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窟窿眼兒、針眼兒、耳朵眼兒……好像平時我們一說到「眼兒」,往往指的都是兩面相通的一個小洞。
那麼,你認為「肚臍眼兒」又是下面的哪種情況呢?
正確答案應該是「A」。
為什麼肚臍眼會長成這樣,它又和寶寶的健康有什麼關係呢?下面就來探討一下。
簡而言之,與其說是「人長了個肚臍眼」,不如說是「臍帶上長出來個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來,臍帶跟胎兒的關係,可不像充電線需要個充電接口才能插進手機——從4-6周臍帶形成時,臍帶和胚胎就是長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一開始人壓根就沒有肚臍眼。
54日齡胚胎和臍帶
隨著胎齡的增加,胎兒逐漸長大,而臍帶則慢慢變長。等到分娩後,醫生剪斷臍帶,臍帶殘端就會幹枯掉落,最後留下一個小坑,這才有了肚臍眼。所以,可以說肚臍眼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人生的第一塊傷疤了。而臍帶殘端脫落後,肚臍眼的結構就如下圖所示,是個死胡同,裡頭哪兒也不通。
肚臍看起來真的很像一個小窟窿,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特別是老人,擔心「風」會灌進寶寶肚子。其實大家大可放心,就如上文所說,肚臍其實就是個小肉「坑」,是有底的,並不會通向肚子裡。
所以,風自然灌不進去,洗澡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水會流進肚子裡。不過,寶寶腹部如果受涼,倒是確實有可能刺激腸道蠕動,導致腹瀉,但想想就知道,這要整個肚子受涼才行,並不僅僅是肚臍受涼導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寶寶腹瀉。比較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像輪狀病毒、諾如病毒以及很多其他病毒,都可能導致寶寶腹瀉。除此之外,細菌感染、飲食不當等因素也可使寶寶發生腹瀉。
總之,如果寶寶腹瀉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做好護理,找到原因,而不是盲目給腹部保暖,否則一方面可能耽誤病情,另一方面則可能會因為穿蓋過多讓寶寶太熱,以至於捂出痱子來。其實,平時家長只要摸摸寶寶的脖頸後面,如果觸感溫熱且無汗,就說明寶寶穿蓋合適,無需刻意捂熱腹部。
剛剪臍帶的寶寶,肚臍處可遠稱不上美觀,要護理一陣子才能恢復正常。不過,就算是癒合了,肚臍的形狀也是各不相同。有些寶寶的肚臍,凹陷下去呈橢圓形,對稱且和諧。有些寶寶的肚臍則與腹面齊平,不很顯眼。還有些寶寶,肚臍則會朝外凸出,一些家長認為這種形狀不夠美觀。
那麼,是什麼讓肚臍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呢?
就如前文所說,肚臍的本質,其實是癒合的傷口。而癒合過程決定了肚臍的形狀。這主要跟寶寶自身是否更容易出現疤痕、肚臍處組織的生長情況,以及腹內壓有關。因此,肚臍的形狀很難被人為影響,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除非做手術)。
此外,由於傷口癒合時,身體會合成出一些纖維將破損的地方堵上。如果正確護理,癒合迅速,那麼疤痕通常會較輕。但如果護理不當,造成寶寶肚臍在癒合過程中感染髮炎,就有可能導致局部的肉芽增生,這會影響肚臍的外觀,還會帶來別的健康問題,因此護理新生寶寶臍部可不能馬虎。那麼,應當如何正確護理寶寶的臍部呢?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通過無菌操作剪斷臍帶並結紮,正常情況下,殘留的臍帶會在5-15天以內逐漸乾燥,並且自然脫落。
臍帶脫落過程
不過,當面對寶寶肚皮上凸出來的這一截,黑黃相間的難以名狀之物時,新手家長們可能還是有點戰戰兢兢,不知從何下手。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接下來就講講臍帶護理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在給寶寶護理臍帶的時候,家長心態可以放鬆一點——因為寶寶的臍帶壓根就沒有痛覺。出生時挨的那一剪子,都不會讓寶寶有任何不適,清理臍帶的時候就更沒問題了。所以家長可以放心地提起臍帶殘端,進行清理操作。
然後,要想臍部早早癒合,一定要注意保持乾燥。一方面給寶寶洗澡時,要注意最好不要讓肚臍浸在水中。另一方面,當寶寶洗完澡後,需要儘快用幹的消毒棉籤蘸幹臍窩裡的水,如果有分泌物的話,也要蘸乾淨。
注意,要輕輕「蘸」,因為臍部雖然不會感到痛,但皮膚很薄,對小寶寶來說尤其如此,如果用力擦,可能損傷皮膚引起感染。清理後,再用棉籤蘸75%的醫用酒精,輕輕擦拭消毒臍帶殘端及其周圍就行,寶寶並不會感到疼痛。除了洗澡後的擦拭,平時每天用同樣的方法清理臍部2-3次即可。
此外,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在臍帶癒合脫落期間,要儘可能減少摩擦,所以要給寶寶穿寬鬆潔淨的衣物避免刺激臍部。而紙尿褲也要選擇合適的尺寸,以免遮擋肚臍,導致寶寶的大便、尿液汙染臍部。如果發現臍部總是滲血,或有明顯紅腫化膿的跡象,則應去看醫生。
肚臍眼的結構天生就容易藏汙納垢,有時候寶寶肚臍眼裡會髒兮兮的讓人不舒服。那麼,能給他的肚臍做清潔嗎?儘管孩子長大後臍部早已癒合,但肚臍處的皮膚仍然薄且脆弱。所以,必要時可以清潔肚臍,但是要輕點。最好是在洗澡的時候,用毛巾或棉籤沾點清水順便輕輕擦擦,不要用酒精、肥皂。
最後,如果大人們實在覺得自己的肚臍眼不夠好看,也有兩個辦法。其中之一是減肥。另一個方法就是通過手術給肚臍整形,但是這類手術並不簡單,也有很多禁忌症,因此務必去正規醫療機構諮詢醫生,以免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