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歲月輾轉,人易蒼老,別讓一時的誤會成為永久的的遺憾

2020-12-23 詩漫讀書會

希望臨到老時,當有人問你「人一生會愛幾個人」時,你能牽起身邊人的手,笑著回應說「一個」。

亦如楊絳,一次牽手,便是一生。

遇見,便不想再與你走散

有人計算,人這一生大約會遇見三千萬人。

喧囂的城市,茫茫的人海,我們匆匆而行,在人潮中擦肩而過,互成彼此的過客,不復相見。

匆匆流年,遇見、相識、相知、相戀,攜手而行,得一生終老……

這一切,都是難得的緣分。

有人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緣分有的時候很奇妙,兜兜轉轉,該遇見的終究會遇見。

楊絳和錢鍾書的緣分便是如此。

那時楊絳八歲,她隨著父母坐著輪船,在搖搖晃晃地飄蕩中,從北京回到了無錫老家。海上的顛簸,讓一家人精疲力竭,所有人都想快點兒安穩下來。那時候,楊蔭杭決定不回家中的老宅居住,而是新找一個地方來安家。

或許,緣分真的是天註定。

它就在那兒,不聲不響,不喜不驚,在有意無意中將兩個天南地北毫不相干的人聯繫到了一起。

你不來,它不散。

楊蔭杭一家找房子的時候,一位親戚介紹了一座房子,楊蔭杭和唐須嫈得了消息,帶著楊絳去看房子。

當時在那房子住的,正是錢鍾書一家。

緣來人聚,緣去人散。楊蔭杭最終並沒有選擇錢家的房子,這事兒沒了後續,楊絳和錢鍾書也就此擦肩而過。

不過,他們的緣分並沒有就此擱淺。

正如楊絳母親唐須嫈說的那樣:「阿季腳上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

楊絳有清華夢,一心想要考清華大學。

1928年,楊絳準備報考大學,那時她心心念念的清華開始招收女生。不過可惜的是,學校並不到南方來招生。楊絳為此傷心失落過,最終,她選擇就近報考了蘇州的東吳大學。若是一切按部就班,那麼直到順利畢業也不會有後來的故事。或許是上天想讓他們遇見,所以有了很多意外安排。

到楊絳大四那一年,東吳大學陷入了停課狀態。眼看著快到了畢業的時候,學業卻無法繼續,楊絳和幾個好友覺得一直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結伴參加了燕京大學的借讀考試。

他們全都通過了考試,只是,楊絳因著心裡放不下清華,最終轉頭去了清華大學。

兜兜轉轉三年多,楊絳還是走進了清華大學的大門。

大約這世上最好的緣分就是:我於茫茫人海中穿梭,只為尋到你,而你剛好在等我。

楊絳到了清華,實現了人生夢想,也獲得了人生最大的饋贈。

那是三月裡一個陽光和煦的日子,在孫令銜的牽引下,於古月堂外,她遇見了錢鍾書。

那天錢鍾書身穿一套青布大褂,腳上穿著一雙毛布底鞋,戴著一副圓框眼鏡,目光炯炯有神。他開口便能侃侃而談,言語間不乏機智幽默,他身上帶著儒雅氣質,滿腹才情無從遮掩……

這樣的錢鍾書,在幼時的擦肩而過之後,又重新站到了楊絳面前。

後來被問及是否對錢鍾書一見鍾情時,楊絳回應說:「人世間也許有一見傾心之事,但我無此經歷。」

即便楊絳從未承認,可是那次遇見卻將錢鍾書的模樣烙印在了她的腦海裡,他眉宇間的「蔚然而深秀」更成了她一生的記憶。

細說來,楊絳和錢鍾書的緣分算是極深的,但是,再深的緣分都有可能被誤會吞噬,而後讓感情跌進塵埃裡,從此橋歸橋,路歸路。

楊絳和錢鍾書初見過後,也有一場烏龍誤會。

楊絳和錢鍾書見過之後,便分別和孫令銜打聽對方,但是孫令銜告訴楊絳,錢鍾書已經訂了婚,同時他也告訴錢鍾書,楊絳有男朋友。

名花有主,芳草有根……

這幾乎斷了楊絳和錢鍾書的希望。

其實,孫令銜口中楊絳所謂的男朋友是費孝通。雖然費孝通也曾主動向楊絳表達過心意,但是她並沒有答應。在她看來,費孝通是朋友,但也只是朋友,君子之交,清淡如水。即便在所有人眼中,他們的一切都很般配,可她知道,他們之間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而孫令銜口中錢鍾書的訂婚更是一場誤會。

