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測量隊隊員寧鄉人宋紅:登峰時隊友不到半小時凍傷三根手指

2020-12-17 瀟湘晨報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12月8日,珠峰最新身高公布:8848.86米。圖/新華社

12月8日,2020珠峰(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結果發布——雪面高程8848.86米,這是世界第一高峰的最新高度。意味著,珠峰「長」高了。

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共有18名測量登山隊員,其中兩人是湖南人。來自長沙寧鄉的測量隊員宋紅說:「這次測量,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測量時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登峰屢次遭遇惡劣天氣,心理壓力過大時體重暴降20斤。」

31歲的宋紅是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從2008年開始參與登山測量工作,已有十多年測量經驗,但珠峰測高是第一次。

北鬥系統為測量精度加碼

2015年尼泊爾遭遇大地震之後,珠峰的高度變化成了熱門話題。隨後,中國同尼泊爾宣布對珠峰進行高程測量並開展科研合作。

宋紅說:「2005年時,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而本次測量,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除了運用北鬥外,測量隊員在進行重力測量和冰雪深度雷達探測上,也用了不少新技術。

「重力測量儀是高精密儀器,隊員在使用時要非常小心。」宋紅說,高度精密儀器全程不能傾斜和顛簸,隊員背著上山時只能保持豎直狀態,不能傾斜超過30度,而且需要往返測量,兩地海拔跨度最高達1400米左右。

「所以測量時需要反反覆覆在山上走,從珠峰大本營下撤點到山頂的路程只有24公裡,但測量隊員在珠峰走了200多公裡路程,所以測量和登山完全不一樣。」宋紅說。

在操作重力儀時,宋紅需要小心轉動頂部一側的搖杆。為了方便測量,有時他冒著凍傷的風險,摘下了自己的手套。

有人體重最多降了28斤

宋紅說,2012年他登過一次珠峰,此次測高是他第二次登珠峰。但今年天氣反常,給這次測量帶來了很多困難。

「我們前後修路隊員、測量隊員都在山裡為此耗費了大量體力,18個隊員裡,有人體重最多降了28斤,我也從140斤降到120斤,體脂率最低時不足7%(男性正常人體脂肪率在15%~18%之間)。」宋紅說。

「還有隊員在攀登過程中凍傷,一名隊員錯戴了薄手套,不到半小時,就凍傷了3個手指,指甲全掉了。如果再過20分鐘,可能就要面臨截肢。」宋紅回憶起那次經歷還記憶猶新。「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重要,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損傷。如果凍傷的話,個人攀登活動就要結束。若發生重大事故,團隊為了保證隊員安全,就需要作全面調整,會牽扯到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影響最後的攀登結果。」

在珠峰峰頂工作了兩個半小時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從5月6日出發,在21天內經歷三次衝頂。5月27日上午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成功登頂,13時30分完成峰頂測量任務。

「前後都遇到天氣惡劣、路況複雜的情況,衝頂了三次。第一次5月6日出發,在攀登過程中遇到大雪,攀登線路上還有流雪,非常危險,只能撤回;第二次出發,受颱風影響,風力太大,被迫放棄;直到第三次才成功。」宋紅心有餘悸,這一次測高是國家任務,壓力其實很大。

在宋紅看來,測量和登山是兩碼事,這一次8名攻頂隊員用了足足9個小時實現了登頂,又在峰頂工作了150分鐘,創下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間最長紀錄。

「作為一名測量隊員,平時會不停地熟悉儀器操作,就是為了珠峰測量時不要出現『萬一』。」令宋紅感觸最深的是,珠峰測量對一名測量隊員而言,既是寶貴的經驗,也是達到內心「峰值」的最好方式。

延伸

給珠峰「量身高」有何意義

專家表示,珠峰高程的精確測定,可以結束國際上珠峰高程不統一的混亂局面,為世界地球科學研究作出貢獻,其社會效益和科學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同時,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如GPS技術、雷達測深技術、大地水準面精化、絕對重力測量技術、氣象探測技術、登山裝備技術及地學理論方法的完善,也為更加精確地測量珠峰高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2020珠峰高程測量領導小組成員程鵬飛介紹,從地質的角度來說,青藏高原在近代一直都是國際上研究的熱點。因為這個地帶它是屬於地質活躍的一個地方,它屬於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衝擊對撞造成的。

