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相遇問題呢?其實就是兩個不同的物體,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最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兩者成功在某個地方碰見,這就是所謂的相遇問題。
想要解開相遇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明白它的數量關係就可以開了。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是這樣的:AB相遇時間=總路程÷A速度+B速度;兩地相距總路程=(A速度+B速度)×相遇時間。
明白了數量關係之後,我們來解一道例題試試看。例題:小明和小紅在周長為400米的環形跑道上跑步,小明的速度是每秒鐘能夠跑5米,而小紅比較慢一點,每秒只能跑3米。這兩人是從同一個地點出發的,但是卻是反向而跑的。那麼問題來了,小紅和小明兩人從出發到第二次相遇,一共需要花多長的時間?
從題目中我們可以得知,第二次相遇意味著兩人已經是跑了兩圈了。所以總路程就等於400×2=800米,兩人相遇的時間=(400×2)÷(5+3)=100秒。也就是說,小紅跟小明從出發到第二次相遇,一共需要花費100秒的時間。
看完上面的例題之後,你是否已經知道相遇問題要如何解答了嗎?上面這道例題是關於時間的相遇問題,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道關於路程的例題。
例題:小楊跟小牛同一時刻,從兩地騎著自行車相向出發,已知小楊每個小時能夠騎行15千米,而小牛的速度稍微慢一點,每個小時只能騎行13千米。這兩人在距離中點3千米的地方相遇了,請問兩地的距離是多少?
想要解開這道相遇問題,一定要看清楚「兩人在距離中點3千米的地方相遇了」這句話,因為這正是解題的關鍵點所在。從例題中我們可以得知,小楊的速度要比小牛快也就說小楊過了中點的3千米,而小牛此時還距離中點3千米,這也就說明了小楊要比小牛多走了3×2千米。
因此兩人的相遇時間=(3×2)÷(15-13)=3小時,而兩地距離=(15+13)×3=84千米。因此正確的答案是兩地相距84千米。
這種相遇問題在小學數學中出現的次數很多,我們應該要學會掌握解題方法,這樣面臨同類型的題目的時候,就能輕鬆解決了。
本文編輯:學生
(圖片來源網絡 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