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4月12日,廣州陽光明媚,春意盎然。俄羅斯姑娘Varya(中文名媧麗婭)和朋友在二沙島曬太陽。3月13日她乘機從莫斯科抵達廣州白雲機場後開始了14天的集中隔離,期間她被隔離點工作人員的認真周到的工作態度感動,主動提出協助做俄語翻譯工作,通過微信語音幫助工作人員與俄羅斯旅客進行更直接的溝通。14天隔離期滿後,還繼續提供協助。「隔離的感受就是很滿意!14天裡,所有的工作人員對我都很好,我想表達感謝。」她將在隔離點的圖片、視頻分享給俄羅斯、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朋友,朋友們都表示環境和服務相當好,為廣州點讚。
點讚工作人員服務 主動幫助做俄語翻譯
Varya目前在廣州從事外貿工作,愛好是健身。此前她在北京求學,會說中文。她的俄羅斯、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朋友都很關心她回到中國以後的情況,她在微信朋友圈上面分享了自己抵達機場、隔離酒店的感受。「工作人員很耐心解釋,酒店的環境很好,提供的中餐也很好。」Varya將她在隔離酒店的照片、視頻分享朋友們看,朋友們都表示環境和服務相當好。
Varya抵達廣州之後,首先是入住越秀區廣州賓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廣州賓館是廣州最早一批境外來穗返穗人員中轉服務及集中隔離點。之後因為她乘坐的航班有一名相鄰幾排的乘客確診新冠肺炎,她作為密切接觸者,轉到越秀區另外一家酒店繼續進行隔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她說兩家酒店的環境都很好。在廣州賓館,因為各國的旅客比較多,工作人員的接收任務很重。感動於工作人員的真誠服務與關懷,也看到大家工作的困難與不易,她主動提出申請做俄語翻譯,希望能幫助工作人員減輕負擔。工作人員接到不會英語的俄羅斯客人,就通過微信聯繫她,由Varya進行翻譯。解除隔離之後,她跟工作人員說,願意繼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有需要隨時聯繫。
「小型聯合國」服務好各國旅客 突尼西亞旅客突髮帶狀皰疹專家會診治療
廣州賓館大堂入住登記處 廣州賓館是廣州最早一批境外來穗返穗人員中轉服務及集中隔離點,至今共接待1091名旅客,其中外籍人士293人,最高峰1天就新接收130名賓客。
越秀區人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賴卉嵐和同事們在這裡開展健康管理工作,她說前段時間的廣州賓館就像一個「小型聯合國」,她和團隊接管服務的客人來自世界各地59個國家和地區。為方便外籍人士儘快了解管理政策,他們通過多途徑補齊語言溝通短板,包括爭取增配現場翻譯、配翻譯筆、聯繫線上翻譯平臺、挖掘區內翻譯人才以及外籍志願者等,Varya就是其中一位,特別給力。
桃花江豪生酒店是越秀區另外一家境外來穗返穗人員集中隔離酒店,派駐桃花江酒店工作組的越秀區人社局副局長彭少強告訴記者,越秀區每個定點酒店都組建工作專班並成立臨時黨支部,下設1個醫療小組、1個協調小組、1個安保小組,實行24小時駐點管理。根據客人口味和餐飲習慣制定個性化飲食,逐個旅客搭配飲食。
桃花江酒店工作組為每位隔離旅客提供個性化餐食 特別是統籌越秀區優質醫療資源,為旅客提供三個24小時健康服務。建立醫院與隔離點的聯動機制,做好醫師和醫藥的雙重保障。科學研判病情,對非危急病症實施上門診療。
桃花江酒店工作人員在工作中 彭少強介紹,3月27日,在桃花江酒店集中隔離的突尼西亞男性客人OUI自訴身上出皮疹,並伴有疼痛,要求到醫院診治,駐點醫生經檢查,發現OUI右側前胸,右腋窩處及後背可見大量簇狀樣水泡,呈肋間神經分布。經專科醫生進行會診診斷為帶狀皰疹,醫生開出處方後,酒店工作人員馬上到藥店給客人購買了藥物,告知客人相關藥物用法、用量。
由於OUI不懂英語,對駐點醫療隊的解釋不了解,開始時情緒有點激動。駐點臨時黨支部書記、黨支部特別要求工作人員多關心其病情,定並了解其需求,強調醫療組要對需要醫療保障的隔離人員提供更精細化和專業化的服務。
經過工作人員的耐心溝通,以及駐點醫護人員悉心診治,OUI的情緒平定了下來,經過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3月29日,突尼西亞客人OUI結束了14天的集中隔離,滿意地離開了桃花江豪生酒店。
博士兒科醫生夫婦:四海之內皆兄弟,蒼穹之下地球村
「四海之內皆兄弟,蒼穹之下地球村」,越秀區兒童醫院副院長、小兒內科主任醫師張濤說。他和妻子廖嘉儀3月17日開始帶領工作隊進駐越秀區入境人員集中健康觀察隔離點,至今已近一個月。他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流行的當下,也提供了一個讓世界更進一步認識我國的窗口,他們夫婦和同事們用專業和專注努力完成各項防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張濤和廖嘉儀是越秀區兒童醫院兒科專業目前僅有的兩名博士,也是該院少有的雙職工醫生夫婦。張濤是越秀區兒童醫院副院長、小兒內科主任醫師、應急救治醫療隊隊長,廖嘉儀是越秀區兒童醫院住院部二區主任、小兒內科副主任醫師,曾在義大利進修(國家衛健委組織的中國-義大利佛羅倫斯醫務人員第五期交流項目)。他們帶領進駐隔離點的醫護團隊共8人,除了他們,其餘6人都是年輕人,包括了多位90後的醫護人員。
駐點醫護人員日常工作嚴謹細緻,如登記客人資料時的近距離接觸、咽拭子採樣等高風險操作,又如每天2次面對面的體溫測量以及為有不適症狀的客人「查房」等等。他們經常反覆討論每一項工作的流程和細節,做到不遺漏、不出錯,遵守規程而又能體現人文關懷,實現工作程序化,溝通人性化。
廖嘉儀為來自摩洛哥和伊拉克的客人解釋政策、咽拭子採樣的必要性 他們迎來了上至80歲的老爺爺、下至剛滿月的小嬰兒;還包括罹患抑鬱症的留學生、身患聾啞的澳洲華僑以及各國旅客。對於不懂中文的外國人或華裔,廖嘉儀在留學期間的英語口語鍛鍊發揮了重要作用,她通過英語跟他們說明政策、咽拭子採樣的必要性以及講解採樣配合要求。有感於醫護人員的細緻服務和關懷,聾啞澳洲華人離開隔離點時,主動要求與駐點醫護人員合影留念。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廖靖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廖靖文、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廖靖文、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龍嘉麗