珠峰高程精確測量在地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我們可以根據珠峰及鄰近地區地殼水平和垂直運動速率變化,揭示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作用力存在著不均勻強弱的變化,而這種強弱變化是引起我國大陸周期性地震活動的源動力。這些研究成果將對我國今後地震預報和減災、防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瀟湘晨報記者李瓊皓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登峰測極·測繪人③|45年前登頂珠峰,大家抱一起哭了
    1935年12月生於江蘇無錫,1956年進入國家測繪局第八大地測量隊隊工作,1975年國家測繪局重組後,他成為國測一大隊隊員,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測繪人。曾參與1968年、1975兩次珠峰高程測量。1975年測繪珠峰時,他負責東絨布冰川兩側4個6000-6500米布設與觀測任務,是全測區最高的四個測量點。
  • 學習強國:我與珠峰系列(一)
    5月27日11時,聽到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隊長次落通過報話機報告說「8名隊員全部登頂」。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激動。尤其讓我感到欣喜的是年輕隊友的快速成長,他們在繼承了老一輩測繪人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優良傳統的同時,技術能力方面也隨著科技的發展得到了全面提升。而這正是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精神薪火相傳的基石。
  • 國之精神,不止攀登 - 地球第三極榮耀助力2020珠峰測高登峰測極
    拉薩2020年5月29日 /美通社/ -- 回頭看,腳比路長;向上看,人比山高。5月27日11點,歷經28天的艱苦跋涉,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衝頂珠峰,讓中國覘標再次立於世界之巔。本次測量,是繼2005年珠峰測高以來,我國又一次高程測量行動。尤其在2020年這個關鍵之年、復甦之年意義重大。
  • 學習強國:我與珠峰系列(三)
    按照大隊安排,我和隊友康勝軍乘飛機先期抵達拉薩。一路上,經歷了數不清的各種填表和掃碼,當防疫站的中巴車把我們送到指定的隔離酒店時,我看到西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測繪管理處處長次旺在門口微笑著向我們招手時,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 珠峰測量隊背後的「修路人」:都是登山高手 「修路」用繩超7000米
    5月27日上午11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8名隊員成功登頂,並在頂峰停留150分鐘。而高程測量登山隊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和他們在攀登過程中身上所系的一條從營地到山頂的繩子密不可分。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這條保證這測量登山隊生命安全的繩子,是由一支特殊的「修路隊」架設。
  • 69名測繪隊員奮戰89天測量珠峰的「險」與「難」
    但看到這個嶄新的珠峰高度,在海拔5600米堅守的11天10夜又歷歷在目。  張偉琪已經在雲南執行外業測量任務3個多月。天冷了,在珠峰凍傷的三根手指時不時會感覺到疼和麻木。「高原凍傷就是這樣的,好不徹底,注意保暖就好。」他覺得,這是珠峰留給他的遺憾,也是收穫。  從3月2日展開基礎測量起,到5月29日交會測量結束,69名自然資源部國測一大隊隊員在珠峰奮戰了89天。
  • 珠峰高程測量隊成功登頂 功能飲料樂虎見證重要歷史時刻
    2020年5月27日11時03分,中國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在全世界的注目下,珠峰「身高」也將迎來歷史性更新。
  • 珠峰「新身高」由他們測量計算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康喬娜【隊員日記】測繪精神薪火相傳今年的珠峰測量中,為了圓滿完成任務,便於操作儀器設備,多名測量登山隊員在珠峰頂峰摘下氧氣面罩和手套;交會測量組年輕的隊友在海拔6000多米的交會測量點上
  • 珠峰新高8848.86米!
    (4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隊員日記 測繪精神 薪火相傳今年的珠峰測量中,為了圓滿完成任務,便於操作儀器設備,多名測量登山隊員在珠峰頂峰摘下氧氣面罩和手套;交會測量組年輕的隊友在海拔6000多米的交會測量點上,化雪飲水
  • 在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中,
    5月27日上午11點,經過艱辛跋涉,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繼2005年之後,我國再測世界最高峰。  舉國振奮,河南自豪。在由專業登山運動員和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測繪人員組成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中,有23名來自河南測繪職業學院的畢業生。
  • 珠峰新高程公布 探秘測算背後的故事
    今年5月27日11點整,測量隊員登頂珠峰。對他們而言,這經歷了絕無僅有的「三次衝頂」。時間撥回到2020年5月18日。當天,在海拔6500米的營地,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次落召開攻頂動員會,公布攻頂隊員名單,12名勇士預計在5月22日登頂。作為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的隊員,王偉說,入選12人攻頂名單,他是唯一一名入選名單的專業測繪隊員。
