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別去窺望人家的窗簾

2021-01-15 澎湃新聞
楊絳:別去窺望人家的窗簾

2021-01-08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人不怕擠。不論怎樣擠,擠不到一處。像殼裡的仁,各自各;像太陽裡飛舞的輕塵,各自各。

憑你多熱鬧的地方,窗對著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掛上一個窗簾,只要拉過那薄薄一層,便把人家隔離在千萬裡以外了。

隔離,不是斷絕。窗簾並不堵沒窗戶,只在彼此間增加些距離——欺哄人、招引人的距離。窗簾並不蓋沒窗戶,只隱約遮掩——多麼引誘挑逗的遮掩!

所以,光禿禿赤裸裸的窗口,不引起任何注意;而一角掀動的窗簾,惹人窺望測度,生出無限興趣。

光禿禿赤裸裸,當然表示天真樸素。何必這樣虛偽,遮遮掩掩的不老實!逢人只說三分話!就不能一見傾心,肝膽相照?可是,開口見喉嚨,未免淺顯。

有乖巧的人,把天真樸素,做了窗簾的質料,做了窗簾的顏色。一個潔白素淨的帘子,堆疊著的透明的軟紗,在風裡飄曳。這種樸素,只怕比五顏六色更經得起人為的漂洗。

認真要赤裸裸不假遮飾,除非有希臘女神那麼完美的身子,有天使般純潔的靈魂。培根說過:「赤裸裸是不體面的。不論是裸露的身體,還是裸露的心。」人從樂園裡被驅逐出來的時候,已經體味到這句話了。

便是最赤裸裸的真理,也需要一些襯託裝飾。白晝的陽光,無情照徹了人間萬物,不留下些暗陬讓人迷惑,讓人夢想,讓人希望。沒有輕雲薄霧,把日光篩漏出五色霞彩來,天上該多麼寂寞荒涼!

隱約模糊中,才容許你做夢和想像。距離增添了神秘,看不見邊際,變為沒邊際的遐遠與遼闊。雲霧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來,高超的理想,意中的情人,新交的朋友——隔著窗簾,悵惘迷離,相看一眼,越加添了想望;偶然目逆,給你無限欣喜。每一個試探是冒險,每一個發現是驚奇。偉大,偉大!陶醉迷戀中,也忘卻了自己簾後的狹小與簡陋。

這時候,你掀起了窗簾。後面,有什麼?赤裸裸的真實!像泰尼生(Tennyson)詩中的夏洛脫女郎(The Lady of Shalott),看厭了鏡中反映的天地,三步跑到窗前,望一望外面的世界。

立刻,她的鏡子分裂成兩半,她毀滅了以前快樂而無知的自己。悄悄地放下窗簾,失望而悲哀。

可是,失去的只是一個迷夢。有時也能換到窗簾後面的安靜和休息,不論那間屋子多麼簡陋狹小。

人家掛著窗簾呢,別去窺望。寧可自己也掛上一個,華麗的也好,樸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掛,或懶得掛,不妨就敞著個赤裸裸的窗口。不過,你總得尊重別人家的窗簾。

