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走近3位國民女神:林徽因、楊絳、張愛玲,學做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人!
01.做一個有才情的女子
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這個美好的女子叫林徽因。
她總能在對的時候,做出對的選擇,比如愛情,她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梁思成。
她不像阮玲玉,在錯誤的時間、地點,選了錯誤的人;不像張愛玲,愛胡蘭成,讓自己低到塵埃裡;也不像蕭紅,在生命即將結束時,發出一聲心酸的感慨: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林徽因無疑是無數男人心中最美好、最溫柔、最溫暖的的印記,既是紅玫瑰,又是白玫瑰,是男人心頭的那道柔波。
林徽因美麗動人、氣質卓絕,她與周旋、阮玲玉、陸小曼,並列「民國四美」。
顏值爆表的林徽因,才情出眾、文理兼修,是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教師。
林徽因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在古建築間穿行,在詩文中漫步,遊走於紅塵之上,與世無爭,淡定從容。
林徽因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建築師。她在海外求學時,由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的建築專業不收女生,她就考入美術系,選修建築學,曲線實現自己的夢想。
畢業後,她又進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了半年的舞臺美術設計。學成歸國後,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
從1930年到1945年,她與丈夫梁思成走遍中國15個省,190 多個縣,考察測繪2738處古建築。很多古建築,由於他們的考察,得以讓全世界和中國認識和了解,並獲得了保護。
她既能穿著旗袍席地而坐,登高測量,也能坐著驢車,遍尋古蹟,輾轉鄉間。
作為建築學家,她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紋飾和浮雕圖案,為中南海懷仁堂進行內部的裝修設計,為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設計建築格局。
林徽因負責及參與的論文著作有《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清式營造則例》《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等等。
作為工科女,林徽因絲毫不見呆板無趣。
戰亂生活中,她會自嘲,「每次空襲後,我們總會像專家一樣略作評論,這個炸彈很一般嘛」。
林徽會為剛出生的兒子寫下《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愛、溫暖、希望,你是世界上四月的天空。」
這是林徽因流傳最廣的詩作,如此溫柔的愛意,讓不少人誤以為是寫給徐志摩的情詩。
其實林徽因更多的是堅韌與血性,看這首《激昂》:我要藉這一時的豪放和從容,靈魂清醒的在喝一泉甘甜的鮮露,來揮動思想的利劍,舞它那一瞥最敏銳的鋒芒。象皚皚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閃映,噴吐冷激的輝豔,斬斷這時間的纏綿和猥瑣網布的糾紛,剖取一個無瑕的透明!
林徽因就是這樣一個有血性的愛國志士。
她在海外讀書時,說:我要帶回真正的東西方碰撞。在抗戰期間,拒絕逃亡,她說:中國人要頂勇敢頂有決心才好。勝利前期,她久病在床,想的都是中國的戰後重建。新中國初期,她為了保護古建,不惜得罪高層。
這就是擁有美麗外表,超凡學識,有趣靈魂,滾燙熱血,被尊為「先生」的林徽因。想成為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怎能不知林徽因呢?
