著名的Techno夜店)的天窗順繩而下,再次攪黃了一個Techno派對:「誒呀,大家都很爽嗎?看起來確實如此!那誰為這個爽買單呢?沒錯!你們這群小偷!」 在這裡人們可以聽到一陣故意拉長的、邪惡的笑聲,音樂設施的插頭被拔掉,大燈亮了。派對參與者們憤怒地在空氣中揮舞著拳頭:「該死的GEMA!」
眾所周知,德國人與GEZ(現在他們管自己叫費用服務機構)的鬥爭結束了,德國人輸了。自2013年,德國每戶家庭須強制性支付GEZ費(無論是否擁有電視或收音機),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失敗的好處是,貓捉老鼠的遊戲終於結束了。不過,好多德國人依然留下了病根,一旦聽到門鈴聲,都會懷疑是GEZ的工作人員上門搜查屋中是否有電視和收音機。
德國人寧肯把錢燒了,都不願意把錢付給GEZ和GEMA。
靠譜指數:五星
小編點評:2013年前,每戶德國家庭但凡擁有電視或收音機,須按月交納GEZ費。開PARTY或晚會,使用音樂,須按次交納GEMA費。GEZ會派檢查員上門抽查,但無權強行入室。檢查員的工作熱情無比高漲,因為據說他們每查到一個漏網之魚,都可以獲得相應的佣金。
大學時代,我住在學生宿舍。有一天,有人按門鈴,我很不謹慎地打開門,發現門口站著一名虎視眈眈的GEZ檢查員。我一個健步竄出房間,反手把房門閉上。GEZ檢查員觀察我的反應,確定我家中有鬼,無奈沒有權利進屋檢查,於是循循善誘地對我說,很難想像,活在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家中連一臺電視都沒有。我把腦袋搖得跟剛嗑過藥似的,我愛看書,不愛看電視。為了掩飾心虛,我掏出Nokia手機假裝看簡訊。監察員眼前一亮,趕忙問我,這臺手機有收聽廣播的功能吧?
此後,我被迫開始交廣播費(GEZ費用分為兩種,電視廣播費或只有廣播費)。我從此落下一個毛病,聽到門鈴聲就心情緊張,無數快遞被我無辜地拒之門外。
第十七步:用所有不是開瓶器的東西開啤酒瓶
各式各樣的開瓶器自1738年以來就存在了。德國人可以用各類事物把瓶子打開,除了用開瓶器,這其中符合邏輯的解釋是:在這裡開瓶器從2011年起方才得到認可,在這之前德國人對開瓶器極度不信任,使用它的人被視為使用巫術,會被綁在柴堆上燒死。
德國有一家網站,每天介紹一種開啤酒瓶的方式。當創作者們有一天建議用烏龜殼開啤酒瓶時,部分讀者認為他們江郎才盡了。德國人根本不用去閱覽該網站,因為他們早就都掌握那些開瓶的招數了。烏龜殼對他們來說太不具備想像力了。
在德國,人們用牙齒開瓶很常見,有一個人甚至用眼窩開瓶。
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德國人,至少要學會十種以上的開瓶方法,打火機和勺子是必修課,烏龜殼不是必須會,但可以會。
靠譜指數:四星半
小編點評:有一次,我在一家德國公司做諮詢。休息期間,我跟部門主管去廚房拿飲料。我從冰箱裡拿出一瓶冰鎮可樂,卻找不到開瓶器。我掏出一個打火機,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部門主管,您會用打火機開瓶嗎?部門主管搖搖頭說:「我不會用打火機開瓶。」 說著,他用叉子把瓶子打開了。
第十八步:說出你所想的
在英語中,想說什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麼去說。在德語中兩者都重要,但前者更重要。在正常情況下,德國人表達想法的方式非常直接並且儘可能清晰,有效率到無情。
用英語求人辦事,會先詢問對方的家庭近況,聊孩子和天氣,談談上周末的業餘活動和上次對電視轉播的足球比賽的結果的興奮勁兒,最後終於可以說出:「另外啊……」 等表述完請求後,要再次強調,這個請求令我感到慚愧,請務必在完全不費勁的情況下,能幫就幫一下,你會為此感謝他一生一世。
德國人不會如此虛偽,他們會直接說:「我需要這個和這個,請幫我搞定,另外要在這個和這個時間內搞定。都清楚了嗎?」 說完,他們扭頭就走。
只要適應了德國人的直接,你很可能會覺得這樣其實並不賴。