錢鍾書家有個遠房表姑,人稱「葉姑太太」,葉姑太太有個養女,名叫葉崇範。葉姑太太很欣賞錢鍾書的學識,便有意撮合他和葉崇範。對於這門親事,錢家人是同意的,只是錢鍾書本人並不同意。

愛情總是在沉默中讓誤會加深,從而一錯再錯,最終變成錯過。

誤會本身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誤會產生後,我們沒有解釋的機會。

錢鍾書的心裡根本放不下楊絳。

在遇見她之前,對於與葉崇範的親事,錢鍾書從未想過解釋。可是,在遇見她之後,他急于澄清。就算他們之間再無可能,可他不願讓她誤會,更不願就這樣在誤會中走散。

錢鍾書給楊絳寫了信,約她在工字廳見面,他想為自己爭取個機會。

我想,等待時,人們大概都是忐忑的。

在等待楊絳出現之前,錢鍾書大約已經在心裡一遍遍地默念自己想要對她說的話,所以才能在看到她的那一刻,話語便脫口而出:「我沒有訂婚。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

楊絳聽到這話時,心裡應是開心的。

因為,她和錢鍾書不是緣淺,而是誤會太深。

三月的陽光照進了心裡,掃去了所有的灰暗陰霾。我想那時楊絳應該是眉眼帶笑,卻又語氣認真地告訴錢鍾書:「我沒有男朋友。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的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

僅這兩句話,他們之間所有的誤會全部煙消雲散。

這世上大約從來都是不缺誤會的。

我們沒有上帝視角,因此,我們無法看到事實的全部。太多的時候,我們看到、聽到的人和事,都只聚焦在表面的一個點上,這微小的一點可能與事實的全部有很大出入。

我們誤把一點當成全部,誤會也由此產生。

楊絳和錢鍾書之間的烏龍,便是例子。

有人說:誤會,對人生是一種殘酷的考驗,對生活是一種可怕的威脅。這話有它的道理,再好的天定之緣,也經不起誤會的消磨。太多的時候,並非我們緣分不夠,而是誤會在作怪。

但我更相信,追其本源,誤會不過是一種暫時的假象。它並非事實。

我們之所以會被誤會蒙蔽,其原因不外乎不溝通、不理解、不信任,但只要我們往前稍稍走一小步,只要我們嘗試著去開口解釋,嘗試著去理解,嘗試著去看它不一樣的面,假象可能一戳就破。