  • 再徵珠峰!波司登以「中國溫度」助力丈量世界高度!
    5月27日,珠峰測量登山隊順利登上珠峰之巔,標誌著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活動圓滿成功。此次登頂測量成功,實現了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重新定義了世界之巔的高度,再次創下中國登峰歷史上的又一裡程碑。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李國鵬表示,每一次的珠峰測量,都是中國綜合實力和世界一流的測繪科技水平的展現。
  • 珠峰!8848.86米
    雙方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為落實聯合聲明,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今年5月28日,隨著8名攻頂隊員完成頂峰測量任務,安全返回珠峰登山大本營,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測量階段圓滿結束。
  • 珠峰高度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2005年,時任人民日報教科文部記者的趙亞輝在珠峰和西藏跟蹤珠峰測量隊採訪118天,近距離接觸到這群英雄的平凡人性和大地雄心;2009年,他再一次跟隨珠峰測量的主力軍——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在青藏高原行走並生活了100多天,歸來後,他把途中的所見所聞訴諸筆端。
  •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精彩搶先看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2020珠峰高程測量現場總指揮李國鵬說。兩次衝頂失敗後,隊員們不僅體力消耗大,思想上的包袱也很重。作為現場總指揮的李國鵬同樣扛著巨大的壓力,但他必須消化好情緒,組織好團隊,抓住最後一次窗口期向上攀登,向峰頂迎擊。
  • 趙亞輝:珠峰高度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2005年,時任人民日報教科文部記者的趙亞輝在珠峰和西藏跟蹤珠峰測量隊採訪118天,近距離接觸到這群英雄的平凡人性和大地雄心;2009年,他再一次跟隨珠峰測量的主力軍——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在青藏高原行走並生活了100多天,歸來後,他把途中的所見所聞訴諸筆端。
  • 任秀波:兩次測珠峰深感幸運 關鍵設備均為中國製造
    任秀波是2005年珠峰複測衝擊峰頂隊員之一,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也是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成員之一。15年前,25歲的任秀波首次參加了珠峰高程複測項目,15年後,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再次參與到珠峰高程測量中,而隊伍中像他這樣既參與過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又參與了今年珠峰高程測量的隊員一共有11名。任秀波表示,兩次參加珠峰高程測量深感幸運,這是他測量生涯中最為難忘的記憶。對於攀登珠峰及頂峰測量相關事宜,任秀波是測繪隊伍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全面了解情況的人。
  • 兩次測珠峰深感幸運 關鍵設備均為中國製造
    任秀波在珠峰上任秀波兩次參與珠峰測量任務的對比圖任秀波是2005年珠峰複測衝擊峰頂隊員之一,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也是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成員之一。15年前,25歲的任秀波首次參加了珠峰高程複測項目,15年後,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再次參與到珠峰高程測量中,而隊伍中像他這樣既參與過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又參與了今年珠峰高程測量的隊員一共有11名。任秀波表示,兩次參加珠峰高程測量深感幸運,這是他測量生涯中最為難忘的記憶。對於攀登珠峰及頂峰測量相關事宜,任秀波是測繪隊伍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全面了解情況的人。
  • 給珠峰「量身高」的團隊有23人來自河南這所院校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鄭林在使用全站儀對珠峰峰頂進行交會觀測新華社/圖測繪隊員昝瑾輝 受訪者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高鵬「成功登頂珠峰!」5月27日11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的消息引爆網絡。
  • 從波司登「登峰系列」看服裝行業的「中國製造」
    從0到8844米的登頂之路「登峰」系列的設計靈感源自波司登兩度助力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也是向「登峰精神」的致敬,尤其是其中的8844珠峰款,是波司登關注和助力中國登峰事業的見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34℃、10級大風,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