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發明陀飛輪的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 Louis Breguet)是制表天才,卻不曉得他在企業管理與經商方面也很厲害。而且,辨識度極高的BREGUET寶璣Tradition 7097 腕錶與兩個世紀前亞伯拉罕.路易.寶璣的經營策略還有很深的關聯!
話說寶璣於1775年在巴黎設立了鐘錶工作坊之後,必須養活40位左右的制表師,壓力不小。當時他就想到了大量製作、專業分工的現代化生產概念,除了培養制表人才之外,他也按照專長將制表師分類,讓不同專長的制表師各司其職,以提高生產效率並維持優異的品質。在兩百多年前能有這樣的想法,實在不簡單。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當時寶璣很少生產兩隻完全相同的表款,這邊所提的大量生產仍是全手工製作,與機器化的大量生產並不相同;寶璣懷表在那時候是非常珍貴、稀有的。
在工作流程與制表師分工方面的改革之外,亞伯拉罕.路易.寶璣還從產品本身的結構、定位與銷售方面著手。1794年寶璣推出了結構單純而可靠的Souscription(英文為Subscription,有預訂之意)懷表,它配備了一個將發條盒置於中央、走時輪系設於發條周圍的機芯,偏心的時、分針盤可以與擺輪同側或是做在另一側,保有許多客制化的空間,可以應用的範圍很廣。
Souscription懷表並不是做好再找客人來買,而是客人預訂了才開始製作,如此一來,便能降低庫存的成本,而且客人在預定時就要支付總價1/4的訂金,製造成本的壓力不用完全由生產方來扛,所以Souscription的基本價格大約只有傳統懷表的一半。事實證明這個策略非常成功,1798年寶璣賣出的105隻懷表中,就有40隻是Souscription懷表,成長很快!
歷史還在繼續;200多年後,Souscription機芯的特殊結構啟發了現代寶璣的Tradition系列, 以Tradition 7097 腕錶為例,我們就能看到中置的發條盒、4點鐘到8點鐘位置排列的走時輪系、偏心的時分針盤等等Souscription特色。
7097與其他款Tradition系列腕錶最大的不同是位於10點鐘位置的逆跳秒針,把表翻到背面,就能清楚看到由蝸形輪及長連杆組成的逆跳結構,它的結構單純而可靠,與Souscription的精神一致。
Subscription當初的設計就是以單純的結構達到大量生產的目的;而且在寶璣第七代傳人Mr. Emmanuel Breguet的鐘表著作裡還提到這款懷表「讓機械愛好者能夠從打開的一側欣賞到所有機芯結構和裝飾效果。」除了逆跳秒針之外,還可以欣賞到從發條盒到擺輪的整個輪繫結構,所有的齒輪、夾板等零件都經過精美的修飾。
表背可以欣賞到古董寶璣懷表式的金質盾形自動盤,古董寶璣懷表的盾形自動盤是像鐘擺般擺動,但7097的自動盤是做360度旋轉,算是有著復古外觀的現代自動盤。機芯橋板經過NAC工藝處理,質感很好。2010年寶璣以先進的技術發表了獨家的矽質寶璣式上繞遊絲並應用在Tradition 7047陀飛輪腕錶上,而7097也採用了這項技術;兼具了寶璣上繞式遊絲的美感與矽遊絲的防磁性能。在擺輪橋板上方的降落傘(Pare-chute)則是另一個亮點,這也是寶璣早期的發明之一。
一隻寶璣腕錶不僅僅是頂級的工藝品,她還蘊藏著豐厚的歷史內涵,等著你來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