正如楊絳和錢鍾書,他們只是在誤會產生的時候各自往前走了一小步。可是,誤會消除後,他們得來的是一生的相伴。

茫茫人海,相遇不易。

願我們珍惜每一段遇見,也願所有的緣分都不會被誤會衝散。願你能夠找到那個可以溝通,能夠理解你、信任你的人。也願你愛得勇敢,面對磨難,敢於向前。

別讓誤會使緣分擱淺,往前一小步,並不難。

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劉穎《楊絳:淡定從容,便是優雅》

授權|春風化雨

排版|李子語

審核|阿紫

【熱點話題】關於#楊絳#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詩漫討論~

相關焦點

  • 錢鍾書與楊絳,勢均力敵的愛情,最讓人感動
    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愛人。楊絳初入清華大學,她皮膚白皙,身材嬌小,嫻靜如蘭。有很多人都追求她,她不曾動心。直到陽春三月的一天,在古月堂門外偶然遇見了錢鍾書。那一刻四目相對,彼此眼中互生情愫,仿佛兩個人早已等待了很久。當錢鍾書遇見楊絳初見便如故人歸。
  • 楊絳:笑對過往,不留遺憾,誰說往事不是幸福的回憶?
    一個人孤零零地回憶過去,說來有些孤獨殘忍,可是楊絳的眼裡卻是帶笑的。歲月的殘忍在於,它明知道我們不情願,卻硬生生地將我們最愛的人一個個地帶離我們身邊。而它的美好在於,那些鐫刻在時光裡的記憶,在桑田滄海之後,依舊那麼清晰。垂垂老矣,驀然回首過往的日子,會有淚,也會有笑。可不論是淚還是笑,都帶著愛的味道。
  • 如何成為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人?「林徽因、楊絳、張愛玲」告訴你
    她不像阮玲玉,在錯誤的時間、地點,選了錯誤的人;不像張愛玲,愛胡蘭成,讓自己低到塵埃裡;也不像蕭紅,在生命即將結束時,發出一聲心酸的感慨: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她既能穿著旗袍席地而坐,登高測量,也能坐著驢車,遍尋古蹟,輾轉鄉間。
  • 楊絳:人活一世,為了什麼?她離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為了信仰而活一個人的信仰,在別人看來可能是無足輕重,但對自己來說,卻是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力量,沒有信仰的人,活在這世上,就體會不到生活的意義。信仰其實真的不是什麼多麼偉大的東西,那些偉人有自己的信仰,可是老百姓,普普通通的人也會有屬於自己的信仰。
  • 楊絳《我們仨》:夫妻最好的相處之道,幸福婚姻的秘密都藏在這裡
    後來在2003年,楊絳出版了散文隨筆《我們仨》,一時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可這時的楊絳,已經是一位93歲的老人了。等錢鍾書也去世之後,楊絳在痛苦和思念中掙扎了四年,然後拿起筆,用心記述下了他們一家三口63年的點點滴滴,並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 楊絳經典語錄30句,楊絳關於結婚的名言
    在年輕時認真經歷生命的歷練,方能在歲月中優雅地老去。2016年5月25日凌晨,3年前的今日,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歲月輪迴,靜水流深。先生的一生,如同明滅之中划過的一根火柴,用幽幽微光照亮著茫茫穹蒼。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錢瑗,英語教授,錢鍾書和楊絳唯一的女兒,卻比父母先去世,令人遺憾
    楊絳在《我們仨》中記錄了她與錢鍾書及他們唯一的女兒錢瑗的相處點滴,錢瑗作為錢鍾書與楊絳唯一的女兒,英年早逝,一直是錢鍾書與楊絳的驕傲。作為女兒錢瑗是於1937年五月出生於英國牛津,是出生於牛津的第二個中國嬰兒。她的降臨讓錢鍾書喜出望外。在她出生前,錢鍾書曾對楊絳說,自己只想要女兒,而且只要一個,最好還長得像楊絳。
  • 錢鍾書與楊絳:一眼的傾心,一生的相守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之於世間千千萬萬種愛情,楊絳與錢鍾書沒有轟轟烈烈,從相遇相知到共進白頭,成為古今歷史上少有的佳話。回首歷史歲月,古時男子常常三妻四妾;而近代的大多數婚姻則為沒有感情基礎的父母包辦;現當代的愛情也被物質所包裹著,多半是愛恨情仇無疾而終。
  • 楊絳與錢鍾書:世上最好的愛情,是一見鍾情與你相伴攜手共白頭
    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讀書人如叫驢推磨,若累了,抬起頭來嘶叫兩三聲,然後又老老實實低下頭去,亦復踏陳跡也」。這就是錢鍾書,他始終堅持在做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看自己喜歡看的書,成為自己喜歡的那種人。