文|楊絳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原標題:《散文|楊絳:別去窺望人家的窗簾》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楊絳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品讀 | 楊絳《窗簾》
    錢鍾書與楊絳
  • 楊絳散文《窗簾》,英文版品讀不一樣的美
    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掛上一個窗簾,只要拉過那薄薄一層,便把別人家隔離在千萬裡以外了。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crowding. Though 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close upon each other’s heels, people don’t jam together.
  • 中譯英賞析:楊絳·《窗簾》
    窗簾Window Curtains楊絳Yang Jiang
  • 悅讀美文 | 楊絳散文《窗簾》,英文版品讀不一樣的美
    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掛上一個窗簾,只要拉過那薄薄一層,便把別人家隔離在千萬裡以外了。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crowding. Though 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close upon each other’s heels, people don’t jam together.
  • 我家的窗簾有你窺不盡的春色!
    比如選購窗簾,我想大多數人可能只是看看顏色、摸下手感就拍腦瓜子決定要買了,但她不是這樣,她還會考慮到款式,顏色與家庭配色是否搭配等等。就只購買這麼一個小物件,她都能逛遍淘寶和離家近的實體店。買之前看看大神的技術貼,尋求他人的真實案例。雖然她這種吹毛求疵的性格被其他人所詬病,但是人家卻樂在其中。
  • 楊絳:「紅樓」中的愛戀
    楊絳通過《紅樓夢》第一回中青埂峰下的頑石對空空道人的議論:「至於才子佳人等書,則又開口『文君』,滿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終不能不涉淫濫。」這一節,加上第五十四回賈母的一段批評:「這些書就是一套子,左不過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得這麼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楊絳認為兩處議論,觀點相同,「顯然是作者本人的意見,可見他寫兒女之情,旨在別開生面,不落俗套。」
  • 楊絳的3句話,讀懂人生豁然開朗
    我特別喜歡楊絳先生曾在《走到人生邊緣》中所寫到的一句話,她寫道: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那時候的楊絳已經96歲了,而彼時她的丈夫與女兒已經先楊絳離世,被疾病纏繞的楊絳在人生的最後盡頭寫下了一段如此平靜的文字,內心的修養著實讓人驚嘆。在楊絳留下來的大多數的言詞中,有3句話我們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或許讀懂這3句話,我們的人也許就會更開朗一些吧!
  • 暗處窺望《哥譚》市——蝙蝠俠前傳
    暗處窺望哥譚市,藏於矮牆閣樓間。居於家中他同在,臥及床間他亦存。萬莫提及他名號,利爪將你頭來尋。在陰暗的哥譚市,有著這麼一個傳說。
  • 百歲楊絳:我無名無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女兒錢璦和丈夫錢鍾書相繼去世後,錢鍾魯和妻子陳霞清去見大嫂楊絳,她竟然一滴眼淚都沒有。對於悲痛和酸楚,她從不多著一字;潺潺緩緩地道來,舉重若輕。
  • 楊絳:歲月輾轉,人易蒼老,別讓一時的誤會成為永久的的遺憾
    楊蔭杭一家找房子的時候,一位親戚介紹了一座房子,楊蔭杭和唐須嫈得了消息,帶著楊絳去看房子。當時在那房子住的,正是錢鍾書一家。緣來人聚,緣去人散。楊蔭杭最終並沒有選擇錢家的房子,這事兒沒了後續,楊絳和錢鍾書也就此擦肩而過。
  • 楊絳: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壹·不一樣的大小姐在一般世俗之人看來,楊絳無疑是有錢人家的「大小姐」,有傭人奴婢使喚,但她從不指手畫腳,盛氣凌人,對誰都客客氣氣十歲,實足年齡八歲半的時候,楊絳就自己收拾了小箱子,打定主意跟隨姐姐去上海上學。嘴裡跟媽媽說「我願意去。」心裡還是捨不得,流得滿面是淚,卻還要暗自慶幸:「幸好在那間昏暗的屋裡,我沒讓媽媽看見。我以前從不悄悄流淚,只會哇哇地哭。」一個小女孩,就這樣長大了。楊絳上中學的時候,北伐戰爭正在進行,學生運動很多。
