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TheCropJournal》《作物學報...

2020-12-11 山東中公教育

2020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TheCropJournal》《作物學報》招聘1人公告

2020-02-03 17:48:39|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一、 The Crop Journal 簡介、招聘條件和崗位職責

The Crop Journal (《作物學報(英文版)》)是中國科協主管, 中國作物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創刊於2013年10月。辦刊宗旨為刊載作物科學相關領域最新成果和應用技術, 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促進我國作物科學研究水平及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主要刊登農作物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態、種質資源以及與農作物有關的生物技術、生物數學、農業氣象等領域以第一手資料撰寫的研究論文、研究簡報以及專題綜述等。2018年 The Crop Journal 的SCI影響因子為3.179, 在JCR農學和植物學兩個學科位於Q1區,並位列中科院分區農林類期刊一區。2019年獲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重點項目資助。根據期刊發展需要,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輯1名。

(一)招聘條件

1. 具有相關專業(植物生物技術、作物遺傳育種、栽培生理)碩士以上學位。

2. 英語六級(CET 6)及以上,具有很好的英文語言表達能力,對英文科技論文有較好的文字編輯加工能力。

3. 具有博士學位、國外留學經歷、科研工作經歷、發表過優秀英文科研論文或有國際性科技期刊編輯經驗者優先。

4. 年齡40歲以下,身體健康。

(二)崗位職責

1. 對新投稿進行初審;對同行評議後論文編輯加工。

2. 對文章進行必要的修改和潤色。

3. 撰寫熱點新聞稿件和宣傳文案,製作和發布微信。

4. 配合編委會開展工作,完成編委會制定的各項任務。

5. 完成編輯部交辦的各項任務。

二、《作物學報》簡介、招聘條件和崗位職責

《作物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作物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有關作物科學的學術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創辦的《中華農學會叢刊》。主要刊載農作物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種質資源以及與作物生產有關的生物技術、生物數學等學科具基礎理論或實踐應用性的原始研究論文、專題評述和研究簡報等。《作物學報》從2001年起連續18年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13年和2015年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百強科技期刊」, 2011年和2018年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據北京大學圖書館編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登載, 《作物學報》被列在「農學、農作物類核心期刊表」的首位。2019年獲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項目資助。根據期刊工作需要,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輯1名。

(一)招聘條件

1. 具有相關專業(作物遺傳育種或栽培生理)碩士以上學位。

2. 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語言表達能力,對科技論文有較好的文字編輯加工能力。

3. 具有博士學位、科研工作經歷、發表過優秀科研論文或有科技期刊編輯經驗者優先。

4. 年齡在40歲以下,身體健康。

(二)崗位職責

1. 依照辦刊方針,做好新投稿的初審。

2. 慎重選擇兩到三位同行專家作同行評議。

3. 根據同行專家意見撰寫修改信或退稿信。

4. 對即將刊出的文章做編輯加工。

5. 校對工作,把差錯率降至最低。

6. 完成編輯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福利待遇

1. 合同聘用制,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薪資。

2. 五險一金;年度休假;年度體檢。

3. 支持參加編輯出版相關培訓與職稱評定。

四、應聘方式

有意應聘者請於2020年2月28日前將個人簡歷(含近期正面照片一張和聯繫方式)、學歷學位證書、英文水平證書電子版發至指定郵箱,初篩通過後將電話通知應聘者面試。郵件中請說明應聘的期刊。