  • 趙文卓與梅豔芳:因為誤會分開,卻成了此生的遺憾
    主持人問趙文卓與梅豔芳分手的原因,趙文卓一臉悲傷,沉悶不語,外界都知道兩人是因為誤會分開,那究竟是什麼誤會,從趙文卓談起梅豔芳時說的這樣一番話,可以看出趙文卓對待梅豔芳是真心。
  • 別讓等待成為遺憾
    別讓等待成為遺憾 2020-07-09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絳:人活一世,為的是什麼?你知道麼?
    世紀老人,中國傑出的作家、翻譯家、小說家、劇作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於 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 105 歲。一顆高貴、深湛而生動的靈魂,如她所願終於 「 回家了 」。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是人生的價值?人的修身養性到底有什麼用?
  • 楊絳:別去窺望人家的窗簾
    楊絳:別去窺望人家的窗簾 2021-01-08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楊絳:「紅樓」中的愛戀
    一大批讀「紅」的人,因為種種因素,閱讀之後卻並不一定寫文章談它。這些讀者,或許比愛寫、能寫文章者更喜歡這部書,有頗深切感受及見解,可惜我們無從得知了。有的讀者,一生或者就寫過一兩篇談「紅」文章,可那完全是浸潤長久後的獨有心得,叫人讀來感到思力深邃,眼光獨具,對我們閱讀這部人間大書,有新的認知開啟。
  • 楊絳最刺心的一段語錄,親人離世家在哪?猶如看到自己晚年的憂愁
    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生於亂世,逝於繁華,心中有一份與世無爭的寧靜,與生俱來的才華與魅力從始至終都閃閃發光,在歲月的歷練下燁燁生輝。她就是楊絳先生。曾有個年輕的讀者給楊絳寫信,抱怨這個社會太浮躁。楊絳先生在回信中說到:「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當我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於是我也想要通過書找到答案,通過對楊絳生活態度的了解找到最舒適的生活方式。《我們仨》是楊絳先生晚年所著的家庭生活回憶錄。
  • 淡忘的容顏,蒼老了誰的心
    有一種聲音,再也不可能迴旋;有一個人,再也不會相依相偎;有一雙手,再也握不住,那掌心的溫度;有的東西,即使再喜歡,也不屬於你;有的人,即使再留戀,也註定要放棄;與其在別人的生活裡跑龍套,不如精彩做自己;不要輕易說愛,許下的承諾,欠下的債。
  • 楊絳很有意境一段語錄,揭露了當代人的醜態,引發成年人深思
    文字的魅力,如果不去細細品味一番,又怎能稱之為經典,又怎讓人產生想去收藏的念頭,話說到這裡,我們不妨一起學習一下,楊絳的這一段語錄,認真地去感受一番,然後去反省一下自己。真正會生活的人就是那些能把苦日子過出花兒的人吧,楊絳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會生活、也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把晚年的居所成為「人生的客棧」,歡樂與傷悲來來往往,都成了過客;把整理錢鍾書先生的手稿稱為「打掃現場」;每天的生活都是簡單且規律的。
  • 楊絳:婚姻不僅需要浪漫的愛情,也需要對彼此的付出
    大約沒有女人能抵擋得住這份情意,楊絳也深陷在這甜蜜的愛情漩渦裡。只是,比之錢鍾書一日一封信的殷勤,楊絳寫的要少得多。為此錢鍾書沒少抱怨,「別後經時無隻字,居然惜墨抵兼金」,他的字裡行間都帶著些許幽怨。是楊絳的愛沒有錢鍾書濃嗎?
  • 楊絳:人活一世,為的是什麼?她逝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是人生的價值?人的修身養性到底有什麼用?人死了說是「解脫了」,解脫的是誰呢?活著的人祝願死者「走好」,怎麼走好?走哪裡去?我們即使不能在這條河流中留下自己濃妝豔抹的一筆,至少我們能懷揣真愛,與自己相親相愛的人攙扶著度過剩下的旅程,當我們到達終點後,便不會有太多遺憾了。愛一個人,要愛他的一切!因為在你心中,經過你的打磨,便是那顆最適合你的石頭。
  • 楊絳: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壹·不一樣的大小姐在一般世俗之人看來,楊絳無疑是有錢人家的「大小姐」,有傭人奴婢使喚,但她從不指手畫腳,盛氣凌人,對誰都客客氣氣楊絳也被推選去搞宣傳,這次她不想參加。原因很簡單,「當時蘇州風氣閉塞,街上的輕薄人很會欺負女孩子」。學校有規定,只要說是「家裡不贊成」,把責任推給家裡,就能豁免一切開會、遊行、當代表等。可楊絳的父親一口拒絕了,他說:「你不肯,就別去,不用借爸爸來擋。」,還說:「你知道林肯說的一句話嗎?Dare to say no!你敢嗎?」「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