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行青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田繼敏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區域,近年來經集中攻堅,已全部實現脫貧。作為當地金融扶貧的「主力軍」,農行青海分行堅守初心、服務「三農」,紮根高原、深植縣域,巧用「加減乘除」法,做好「綜合運算」題,「輸血」「造血」雙管齊下,全力以赴助力各級地方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自2016年以來,已累計向扶貧重點縣發放貸款484.23億元,餘額266.92億元;精準扶貧貸款餘額112.67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0萬餘人。
農行青海分行支持定點扶貧村——隆亞村發展風光互補項目。
優化服務做「加法」。青海分行加快對省內犛牛、藏羊、青稞、鄉村旅遊等特色主導產業的扶持力度。加碼構建「物理網點+自助機具+惠農通服務點+網際網路金融+流動服務」的「五位一體」服務渠道體系,新增大柴旦支行和互助縣五十鎮支行2個鄉鎮網點,人工網點和自助銀行實現39個扶貧重點縣全覆蓋,流動銀行服務業務實現8個州全覆蓋,3811個「惠農通」服務點將服務半徑延伸到86%的行政村,244個「惠農圈場景服務點」持續提升縣域支付結算水平,「惠農e商」已有3246戶商戶上線,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加大定點扶貧力度,選派19名幹部赴15個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發放扶貧貸款4000餘萬元,引入幫扶資金1000餘萬元。
梳理流程做「減法」。減少信貸業務重複環節。青海分行針對貧困戶缺乏資產資質證明和徵信支持體系的問題,以「惠農e貸」產品為抓手,優化審查審批程序,確保扶貧貸款及時到位、使用規範、投入精準。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發放「惠農e貸」42億元,服務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萬餘人。減輕農牧民融資成本。積極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執行利率優惠政策,累計發放貧困人口貸款9700餘筆,涉及金額近7億元,惠及農牧戶9000餘戶。
支持扶貧做「乘法」。擴大扶貧受益面和覆蓋面。加強與地方政府、擔保公司的溝通協作,以惠農線上金融產品為抓手,依託信用村、信用戶、農擔公司擔保及政府風險補償金,為扶貧產業法人客戶、貧困戶及廣大農牧民提供免抵押、低利率、期限靈活、辦理快捷的金融扶貧產品。截至目前,青海分行累計發放對公扶貧貸款373.58億元、農戶扶貧貸款79.5億元。提高產品適用性和精準性。創新推出可複製推廣的「金穗枸杞貸」、「高原生態畜牧貸」、「惠農蟲草貸」、「拉麵產業扶貧貸」和「惠社e貸」等一系列特色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模式,累計發放特色貸款25億元,滿足了客戶差異化需求。
破解問題做「除法」。青海分行堅持「四個不摘」政策,鞏固扶貧成果,免除政策之憂;科技賦能,不斷拓寬網絡渠道,助力63家企業陸續入駐「扶貧商城」,助銷貧困地區農產品1800萬元,免除銷路之憂;積極開展捐資助學和專項招聘活動,累計籌集54萬元資助了108名貧困地區大學生,專項招聘35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免除貧困戶發展之憂。
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如何防止再次返貧,成為了擺在各家金融機構面前的新課題。下一步,農行青海分行將紮實開展「補針點睛」專項行動,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提高站位,落實政策部署。圍繞青海省「九大脫貧後續鞏固行動」,深入貫徹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加大金融扶貧力度,紮實有序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工作,助力全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產業帶動,夯實發展基礎。把產業扶貧和項目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方向」,繼續做好犛牛、青稞等特色主導扶貧產業及帶貧企業的信貸支持工作,實現「支持一個產業、繁榮一片區域、帶富一方百姓」。
線上發力,提升服務質效。以數字鄉村建設為契機,全面開展農戶信息建檔工作,做實「惠農e貸」營銷拓展工作,推進「線上信貸+扶貧」模式,持續提升金融服務便利性、可得性、易用性。
創新驅動,增加有效供給。加強與政府部門、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單位合作,以地方特色為核心,繼續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提高產品適用性,共建金融扶貧可持續發展體系。
拓寬渠道,優化支付環境。加快縣域人工網點智能化改造,合理規劃建設縣域自助銀行,做好惠農通服務點升級工作。結合掌銀推廣、流動服務車等線上線下服務,有效延伸金融服務鏈條,滿足農牧民多元化金融需求。
有效銜接,建立長效機制。深刻把握貧困地區農業農村發展呈現的新特點、新趨勢,持續推動金融支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實現扶貧工作方式從集中作戰向常態化推進、扶貧政策從特惠性向普惠性轉變、扶貧目標從實現精準幫扶向推動共同富裕發展轉變,打造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 責編:孫宗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