《林徽因:做一個有才情的女子》從多維度、多層次地呈現出林徽因精彩華美的一生。
相信「民國第一女神」林徽因的成長曆程,以及她對待愛情、親情、友情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一定會對你有所啟迪。
02.淡定從容,便是優雅
楊絳,本名楊季康,是作家、翻譯家、文學家、戲劇家,是錢鍾書的夫人。
她是一代才女,學貫中西,精通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她的作品有散文、小說、劇本、論集,還有譯作。
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的作品有散文、小說、劇本、論集及譯作。
最讓人敬佩的是,她在古稀之年完成了多部作品。
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楊絳的文學作品語言簡潔沉定,乾淨明晰,平和樸素中透著絢爛華麗。既有雍容優雅的氣派,又有鋒芒內斂的不動聲色,更有沉著老道與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楊絳,是中國最後一位被尊稱為「先生」的女性。
楊絳是優雅的,這是一種啞光卻不暗啞,低調卻不哽咽,醇香卻不刺鼻的品質,就像北極光般,明亮、堅韌、耐寒,在人格的高緯度閃閃發光。
楊絳先生說: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楊絳:淡定從容,便是優雅》展現了楊絳先生的百年曆程,讓我們能更深刻地了解楊絳先生淡定、從容、優雅的精神世界。
對於每一個認真生活,希望活成最好樣子的你,這本書再適合不過,楊絳先生會指引你成為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03.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男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你一定知道這兩句話的作者,她就是民國才女張愛玲。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具魅力的作家,她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尤其以小說獨領風騷。
才女張愛玲,這一生過得並不幸福,從小親情缺失。
張愛玲父母在她十歲時離異,她跟隨父親生活。父親嫌棄她,對她施以暴力、監禁和傷害,後來她有了繼母,日子就更難過了。
有一次,因為繼母告狀,她被父親毒打,然後關了禁閉。張愛玲在黑屋子中,被關了半年之後,在傭人的幫助下,逃了出來。她跟隨母親生活,可是母親待她也不怎麼樣,視若陌生人。
張愛玲在23歲時,發表了《沉香屑》,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尤其是《傾城之戀》發表後,成為「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享譽文壇。
張愛玲渴求父愛,對於理想中愛人的設定很偏激:我嫁人,就必須要嫁比我大十五歲以上的老男人。
風流的已婚男人胡蘭成年長張愛玲14歲,他拜讀了張愛玲的作品後,被其才華打動,闖入了她的生活。
張愛玲聽信了胡蘭成的花言巧語,甘願低到塵埃裡。寫下了「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然而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卑鄙的胡蘭成後來看上了年僅17歲的小護士後,斷然棄張愛玲而去。愛得卑微的張愛玲,在離婚後,為了讓逃難途中的胡蘭成生活得好些,甘心奉上30萬稿費,作為分手費。
當她把30萬砸出去時,已然從低到塵埃裡,又變回高傲到骨子裡的張愛玲了。
張愛玲的第二任丈夫是德籍劇作家賴雅,當時張愛玲也就36歲,而賴雅已65歲了。偏偏張愛玲愛上了,半年後嫁給了年長29歲的賴雅。
張愛玲與賴雅結婚還不到三個月,經濟和身體狀況都不給力的賴雅就中風了。為了維持生計,她不得不拼命創作,懷孕了,怕養不活孩子,只得選擇打胎。直到1967年,賴雅去世,張愛玲熬了整整11年。
賴雅過世後,張愛玲沒有再愛過。52歲移居洛杉磯,生活極其簡單,一個燒餅可以吃2天。這樣幽閉的生活,她過了23年。
75歲時,張愛玲在寓所裡孤獨離世,7天後才被發現。這位「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悄無聲息地走完了人生,以悽涼的方式凋零……
張愛玲的才華就是她的底氣。她砸30萬給胡蘭成贏回自己的高傲和尊嚴;她用2根金條與母親兩清;她寫作養活自己和賴雅。
《張愛玲: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是一本觸及張愛玲心靈深處的權威實錄。
作者用溫涼的筆觸,描述了張愛玲的童年回憶、創作歷程、愛情親情等片段,展現了她宛若繁花的人生,探知她對人生的深刻感悟、理性思辨的精神世界。
隨著一段段文字的呈現,我們將逐步深入張愛玲的心靈深處,感受她華美、悲涼、淡泊、無畏的生命歷程。
結語
張愛玲與林徽因、楊絳同樣出自名門,但她的童年卻是不幸的。原生家庭的陰影,導致她的愛情觀錯誤。
林徽因有梁思成,楊絳有錢鍾書,陪伴一生,而張愛玲生命中的2任丈夫,都沒有讓她幸福。
但也正是由於張愛玲命運悲涼、曲折,使得她對女性的悲劇命運成因的剖析更加深刻,她的作品已經上升到了人性、人生、命運、歷史的感悟與思考。張愛玲在文字創造的精神世界中,活出了絕代的風華!
讓我們一起走近林徽因、楊絳和張愛玲,學習優雅地生活,淡定從容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