  • 楊絳:一個人的狀態
    楊絳(1911年—2016年),江蘇無錫人,中國聞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她的丈夫是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先生。1998年,錢鍾書先生因病逝世,楊絳便一個人不急不躁地度過了自己的餘生。二、一個人的旅程,才是人生的常態錢鍾書先生去世後,楊絳說:"我也想逃走,但是,我能逃到哪裡去呢?」她心裡明白,她不能逃,也逃不掉。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隨便放棄,她還要留在人世間,盡一些責任。
  • 「文化崑崙」錢鍾書與楊絳
    而其妻楊絳先生,同樣博學多才,德望俱重,生活中兩人鶼鰈情深,志同道合,錢鍾書有一個外號叫「書痴,」楊絳也是手不釋卷之人。據楊絳的同學回憶:「楊絳進入清華大學時,才貌雙冠,慕而求之者達70餘人,謔者戲稱為七十二煞。」 但楊絳似乎看不上,仍是芳心未許。
  • 楊絳經典語錄30句,楊絳關於結婚的名言
    在年輕時認真經歷生命的歷練,方能在歲月中優雅地老去。2016年5月25日凌晨,3年前的今日,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再過了幾天,錢鍾書說:「把門軸弄壞了,門不能關了。」楊絳還說:「不要緊,我會修。」錢鍾書的堂弟錢鍾魯說過,大嫂「像一個帳篷,把身邊的人都罩在裡面,外面的風雨由她來抵擋」。不只是生活上,在人情世故上,在與文化界等各方面打交道時,楊絳先生都比錢鍾書先生要周到。
  • 家裡別再傻傻掛窗簾了,簡單在玻璃上貼個膜,效果更好
    家裡別再傻傻掛窗簾了,簡單在玻璃上貼個膜,效果更好很多人在家裡裝修的時候,都會認為窗簾是家裡必不可少的物品,因為家裡的朝向很可能會受到陽光的直射,窗簾是家裡的必需品,大多數人認為懸掛窗簾是特別繁瑣的,後期窗簾的清洗也是特別的麻煩,現代人考慮到窗簾兒的種種缺點,用這種方法來代替了,
  • 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清華園裡月老系下了紅線
    當時清華大學裡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女生一般都有「美貌」之名,不愁無人追求。據說,當時楊絳與比她大四歲的「大姐」袁震(後成為吳晗夫人)同屋,兩人結下很深的友誼。有一次,袁震因病在校醫院住院,楊絳去看她,恰好趕上袁震原來的男朋友吳之椿也在。吳之椿給袁震帶來了當時非常昂貴的水果--橙子,讓她一個人吃。袁震正要與吳之椿斷絕來往,見楊絳進來,便切開一個橙子給她吃。
  • 楊絳給錢鍾書一字情書:慫!錢鍾書也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在中國文壇上有一對非常出名的模範夫妻——楊絳和錢鍾書。兩人都是文壇上非常出名的作家學者,不管是《圍城》,還是散文隨筆《我們仨》,都是備受歡迎的文學作品。兩人有著同樣優秀的才華,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了。楊絳和錢鍾書是在清華大學中相識的,年輕時候的楊絳不僅僅長相貌美,還有著出眾的學識,在學校中更是不乏追求者。
  • 楊絳(怎麼讀)去世了嗎?什麼時候去世?代表作是什麼
    楊絳(yáng jiàng)去世時間: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楊絳先生代表作:《幹校六記》、《洗澡》、《堂吉訶德》、《我們仨》、《記錢鍾書與〈圍城〉》、《走到人生邊上》等至2014年,103歲的楊絳新書《洗澡之後》出版,這是她98歲後為其小說《洗澡》所寫的續作。錢鍾書與楊絳最美的愛情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稱,「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國學大師錢鍾書心目中,妻子楊絳無人可比擬。兩人相濡以沫超過半世紀,是文學界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
  • 錢鍾書與楊絳:一眼的傾心,一生的相守
    這天楊絳和平常一樣去探望老友,正巧老友約了兄長錢鍾書見面,就這樣楊絳便與錢鍾書相遇了。彼時的錢鍾書,已經是清華園中出了名的大才子,他一席青衫素衣,舉手投足間透露儒雅的氣質。而楊絳也是個正值花季的大家閨秀,膚白貌美卻又清純可人,惹人喜愛。兩人一見鍾情,暗表愛意。
  • 吳玲《永不色褪色的優雅:楊絳》:讀後筆記
    後段楊絳先後經歷女兒的早逝和先生錢鍾書的病逝。錢鍾書與楊絳先生的感情如同涓涓細流,溫潤,細膩,感人。從出生、相遇、相愛到攜手人生,冥冥中註定這對文豪伉儷要相扶前行,心意相通,兩不能離。愛轟轟烈烈卻又安安靜靜,生活坎坷多難卻又飽含溫暖,錢先生哄愛楊先生一生,楊先生包容錢先生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