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易逝,風格永存」這是人們對於服裝的評價和追求,衣食住行,衣字當先,衣服的發展使得人類逐漸擺脫茹毛飲血,膚體外露,人類也在溫暖之餘,孕育文化,新添思想。
從樹葉皮毛到金絲銀線,衣服像時代銅鏡,琉璃反光,靜影沉象,映射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也隨著布衣裹白,天子服紫,新娘穿紅等禮制和習俗的產生,我們可以通過衣著來判斷對方的地位和工作,一目了然,不甚精細。
建國之後,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國人的穿衣風格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時代符號,歲月留存,只有翻開相冊,才能感受到專屬於曾經年代的時髦和浪潮。五十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像,這是我們的智慧,也是國人永遠的記憶。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人民們保有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國家建設之中,由於物質生活的相對匱乏,幾十年前的國人並沒有如現在這樣花綠閃光,絲軟皮亮的各式衣服,人們大多數穿的都是屬於老一輩人永恆記憶的中山裝。
中山裝建國便被定義為國裝,成為最嚴肅莊重的服飾代表,一件上等料子的中山裝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在無數國人的經典回憶中,筆挺的中山裝都是視線的焦點,如聖衣發光,若寶裟流溢,令人豔羨。
對於男士,中山裝是拍結婚照的不二之選,對於女士,姑娘們則十分中意布拉吉,布拉吉來源於蘇聯,是一種袖帶褶皺,後腰系帶的連衣裙,這在當時是最時髦的裝飾,勞動的列寧裝,顯美的修身旗袍,再加上風靡無兩的布拉吉,街道馬路便是各色的風景線,窈窕婀娜,引人注目,靚麗時尚。
60年代中期,軍隊情節和學雷鋒熱潮在國內鋪蓋開來,一時間無論男女老少,都十分渴求一身平整的軍裝,軍綠色成為了時代的色彩,在紅旗漫展,藍天白雲下抹過璀璨而又硬質的色彩。
放眼望去,除了整齊的綠軍裝,剩下的便都是讓我們都印象深刻的海軍衫。年輕人和孩子們整日裡便穿著海軍衫外馬路上行走佇立,不時掃肩,以求羨慕的目光。醒目的藍白條海軍衫,是無數人的青春情愫和永恆回憶,它代表著美好,同時也是那個追求一致年代最真摯純好的見證。
國人的軍裝情節一致持續到80年代,無數影視劇中的青年形象往往便身著軍裝,斜挎軍包,風光無限的綠軍裝是人們爭相追求的服裝,更是人們對於軍人的崇敬,這種情感的交織孕育出了共同的時代記憶。
激情燃燒,衝動歲月,服裝往往摻雜著人們內心的渴望和張揚,一代人會老去,但記憶隨著無數的照片不會移動,更不會淡忘消失。
改革開放以後,新鮮浪潮湧入國人的生活,以咔嘰布為原料的職業裝和學生裝再次歸來,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之中,像是新的火焰,迸發能量又火星四射,澆灼大地又沸騰眾人。
在這之後,喇叭褲和迷你裙進入國門,開始接力咔嘰布成為浪花頭朵,拍打又無限放大,這些新的事物很快的被年輕人們接受,快速上身,走出家門,人們的視線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也加快了服裝的更新換代,層出不窮。
時間繼續向前走,也逐漸加快了步伐,顏色就像炸開潑灑一般,點綴在街路上的行人,顏色各異的服飾開始出現,紅黃流彩飛揚神州。人們開始挑選不同款式不同風格的衣服,「人靠衣裝」這句話再次成為傳世經典。
隨著彩色電視劇和電影的出現,人們開始跟風追求電影明星們的穿著,壓抑的情緒像是瘋狂突至,爆炸燃燒,女生人手一條紅裙子,新奇獨特讓大街上的風景線條條連接,層層不減。
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不再安於簡單普通的生活,對自身美的追求與日俱增,全民統一轉換為特立獨行,人們的目光在各色琳琅,走馬行燈之前來迴轉換,抖轉不停。
無論是霹靂舞帶來的閃亮,迪斯科帶來的新潮,還是專為職業而成的職業工裝,都在華夏大地飛速流行,人們開始嘗試,並今我明他的轉換著自己的風格,日新月異,超乎想像。
人們躍動,眾人追捧,越來越多新流行的服飾流傳,在九十年代的大地上輪番上演,哈韓風,霹靂舞,迪斯科,林林總總,我們很難再通過服飾來判斷時代背景,國人的服飾也逐漸追上了世界潮流的腳步,並從單一走向了世界服裝大國。
1994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紡織服裝出口國,這是我們經歷並創造的時代,這天差地別既從照片,也從目光中清晰可見,令人驚嘆,無限感慨。
進入21世紀,沉寂了許久的國裝再次浮出,就好像浮沉的暗礁,再次出現仍然堅韌而挺拔,唐裝,漢服等一系列中國傳統文化的服裝走上了主流的平臺,人們不再單純追求新潮,而是在屬於中國文化的服裝文化中徜徉,樂在其中。
這是盛世的縮影,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穩定幸福,大國氣象,國泰民安,人們開始向更高的美追求,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又使得人們的目光日漸自信,又回到了優秀傳統上來,鬥轉星移,變化的是服裝,不變的是我們追求美的永恆理想。
五十年來,中國人的衣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變化既是經濟的發展,又是我們追求理想的嘶吼,像時光之海,又似剪燭之波,穿遊期間,如同時光沙漏,倒轉不停卻光沙飛速,溯回其中,才能感慨萬千,超乎想像,令人無限回味,讚嘆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