聯繫人:程老師

電 話:010-82108603

郵 箱:chengweihong@caas.cn

《作物學報》編輯部

2020年2月1日

原標題:《The Crop Journal》《作物學報》招聘啟事

文章來源:http://ics.caas.cn/xwdt/tzgg/226460.htm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gnn)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of Cleaner Production:綜合評價保護性農業措施組合對中國作物...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肖連剛團隊評估和比較了不同種植區域和不同作物類型的各種保護性農業措施的有效性,然後綜合評價了保護性農業措施組合對中國作物增產和碳排放的潛在影響
  • 作物表型鑑定研究的系統綜述
    圖片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在遙感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地球科學與遙感》上,在線發表了該研究團隊聯合全球多位作物表型領域國際知名專家
  • 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化控中心揭示作物株型塑造的新途徑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化控團隊在國際植物學期刊《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題為 「Introducing Selective Agrochemical Manipulationof Gibberellin Metabolism into a Cereal Crop」 的最新研究成果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2021年博士招聘公告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成立於1934年,是省政府直屬的公益一類農業科研事業單位,下設15個專業研究所(中心),建有國家水稻工程實驗室(0901)、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090101)、作物遺傳育種(090102)、種子科學與工程(090105)、植物科學與技術(090904) 胡老師 0791-87090385 15879008548 jxsnkysds@163.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參與的大麥泛基因組構建研究成果在Nature發表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大麥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通過參與大麥泛基因組構建國際協作研究,在破譯大麥泛基因組方面取得了裡程碑意義的研究進展,將為未來開展大麥青稞種質資源鑑定、遺傳研究、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提供有力支撐,相關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1月26日在《自然(Nature
  • 常見作物間作套種大匯總!
    3、間作套種的作物,根系應深淺不一。即深根系作物與淺根系喜光作物搭配,在土壤中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促進作物生長發育,達到降耗增產的目的。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臺(ID:tianbaonj)如小麥和豆科綠肥作物的間作。4、間作套種,圓葉形作物宜與尖葉形作物套作,這樣可避免互相擋風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如玉米與花生的間作。
  • 2020中國農業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有力助推保障「食物安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0日訊 20日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以下簡稱《進展》)。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王克劍團隊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合作,藉助基因編輯技術將雜交稻中4個生殖相關基因敲除後,成功將無融合生殖特性引入到雜交稻當中,從而實現雜合基因型的固定。該研究首次在雜交稻中實現了雜交水稻無融合生殖從0到1的突破,為解決雜交種制種繁、留種難的行業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 2020年中國農業科研「亮點」論文成果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0-0614-5尋找現代玉米改良的足跡《自然—遺傳》4月27日主要作者:華南農業大學王海洋團隊、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北京大學等進展亮點:從種質資源庫和中外育種學家手中搜集了350份玉米育種材料,並在海南、吉林、河北等4個環境收集了這350種育種材料的表型數據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骨膠原蛋白肽/骨多糖等抗骨質...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於南京召開,論壇發布了「十三五」期間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以及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等6個專項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張春暉研究員團隊研發的「骨膠原蛋白肽/骨多糖等抗骨質疏鬆活性系列產品」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成果十大新產品
  • 新疆農墾科學院:以科技助力脫貧攻堅|棉花|新疆|兵團|新疆農墾科學...
    新疆農墾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長餘渝說。育種工作對於提高作物產量至關重要。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戰勇說:「從建院伊始,我們針對兵團農業生產現狀,就開始了作物育種工作,先後選育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糧油作物新品種72個,創造了多項玉米、大豆栽培全國超高產紀錄。」
  • cream of the crop是在作物上塗奶油嗎?其實是指頂尖的人或東西
    cream of the crop最好的(人事物)。這個習語出現於16世紀,用來形容最優質的選擇。在此之前,cream就常被用於比喻「最好的部分」,這是因為cream被認為是牛奶中的精華。這個習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收穫的品質最好的作物,但這個用法較少見。
  • 矽元素對作物生長作用大,科學使用矽肥既能健壯作物又能增產
    長期以來,廣大農民朋友在作物營養供應上,很大一部分人都存在偏施大量元素肥料、忽視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做法,這是十分不科學的施肥方法。除此之外,除了大、中、微量元素以外,其實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也需要其他營養元素的補充,而且絕大部分農民朋友都意識不到這一點,比如農技小背簍今天要和大家說的「矽」或「矽肥」。
  • SBB:真菌Mortierella capitata 促進作物生長的獨門秘術
    有益真菌被接種到農業土壤中,因為它們在保持土壤肥力和改善植物生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已經報導了許多有益真菌,但是它們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仍然落後。 真菌接種物的生長性能不一致可能歸因於不利的土壤條件,與本地微生物的負相關性以及較差的作物相容性。 因此,了解根-土界面中植物-菌種-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當真菌接種物被添加到特定的根際微環境中並重新誘導根中的基因表達時,接種物如何影響特殊菌群在根部募集的內在機制知之甚少。
  • 科學普及 | 基因編輯秘籍,助力油菜成為「全能王」
    201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攜手全國油菜花第一縣江西婺源打造出秋季油菜花海景觀,通過新品種、新技術集成創新,攻克了低海拔地區夏季高溫種植油菜植株矮小、開花難、花色不豔、花期不長等難題,8月初種植,9月下旬初花,10月進入盛花期,打造出秋季金燦燦的油菜花海,讓國慶期間的遊客異常驚喜,為美麗鄉村建設和花海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幫助農民更好發展「甜蜜」事業
    李建科(手持活框者)為蜂農指導中蜂養殖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供圖   別看蜜蜂小,卻能挑大梁!如何發揮當地優勢,助力農民脫貧致富,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探索出了許多新路徑。   帶動蜂農科學養殖   蜜蜂不再亂飛,蜂群產蜜量從5公斤提高到10公斤   「李教授好!俺們蜜蜂的春季疫病怎樣防控?您能指導一下嗎?」
  • 有益/益生植物/作物——齒果酸模
    防治對象:農業病蟲1、棉蚜(半翅目胸喙亞目蚜科蚜屬)。如上面四圖所示為何首烏:生物防治團隊各成員由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北京)的植物保護專業昆蟲系生物防治天敵昆蟲方向、農藥系天然源新型農藥合成與創新方向、農業植物病理系的植物交互化感研究方向的6名碩士以及博士生組成,我們專注於植物保護,為農業作物保護提供更加高效、生態的生物防治服務和支持,只為做出純生態的農產品,堅決杜絕一切農藥(包括所謂的生物農藥)、植物化學激素、除草劑、化肥、GMO、農膜的使用,只為有機、生態農業提供更為專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