德國人說出他們所想,因為他們很正確地認識到,抹糖這件事只跟蛋糕有關。當你開始自我膨脹的時候,德國人會對你說:「差不多行了,我們都是光著身子被生出來,光著屁股拉屎。」
靠譜程度:四星
小編點評:德國人說話不愛繞彎子,這點我非常喜歡,因為可以大量節省時間成本。所以德語中也沒有類似於 「我們非常有誠意」 、「我們來日方長細水長流」、「你以後就是我哥」 等客套的廢話。
我見識過一個中國大哥求德國人辦事。大哥的德語水平不差,使用的辭藻華麗,完美地把請求融合到各類客氣話中。談了一會兒,德國人有點不耐煩地打斷了大哥,面無表情地說,如果我沒有理解錯,您希望我幫你辦這件事. 您希望我什麼時候辦好?大哥愣住片刻,接著說了聲 「謝謝」。
我喜歡想什麼說什麼的人
我更喜歡說什麼做什麼的人
第十九步:坦率地去談論 「性」
在一個可以敞開心扉、完全不扭捏地去談論 「性」 的社會中生活,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性」 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件我們年老色衰的父母們甚至都做過的事。德國人很明白這一點,或許他們對待 「性」 總抱著一丟丟醫學態度,但他們認為這不算什麼大事,跟帶狗出去撒尿或者扔垃圾差不多。
德國人對待 「裸體」 也很坦然。尤其在德國東部有湖有海的地方,FKK文化(天體文化)格外盛行。東德人只要找到一個比水坑大的水面,就會說:「如果你今生還從未跟你五個最好的朋友一起裸泡過,你就沒活著過!」
靠譜指數:接近五星
小編點評:我有一個德國女性好友,她每次跟我講自己的風流韻事時,措辭的粗俗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例如 「都給我幹腫了」 這類話層出不窮,絲毫沒有避諱。我原則上是一個挺不要臉的人,偶爾聽完了都感覺面紅耳赤。
我有一個中國哥們兒,老公是德國人。一日,她七十多歲的婆婆憂心忡忡地對他說:「你公公可能不愛我了,因為他已經兩周沒跟我做過愛了。」
我還認識一個東北哥們兒,為了體驗德國天體文化,勇闖FKK露天河灘。畢竟他還沒到德國人那境界,到了地方以後,挺不好意思地趴在沙灘上,試圖遮羞。就在這時,兩個妙齡少女裸奔而過,春光被他盡收眼底,外加他是趴著,阻礙了血液循環,結果沒羞沒臊地衝動了。衝動以後,他更不好意思翻身了,只能繼續趴著,看著人體裸來裸往。這一趴就是一個多小時,那天的太陽十分火辣,他的背被曬成黑紅色,回家後跟蛇似的脫了好幾層皮。
FKK這個縮寫在德國也代表某些不太健康的場所。
第二十步:周日,絕不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所無人的醫院,你在病床上醒來。病房反鎖著。你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四下很靜,靜得嚇人。你站起身,費盡全力離開病房,走進走廊,萬裡無人。你感覺世界末日到了。為了去尋找人類的痕跡,你鼓起勇氣走到室外,依然什麼都找不到。你開始思考,自己也許是整個種族的唯一生還者。也許是大規模殺傷性病毒蔓延。四周很靜,太靜了……
這是絕大多數殭屍片的開頭。這也是德國一個普通周日的情景,最起碼是在基督教和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在這一天,洗車都會被視為是對抗神聖禮拜天休息日的暴動。
靠譜指數:四星半
小編點評:在德國的大城市還好,有一些小城市在周日瞬間變鬼城。我當年在烏珀塔爾上大學,剛到的頭一個周日,我從學生宿舍出發,走出去將近兩公裡,居然連一個活人都沒見著,那種電影中末世的孤獨感無法抑制地湧上心頭。當我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迎面走來的人類時,我忍不住向他投去諂媚的笑容,那人沒理我。
未完待續
敢加我,我也敢寫出讓你可以興奮起來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